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及悲剧原因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之一,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被认为是一个深沉复杂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内心矛盾和遭遇构成了这部戏剧的核心。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哈姆雷特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对他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
我们不得不提及哈姆雷特的忧郁与矛盾性格。
从整部戏剧来看,哈姆雷特是一个极度内向、敏感、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年轻人。
他对自己的内心矛盾感到痛苦和困惑,他的内心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复仇的犹豫、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世界的不满。
他对自己的父亲的死感到悲痛,但又不能释怀母亲与克劳迪斯的婚姻;他对自己的心中情感犹豫不决,却无法解脱。
这种内心矛盾不断折磨着他,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也表现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反抗。
在整个戏剧中,哈姆雷特不断地用冷嘲热讽和讽刺来表达对社会、对人性的不满。
他对政治腐败、人性丑恶、虚伪封建伦理等问题感到极度痛苦和愤慨。
尤其是他对母亲的感情,以及对王室中的勾心斗角和亲情的质疑,都是他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人性的绝望与对世界的不满,使他深陷在认知的困境中,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还表现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追问与不甘心。
他对生命、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追问,他思考生命的意义、才华的价值、爱情的真谛等问题。
哈姆雷特对自己悲惨的遭遇感到不甘心,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命运是如此不公,他宁愿选择死亡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但与此他又对死亡感到恐惧,他害怕死后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痛苦与折磨。
这种对自己命运的追问与不甘心最终使他深陷在自己的内心困境中,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中还表现出了他的复仇心理与宿命论思想。
整个戏剧的情节围绕着哈姆雷特对父亲遇害的复仇展开,而哈姆雷特对复仇的犹豫不决、对犯严的反思、对杀意的压抑等心理过程无不表现出其复杂性。
他也多次提及宿命这一概念,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自己无法逃脱。
哈姆雷特

浅析哈姆雷特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正文:《哈姆雷特》是莎翁四大悲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该剧取材于中世纪传说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装疯复仇的故事,经过精心改造赋予了作品全新的艺术生命。
一、《哈姆雷特》情节梗概悲剧叙述丹麦国王突然去世,王子哈姆雷特回国服丧,被告知国王系在花园里被毒蛇咬死。
国王的弟弟克劳狄斯登上王位,不久就与哈姆雷特的母后结婚。
哈姆雷特对此深感悲愤。
一天晚上,父亲的鬼魂出现,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所谋害,要他为自己报仇。
哈姆雷特想要报仇,但又犹豫不决,反复思考着种种问题,如害怕鬼魂不是真正的父亲,考虑到对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担心在克劳狄斯祈祷时杀死他会让他的灵魂上天堂,思索生与死的抉择等。
为了不让叔叔怀疑,哈姆雷特开始装疯卖傻。
一方面,克劳狄斯也怀疑哈姆雷特已经知道了真相,派人监视他,并利用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亚打探他的虚实。
而哈姆雷特误以为奥菲利亚背叛了自己,心情极度苦闷,感到女人不能再相信,同时装疯卖傻地更加逼真。
为了查明事实,哈姆雷特趁新国王看戏的时候,自己编了一出描写杀兄篡位的戏剧,让戏班子演给克劳狄斯看,以观察他的反应。
克劳狄斯看戏后大惊失色,戏未演完他就仓促退席。
哈姆雷特据此确信鬼魂说的是真话。
不过哈姆雷特也因此被请到母后房中问话,期间发现帷幕后躲着人,以为是克劳狄斯,便拔剑将那人刺死,结果却发现是国王的大臣波洛涅斯。
克劳狄斯以此为借口,将哈姆雷特送去英国,并让与他同行的人带信给英国国王,要英王见信后立即处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察觉到奸计,半路将密信调换,反让英王将同行的两人杀死,自己则偷偷返回丹麦。
哈姆雷特离开时,奥菲利亚因父亲波洛涅斯的死而发疯,落水淹死。
奥菲利亚之兄雷欧提斯听信克劳狄斯的谣言,要与哈姆雷特决斗报仇。
克劳狄斯给雷欧提斯的剑上涂上剧毒,又准备了毒酒想要毒死哈姆雷特。
