实验四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大米食用品质检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粮油食品检验技术课件)

大米食用品质检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粮油食品检验技术课件)

三、材料、仪器、药品
(一)材料:
已测碾磨品质的精米粉碎,过100目筛的细粉(测胶稠度 同一样品);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标准样品(4种含量)
(二)仪器:
1/10000分析天平(即感量0.0001g),水浴锅,100ml容 量瓶,1ml、5ml、10ml移液管或移液器,分光光钠溶液
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黏性、柔软性、光泽、食味品质密切相 关,与加工品质也有密切关系。
含量高——黏性小、硬度大、光泽差 食用优质稻米以直链淀粉含量17-21%为宜。
初步掌握稻米蒸煮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技术。
二、实验原理
1.直链淀粉与I-KI反应显蓝色,颜色深浅与直链淀粉含量成正比。 2.利用已知直链淀粉含量的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在同一条件下比 色测定,制作标准曲线,再根据吸光度和标准曲线确定待测样品 的含量。
五、作业
写出实验结果原始数据,作出所测品种稻米品质检验的综 合报告。
0.09M氢氧化钠溶液:取90ml上述溶液,蒸馏水稀释 至1000ml 【已配制好】
碘液:2.00g碘(分析纯)和20.00g碘化钾(分析纯) 混合,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已配制好】
1.00mol/L乙酸溶液:量取57.8ml冰乙酸(分析纯), 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已配制好】
95%乙醇(分析纯)
四、方法与步骤
称样→分散→配制显色液→比色→计算 1.称样:待测样品0.1000g于100ml洗净干燥的容量瓶底部。
2. 分 散 : 加 1.0ml 无 水 乙 醇 , 轻 摇 使 湿 润 分 散 ⇒ 加 9ml
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旋转容量瓶使碱液冲洗黏附于瓶壁上的样

淀粉定量测量实验报告

淀粉定量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对淀粉进行定量测量,验证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反应速度以及与特定试剂的反应特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淀粉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大量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淀粉在水中溶解后,形成具有胶体性质的淀粉溶液。

本实验采用以下原理进行淀粉的定量测量:1. 淀粉的溶解度测定: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淀粉在水中的溶解度,了解淀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 淀粉与碘的反应:淀粉与碘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根据复合物的颜色深浅,可以测定淀粉的含量。

3. 淀粉与酶的反应: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通过测定葡萄糖的生成量,可以计算淀粉的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淀粉2. 碘液3. 葡萄糖标准溶液4. 淀粉酶5.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6. 碱性氢氧化钠溶液7. 温度计8. 移液管9. 比色皿10. 烧杯仪器:1. 恒温水浴锅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 电子天平4.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淀粉溶解度测定:(1)称取一定量的淀粉,溶解于不同温度的水中。

(2)将溶液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所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3)取出溶液,室温下冷却至室温。

(4)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溶液,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记录溶液颜色变化,并计算淀粉的溶解度。

2. 淀粉与碘的反应:(1)称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加入碘液。

(2)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颜色变化时间。

(3)根据颜色变化时间,计算淀粉的含量。

3. 淀粉与酶的反应:(1)称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加入淀粉酶。

(2)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一定时间。

(3)取出溶液,加入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4)用移液器取一定量的溶液,加入碱性氢氧化钠溶液。

(5)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6)根据吸光度计算葡萄糖的生成量,进而计算淀粉的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淀粉溶解度测定: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食物中的淀粉实验

食物中的淀粉实验

食物中的淀粉实验淀粉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营养成分,许多食物中含有淀粉。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检测食物中的淀粉含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食物中淀粉的分布情况,进一步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

实验材料:- 不同食物样品(如土豆、面粉、大米等)- 小刀和切菜板- 碘液(0.3%碘酒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食物样品。

选择食物样品,例如土豆、面粉、大米等。

将食物样品切碎或研磨成细粉状。

2. 检测淀粉。

将细粉状的食物样品分别放入几个试验管中。

3. 加入碘液。

在每个试验管中滴加几滴碘液。

4. 观察变化。

观察每个试验管中的颜色变化。

淀粉与碘液反应会产生深蓝色或紫色。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可以观察到食物样品中淀粉的分布情况。

颜色变化较深的试验管表示淀粉含量较高,颜色变化较浅或无颜色变化的试验管表示淀粉含量较低或没有淀粉。

例如,土豆样品通常会呈现较深的颜色变化,说明土豆中含有较多的淀粉。

而面粉样品也会呈现较深的颜色变化,说明面粉是一种富含淀粉的食物。

相反,一些不含淀粉的食物样品,如油类、蔬菜和水果等,在本实验中不会显示颜色变化。

这个实验只能给出食物样品中淀粉的简单定性检测结果,无法精确测量淀粉含量的百分比。

如果需要精确测量淀粉含量,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如酶解法或称重法。

结论:食物样品中的淀粉可以通过碘液的颜色变化来检测。

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样品在碘液中呈现深蓝色或紫色,而淀粉含量较低或没有淀粉的食物样品则不会改变颜色。

