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A综合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熟悉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实验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执行单元。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C++编写程序来创建和管理进程。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执行和结束过程,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资源分配。
首先,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创建了多个子进程,并通过进程标识符(PID)来跟踪它们的运行状态。
然后,使用等待函数来等待子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返回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进程的创建和销毁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而且进程之间的同步和通信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出现死锁和竞争条件等问题。
2、内存管理实验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动态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机制。
使用 C++中的 new 和 delete 操作符来分配和释放内存。
通过观察内存使用情况和内存泄漏检测工具,了解了内存分配的效率和可能出现的内存泄漏问题。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概念,以及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
通过模拟内存访问过程,理解了页表的作用和地址转换的过程。
3、文件系统实验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管理文件和目录的机制。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进行了操作。
使用 C++的文件流操作来实现对文件的读写。
通过创建不同类型的文件(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并对其进行读写操作,熟悉了文件的打开模式和读写方式。
此外,还研究了文件的权限设置和目录的管理,了解了如何保护文件的安全性和组织文件的结构。
4、设备管理实验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桥梁。
操作系统 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并提供程序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操作系统实验中所进行的实践和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具体来说,我们的实验目标包括:1. 学习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交互过程;3. 实践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功能;4. 分析操作系统的性能和优化策略。
二、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一台配置较高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环境,该计算机配备了一块主频为2.5GHz的多核处理器、8GB内存和500GB硬盘。
我们选择了一款常见的操作系统作为实验平台,以便于进行实验和调试。
三、实验过程1. 进程管理在进程管理实验中,我们实现了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等功能。
首先,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用于创建多个进程并进行调度。
然后,我们通过观察进程的执行顺序和时间片分配情况,分析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内存管理在内存管理实验中,我们实现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等功能。
我们编写了一个模拟程序,用于模拟内存的分配和释放过程。
通过观察内存分配的效率和内存碎片的情况,我们评估了不同的内存管理算法的性能。
3. 文件系统在文件系统实验中,我们实现了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等功能。
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文件操作程序,用于测试文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观察文件系统的读写速度和文件恢复的效果,我们评估了不同的文件系统实现方式的优劣。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1. 进程管理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的调度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差异较大。
短作业优先算法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而时间片轮转算法则能够保证公平性。
2. 内存管理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内存管理算法对内存利用率和碎片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模板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和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方面。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_____(具体操作系统名称及版本)2、开发工具:_____(如编译器、调试器等)3、硬件环境:_____(处理器型号、内存大小等)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使用系统调用创建多个进程,并观察进程的创建过程和资源分配情况。
实现进程的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观察终止时的系统行为。
2、进程调度研究不同的进程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时间片轮转(RR)等。
通过编程模拟实现这些调度算法,并比较它们的性能。