在决斗中,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激烈拼斗,互相夺取对方的剑,两人都被毒剑刺中。
往后则误饮了毒酒而死。
雷欧提斯中剑后悔恨地说出了国王下毒的真相,哈姆雷特用毒剑刺中了克劳狄斯。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该剧围绕着主人公哈姆雷特展开。
下面我将从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情感以及他在剧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哈姆雷特是一个深思熟虑、善于思考的角色。
他对待问题非常细致入微,常常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寻求真相。
例如,在得知父亲死因后,哈姆雷特不轻易相信他人的陈述,而是决定进行调查。
他用一系列的手段,如举行舞台剧,以此观察克劳狄斯是否反常。
这种善于思考的特点让哈姆雷特的性格显得深沉、复杂,并使他成为一个备受观众喜爱的角色。
其次,哈姆雷特具有强烈的情感。
他在剧中表现出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对母亲的痛苦失望。
他对父亲的死感到悲痛不已,而母亲的婚姻变动让他感到极度的痛心和愤怒。
哈姆雷特对这些情感的表达多种多样,既有内心的思考,也有外在的言语和行动。
他通过独白和与他人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了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
此外,哈姆雷特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人。
他常常感到困惑,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充满了怀疑和迟疑。
尤其是在决定是否要执行复仇的任务时,他陷入了内心的挣扎。
他思考复仇的意义和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
这种犹豫不决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和人性化,使观众对他的行为和决策有更深层的思考。
同时,哈姆雷特还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角色。
他经常使用戏剧的元素来达到他的目的。
例如,他举行了一场改编的舞台剧来观察克劳狄斯的反应。
此外,他也善于操控言辞,通过富有双关意味的对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不仅仅是一个智慧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趣和出色的演员。
综上所述,哈姆雷特是一个深思熟虑、善于思考的角色,他的情感丰富且复杂,具有戏剧性。
他的犹豫不决表现了他的复杂内心世界。
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他在剧中的表现。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莎士比亚的杰作之一。
在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备受赞誉的角色,其性格与命运均备受人们的关注。
哈姆雷特是一个富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角色,他的性格特点对整部戏剧的情节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进行解读,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悲剧命运及其原因,并对其性格给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
我们来分析一下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
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同时具有勇敢和犹豫、激进和犹豫的两面性。
在戏剧的开头,哈姆雷特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果断。
他对父亲的死感到极度悲痛,但当鬼魂出现告诉他父亲是被毒杀而不是自然死亡时,他立即决定要为父亲报仇。
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但很快又陷入了犹豫和迟疑之中。
他开始怀疑鬼魂的真实性,对自己的行动不确定,因此陷入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和内心挣扎之中。
这种犹豫和矛盾的性格特点,使得他的行为变得不可预测和复杂,也正是这一特点给整部戏剧的情节发展带来了许多曲折和转折。
我们来探讨一下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从他的性格特点中得到了深刻的阐释。
他的犹豫和矛盾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他周围的人。
他无法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复仇计划,导致了一系列的灾难性结果。
他对奥菲利娅的感情与行为模式也是充满矛盾的,他既深爱着奥菲利亚,又采取了冷漠和冷淡的态度,使得奥菲利亚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与拉谢尔的决斗中,他虽然杀死了克劳狄斯,但也因误食了被毒的杯子水而丧生。
这一系列的悲剧事件均源于他性格中的犹豫不决和矛盾状态。
我们来思考一下哈姆雷特的性格给我们的启示。
