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外史实对比时间表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重要事件时间表详表

中外历史重要事件时间表详表

中外历史重要事件时间表详表中国历史
先秦时期(公元前206年以前)
- 公元前2697年:黄帝时期始。

- 公元前2070年:尧时期始。

- 公元前1766年:商朝末年,夏朝建立。

-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

- 公元前770年:春秋时期始。

秦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

- 公元前206年:汉朝建立。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 公元220年:三国时期。

- 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

唐宋元明清(公元618年-1912年)
-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 公元1279年:元朝建立。

-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

- 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

近现代史(1912年以后)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际历史
古代
- 公元753年:罗马城建立。

- 公元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 公元27年:罗马帝国建立。

中世纪
-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 800年:查理曼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现代
-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签署。

-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论
以上是中外历史重要事件的时间表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时间知识点

高三历史时间知识点

高三历史时间知识点学习历史是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三学习中,历史是必修科目之一,而时间知识点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三历史中的时间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年代纪元在研究历史时,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每个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

在不同的历史学科和不同地区,人们使用不同的纪年法来表示年代。

常见的纪年法有公元纪年法、农历、皇纪等。

1. 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年代表示方法。

公元纪年法以公元1年作为起始点,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意大利历史学家所记载的耶稣降生为目标。

公元前的年代则从公元前1年开始倒数,如公元前500年为公元前501年。

2. 农历中国传统历史学科常使用农历作为时间纪年。

农历是一种依据农业季节变化而制定的历法,较准确地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人文活动和节日传统等。

农历的年份和公元纪年中的年份并不完全对应,因此在学习时要注意区分。

3. 皇纪皇纪是日本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根据不同的天皇朝代将年份命名,以天皇登基的年份为起点。

在日本国内的历史学习和史书记载中常以皇纪来表示年份。

二、历史朝代历史朝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稳定的政权统治时期。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朝代。

在学习历史时,了解各个历史朝代的出现、统治者以及主要事件对于深入理解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历史朝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从夏朝开始,经历了包括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众多朝代。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对于掌握中国历史是至关重要的。

2. 欧洲历史朝代欧洲历史朝代的变迁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例如,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民主、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亡、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等,都是欧洲历史中不可忽视的时期。

三、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具体描述了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和具体情节。

了解历史事件对于理解历史脉络、分析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

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

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

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

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

2.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

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

3.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

若将民国年对换为公元年,则是“1911年+民国年”;若将公元年对换为民国年,则为“公元年-1911年”。

切忌以1912年相加减,因1912年已经是民国元年了。

4.切莫将距今约4000多年的黄帝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建立误解为相距近2000年。

2记忆历史时间的策略性首先,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

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

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

其次,历史时间应在学习过程中分散记忆,随时记忆,循序渐进,而不宜堆垒于后集中背诵。

3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

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

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

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

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

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

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

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②有利的自然环境。
(2)德国方面:
①德军对形势估计不足;
斯大林发出了“消灭德 国占领者”的伟大号召,特
②缺乏冬季作战装备; 别是在强兵压境的情况下,
③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
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 兵式。受阅部队从红场直接
斯科进攻的时间。
开赴前线。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一)莫斯科战役:(台风行动)
3.意义: (1)是德国陆军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 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 闪电战”的破产;但德军 仍掌握战场主动权; (2)鼓舞世界人民反法 西斯的决心。
苏联的宣传海报中表明 “我们将保卫莫斯科!”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战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战役)
1.概况: (1)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2)德军的目的(原因):
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全面进攻,1942年重点进攻高加索; ②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③政治意义。(领袖名字命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三.北非战场的转折——阿拉曼战役:(1942.10) (一)时间:
1942年10月
(二)结果:
德意军队损折过半,全线西撤。
(三)意义:
北非战场出现重大转折。
“阿拉曼战役之前,大英帝国战无不败; 阿拉曼战役之后,大英帝国战无不胜。”
—————丘吉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2.为什么是二战的转折点: (1)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德军被迫从战略
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高中历史必修一到三框架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到三框架总结
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时间来自领导阶级革命内容
主要的 领导者
结果
意义
1851 -
1864
农民阶级
领导太平 天国运动
洪秀全 等
失败
反侵略反封建,已承担争 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
任务
1894 -
1912
资产阶级
领导辛亥 革命
孙中山 等
建立中华民 国,胜利果 实被窃取