这个实验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了解食物中淀粉的分布情况。

淀粉的检测方法

淀粉的检测方法

淀粉的检测有三种方法。

1、将碘液加入少量待测液中,如果呈现淡紫色,则有淀粉存在:反之没有。

2、将食盐在炒锅里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取出待用,向待检验的水中加醋(最好是白醋或醋精),再加少许未加热的盐,搅拌之后加入加热炒过的盐,如果混合液变蓝则说明水中有淀粉.(注:食盐要加碘的)
3、利用丁达尔现象:将待测液装入透明玻璃杯,置于较黑暗处,用手电筒(光柱控制在直径2-3厘米,用白纸裹上)从侧面照射杯中液体,如果看到光柱(光柱中有小颗粒),则说明有淀粉.(因为淀粉溶在水里会形成胶体)。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第一法酶水解法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与掌握各类食品中淀粉含量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2、掌握用酶水解法和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方法。

二、原理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三,试剂:1、%淀粉酶溶液:称取淀粉酶克,加100毫升水溶解,数滴甲苯或三氯甲烷,防止长霉,贮于冰箱中。

2、碘溶液:称取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加入克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毫升。

3、乙醚4、85%乙醇5、6N盐酸:量取50毫升盐酸加水稀释至100毫升。

6、甲基红指示液:%乙醇溶液。

7、20%氢氧化钠溶液。

8、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克硫酸铜(CuS04·5H2O)。

加适量水溶解,加毫升硫酸,再加水稀释至500毫升,用精制石棉过滤。

9、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173克酒石酸钾钠与50克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毫升,用精制石棉过滤,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10、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11、硫酸铁溶液:称取50克硫酸铁,加入200毫升水溶解后,人100毫升硫酸,冷后加水稀释至1000毫升。

四、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称取2-5克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毫升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再用约100毫升85%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250毫升烧杯内,并用50毫升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15分钟,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20毫升淀粉酶溶液,在55-60℃保温1小时,并时时搅拌。

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溶液,应不显现蓝色,若显蓝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毫升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蓝色为止。

加热至沸,冷后移入250毫升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过滤,弃去初滤液。

取50毫升滤液,置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沸水浴中回流1小时,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毫升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并人1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淀粉验证实验报告(3篇)

淀粉验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淀粉的检测方法。

2. 熟悉淀粉在不同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3. 了解淀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淀粉分子由大量的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淀粉的检测通常基于其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特征颜色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豆- 玉米- 面粉- 淀粉酶- 碘液- 水浴锅- 研钵- 玻璃棒- 试管- 移液管- 滴管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显微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淀粉提取(1)将土豆、玉米和面粉分别称取适量,分别研磨成粉末。

(2)取适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使淀粉溶解。

(3)将溶液煮沸,冷却后过滤,得到淀粉提取液。

2. 淀粉检测(1)取适量淀粉提取液放入试管中,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取适量淀粉酶溶液,加入淀粉提取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3)将淀粉提取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形态。

(4)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提取液的吸光度。

3. 结果分析(1)观察淀粉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的颜色变化,若呈蓝色或紫色,则说明淀粉存在。

(2)观察淀粉酶溶液加入后颜色变化,若颜色逐渐变浅,则说明淀粉被水解。

(3)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形态,可判断淀粉的存在。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提取液的吸光度,可进一步确定淀粉含量。

五、实验结果1. 土豆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呈蓝色,说明土豆中含有淀粉。

2. 玉米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呈淡蓝色,说明玉米中含有淀粉。

3. 面粉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呈淡蓝色,说明面粉中含有淀粉。

4. 淀粉酶溶液加入后,土豆、玉米和面粉提取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淀粉被水解。

5. 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形态,可确定淀粉的存在。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提取液的吸光度,可确定淀粉含量。

六、实验讨论1. 淀粉在不同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及提取方法。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测定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测定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测定(酸水解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中淀粉的提取步骤。

2、掌握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测定的原理和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方法。

3、熟悉722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用途、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4、巩固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

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

2、淀粉是食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种子中重要的贮藏性多糖。

它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种子等组织中,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淀粉跟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完全水解成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在NaOH 和丙三醇存在条件下会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桔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NO 2OH HOOCNO 2+还原糖NH 2OH HOOCNO 2黄色桔红色该物质在54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桔红色物质的吸收值成正比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

