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三章第五章课后习题
化工原理第三章习题与答案

化⼯原理第三章习题与答案第三章机械分离⼀、名词解释(每题2分)1. ⾮均相混合物物系组成不同,分布不均匀,组分之间有相界⾯2. 斯托克斯式r u d u ts r 2218)(?-=µρρ3. 球形度s ?⾮球形粒⼦体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积与球形颗粒总⾯积的⽐值4. 离⼼分离因数离⼼加速度与重⼒加速度的⽐值5. 临界直径dc离⼼分离器分离颗粒最⼩直径6.过滤利⽤多孔性介质使悬浮液中液固得到分离的操作7. 过滤速率单位时间所产⽣的滤液量8. 过滤周期间歇过滤中过滤、洗涤、拆装、清理完成⼀次过滤所⽤时间9. 过滤机⽣产能⼒过滤机单位时间产⽣滤液体积10. 浸没度转筒过滤机浸没⾓度与圆周⾓⽐值⼆、单选择题(每题2分)1、⾃由沉降的意思是_______。
A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受到的流体阻⼒可忽略不计B颗粒开始的降落速度为零,没有附加⼀个初始速度C颗粒在降落的⽅向上只受重⼒作⽤,没有离⼼⼒等的作⽤D颗粒间不发⽣碰撞或接触的情况下的沉降过程D 2、颗粒的沉降速度不是指_______。
A等速运动段的颗粒降落的速度B加速运动段任⼀时刻颗粒的降落速度C加速运动段结束时颗粒的降落速度D净重⼒(重⼒减去浮⼒)与流体阻⼒平衡时颗粒的降落速度B3、对于恒压过滤_______。
A 滤液体积增⼤⼀倍则过滤时间增⼤为原来的2倍B 滤液体积增⼤⼀倍则过滤时间增⼤⾄原来的2倍C 滤液体积增⼤⼀倍则过滤时间增⼤⾄原来的4倍D 当介质阻⼒不计时,滤液体积增⼤⼀倍,则过滤时间增⼤⾄原来的4倍D4、恒压过滤时,如介质阻⼒不计,滤饼不可压缩,过滤压差增⼤⼀倍时同⼀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___ 。
A增⼤⾄原来的2倍B增⼤⾄原来的4倍C增⼤⾄原来的2倍D增⼤⾄原来的1.5倍C5、以下过滤机是连续式过滤机_______。
A箱式叶滤机B真空叶滤机C回转真空过滤机D板框压滤机 C6、过滤推动⼒⼀般是指______。
A过滤介质两边的压差B过滤介质与滤饼构成的过滤层两边的压差C滤饼两⾯的压差D液体进出过滤机的压差B7、回转真空过滤机中是以下部件使过滤室在不同部位时,能⾃动地进⾏相应的不同操作:______。
化工原理第三章沉降与过滤课后习题及标准答案()

化工原理第三章沉降与过滤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日期:第三章 沉降与过滤沉 降【3-1】 密度为1030kg/m 3、直径为400m μ的球形颗粒在150℃的热空气中降落,求其沉降速度。
解 150℃时,空气密度./30835kg m ρ=,黏度.524110Pa s μ-=⨯⋅ 颗粒密度/31030p kg m ρ=,直径4410p d m -=⨯ 假设为过渡区,沉降速度为()(.)()./..1122223345449811030410179225225241100835p t p g u d m s ρρμρ--⎡⎤-⎡⎤⨯==⨯⨯=⎢⎥⎢⎥⨯⨯⨯⎢⎥⎣⎦⎣⎦验算 .Re ..454101790.835=24824110p t d u ρμ--⨯⨯⨯==⨯ 为过渡区【3-2】密度为2500kg/m 3的玻璃球在20℃的水中和空气中以相同的速度沉降。
试求在这两种介质中沉降的颗粒直径的比值,假设沉降处于斯托克斯定律区。
解 在斯托克斯区,沉降速度计算式为()/218t p p u d g ρρμ=-由此式得(下标w 表示水,a 表示空气)()()2218= p w pw p a pat w ad d u g ρρρρμμ--= ()()pw p a w pap w ad d ρρμρρμ-=-查得20℃时水与空气的密度及黏度分别为./,.339982 100410w w kg m Pa s ρμ-==⨯⋅ ./,.35120518110a a kg m Pa s ρμ-==⨯⋅已知玻璃球的密度为/32500p kg m ρ=,代入上式得(.)..(.).35250012051004109612500998218110pw pad d ---⨯⨯==-⨯⨯【3-3】降尘室的长度为10m ,宽为5m ,其中用隔板分为20层,间距为100mm ,气体中悬浮的最小颗粒直径为10m μ,气体密度为./311kg m ,黏度为.621810Pa s -⨯⋅,颗粒密度为4000kg/m 3。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全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夏清、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QQ578571918第一章 流体流动2.在本题附图所示的储油罐中盛有密度为 960 ㎏/㎥ 的油品,油面高于罐底 6.9 m ,油面上方为常压。
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 760 mm 的圆孔,其中心距罐底 800 mm ,孔盖用14mm 的钢制螺钉紧固。