美国成为唯一的体超级大国。
表 现
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成为一个政治 和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欧盟内部合
作进一步加强。
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积极谋求政 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 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增强。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影 响
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中国社会半 殖民地化的 程度大大加
深了
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完 全形成了。

一百多年来 第一次取得 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的完 全胜利。
中国 林则徐等; 人民 三元里人民 抗争 抗英等
太平天国运 动
左宝贵;邓 世昌;台湾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及 清军
国共两党合 作共同抗日
结束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 现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
巨变
1919
激进的民 主主义者
五四运动
李大钊 陈独秀

取得初步胜 标志着新民民主义革命的

开始
7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停留在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①对外:浑然不觉
②对内: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先进的工业文明 VS 落后的农耕文明
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需要做些什么应对变化?
生产出大量商品
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殖民扩张、寻找海外市场


P91 思考点: 答:中国的社会状况:......世界的状况:英..国.... 法国 通过对比可知,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世界主要殖 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维克多·雨果
P93 学思之窗
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血腥暴行,中国人 民的抵抗并非挑衅,而是维护自身和国家利益之举。英国的借 口掩盖并混淆了其发动战争的真正动机,暴露了其发动战争的 非正义性。
(3)结果
条约
时间 签约国家
影响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1858
中俄、中美 中英、中法
中英 中美 中法
割让香港岛、赔款
2100万银元、接受协 英美法三国获
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 得协定关税、
通商等
便于商品输出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
遇以及通商口
岸传教权
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片面最惠国待遇 贸易主权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4)影响: ①政治: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中国从一个 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人民负担;侵略势力开始 进入内地;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③外交:近代外交体制逐渐建立(如:1861总理衙门) ④思想:“开眼看世界”

高三历史时间知识点梳理

高三历史时间知识点梳理

高三历史时间知识点梳理一、秦朝(221年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成立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

二、汉朝(前206年-220年)
刘邦建立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三、三国时代(220年-280年)
三国魏、蜀、吴相争,蜀汉最先被灭。

四、隋朝(581年-618年)
隋文帝统一南北,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

五、唐朝(618年-907年)
唐太宗贞观之治,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六、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南汉、南唐、吴越、南吴、荆南、南楚、闽、后蜀、前蜀、吴。

七、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靖康之耻,丧失北方土地。

南宋(1127年-1279年):与金朝抗争,最后被元朝所灭。

八、元朝(1271年-1368年)
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民族政权。

九、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成祖洪武年间国力强盛。

十、清朝(1644年-1912年)
满族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十一、近代时期(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以上是对中国历史中一些重要时间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知识的学习需要掌握时间与事件的关系,深入理解历史演变的整体脉络,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面对当下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1《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46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46人教PPT课件

案例示范1
顶峰
亮点: 1.懂得选择一个阶段论述,明确自己的范围,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2.观点符合题目要求,围绕“资本主义发展”,描述资本主义发展 的过程展开。 3.论证史实简要而典型,懂得运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围绕 第三阶段发展的原因,且史论结合。 4.结论部分,有总结。 建议: 字体再清晰一点,用词要精准。
梦 就在远方 努力吧
案例示范
亮点: 1.懂得选择一个阶段论述,明确自己的范围,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2.观点符合题目要求,围绕“资本主义发展”,且归纳性很强。 3.论证史实简要而典型,懂得运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且史 论结合,结论围绕观点的内涵,而不是简单重复“近代化”三个字。 4.结论部分,有总结且有一定的升华。 建议: 字体再清晰一点。
主题限定类 根据材料,围绕某一个主题,提
出相关观点,并进行论述。 提问常用词有:
以×××为题 围绕×××
……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增长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1820~1979
阶段
(年平均负荷增长率)
GDP
人均GDP 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
出口量
11820~1870 2.2 1.0
4.0
1870~1913 2.5 1.4
世界上最长的路——套路
主题限定论述题
1.观点结构
包含主题关键词,揭示主题的原因、规律、影响等
示例: 技术革命和工业化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重 要原因。
第一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世界上最长的路——套路
主题限定论述题
2.论述部分
联系所学知识,立足于材料,高于材料
*事件:工业革命 *考虑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从工业革命的影响上展开,再与材料相 结合。 *运用所学知识不应被材料牵着走,但又要适当回应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史重要史实对比
西方:
十四,十五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意大利尼德兰。

