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3、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所传达出的生命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气势美。
(2)理解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难点体会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生命力量。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刘成章,1937 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当代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2、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瞳仁()恬静()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烧灼()磅礴()戛然而止()2、解释下列词语。
(1)亢奋:(2)晦暗:(3)羁绊:(4)蓦然:(5)冗杂:(6)叹为观止:(7)戛然而止:3、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内容?五、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示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段话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后生们击鼓的动作和姿态写得生动形象,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豪放风格。
2、文中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4、作者通过描写安塞腰鼓,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六、拓展延伸1、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进一步感受其魅力。
2、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种你熟悉的艺术形式或活动场景。
《安塞腰鼓》导学案附答案

17导学案安塞腰鼓精彩开篇词,当时有1997年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有一群西北汉子演绎了一段“绝活儿”人曾这样形容:表演起来有股熊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牛劲,看了让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来是什么吗?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
劲。
大家知道这么让人有劲的“绝活儿”学习目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1.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喜不喜欢“劲舞”同学们喜不喜欢“摇滚”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
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晦.(huì)暗羁.(jī)绊冗.(rǒng)杂蓦.(m?)然烧灼.(zhu?)戛.(jiá)然而止亢.(kàng)奋辐.(fú)射搏.(b?)击淋漓..(l ín lí)2.解释下面词语。
【狂舞】纵情地舞动。
【闪射】闪耀。
【火烈】兴旺热烈。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比喻鼓声和观众的心灵相撞击。
【搏击】形容后生们奋力舞动胳膊、腿、全身。
【烧灼】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激动着观众、感染着观众。
【奔突】奔驰向前。
【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翻动飞扬。
【恬静】安静。
【冗杂】繁杂。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渺远】同邈远。
遥远。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3.作者链接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1937,刘成章.学会常务理事。
安塞腰鼓导学案(含答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含答案)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安塞腰鼓》导学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理解西北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理解阳刚之美。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一、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1.查字典,读准写列加点字的音。
XXX(sī liū liū)飞溅(fēi jiàn)亢奋(kàng fèn)晦暗(huì àn)羁绊(jī bàn)……蓦地(mò dì)冗杂(rǒng zá)捶打(chuí dǎ)烧灼(shāo zhuó)辐射(fú shè)……磅礴(páng bó)颤栗(chàn lì)XXX(XXX)戛然(jiárán)恬静(XXX jìng)……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 狂舞:纵情的跳舞。
(2)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3)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4) 飞溅:向四处溅。
5) 亢奋:极度兴奋。
(6) 晦暗:昏暗,不明显。
7)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住。
(8) 蓦地:不经心地、猛然。
(9) 冗杂:(事务)繁杂。
(10)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11) 烧灼:烧、烫,使受伤。
(12)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13) 大彻大悟:彻底了解、领会、觉醒。
二、课前研讨与练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齐读,读出气势。
)2.作家简介。
XXX,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XXX 中文系。
现任XXX副主席、XXX常务理事。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领会安塞腰鼓所展现的生命力量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力量美。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难点理解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意义。
三、知识链接安塞腰鼓是陕北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它产生于陕北黄土高原,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古代,安塞腰鼓多在军事和祭祀活动中使用,如今已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
安塞腰鼓以其豪放、粗犷、刚健的风格而著称,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自学生字词,积累下列词语:(1)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
(2)晦暗(huì àn):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3)羁绊(jī bàn):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4)蓦然(mò rán):突然,猛然。
(5)冗杂(rǒng zá):繁杂。
(6)搏击(bó jī):奋力斗争和冲击。
(7)烧灼(shāo zhuó):烧、烫,使受伤。
(8)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形容彻底觉悟或醒悟。
3、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描写了安塞腰鼓哪些方面的特点?(2)文中多次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1)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学案(有答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第一课时【练一练】1.给加粗字注音。
瞳仁()亢奋()羁绊()山崖()冗杂()烧灼()磅礴()淋漓()戛然()闭塞()束缚()2.给下面形近字组词。
3.你对课文了解吗?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
它()着你,()着你,()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4、理解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撞开”什么?)(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议一议】1.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歌颂阳刚之美。
你是怎么看的?2.文章表现了恢弘的气势和激越的情感。
说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达到了这样的效果?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为什么会有那么强大的力量?)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
找出一处说说其好在哪里?第二课时【读一读、品一品】课内阅读: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安塞腰鼓》导学案(学生版)

安塞腰鼓(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观看一段安塞腰鼓视频。
(见光盘)刚刚欣赏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
这节课,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
(1)朗读指导。
例段一:第7段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
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豪放、火烈、动力十足;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明确: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
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
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2.知内容。