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应力取为39.23×106 Pa ,问至少需要几个螺钉?分析:罐底产生的压力不能超过螺钉的工作应力 即 P 油 ≤ ζ螺解:P 螺 = ρgh ×A = 960×9.81×(9.6-0.8) ×3.14×0.762150.307×103 Nζ螺 = 39.03×103×3.14×0.0142×n P 油 ≤ ζ螺 得 n ≥ 6.23取 n min = 7至少需要7个螺钉3.某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型管压差计,如本题附4. 本题附图为远距离测量控制装置,用以测定分相槽内煤油和水的两相界面位置。
已知两吹气管出口的距离H = 1m,U管压差计的指示液为水银,煤油的密度为820Kg/㎥。
试求当压差计读数R=68mm时,相界面与油层的吹气管出口距离h。
分析:解此题应选取的合适的截面如图所示:忽略空气产生的压强,本题中1-1´和4-4´为等压面,2-2´和3-3´为等压面,且1-1´和2-2´的压强相等。
根据静力学基本方程列出一个方程组求解解:设插入油层气管的管口距油面高Γh在1-1´与2-2´截面之间P 1 = P2+ ρ水银gR∵P1 = P4,P2= P3且P3 = ρ煤油gΓh , P4= ρ水g(H-h)+ ρ煤油g(Γh + h)联立这几个方程得到ρ水银gR = ρ水g(H-h)+ ρ煤油g(Γh + h)-ρ煤油gΓh 即ρ水银gR =ρ水gH + ρ煤油gh -ρ水gh 带入数据1.0³×10³×1 - 13.6×10³×0.068 = h(1.0×10³-0.82×10³)h= 0.418m5.用本题附图中串联U管压差计测量蒸汽锅炉水面上方的蒸气压,U管压差计的指示液为水银,两U管间的连接管内充满水。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1.热空气与冷水间的总传热系数K值约为42.99k c a l/(m2・h・℃),试从基本单位换算开始,将K值的单位改为W/(m2・℃)。
[答案:K=50M(m2・C)]。
解:从附录查出:1k c a l=1.1622×10-3K W·h=1.1622W·h所以:K=42.99K c a l/(m2·h·℃)=42.99K c a l/(m2·h·℃)×(1.1622W·h/1k c a l)=50w/(m2·℃)。
2.密度ρ是单位体积物质具有的质量。
在以下两种单位制中,物质密度的单位分别为:S I k g/m2;米制重力单位为:k g f.s2/m4;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k g/m3,试从基本单位换算开始,将该值换算为米制重力单位的数值。
〔答案:p=101.9k g f/s2/m4〕解:从附录查出:1k g f=9.80665k g·m/s2,所以1000k g/m3=1000k g/m3×[1k g f/(9.80665k g·m/s2)]=101.9k g f·s2/m4.3.甲烷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下列经验公式:今需将式中p的单位改为P a,温度单位改为K,试对该式加以变换。
〔答案:〕从附录查出:1m m H g=133.32P a,1℃=K-273.3。
则新旧单位的关系为:P=P’/133.32;t=T-273.3。
代入原式得:l g(P’/133.32)=6.421-352/(T-273.3+261);化简得l g P=8.546-3.52/(T-12.3).4.将A、B、C、D四种组分各为0.25(摩尔分数,下同)的某混合溶液,以1000m o l/h 的流量送入精馏塔内分离,得到塔顶与塔釜两股产品,进料中全部A组分、96%B组分及4%C组分存于塔顶产品中,全部D组分存于塔釜产品中。
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上、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版)

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上、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版)第一章流体流动1、什么是连续性假定?质点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条件?连续性假设: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质点指的是一个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2、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有什么不同点?拉格朗日法描述的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状态;欧拉法描述的是空间各点的状态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3、粘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温度上升,气体粘度上升,而液体粘度下降?粘性的物理本质是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与碰撞。