3、进程同步与互斥利用信号量、互斥锁等机制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编写多进程程序,模拟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等经典同步场景。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回收实现不同的内存分配算法,如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等。
观察内存分配和回收的过程,分析算法的优缺点。
2、虚拟内存了解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原理。
通过设置页表、进行页面置换等操作,模拟虚拟内存的管理过程。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实现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写、关闭等基本操作。
研究文件的属性(如权限、大小、创建时间等)的设置和获取。
2、目录管理创建、删除目录,遍历目录结构。
实现文件和目录的重命名、移动等操作。
(四)设备管理实验1、设备驱动程序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编写简单的设备驱动程序,实现对特定设备的控制和数据传输。
2、设备分配与回收研究设备分配的策略,如独占式分配、共享式分配等。
实现设备的分配和回收过程,观察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
四、实验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步骤1、进程创建与终止编写程序,使用系统调用创建指定数量的进程。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内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命令的使用,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发行版)。
实验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Intel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进程的状态、优先级、CPU 使用率等信息,并进行进程的结束和优先级调整操作。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ps、kill 等)实现相同的功能。
2、内存管理使用 Windows 系统的性能监视器和资源监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的占用和分配情况。
在 Linux 系统中,通过命令(如 free、vmstat 等)获取类似的内存信息,并分析内存的使用效率。
3、文件系统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了解文件的属性设置和权限管理。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mkdir、cp、mv、rm 等)完成相同的任务,并熟悉文件的所有者、所属组和权限设置。
4、设备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的硬件设备信息,安装和卸载设备驱动程序。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lspci、lsusb 等)查看硬件设备,并通过安装内核模块来支持特定设备。
四、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1)打开 Windows 系统的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可以看到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列表。
(2)选择一个进程,右键点击可以查看其属性,包括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
(3)通过“结束任务”按钮可以结束指定的进程,但要注意不要随意结束系统关键进程,以免导致系统不稳定。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概述实验名称: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原理及功能;2.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学习;2.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应用;3. 实验项目:文件读写、多进程、多线程。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编译器:Visual Studio语言:C/C++实验平台:Windows 10系统下的虚拟机三、实验过程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学习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以及执行各种应用程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基本概念及原理:(1)进程管理:进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处理的独立单位,具有动态性、并发性、异步性和独立性等特点。
进程管理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通信和终止等。
(2)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之一,主要负责分配、回收、保护和管理内存资源。
内存管理方式有分页、分段、段页式等。
(3)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存储、检索和管理文件的机制。
文件系统主要包括目录结构、文件属性、文件操作等。
(4)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分配、设备驱动程序、缓冲区管理等。
2.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用以下基本操作:(1)进程管理:创建、调度、同步、通信和终止进程。
(2)内存管理:分配、回收、保护和管理内存资源。
(3)文件系统:创建、删除、读写文件,实现目录结构的管理。
(4)设备管理:分配、回收、控制和管理设备。
3. 实验项目:文件读写、多进程、多线程(1)文件读写实验实验目的: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实现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取、写入和关闭。
实验步骤:① 创建一个文件,命名为“test.txt”。
② 打开文件,以读写模式。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操作系统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综合实验||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成绩:指导教师:实验日期: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工具包集合。
