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6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学习目标1注:发展:⑴1901~1911年;⑵原因: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⑶表现:资本总额是以前30年的两倍。

⑷影响:为民主思想传播和辛亥革命爆发奠定经济基础。

2注:过渡时期:⑴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有贡献。

⑵表现及作用:①恢复:1950年,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

②改造:1953年,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族资产阶级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⑴外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①原因:根本: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直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方式:资本输出: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开矿设厂;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⑵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于是,民间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⑴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后),1895~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⑵特征:①数量: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地域: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处境: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P32【学思之窗】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⑵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⑶实业救国:倡导“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一、发展概述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

(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一)产生阶段1、产生原因(条件):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阶段特征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50年代)⑴列强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又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工业革命发动战争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影响:破坏主权,社会性质变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客观上破坏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⑵中国人民的抗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的坚强决心。

由于阶级矛盾的加深,加之外来侵略引发的民族矛盾。

1851年,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革命运动的主体是农民阶级。

⑶在经济上,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棉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

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农业生产商品化。

外商企业出现——早期资本输出。

⑷中国人民的探索:地主阶级: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洪仁玕:《资政新篇》⑸中国社会的变化:政治上:①历史转折——近代史开端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阶级关系:新的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买办阶级。

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战争最高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特征、肩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是历年期中、期末、高考的必考点,期末啦,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阶段时间特征原因一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二20世纪初(1912-1919中华民国初期)短暂春天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1927-1936(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较快发展1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较稳定的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国民政府。

3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四1937-1945(抗日战争)日趋萎缩1在沦陷区,民族工业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所吞并。

2在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强烈压制。

五1946-1949(解放战争)陷入绝境1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大量美货充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资本主义。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一,阶段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清政府时期:阶段一。

中华民国时期: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①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②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③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2)外商企业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一、夹缝产生1、时间:2、原因:①②③3、特点:①②4、影响:促进、、二、初步发展1、时间:2、原因:年代客观条件:(1)欧洲列强加紧向中国,进一步瓦解中国的。

直接原因:(2)清政府放宽了对的限制。

主要原因:(3)资本家的热潮掀起(4)群众运动3、代表人物:、、、等,数量增加,向内地扩展。

业发展尤为迅速,三、短暂春天1、时间:2、原因:(1)外因: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3)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倡导使用。

(4)群众斗争3、概括:工业等;南张北周、荣氏兄弟4、影响:运动;壮大四、迅速萧条1、原因:后,欧洲列强,加紧了对华的和。

2、启示:在的近代中国,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五、较快发展1、时间:2、原因:①全国基本②“运动”的推动,政策3、概括:4、影响:为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六、沉重打击1、时间:2、原因:①的侵略;②排挤;七、陷入绝境1、时间:2、原因:①;②经济掠夺(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③压榨;④苛捐杂税, 。

八、获得新生1、时间:2、原因:①合理调整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③成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利因素:(1)列强经济侵略的客观作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政府的政策鼓励。

(3)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4)实业家自强不息爱国精神。

不利因素:(1)“双半”社会,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

(2)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缺乏与西方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竞争力(4)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地位:作用: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1、促进近代化 2、推动进程3、促进解放4、促进变迁始终未占主导地位难以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900 2040 606080 95近代经济结构示意图40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①形成双重分支格局:此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表现为两个阶段,即农
业资本主义和工商业资本主义。

这两个阶段在投资结构的不同方面表
现出不同的特征。

②经济地区差异明显: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农业
资本主义存在明显的区域化趋势,并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发展较快,而
现代工商业资本主义则以华北地区为代表,表现出明显的沿海集中发
展的趋势。

③跨国资本到来:跨国资本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征。

许多国家的跨国资本主要流向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地。

④竞争性市场形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垄断市场或扩大其
尺度时,必然伴随竞争性市场的形成。

这些竞争性市场具有较强的市
场化运行特征,可以降低价格和证券的汇率风险而鼓励投资,最终成
为发展经济有利的经济环境。

⑤改革开放冲击: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革新对完成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形成了重要冲击。

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新的经济环境,还引入了许多国外经济管理理念,实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多样性。

⑥融合推动发展:外国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有效合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帮助推动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国内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通过外资技术和管理等融合进而加快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一,阶段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清政府时期:阶段一。 中华民国时期: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
原因
○1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较稳定的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 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国民政府。
○3 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 在沦陷区,民族工业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所吞并。 ○2 在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强烈压制。
○1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大量美货充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 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资本主义。 ○3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
○1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 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 ○3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 列强忙于一战,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 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精品文档
阶段 一
时间
19 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特征 初步发展
20 世纪初

(1912-1919 中华民国初 短暂春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1927-1936

较快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1937-1945 四
(抗日战争)
日趋萎缩
1946-1949 五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