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概况.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论文-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

资本主义论文-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

00资本主义论文-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 (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帄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帄,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帄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夏秋冬.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夏秋冬.

年代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 企业 概况
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两条途径 官僚、地主、商人 、买办、华侨等
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 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一 、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产 生
特点
轻工业为主,分布于沿海地区 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
三 、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进 一 步 发 展
特点
1、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 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程度有 限。 3、在一些主要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本, 在资金、技术、原材料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 4、自然经济仍占优势。
观察右图, 请你说出三 者之间的关 系,并分析 民族资本主 义两面性的 原因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企 业
反对 依赖
压制 技术
外国 资本 反殖 反封 封建 制度
规模小 数量少
软弱 妥协
依赖
反对
束缚
压迫
有人说“中国的资本主义是 欧风美雨的产物”。你同意这些 观点吗?
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发挥想象力,设想 “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厦门的纺织手工业者, 你会发现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在鸦片战争前 后有什么变化?”
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作用,“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 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观察下面两幅图,请 你归纳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在进一步发展 时期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概况
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 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 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 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 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 比1919年增加180%。1919 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 加168%。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概述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三种形态→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依次产生。

2、简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19世妃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挤压的夹缝中奋力拼搏。

④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⑤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

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美等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

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具体知识点→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阶段时间或地点原因表现影响认识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的诱导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2.民国时“实业救国”的影响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4.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下列关于1927—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轻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本受益最大 对金融的控制削弱 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B 民族资 C 官僚资本 D 没有得到国
1、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 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 最重要的原因是
一战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过哪些主要的阶段?
共同探究
分别的特征是什么?以及出现的原因?
(1927——1945)
三 、 民
1、国民政府前十年 (1927—1936)
——发展较快

背景: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工 业
表现: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曲 折 发 展
2、抗战时期 ——遭受沉重打击
(1937—1945) 背景:
1、背景 2、表现
a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影响——) (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为发展提供客观条件)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原因——) (为支付战后赔款,扩大税源。
成为促进兴办工业浪潮的直接原因)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民族资产阶级的三大派别)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春天是在什么时候? 促使出现的原因有什么?为什么是短暂的?
20世纪30年代上海申新第一纺织厂
1918年王郅隆创办的上海裕元纱厂
1914年,范旭东在塘沽创办的久大精盐公司
1914年 创办的 上海华 丰面粉 厂
20世纪20年代上海华生电器制造厂
中国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1.发展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系统。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资本主义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资本主义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国民经济制度,其主要特征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盈利。

在历史发展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模式。

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一部分,对资本主义的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一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英国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地区和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积累,私人资本主义逐渐取代了封建主义经济关系,成为主导经济方式。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1. 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资料归个人或私营企业所有,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动机来管理资源和生产。

2. 货币交换:资本主义经济以货币作为价值计量和交换媒介,通过市场买卖实现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通。

价格的形成由供求关系决定。

3.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自由竞争,没有政府干预或垄断形成。

市场供需的变化决定了商品价格和生产方向。

4. 劳动力商品化: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者可以出卖个人劳动力来获取报酬。

雇佣关系成为主要的劳动形式。

5. 劳动分工和生产社会化: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生产工序的社会化。

批量生产、机械化和专业化的推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1. 商业资本主义时期(16世纪末-18世纪末):商业资本在这一时期大量积累,国家主导的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促进了资本积累和市场的发展。

2.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爆发催生了工业资本主义。

机器生产取代了人工劳动,大规模生产和工厂化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金融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初至今):金融资本的崛起和扩张,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控制力增强,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加剧,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更具全球性和复杂性。

四、资本主义的盛衰与改良1. 资本主义的盛世:资本主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二十课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十课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 时间: ) 政治 侵略: 反抗: 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 侵略: 反抗:
阶级
思想
社会 生活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
政治
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 平天国运动
夫进化之于竞争相缘者也,竞争绝则进化 亦将与之俱绝……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进化, 曰惟共主一统故;中国学术所以不进化,曰 惟宗师一统故。 ——1902年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 变迁之大势》 1905年革命党的机关刊物《民报》指出: “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 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社会达尔文主义为 什么能够对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2、政党政治的发展
(二)美国共和制的完善 1、联邦政体的完善
维护统一的战争:1861年美国内战。 修宪:废除了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 至上性。 政党政治:成为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立 法 权
众议院:普选
参议院:间接选举
国民 议会
行 政 权
总统:参众两院组成的议 会选举产生,军队统帅, 任命部长 内阁:总统的命令须经各 部部长副署
1、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2、各派别利用其作为思想 武器。
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 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 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 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 此原则则亡。 ——1919年孙中 山《建国方略》
五、19世纪以来的
文学 艺术
1、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借对理想美好的憧憬 来揭露现实。 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再现现实问题。 批判现实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讲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

可概括为三方面:垄断、全球化、地位。

即要掌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特别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难点是理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方法本章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注意对难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的理解,一般的知识点可结合适当数量的练习掌握。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注意记忆,常以选择题出现。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制度没有变。

本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比拟的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弊端也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

自由竞争都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以前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世界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概要