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同时具有了勇敢和犹豫、激进和犹豫的两面性。
他的悲剧命运也告诉我们,在做出决定时不要犹豫不决、变化无常,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行动。
哈姆雷特也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影响到他人的命运。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
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我的运命在呐喊,使我全身每一根微细的血管都变得像怒狮的筋骨一样坚硬。
”“安息吧,安息吧,受难的灵魂!好,朋友们,我以满怀的热情,信赖着你们两位;要是在哈姆莱特的微弱的能力以内,能够有可以向你们表示他的友情之处,上帝在上,我一定不会有负你们。
让我们一同进去,请你们记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守口如瓶。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
”宣誓,哈姆雷特用这种毅然绝然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复仇的坚定信念。
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这种情结的作祟下,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
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
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仇了。
这需要算一算。
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
”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
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亡灵的声声追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严肃思考,与生俱来的忧郁秉性。
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的徘徊。
“要不是怕一死就去了没有人回来的那个从未发现的国土,怕那边还不知会怎样,因此意志动摇了,因此便宁愿忍受目前的灾殃,而不愿投奔另一些未知的苦难这样子,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也就这样子,决断决行的本色上了惨白的一层思虑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了行动的名分。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
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本能的抵抗。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而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备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对象。
哈姆雷特的性格在整部戏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矛盾、犹豫、痛苦和悲剧命运都让人深思。
在本文中,将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他的悲剧性格是如何造成他的命运的。
哈姆雷特的性格犹豫不决。
在整个故事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端的犹豫不决和矛盾的性格。
他在担任国王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处理他父亲被谋杀的事件,以及对自己的爱情和亲人的态度都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犹豫。
这种犹豫不决的性格使得他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境时常常踌躇不前,进而导致他错失了许多机会,甚至最终走上了悲剧的道路。
这种性格的犹豫和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同时也是他悲剧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哈姆雷特的性格执着固执。
尽管哈姆雷特在面对许多问题时表现出了犹豫和矛盾,但他在某些事情上又表现出了执着和固执。
在得知父亲被谋杀后,他决定要报仇,并且不惜一切代价。
在追求奥菲莉娅时,他也表现出了执着的一面,尽管结果并不如他所愿。
这种执着固执的性格使得他在一些问题上变得决绝和坚定,但同时也使得他在另一些问题上陷入了犹豫和混乱之中。
这种性格的矛盾和冲突,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痛苦和困惑,也成为了他悲剧性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哈姆雷特的性格敏感多疑。
在整个故事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度的敏感和多疑,对他人的行为和动机总是怀疑和揣测。
他对克劳狄斯的猜疑和对奥菲莉娅的猜疑,都表现出了他的敏感和多疑。