通常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温度上升,热运动加剧,粘度上升。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温度上升,分子间的引力下降,粘度下降。
4、静压强有什么特性?①静止流体中,任意界面上只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于作用面的压力;②作用于某一点不同方向上的静压强在数值上是相等的;③压强各向传递。
7、为什么高烟囱比低烟囱拔烟效果好?由静力学方程可以导出,所以H增加,压差增加,拔风量大。
8、什么叫均匀分布?什么叫均匀流段?均匀分布指速度分布大小均匀;均匀流段指速度方向平行、无迁移加速度。
9、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有哪些?重力场下、不可压缩、理想流体作定态流动,流体微元与其它微元或环境没有能量交换时,同一流线上的流体间能量的关系。
1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13、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物理意义是它表征了流动流体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14、何谓泊谡叶方程?其应用条件有哪些?应用条件:不可压缩流体在直圆管中作定态层流流动时的阻力损失计算。
15、何谓水力光滑管?何谓完全湍流粗糙管?当壁面凸出物低于层流内层厚度,体现不出粗糙度过对阻力损失的影响时,称为水力光滑管。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课后习题解答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26)第三章传热 (32)第四章蒸发 (44)第五章气体吸收 (48)第六章蒸馏 (68)第七章干燥 (84)第八章萃取 (92)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 燃烧重油所得的燃烧气,经分析知其中含CO 28.5%,O 27.5%,N 276%,H 2O8%(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500℃、压力101.3kPa 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olkg M y M i i m /1086.281808.02876.032075.044085.03-⨯=⨯+⨯+⨯+⨯=∑=∴ 混合密度333/455.0)500273(31.81086.28103.101m kg RT pM m m =+⨯⨯⨯⨯==-ρ2.已知20℃下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998.2 kg/m 3和789kg/m 3,试计算50%(质量%)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又知其实测值为935 kg/m 3,计算相对误差。
解:乙醇水溶液的混合密度7895.02.9985.012211+=+=ρρρa a m3/36.881m kg m =∴ρ相对误差:%74.5%10093536.8811%100=⨯⎪⎭⎫ ⎝⎛-=⨯-实实m m m ρρρ3.在大气压力为101.3kPa 的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85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90 kPa 的地区,仍使该塔塔顶在相同的绝压下操作,则此时真空表的读数应为多少?解:''真真绝p p p p p a a -=-=∴kPa p p p p a a 7.73)853.101(90)(''=--=--=真真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化工原理第五章答案

• 答案
传热的基本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导热适用于固体 内部传热;对流适用于流体流动时的传热;辐射适用于远 距离传热,无需介质。
• 答案
根据给定的材料属性,利用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可以求出 该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种类、温度和物性 有关。
蒸发与结晶习题解析
简述蒸发和结晶的原理及区别。
重要性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化工专业人才、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它为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方法,有助于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化 工生产。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
