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前言项目部的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项目部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管控。
同时,需要对项目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加强对项目部安全的保障和监管。
本文就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1 安全风险的定义安全风险,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能由一种或几种危险因素引起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工程停工等意外事故的可能性或程度。
在项目部内,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风险,需进行分级管控。
1.2 安全风险分级分类1.2.1 一般风险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既不影响工期和工程质量,也能通过现场管理和技术措施得以解决的风险。
1.2.2 重要风险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对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风险不致于造成重大的影响。
1.2.3 关键风险指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的问题会对施工周期或工程质量影响很大,从而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3 安全风险管控方法1.3.1 风险评估根据已有的资料和实地调查,综合分析安全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
1.3.2 风险监控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危险情况,检查现场作业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3.3 风险控制实现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项目部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专门管理并实施严格的风险控制。
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2.1 隐患的定义隐患,是指存在于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
隐患一般不会立即引起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处理。
2.2 隐患排查方法2.2.1 抽查法随机抽查施工现场个别动态的工作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排查和治理。
2.2.2 全面检查法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过程应该逐一对所有关键工序展开排查,对所有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管理。
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 安全风险识别(1)项目开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识别,包括施工环境、施工工艺、设备设施、作业人员等。
(2)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 安全风险评估(1)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对高风险项目,需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并报上级部门审批。
3. 安全风险控制(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间。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 安全风险监控(1)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风险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2)对高风险项目,实行重点监控,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 安全风险应急处理(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和处置流程。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 安全风险教育培训(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开展安全风险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全员安全风险意识。
三、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督1. 项目部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2. 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会议,分析安全风险状况,研究解决安全风险问题。
3. 安全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胜任安全风险管理任务。
4. 项目部对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奖惩1. 对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

2022 年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2022年第十三号)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制度》 (交安监发[2022]60号)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及项目部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合用于项目部。
第三条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危(wei)险事件或者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起的人身伤害或者健康伤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wei)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普通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三)危(wei)险源危(wei)险源,是指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者) 健康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者行为,或者其组合。
普通危(wei)险源是指施工中具有一定危(wei)险程度、有可能发生伤亡事故的施工作业;重大危(wei)险源是指施工中具有较大危(wei)险程度、有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危(wei)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wei)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四)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指企业环绕安全生产目标,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作业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wei)险有害因素,定性或者定量分析风险的后果及可能性,确定风险等级,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以期达到以至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
风险识别是指查找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各方面存在的危(wei)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项目部成立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生产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安全、技术、质量、设备、物资等管理人员及分包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双体系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双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工作。
2.项目部应明确项目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技术、质量、设备、物资等管理人员的双体系管理职责。
3.风险管控分为四级:企业级、项目级、班组级和作业人员,并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4.工作小组按照双体系管理要求,组织实施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对风险点进行划分、排查、确认并汇总,形成《作业活动风险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清单内容。
对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其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原则。
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并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有关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评价情况应予以记录,并分别形成《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记录表》和《设备设施风险评价记录表》。
5.工作小组按照双体系管理要求,组织成员对各种风险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
主要有工程技术措施、制度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6.项目部在施工现场采用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安全警示标志等形式进行风险告知,并定期对各类安全风险标识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7.项目部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正常运行,并每月开展一次运行情况检查:(1)检查本项目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2)对新增风险采取临时风险管控措施,研究补充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并及时上报集团。
8.施工班组长每班应组织对作业环境和重点工序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检查,包括:(1)检查本施工班组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2)对新增风险采取临时风险管控措施,并及时上报项目部。
项目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篇)