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使得他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同时也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挣扎和不安。
这种性格的敏感和多疑,使得他在整个故事中一直处于一种扭曲和痛苦的状态,最终也成为了他悲剧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哈姆雷特的性格忧郁孤独。
整个戏剧中,哈姆雷特都表现出了极度的忧郁和孤独。
他对生活和世界的观察总是充满了悲观和忧郁,对自己的命运也总是感到寂寞和孤独。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哈姆雷特,这个个性复杂,心灵深邃的主人公,被誉为是莎士比亚创作中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他的性格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的视角,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社会和哲学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解读,来揭示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
哈姆雷特是一位充满内心挣扎和矛盾的人,他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十分深刻,这使他成为了一个复杂的悲剧人物。
他既有着顽固的自尊和理想主义,又有着对现实的无奈和怀疑。
在剧中,哈姆雷特被描绘为一位苦闷、矛盾和疑虑的人,他在内心深处的挣扎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既想证明父亲的遗言,又无法摆脱对母亲忠诚的矛盾;他既想要维护正义,又无法击垮腐败的政权。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成为了该剧的核心,也成为了他的命运的悲剧源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性体现在他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中。
在剧中,哈姆雷特显得特别孤独,他对已故父亲的思念和对母亲的矛盾情感是他内心挣扎的开始。
他对父亲的死亡充满了痛苦和悲伤,他却因为母亲与叔父的婚姻而对母亲产生了疑虑和愤怒。
他认为母亲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是一种对父亲的背叛。
他的痛苦不仅来自于父亲的离世,更来自于母亲的行为,这使他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看法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性还体现在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态度上。
在剧中,哈姆雷特与他的朋友霍瑞希奥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与奥菲莉亚之间有着一段情感纠葛。
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态度却十分混乱。
他对霍瑞希奥的友情是真诚的,但又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对友情的真假产生了怀疑。
他对奥菲莉亚的爱情也是纠结的,既深深地爱着她,又因为家庭和政治的原因而对她保持着疏离。
他的一生中都被这些对友情和爱情的犹豫和怀疑所困扰,这使得他在情感上备受折磨。
哈姆雷特的性格复杂性还体现在他对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
在剧中,哈姆雷特始终奋发图强,对正义有着强烈的追求。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分析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分析他正直,追求真、善、美,在命运的转折点之前,他心中有完美的理想。
正直、英武、慈爱的父亲和他的国家在哈姆雷特心中是坚不可摧的,是完美的榜样。
父亲死后,这个理想的国度崩塌了。
哈姆雷特的内心失去了重要的支点。
他痛苦、失落、茫然,对一切产生了怀疑。
生、死、爱情。
父母之间的完美爱情这么快就变质。
葬礼连着婚礼,世界混乱不堪、肮脏至极。
为父报仇、恢复清明的重任落在他肩上。
理智与情感纠结纷扰。
他不是一个决绝的冷酷的复仇者,不会不择手段。
复仇不是一件机械、不掺杂感情的事情。
拖延、迟疑、思虑的性格习惯在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中扮演了消耗的角色,是阻碍成事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莎翁在指责人性格因素的小瑕疵对人成事的阻碍的同时也陈述人生常态中所蕴含的悲哀。
命运,崇高,悲剧,把美好的撕碎了给人们看。
文艺复兴中的个性解放,对人的崇尚,不免矫枉过正。
历史上的一次次运动都是如此,在理性和情感之间来来回回。
也许莎翁在向世人宣示:有人所不能掌控的世界,有人被卷入的命运的漩涡。
而这一切起因都是人身上的某些小瑕疵,经过造化的揉捏。
莎士比亚主张感情的理性节制,他的戏剧理论也通过剧中人物的口有所表达:不偏不倚,不温不火。
这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有相通之处。
偶然事件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剧中哈姆雷特有一个机会可以下手杀掉叔叔,因他的迟疑,这个机会失掉了。
这一幕反射出几个点:1、对死后的不确定。