朗读课文后,用“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三大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探讨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难点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难点:理解排比、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资源导学案、课件、平台讨论、随堂检测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一、自学反馈预习反馈、答疑解惑根据平台提交的自学检测、导学案内容,结合解析,生生、师生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二、整体感知【小组活动】我会梳理。
根据预习和你的理解按照时间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梳理文章结构,把你梳理的文章结构拍照上传到平台“【课中讨论】我会梳理”活动区中。
(学法提示:一段一段地读,抓住线索,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内容,并展示出来,展现形式不限。
)三、重点解读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先独立完成下列思考题,再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活动一】品气势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以小组为单位拍照上传到平台“【课中活动】课文写什么讨论区。
(学法指导:个人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推举一位同学给大家展示本组最优作品。
)【小组活动二】赏美点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
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
选择你喜欢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句式: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朗读),因为它用___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出了________ 。
(学法指导:赏析从修辞、短句、叠词、文章结构等。
)【小组活动三】品修辞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学法指导:反复读课文,从文中画出关键词句,体会排比的作用。
)【小组活动四】品修辞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学法指导:反复读课文,从文中画出关键词句,体会对比的作用。
《安塞腰鼓》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时:1 教师:毛勇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导学重点难点导学重点: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导学难点: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导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导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学:1、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
给加线字注音。
瞳仁()亢奋()羁绊()山崖()冗杂()烧灼()磅礴()淋漓()戛然()闭塞()束缚()2、学生自主朗读后,试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尽量多找)二、课堂研讨(一)、学生阅读课文后,明确本文的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可分成3大部分。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二)、学生品读7—12段,感知内容。
1、精读第7段,说说本文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排比。
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划出文段中表现安塞腰鼓的“形”美的词句?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3、划出文段中表现安塞腰鼓的“意”美,并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4、划出文中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语句。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5、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明确:“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安塞腰鼓
第一课时文本感知
诊断性测试
1.D 点拨:铿应为:kēng
2.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晦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3.C 点拨:对同义词、近义词的选用要注意辨析其细微差别。
4.燥热飞溅亢奋点拨:这里反义词的运用更鲜明地表现了腰鼓的磅礴的力量。
5. 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点拨:注意反义词的辨析。
6.(1)A (2)B
7.⑴句子内部词语⑵段与段⑶句子内部词语⑷句子与句子点拨:识记排比的类型,进而体会其作用。
8.当代刘成章《羊想云彩》
第二课时文本研读
课文整体把握
1.既使文章一咏三叹,又加强了感情的宣泄,它似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骤的鼓点,又似一浪高过一浪的汹涌的潮水,强烈地叩击读者的心弦。
2. 多用短句来表达内容,简洁明快,铿锵激昂。
点拨:运用短句才能使课文的节奏快速迅猛,才能与腰鼓的气势交融,要在朗读中揣摩这一特点。
3.朴实、厚道、粗犷、奔放、豁达
4.言之有理即可。
如:歌颂生命奔腾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人就应该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等。
重点语段阅读
5.第一层:(1-9)宏伟的场面。
第二层:(10—12)雄壮的声响。
6.次序: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渲染击鼓后生疯狂程度逐步加深。
7.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
8.(1)突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
(2)突出了腰鼓场面的宏伟,捶击的有力。
9.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壮阔、豪放、热烈。
10.排比;壮阔、豪放、热烈,富有生命激情。
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D 点拨:A项中“塞”的读音应是“sè”;B项中“冗”的读音应为“rǒng”;C项中的“颤”的读音应为“zhàn”;“磅”的读音应为“páng”
2.B 点拨:②“忘情”这里应解释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⑤“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3.(1)运用比喻、夸张和衬托手法,突出黄土高原人民粗犷、奔放、豪壮的气质。
(2)这是历史和现实在腰鼓艺术中的反映,反映了摆脱愚昧贫穷,思想解放的农民奔向小康生活的时代风貌。
4.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许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了论证后得出了不可行意见,著名学者专家通过论证证明这个不可行意见是不科学的。
5.这微笔,使冰冷的心立即变得温暖了,使陌生的环境立即变得可爱了,使疲倦的身躯立即变得有活力了。
二、类文阅读
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或“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7.①le ②liǎo。
8.使贪婪的人廉洁自律,使懦弱的人自强不息。
9.“江南丝竹”具有婉转悠扬,令人陶醉的旋律。
10.消极颓废,不思进取。
一语双关,比喻贴切。
三、中考实战
11.(1)①C ②A ③D (2)示例:
①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中了保尔的左腿,后来又得了伤寒,但这都不能阻止他继续战斗;
②一次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他头部受了重伤,伤愈后参加肃反工作;③因为身体尚未完全恢复,肃反工作繁重紧张,头痛病经受发作,最终晕倒。
但他很快又投入铁路工厂的工作;④修筑铁路时,因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地,保尔得了伤寒,经过抢救主,占用神,随即又离开家乡。
进城工作;⑤因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不能参加工作,曾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振作,开始了文学创作。
12.(1)示例:网上查阅;街头走访;翻阅书籍;校内问卷等。
(2)题目示例:关注食品安全;小心病从口入等。
点拨:紧扣主题,语言简洁即可。
栏目示例:食品安全小常识;不安全食品的危害;我们身边的不安全食品;如何识别不安全食品等。
点拨:答案符合主题,语言简洁。
(3)示例:食品过期;食品中的添加剂过多;无生产厂商;使用地沟油等。
(4)示例:小明,这些食物不一定是安全的,我们买食品要买卫生安全食品,最好不买三无食品,这样可能会危害健康。
点拨:人物称谓,语气委婉、理由充分。
四、作文训练
13.写作指导:“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民俗民风可谓是形式多样,五彩斑斓,极其广泛、丰富,写作时可以选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提炼写作。
话题里提示,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在节日中的风俗习惯或饮食文化,选取自己认为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
无论哪一种题材,都必须深入挖掘这种民俗习惯的艺术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例文:
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
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
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
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
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
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
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
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
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
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
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
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
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