世界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概要

世界史专题复习-1: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张小萍世界历史的主干线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它在每一年的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

纵观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500年历史,它创造了以往任何人类社会都无可比拟的先进的社会文明,同时,也产生了罕见的战争劫难和残酷的暴力掠夺,资本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中曲折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知识归纳一、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一)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时间:1640年-1688年。

3.领导阶级(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4.任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5.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6.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7.进程:开始的标志: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主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结束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

8.重要文献:《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9.历史意义: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3.革命任务: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进程(1775-1783年)。

开端: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建立大陆军;建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转折:萨拉托加大捷;胜利:约克镇战役;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重要人物:华盛顿。

6.重要文献:1787年美国宪法。

7.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8.胜利原因:华盛顿等的正确领导、军队的英勇作战、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支持、国际支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世界市场、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理解背诵版1资本主义兴起时期 14-17经济:行会出现,手工作坊兴起,新航路开辟。

政治:教会权力控制社会,民族国家形成文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工场手工业时期 17\18经济: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西欧殖民扩张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欧洲教会权力较大文化:启蒙运动3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760s--1840s 蒸汽时代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政治:美国法国、德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代议制逐步完善,工人运动兴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870s--1945电气时代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一战,凡华体系,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45--今经济: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经济,完善社会保障,重视科教,第三次科技革命政治:两极格局形成评价世界近代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标准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定型的时期。

评价此时期重要的经济事件、现象、政策要始终遵循生产力标准,即是否符合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如圈地运动, 要认识到它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消灭了自耕农,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本、市场,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而不能仅看到圈地运动使农民丧失土地,到处流浪,处境悲惨。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如法国大革命土地政策、美国历史上的“ 西进运动” 。

法国大革命中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对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但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角度看,不利于法国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可以归纳为“ 三个前提和四个条件” 。

① 三个前提:一是社会稳定,战乱和政局动荡都会破坏经济发展;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三是资本主义生产系的调整和适应, 例如垄断的出现及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发展。

② “ 四个条件”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a. 科技条件b. 市场条件c. 资本条件d. 自由劳动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① 英国:14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 一方面使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发展成为新贵族; 另一方面, 农民失去土地, 成为自由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采用拍卖王室土地等方法, 形成并巩固了大土地所有制。

② 法国: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从而形成了小地产制。

③ 美国: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促进西部的开发。

④ 俄国:1861年改革中,农奴以高于地价数倍的价格,出钱赎买份地。

⑤ 日本:明治政府颁布法令, 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 同意征收地税, 使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主要经济思想1.重商主义(1盛行于 16~18世纪的欧洲。

(2代表人物:法国的柯尔柏。

(3主要内容:第一,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

如果没有或无法获得贵金属矿场就得通过贸易来取得。

第二, 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等, 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重商主义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自由主义工业革命时期(1 19世纪以后在欧洲的主要社会思潮。

(2代表人物是:被誉为“ 经济学之父” 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3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国富论》中,其中心思想是经济自由,亦即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其主张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4.凯恩斯主义(1当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凯恩斯 1936年提出。

(2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

这种思想符合了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集团日益同国家结合的要求。

二战以来,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 成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 它对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实现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其根源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首先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其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充分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再次,经济危机影响到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英国“ 世界工厂” 地位的演变(1 确立。

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 经济实力最强; 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号称“ 日不落” 帝国。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垄断地位。

(2丧失。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

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2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二战后,美国操纵国际金融, 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 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在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的情况下, 193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历史进步性:物质基础——机器大工业;剥削目的——对 m 无止境的追求;与劳动的关系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劳动力的政治权利、自由,企业形式局限性:社会化程度提高 VS. 私有制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

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

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

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原因过程影响1新航路开辟葡萄牙西班牙2西欧殖民扩张英法荷葡西3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4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首先,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其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再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中外历史联系与比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中国经济发展。

1新航路开辟以后,早期殖民时代的明清中国并不落后,在中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中国出口的丝绸、瓷器、茶叶,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殖民扩张时期,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加强,以世界中心自居,无视正在聚齐的西方,传统的小农思想指导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落后与世界发展的潮流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国内经济受冲击,列强通过多种方式逐渐控制中国经济,中国被迫开放,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获取利益的主要方式,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共同宰割中国。

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 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② 具备了资本、技术、市场等条件。

(2第二次科技革命:①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②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③ 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3第三次科技革命:① 二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② 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③ 科学技术的发展;④ 社会要求迫切。

2.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向各国扩展。

从 18世纪 60年代至 19世纪 80年代,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使用和电讯事业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今仍方兴未艾。

3.主要发明(1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和制造棉纺织机器、蒸汽动力机器和交通运输机器。

(2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有电动机、内燃机、柴油机、汽车、飞机、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有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4.主要特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 主要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展。

② 由一国向多国扩展。

③ 将资本主义发展推进到蒸汽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① 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展。

② 有坚实的科技基础,规模广泛。

③ 在一些国家中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第三次科技革命:① 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作用日益重要。

②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加快。

③ 科技密切结合,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5.影响和后果(1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2导致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巨变:①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两大对立阶级产生,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② 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的产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使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模式成型。

③ 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4对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影响巨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