项目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项目部的安全,保护项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项目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项目部的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项目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项目部负责人是项目部的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项目部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管理措施。
第五条项目部负责人应经常检查和评估项目部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是项目部的安全工作二级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内的安全工作组织和管理。
第七条项目部的每个员工都有安全责任,要按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工作,不得违章操作,发现并及时报告安全问题。
第八条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安全奖惩制度,对安全工作优秀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规操作和事故隐患,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章安全培训第九条项目部要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定期安全培训和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等,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安全培训要包括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培训内容要与员工职责相匹配,旨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
第十一条项目部要建立安全培训档案,记录员工的安全培训情况,定期进行复核和更新,确保员工接受到持续的安全培训。
第四章安全防护第十二条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布置,包括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装安全防护设备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第十三条项目部要做好各类设备的安全保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要做好记录。
第十四条项目部要制定和实施各类应急预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和救援。
第五章事故管理第十五条项目部发生事故后,要及时报告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和救援,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编制依据及使用范围
本制度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编制,适用于项目经理部安全风险管理。
二、安全风险管理要求
1.项目部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对本工程各类安全风险实施分级动态管理。
2.在工程正式开工前1个月内,必须根据建设单位或第三方风险评估结果、地质情况、周边环境、工程类型、施工方法等,对所有施工区域逐一进行安全风险预分析,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提出安全风险管控的针对性措施。
3.工程建设过程中,每月编制《在建工程安全风险动态控制表》并向公司上报。
三、安全风险管理及责任分工
1.风险分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安全风险分为重大风险(Ⅰ级)、较大风险(Ⅱ级)、一般风险(III级)和低风险(IV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2.职责分工:
⑴风险管控的准备阶段
①项目在开工前,根据建设单位或第三方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项目部开展的周边环境调查,按照集团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城建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
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项目部预警机制和风险防控制度

项目部预警机制和风险防控制度一、背景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为了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项目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和风险防控制度。
本文将从预警机制和风险防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
二、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监控和评估手段,对项目的关键节点、重要指标和关键风险进行预警和提醒,以便项目经理和相关责任人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1 监控指标的确定项目部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一系列的监控指标,如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潜在风险。
监控指标的选择应遵循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相关的、有时限的)。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项目部应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通过收集和整理项目相关的数据,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把握。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2.3 预警指标和预警阈值的设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特点,项目部应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和预警阈值。
预警指标是指可以用来预测项目问题和风险的指标,如项目进度的滞后、成本的超支等。
而预警阈值则是指当指标达到或超过一定数值时,项目经理和相关责任人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阈值。
预警指标和预警阈值的设定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2.4 预警信息的传达和汇报项目部需要建立起一套预警信息的传达和汇报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人员。
在传达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适度和全面性,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三、风险防控制度风险防控制度是指项目部为降低和控制项目风险而制定的一套制度和规范。
它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3.1 风险识别和评估项目部首先需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并进行适当的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工程项目实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项目部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2、本制度适用于施工作业现场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
二、风险管理和评价机构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工程部、安质部、办公室、财务部、物资部
三、职责
1、项目经理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2、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主持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
3、项目安质部是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4、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四、内容
1、风险分级制。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
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
②、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③、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④、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⑤、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级,并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⑥、制定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⑦、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不可承受。
⑧、利用事故分析会,安全活动日认真分析导致或已导致生产现场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每一事件(包括吓一跳事件),并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图1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3、危险评价
结合项目部施工特点,本着风险评价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原则,有以下几种危险评价方法可供选择:
①、LEC评价法: D=LEC
D-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②、MEC评价法:R=MES
R-风险程度
M-控制措施的状态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S-事故后果
以上两种评价方法详细内容步骤可查阅相关资料。
③、直接判断法。
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
C、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仍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风险控制制度
①、风险控制措施原则。
应优先选择消除风险的措施,其次是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或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防护或隔离措施),再次
是控制风险(如个体防护、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教育,以及应急预案、监测检查等措施)。
②、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A、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风险评价定为1级、2级风险的危险源。
表3 风险控制措施表
③、各级管理者要按危险源(点)的管理要求实施管理监督工作。
在危险源(点)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④、各类危险源应列为各级安全检查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应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情况。
⑤、凡属高压、高空、有毒等危险作业,必须有安全措施和专人负责。
⑥、凡在各类危险源(点)发生事故时,必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危险源(点)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如果确属危险源(点)管理失控造成事故,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倍处罚。
⑦、建立健全风险教育培训和交底制度。
项目部必须每年组织对全员进行风险源的学习培训和教育,并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技术交底。
⑧、建立风险巡查机制,并认真做好巡查记录。
⑨、针对1级、2级和3级风险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