EOS SDK文件夹主要包括INC头文件、LIB文件夹导入库文件和BIN文件夹动态链接库,可执行程序,二进制文件。
EOS SDK包含的头文件有:eos.h负责导出API函数声明;eosdef.h负责导出函数类型的定义;error.h 负责导出错误码。
四.实验过程1.新建Windows控制台应用程序生成项目:执行项目:调试项目:2.使用断点终端执行:查看EOS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文件夹:修改EOS应用程序项目名称:五.实验心得这次是验证性试验,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都是与实验教程参考书上一致,实验很顺利,实验过程没有遇到困难。
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OS Lab启动和退出操作;练习使用OS Lab编写一个Windows控制台应用程序,熟悉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新建项目、生成项目、调试项目等。
第页共页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第页共页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第页共页2. 当loop线程在控制台1中执行,并且在控制台2中执行suspend命令时,为什么控制台1中的loop线程处于就绪状态而不是运行状态?3. 在本实验3.2节中只调试了图5-3中显示的最主要的四种转换过程,对于线程由新建进入就绪状态,或者由任意状态进入结束状态的转换过程还没有调试,请读者找到这两个转换过程执行的源代码,自己练习调试。
4. 总结一下在图5-3中显示的转换过程,哪些需要使用线程控制块中的上下文(将线程控制块中的上下文恢复到处理器中,或者将处理器的状态复制到线程控制块的上下文中),哪些不需要使用,并说明原因。
5. 在本实验3.2节中总结的所有转换过程都是分步骤进行的,为了确保完整性,显然这些转换过程是不应该被打断的,也就是说这些转换过程都是原语操作(参见本书第2.6节)。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模板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 背景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功能,并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2. 分析2.1 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并完成以下任务: - 实现进程管理功能,包括进程创建、调度、执行和终止等; - 实现内存管理功能,包括内存分配和回收等; - 实现文件管理功能,包括文件读写、文件打开关闭等; - 实现输入输出设备管理功能,包括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等。
2.2 实验环境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并借助模拟器来模拟计算机硬件环境。
具体环境配置如下: - 操作系统:Linux - 开发语言:C语言 - 模拟器:QEMU2.3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进程管理:设计并实现进程控制块(PCB),包括进程状态、优先级等信息,并实现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等功能。
2. 内存管理:设计并实现内存管理单元(MMU),包括内存分配和回收等功能。
3. 文件管理:设计并实现文件控制块(FCB),包括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写等功能。
4.设备管理:设计并实现设备驱动程序,包括设备的初始化、读写操作等功能。
2.4 实验流程本次实验的主要流程如下: 1. 确定实验目标和环境。
2. 设计并实现进程管理功能。
3. 设计并实现内存管理功能。
4. 设计并实现文件管理功能。
5. 设计并实现设备管理功能。
6. 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操作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 结果经过以上的设计和实现,我们成功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并具备以下特点:- 支持多进程管理,包括进程创建、调度、执行和终止等功能; - 支持内存管理,包括内存分配和回收等功能; - 支持文件管理,包括文件打开、关闭、读写等功能; - 支持输入输出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等功能。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性能测试和优化结果
测试环境: Windows 10
操作系统, Intel Core i7 处理器,8GB
内存
测试工具: Performance
Te s t Professional
(PTP)
测试指标:响 应时间、吞吐 量、资源利用
率等
优化方案:优 化内存管理、 优化文件系统、 优化网络协议
等
优化效果:响 应时间缩短、 吞吐量提高、 资源利用率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汇报人:
目 录 CATALOG
01
单击此处 添加目录标题
04
实验步骤
02
实验目的
05
实验结果
03
实验内容
06
实验总结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实验目的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操作系统的定义 和功能
操作系统的组成 和结构
操作系统的工作 原理和运行机制
操作系统的优缺 点和改进方向
对未来实验的展望
实验方法:模拟真实环境, 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成功完成各项任务, 提高了操作系统理解和应用能
力
实验不足:部分任务存在困 难,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实验目的:提高操作系统理 解和应用能力
展望未来:继续深入学习操作 系统,提高实践能力,为未来
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进程管理:包括进程创建、调度、终止 等操作
内存管理:包括内存分配、回收、共享 等操作
网络管理:包括网络连接、断开、传输 等操作
安全防护:包括防火墙、杀毒软件、安 全策略等操作
系统优化:包括系统清理、性能优化、 系统升级等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A
实验学期 2010 至 2011 学年第 5 学期学生所在系部计算机系
年级 09 专业班级信管B091
学生姓名郑印学号 200907034117 任课教师杜杏青
实验成绩
计算机系制
实验报告须知
1、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时,必须为打印稿(A4纸)。
页面空间不够,可以顺延。
2、学生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封面相关栏目、实验地点、时间、目的、设备环境、