史铁生这样看生死而顿悟: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所以生可以慢慢来过,死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情。
哈姆雷特苦苦思索”生还是死”,正因为怀着对死后的不确定,生也变成了永无止境的惶恐和痛苦。
从这个角度看,哈姆雷特不愿在叔叔祷告时杀死他而送他上天堂也是合理的选择。
然而,这偶然事件却直接通向最后的悲剧。
回头看来,无不令人叹惋,议论纷纷。
2、在全知全能的作者叙述故事的同时,读者甚至可以从旁观的角度对哈姆雷特当时的心理独白产生怀疑,也许只是行动力缺失的借口,也恰恰是那些思虑一直在限制着哈姆雷特在行动上做出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及悲剧原因
摘要:《哈姆雷特》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交织着爱恨情仇,通过观看电影《哈姆雷特》了解到这部剧作的内容与意义。
关键词:哈姆雷特分析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个人物来说,他只是封建社会底下的一个代表,在那时候还有许多相似哈姆雷特遭遇的人们。
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的一个王子,本来可以过上人人称羡的幸福生活,但在那如戏的生活中,上帝是不允许你过得太一帆风顺。
但对于哈姆雷特的结局来说,上帝给予他的考验太巨大了,以至于他为这个社会牺牲了。
最后还是什么都没得到。
哈姆雷特因为父亲的死,母亲在父亲尸骨未寒时嫁给了叔父,为此他感到十分痛心。
在这种情况下他却了解到一个比先前他经历的还要寒心的一个消息——父亲是被叔父杀死的!这让年轻的哈姆雷特几近疯狂。
但他却又不能真正的发疯,因为他还要为死去的父亲报仇。
而在报仇的同时,却又不能伤害到母亲。
这让哈姆雷特十分矛盾。
因为他认为母亲背叛了父亲,在父亲死后没到两个月就嫁给其他人。
但与此同时,他有爱着他的母亲。
不仅如此,还有在他为父报仇不得不装疯时,奥菲莉娅利用他对她的爱来试探哈姆雷特是不是真疯时,对他们爱情的矛盾,他不知道奥菲莉娅是否值得他爱。
他也疑问,爱情是否真的存在。
因为哈姆雷特觉得奥菲莉娅背叛了他。
而当他看到奥菲莉娅入葬时,却对此十分悲痛、震惊。
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
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究竟要默默忍受,这命运暴虐的毒剑,还是要挺身和这滔天恶浪相抗,扫他一个干净?”有这句话可以看出,哈姆雷特对于生死有着深深的思考。
同时心中也充斥这对人生的迷茫!因此哈姆雷特这个人物是十分矛盾的。
他的独白中有这么一段话:“啊!但愿我太坚实的肉体能够融化、消散,化成一滴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从未制定律法,禁止自杀。
上帝啊……这些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人世间醉生梦死的这一套,呸……这是一个荒芜的花园,一天天零落,长满了恶毒的莠草。
”这一段话也体现出他对这个社会现实的失望,想死却因大仇未报而不能死去的矛盾。
哈姆雷特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心机,束手束脚的不敢作为的人物,在他心中有的不仅仅有杀父之仇,还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以上帝为中心。
在克劳迪斯看完哈姆雷特为他准备的一场演出而心中有愧为自己赎罪的时候,哈姆雷特与霍拉旭确认克劳迪斯心中有愧时,哈姆雷特看到克劳迪斯独自在祈祷时,气愤的哈姆雷特将匕首拿出准备杀死克劳迪斯,却在刺下的那一刻犹豫了。
他认为“一个恶人杀死我父亲,而我,他的独子,却把这恶人送上天堂,这简直是以恩抱怨了”他认为如果在他祈祷的这一刻将克劳迪斯杀死,则会将他送往天堂。
因此哈姆雷特说:“等一个更残酷的机会吧,在他酒醉以后,在他愤怒之中,或是乱轮纵欲的时候,没有机会得到救赎的时候,捉住他,让他在天堂没有立足之地,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
因此,哈姆雷特错事这次可以复仇的机会。
也才导致到后来哈姆雷特将波洛涅斯杀死,导致奥菲莉娅的发狂,雷欧提斯的决斗,导致最后
的同归于尽。
从这里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没有长远的眼光,具体的构思,果断的决心。
造成悲剧的原因有两个。
雷欧提斯在知晓父亲被杀,妹妹发疯的消息后,便从法国回来。
就在这种情况下,克劳迪斯利用了雷欧提斯的愤怒,来激起他们之间的矛盾。
从而使雷欧提斯听从了克劳迪斯的建议,用与哈姆雷特的决斗方式来表明自己是父亲的孝子,对父亲的爱。
但这种方式正好中了克劳迪斯的下怀。
而这正是造成悲剧的原因:解决矛盾的方法一定是决斗吗?
克劳迪斯为保守秘密,设计去杀害哈姆雷特;雷欧提斯为父报仇,中了克劳迪斯的离间计;哈姆雷特为父报仇,苦于无计,单纯至极,惨死他人计;桥特鲁德作为其中算是最为无辜的人,他只是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为寻找依靠嫁做他人妇,但为了儿子,喝下毒酒,一命呜呼……
“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这世上,请你把我的品行和道义,昭告不明真相的人”“在这冷酷的世界里,忍痛呼吸下去,传述我的故事吧,此外……只有沉默而已”哈姆雷特在死之前,对霍拉旭说出这段话。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霍拉旭所代表的就是人文主义,而哈姆雷特就是为人文主义精神奋斗而牺牲的人。
这也是《哈姆雷特》作为悲剧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