单元操作
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中基本的、通用的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蒸馏、吸收、干燥等。掌握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工 程计算方法,对于实现化工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
观察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了解流体 阻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操作泵、阀门等 输送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理解液体流动与输 送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流动特性和输送 设备的工作原理。
传热原理与设备实验与实践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 理。
观察不同传热方式下的热量传递现象,了解传热系数的影响因 素;操作换热器等传热设备,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
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热设备的 结构和工作原理。
蒸发与结晶实验与实践
实验目的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 m 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 气液相平衡【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0010511710018x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 P 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110170581 101109982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058107980728H c p k m o l m kP a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0010511710018x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07610000105)y m x ===⨯ 或 //.76100076m E p ===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因二次蒸汽的真空度为51 kPa,故 需校正
f 0 . 0162 ( T ' 273 ) r'
2
'
0 . 016
( 81 . 2 273 ) 2304
2
0 . 87
' =0.87×40=34.8 ℃
2012-11-11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17
计算 ' ' 由于二次蒸汽流动的压降较少,故分离室压力可视为 冷凝器的压力。
则溶液的沸点
t ' 81 . 2 34 . 8 9 . 2 1 126 . 2 C
②总传热系数
已知 K=1500 W/m2•K ③传热面积
A Q Ktm Dr K (T t 1 )
3
1586 2137 10
3
3600 1500 (143 . 5 126 . 2 )
因此可得滤液量为
V 2 V1 0.5 40 0.5 28.3m
3
3-10.用板框压滤机进行恒压过滤某碳酸钙水悬浮液, 滤框的容渣体积为810×810×50 mm,有16个滤框。 已测得在制定条件下的过滤常数K=2×10-5 m2/s, qe=0.01 m3/m2;滤饼体积与滤液体积之比为0.12。 试求:
滤某固体粉末的水悬浮液。已知实验在20℃时进行,
此时水的粘度为0.001Pa· s,单位体积滤液所形成的滤
饼体积为υ=20 m3/m3,已通过小型试验测得滤饼的比 阻系数r’=1.1×109 /m,压缩指数s=0.3,过滤介质阻力 可忽略。过滤可视为40min的恒压过滤,要求得到总 滤液量为8m3,问操作压差应为多少?
1586 2137 10
1500 17 . 3 3600
=36.3 m2
2012-11-11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19
第三章 作业题
3-4.拟采用降尘室回收常压炉气中所含的球形固体颗粒。
降尘室底面积为14m2,宽和高均为2m。操作条件下气体的密 度为0.75kg/m3,粘度为2.6×10-5 Pa· s,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3000 kg/m3,要求生产能力为2 m3/s,若已知设备在现有条件