内容、结果及分析等。
3、教师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实验成绩、教师评价等。
4、教师根据本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指导单》中实验内容的要求,评定学生的综合
性实验成绩;要求在该课程期末考试前将实验报告交给任课教师。
综合性实验中,所涉及的程序,文档等在交实验报告前,拷贝给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统一刻录成光盘,与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一同上交到系里存档。
5、未尽事宜,请参考该课程的实验大纲和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A》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实验题目进程调度算法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模拟,进一步理解进程的基本概念,加深对进程运行状态和进程调度过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设备与环境
1. 硬件设备:PC机一台
2. 软件环境: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Linux操作系统,并安装相关的程序开发环境,如C \C++\Java 等编程语言环境。
三、实验内容
用C语言实现对N个进程采用某种进程调度算法(如动态优先权调度)的调度。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实验设计说明
本实验为进程调度中的短作业优选(非抢占式)算法的实现。
定义结构struct jincheng,其中
d表示其进程名,数组啊a[2]表示其到达时间和所需求的服务时间。
b[5],c[5],e[5]分别表示进程的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
t表示时间刻表。
开始时,选输出各进程,进程A到达,执行晚后,其服务时间置0,根据时间刻t,判断是否所有进程都到达,若没有,则判断哪些进程到达,从中找出最短的服务时间(不包括已调度的进程),执行,若全部到达,则从全部进程中找到最短服务时间的进程(不包括已调度的进程),执行。
最后输出各进程的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
及他们的平均时间。
2.实验代码
/***********spf(非抢占)************/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struct jincheng
{
char d;
int a[2];
}v[5]={{'A',0,3},{'B',2,6},{'C',4,4},{'D',6,5},{'E',8,2}} ; //定义进程的到达时间和服务时间int t=0,i=0,j,m,n=0,p,q,s=0,g[5];
int b[5]; //表示完成时间
int c[5]; //表示周转时间
float e[5],k=0,l,h; //表示带权周转时间
/*********要调度的进程*************************/
printf("进程到达时间和服务时间: \n");
printf("进程到达时间服务时间\n");
for(i=0;i<5;i++)
{
printf("%c %d %d\n",v[i].d,v[i].a[0],v[i].a[1]);
g[i]=v[i].a[1];
}
/****************进程调度的实现******************/
for(j=0;j<5;j++)
{
t=t+v[n].a[1];
b[n]=t;
v[n].a[1]=0;
if(t<v[4].a[0])
{
for(p=0;p<5;p++)
{
if(t<v[p].a[0])
{
q=v[p-1].a[1];
n=p-1;
break;
}
}
for(m=0;m<p;m++)
{
if(q>v[m].a[1] && v[m].a[1]!=0)
n=m;
}
}
else
{
for(m=0;m<5;m++)
{
if(v[m].a[1]!=0)
{q=v[m].a[1];n=m;break;}
}
for(m=0;m<5;m++)
{
if(q>v[m].a[1] && v[m].a[1]!=0)
n=m;
}
}
}
printf("\n");
printf("进程的完成时间\n");
for(i=0;i<5;i++)
{
printf("%c ",v[i].d);
}
printf("\n");
for(i=0;i<5;i++)
{
printf("%d ",b[i]);
c[i]=b[i]-v[i].a[0];
}
printf("\n");
printf("\n");
printf("进程的周转时间\n");
for(i=0;i<5;i++)
{
printf("%d ",c[i]);
s=s+c[i];
e[i]=c[i]/(g[i]*1.0);
}
printf("\n");
printf("\n");
printf("进程的带权周转时间\n");
for(i=0;i<5;i++)
{
printf("%.2f ",e[i]);
k=k+e[i];
}
l=s/5.0;
h=k/5.0;
printf("\n");
printf("\n");
printf("平均周转时间:%.2f\n",l); printf("平均带权周转时间:%.2f\n",h);
getch();
}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输出了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及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根据结果数据比先来先服务算法大大的提高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提高的系统吞吐量,但不利于长作业和紧迫的作业的运行。
5.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又一遍复习了有关c语言编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加深了印象,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
除此之外,当然对操作系统进程调度算法,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个进程在计算机上是怎么运行的。
通过模拟,对每种的进程调度的优缺点,有了个大致的认识,像先来先服务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但不利于短作业和I/o型作业的运行常作辅助调度算法等。
通过这次实验,我还了解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如,对实现调度算法,感觉很困难,程序出错,很难自己改过来,等等,这都反应了我对c语言的掌握不足,还有对调度算法的不熟悉,所以,以后还需要我更进一步学习。
教师评价
评定项目 A B C D 评定项目 A B C D 算法正确界面美观,布局合理
程序结构合理操作熟练
语法、语义正确解析完整
实验结果正确文字流畅
报告规范题解正确
其他:
评价教师签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