十五世纪晚期~十六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十四~十七世纪,文艺复兴。

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9,《权利法案》的颁布。

十七世纪中叶~十八世纪前期,法.俄.普.奥的革(未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但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使知识融会贯通,需了解)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775.4~1781.10,美国独立战争
1776.7.4,《独立宣言》的颁布,美宣布独立1783,美国得到英国承认。

1787,美国宪法的制定(资本主义第一部成文宪法)。

1789,美国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

1789.7.14~1794.7.27,法国大革命。

1791,《人权宣言》颁布(注意与之前英,美《权利法案》和《独立宣言》做比较)。

1795,热月党人成立都政府。

1799.11~1804.12,拿破仑建立执政府。

1804.12~1814.3,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法国殖民地海地独立(拉美第一个独立1804,《民法典》的颁布。

1765~1840,英国工业革命。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861,俄国废除农奴制(资产阶级性质改革)1861~1865,美国内战(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86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1862~1871,德国统一(资产阶级革命)。

1852~1872,意大利统一(资产阶级革命)。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71,巴黎公社中国:
1368,明朝建立。

1421,靖难之役。

1405~1433,郑和七下西洋(比新航路早半个多
世纪,但性质不同,注意比较)。

1553~1565,戚继光抗倭(新航路开辟影响之一)1553,葡萄牙人登陆澳门。

十六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636,清朝建立,并实行闭关政策(新航路影响之1661~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

十七世纪,早期启蒙思想潜滋暗长。

十六世纪后期~十八世纪初,西学东渐(新航路开影响之一)。

1839,林则徐虎门硝烟。

中国近代史开端:
1840~1842.8,鸦片战争,后签定《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1844,《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定。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定《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其中重要文献有《资新篇》.《天朝田亩制度》)。

1863~1868,日本倒幕运动。

1868~1890,明治维新。

十九世纪6.7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889.7.14,第二国际成立。

1903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诞生。

列宁主义诞生。

1907,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14~1918,一战。

1917,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1919,《凡尔赛和约》签定。

1919
1920,国际联盟成立。

1917~1920
政策)。

1921~1922
政策)。

1922,苏联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1~1922,华盛顿会议召开,
《五国海军条约》,
“凡——华体系形成”。

1922,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927,苏联实行前三个五年计划。

1861,总理衙门建立(P33)
十九世纪六十~九十年代,洋务运动。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1885,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后签定《马关条约》。

1895,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1898.6~9,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900,八国联军侵华。

1898~1900,义和团运动。

1901,《辛丑条约》的签定。

1905,同盟会成立,创办《民报》。

1911.4,广州起义。

1911.10.10,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临时约法》。

1912.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成为民国大总统。

1915,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5,“二十一条”签立。

1916.1.1,袁世凯称帝。

1917.夏,张勋复辟。

1917.秋,护法运动。

1914~1918,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1919.5.4,五四学生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21.7.23,中共“一大”召开,中共成立。

1922,中共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1923,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黄埔军校建立。

1924,国民议会运动。

1925,五sha(打不出来…)反帝爱国运动。

1925,国民革命政府两次东征。

1926,国民革命政府北伐。

1927,国民革命政府迁都武汉,汉口租界被收回。

1927,“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1927.4.18,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武汉。

,平型关。

P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