下的临界粒径为47.7μm,试求,如欲使临界粒径减小为9μm, 在原降尘室内需设置几层隔板,隔板间距多少为宜。
解:假设粒径为9μm的颗粒在层流区沉降,则可得其沉降速度为
ut
d
2
s
g
18
9 1 0 3 0 0 0 0 .7 5 9 .81
6 2
1 8 2 .6 1 0
5
0 .0 0 5 1m /s
校核流型
Ret
dut
9 10
6
2
3
因此可得滤液量为
V2 K 2 p2 V1 K1 p1
2 0 .7 5
2
0 .7 5
1 .6 8
(3)计算将操作时间缩短一半,所得滤液量 由式
V
2
KA t
2
可得
V2 t2 1 t1 2 V1
2
由题目条件可写出在此操作条件写的恒压过滤方程,为
5
q 2 0 .0 1q 2 1 0
2
t
补充例题:
采用单效真空蒸发装置,连续蒸发NaOH水溶液。
已知进料量为2000kg/h,进料浓度为10%(质量百分
数),沸点进料,完成液浓度为48.3%(质量百分数),
其密度为1500kg/m3,加热蒸汽压强为0.3MPa(表压), 冷凝器的真空度为51KPa,加热室管内液层高度为3m。 试求蒸发水量、加热蒸汽消耗量和蒸发器传热面积。 已知总传热系数为1500 W/(m2· K),蒸发器的热损失为 加热蒸汽量的5%,当地大气压为101.3KPa。
2012-11-11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15
传热面积A ①确定溶液沸点 计算 ' 已查知Pc=51kPa(真空度)下,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饱和温 度T'=81.2℃ 查附录二十三常压下48.3% NaOH溶液的沸点近似为tA=140℃ ∴Δ常'=140-100=40 ℃
2012-11-11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0 .0 0 5 1 0 .7 5
5
2 .6 1 0
0 .0 0 1 3 2 2
假设成立,粒径为9μm的颗粒在层流区沉降。
由式(3-19)得多层降尘室的层数应为
N
Vs BLut
2 1 4 0 .0 0 5 1
2 8 .0 1
现取28层,则隔板间距为
h H N 2 28 0 .0 7 1m
由本书查附录 得: 当P=0.3 MPa(表)时,T=143.5 ℃,r=2137.0 kJ/kg 当Pc=51KPa(真空度)时,T'=81.2℃ r'=2304 kJ/kg 故
D 1586 2304 0 . 95 2137 1800
kg/h
D W
1800 1586
1 . 13
Pav P '
av gh
2
50
1500 9 . 81 3 2
50 22 72
kPa
查附录得 72 kPa 下对应水的沸点为90.4 ℃
' ' 90 . 4 - 81.2 9.2 C
' ' ' =1 ℃
2012-11-11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18
3-8.有一板框压滤机,在表压1.5atm下以恒压操作方
式过滤某一种悬浮液。2h后得到滤液10 m3,过滤介质
阻力可忽略不计。试计算:(1)若其他情况不变,
而过滤面积加倍,可得滤液多少?(2)若表压加倍, 而滤饼是可压缩的,其压缩性指数 s=0.25,可得滤液 多少?(3)若其他情况不变,但将操作时间缩短一 半,所得滤液为多少?
K 2p
' 1 s
r
可得
K 2 p2 K 1 p1
1 s
p2 p1
1 0 .2 5
p2 p1
0 .7 5
则由式 可得
V
2
KA t
2
V2
V1 1 .6 8 4 0 1 .6 8 5 2 m
(1)滤饼充满滤框所需的过滤时间;
(2)过滤完毕后用1/10滤液体积的清水洗涤滤饼所需 的洗涤时间(设洗涤的压力差和洗水粘度与过滤终了 时相同); (3)若每批操作的辅助时间为25min,则生产能力是 多少?
解:(1)计算过滤时间t 过滤时间的计算可以一个滤 框为基准,也可用整个过滤机(16个滤框)的总过滤 面积来计算,但要注意过滤面积与滤液体积的对应。 此处以一降室内的流动雷诺准数,若忽略隔板所占空间, 则气体流速为
u
de 4Bh 2B h
Vs HB
2 22
0 .5 m /s
0 .1 3 7 1m
4 2 0 .0 7 1 2 2 0 .0 7 1
3-7.现有一台具有10m3过滤面积的过滤机,用来过
2012-11-11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13
解: 1)水份蒸发量W
x0 x1
W F (1
) 2000 (1
0 .1 0 . 483
) 158 . 6
kg/h
2)加热蒸汽消耗量
D Wr ' Q L r
D Wr ' 0 . 95 r
Q L 0 . 05 Dr
根据题意
解:(1)计算过滤面积加倍,可得滤液量 过滤面积 加倍时,由于恒压操作且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 可用式 2 2 V KA t 来计算。显然,A增加一倍,所得的滤液量也增加一 倍,即
V2 40 2 80 m
3
(2)计算表压加倍,可得滤液量 表压加倍时,恒压过 滤方程中恒压过滤常数K发生变化,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