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伟人形象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说课设计及反思

说教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沙洲坝领导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非常困难,就带领战士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为纪念他,在井边立碑,刻字的故事。表现革命领袖毛主席关怀人民,并身体力行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作风。也表达了人民对主席的怀念及深深的爱戴。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有四个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图。“吃水不忘挖井人”不仅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表达了村民对“大恩人”的感激之情。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很丰富。由于是二年级下学期,孩子们的识字量和阅读理解水平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情景再现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只是在需要激情时加以描述,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段落品读,从事实中体会人物品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过程方法目标:读悟结合,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体会毛主席尽心尽力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以及乡亲们感激毛主席的恩情。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说重点和难点: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学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为: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和乡亲们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

说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说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和空间,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文本内涵。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以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

2、强调人文性,渗透人文精神。

在本课的设计中,通过伟人所做的小事,来帮助学生体验毛主席和乡亲们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而非一味地推崇领袖人物的伟大。联系实际,渗透饮水思源的教育。

3、注重识字,写字教学,落实课程目标。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段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应该得到体现,落实训

练。

说教学:

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质疑导学、学生自悟、直观教学、想象补充等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课中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问——读——想——议——说”的学习方法,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训练中理解课文,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培养能力。

说过程(第二课时)

本课教学我是用两课时来完成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按初读课文,识字学词;再读课文,感知文本;交流心得,设置悬念;指导写字,突出重点。这几个环节来完成。即完成识字目标,指导书写部分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毛主席为什么要在沙洲坝这个地方挖井?是怎样挖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这几个问题,我在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从细微处入手,来感知文本内涵,感悟伟人形象。

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的内容来说一说我的教学活动。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产生兴趣,就会随之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开始,我便提示学生: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沙洲坝,一起去读一读红井的故事。要读好红井的故事,先要读好课文中的生字词。以此来完成复习巩固生字的目标。

(二)质疑导学,感知文本

“读书贵有疑”,有疑就有思,有思就有探究的兴趣与动力,也才会有后来的无疑。通过复习,和学生一起交流了挖井人是毛主席,不忘挖井的人是沙洲坝人民后,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石碑,朗读了碑文,之后就提出这样的质疑:“毛主席为什么要在沙洲坝地区挖这口井呢?”并提示: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最能说明毛主席要在这个地方挖井的原因,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把这个句子勾画出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也提示了学生的阅读目标。

学生带着探究兴趣和阅读目标进入到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带着问题及提示,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第二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池水很脏。”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后,相机出示词语“杂草丛生,池水很脏”,激发想象,指名学生描述:杂草丛生的池塘到底是怎样的池塘?池水到底有多脏?学生描述后在指导读好这句话,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池水的脏!

接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当看到沙洲坝的老乡挑着这么脏的水往家里走,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引出“疑惑”一词。指导读好这个词语,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毛主席与老乡的对话:“这么脏的水,能吃吗?”指多名学生读,读出疑惑的语气。接着引出老乡的苦笑:“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用多种形式读好这两句对话。(师生对读,指名对读,男女生对读……)

这时,我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直接感悟。播放沙洲坝地区干旱的情形,并语言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沙洲坝人民的生活实在是艰困,吃水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播放教学视频片断)并在音乐声中合作读好第二自然段。

(三)品读重点,感悟形象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对毛主席关心老乡的生活疾苦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语言上。第三自然段中着重对毛主席的动作作了描写。因此,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划一划的方法来感受毛主席对乡亲的理解和关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毛主席为解决沙洲坝人民的吃水问题做了哪几件事?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再读一读。

①通过读,圈画关键词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一个语言训练。(播放教学视频片断)让学生把毛主席为解决沙洲坝老乡吃水问题所做的三件事用关联词“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言之有序的表达习惯。

②扣词扣句,朗读体会

朗读第二句“井位确定后,毛主席立刻拿起工具,带头挖了起来”时,先指名学生读!相机评价:(你把立刻一词重读了,为什么要这样读?)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加深理解,这是革命人的传统,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接着入情入境,感受挖井场面的“热火朝天”。(同学们,毛主席可是很忙的哟,他要批阅很多文件,还要指挥战士们的工作,难怪大伙看见毛主席带头挖了起来,就都一起………干得热火朝天)。相机出示词语;热火朝天,读词语,带动作读句子……

③想象补白,对比感悟

学生此时对毛主席的形象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描述当沙洲坝的乡亲看到涓涓的泉水时,是怎样的激动高兴。接着又问:当乡亲们激动高兴时,毛主席又在干什么呢?引出“毛主席又亲自下到井底,铺卵石,垫木炭。”并指导朗读,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的词——铺,垫。并理解这一铺一垫的作用。来感受毛主席对沙洲坝乡亲们的关爱。这样对比处理,让学生感悟毛主席的形象。

这样一来,学生在读——一位老大娘手捧清泉,激动地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这个句子时就会带有感情,有感而发,而不会出现无病呻吟的状态。

(四)回归整体,感受真情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是从碑文入手的。因此,与学生一起品读了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了伟人的形象后,再次出示石碑图片,齐读碑文。设问:同学们,沙洲坝人民不忘毛主席为他们做的什么呢?借助板书引导学生毛主席在解决吃水问题中所做的事情,从平凡的事情中感悟伟人的形象。最后激情引读第四自然段——……以碑文内容结束课文。

五、说练习

1、课堂练习

识字写字。出示本课中四个上下结构的字“忘、导、杂、念”。引导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师范写后,布置练习,描一个,写两个。并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强调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课后练习

回家后,把今天读到的红井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听。再从书籍中或网络上查找毛主席的其他故事,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