由于淀粉完全水解成还原糖的量是成正比的,所以,也与桔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试剂1、仪器3、试剂四、实验内容1、溶液的配制(1)、6 mol/L NaOH 溶液:准确称取12 g NaOH固体,溶于15 mL蒸馏水中,并倒入5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分几次清洗烧杯并将清洗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2)、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准确称取0.63 g DNS,2.1 gNaOH固体充分溶解于50 mL蒸馏水,再加入18.2 g酒石酸钾钠,0.5 g苯酚,0.5 g偏重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淀粉检验方法

淀粉检验方法

淀粉检验方法
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藏形式,它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
淀粉的检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淀粉检验方法。

首先,常用的淀粉检验方法之一是碘液法。

碘液法是通过碘液与淀粉发生蓝色
复合物来判断淀粉的存在。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待检样品溶液滴加碘液,若出现蓝色则表示样品中含有淀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淀粉检验方法之一。

其次,还有加热法。

加热法是利用淀粉的糊化特性来进行检验。

将待检样品与
水混合后,加热至一定温度,观察样品的糊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是否含有淀粉。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试剂,但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较高。

此外,酶解法也是常用的淀粉检验方法之一。

酶解法是利用淀粉酶对淀粉的特
异性作用来进行检验。

将待检样品与淀粉酶混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淀粉的降解情况,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这种方法对试剂的要求较高,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最后,还有显微镜法。

显微镜法是通过观察样品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来判断其中
是否含有淀粉。

将待检样品制备成薄片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等来进行检验。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显微镜设备的支持。

综上所述,淀粉检验方法有碘液法、加热法、酶解法和显微镜法等多种。

不同
的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在进行淀粉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淀粉检验方法能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in foods
(一)目的
掌握酶水解法测定各类食品中淀粉含量,了解酸水解法。

(二)原理(酶水解法)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三)仪器与试剂
1. 0.5%淀粉酶溶液:称取淀粉酶0.5g,加100ml水溶解,加入数滴甲苯或三氯甲烷,防止长霉,贮于冰箱中。

2. 碘溶液:称取
3.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加入1.3g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

3. 乙醚。

4. 85%乙醇。

其余试剂同GB5009.8—85《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

(四)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
称取2~5g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ml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再用约100ml85%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250ml烧杯内,并用50ml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15min,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20m1淀粉酶溶液,在55~60℃保温1h,并时时搅拌。

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现蓝色,若显蓝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ml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蓝色为止。

加热至沸,冷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过滤,弃去初滤液。

取50ml滤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ml6N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中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并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2.测定
按GB5009.7—85《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同时量取50ml水及与样品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3.计算
——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式中:X
1
——测定用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mg;
A
1
——试剂空白中还原糖的含量,mg;
A
2
0.9——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换算成淀粉的换算系数;
——称取样品质量,g;
m
1
V
——测定用样品处理液的体积,ml。

1
附:第二法酸水解法
1.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2.试剂
2.1乙醚。

2.2 85%乙醇溶液。

2.3 6N盐酸溶液。

2.4 40%氢氧化钠溶液。

2.5 10%氢氧化钠溶液。

2.6 甲基红指示液:0.2%乙醇溶液。

2.7 精密pH试纸。

2.8 20%乙酸铅溶液。

2.9 10%硫酸钠溶液。

其余试剂同GB5009.7—85。

3.仪器
3.1水浴锅。

3.2高速组织捣碎机:1200r/min。

3.3皂化装置并附250ml锥形瓶。

4. 操作方法
4.1样品处理
,置于放有慢速滤纸的漏斗中,用30ml乙醚分三次洗去样品中脂肪,弃去乙醚。

再用150ml85%乙醇溶液分数次洗涤残渣,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

并滤干乙醇溶
液,以100ml水洗涤漏斗中残渣并转移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30ml6N盐酸,接好冷凝管,置沸水浴中回流2h。

回流完毕后,立即置流水中冷却。

待样品水解液冷却后,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液,先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黄色,再以6N 盐酸校正至水解液刚变红色为宜。

若水解液颜色较深,可用精密pH试纸测试,使样品水解液的pH约为7。

然后加20ml20%乙酸铅溶液,摇匀,放置10min。

再加20ml10%硫酸钠溶液,以除去过多的铅。

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残渣转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供测定用。

,取可食部分)。

称取5~10g匀浆(液体样品可直接量取),于250ml锥形瓶中,加30ml乙醚振摇提取(除去样品中脂肪),用滤纸过滤除去乙醚,再用30ml乙醚淋洗两次,弃去乙醚。

以下按
4.2测定
按GB5009.7—85中4.2或7操作。

5.计算
——样品中淀粉含量,%;
式中:X
2
——测定用样品中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mg;
A
3
——试剂空白中还原糖的含量,mg;
A
4
——样品质量,g;
m
2
V
——测定用样品水解液体积,ml;
2
500——样品液总体积,ml;
0.9——还原糖折算成淀粉的换算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