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水不忘挖井人(类文)
最新-《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优秀6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敬业的给大家找到的6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的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吃、主、住、以、叫、江、没”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好吗?(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师: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生:听到了毛主席。
师:你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吗?生:他是我们国家的主席……师: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
(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毛主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吃、主、住、以、叫、江、没”,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小学三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优秀教案篇二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更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类课文偏重于强调思想政治性,此类课文一直难以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钟爱。
小学三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优秀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优秀教案三篇《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了伟大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难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表达效果。
2.了解课文围绕打井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体会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情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二版块的内容—伟人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认清字形。
2、你又认识了哪些字?把它用笔画出来。
3、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通读全文四、作业设计写生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认读词语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二、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2.毛主席是怎样发现当地的群众吃脏水的呢?他能想些什么呢?怎样问的?老乡是怎样回答的?听了老乡的话毛主席怎么样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个什么样的人?毛主席做了几件事?3.指名读第一件事。
说一说开始时毛主席是怎样做的?4.为什么行不通?5.毛主席又是怎样做的?一共打了几次井?第一次打井遇到什么困难?毛主席是怎样解决的呢?第二次打井毛主席是怎样做的?通过两次打井你觉得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呢?假如你是沙洲坝的人民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呢?三、通读全文,再次理解课题含义。
四、作业设计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水人不忘挖井人沙洲坝人想念毛主席小学三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优秀教案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
第二单元-2022-2023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部编版)

其次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课内阅读】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惦念毛主席”。
1.石碑是谁刻的?( )①毛主席 ①乡亲们2.井是谁挖的?( )①毛主席①乡亲们①毛主席、战士、乡亲们3.他们挖井是由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______”画出石碑上的话。
5.“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是( )。
①吃水不能遗忘挖井的人。
①人不能遗忘关怀和挂念过你的人。
6.乡亲们之所以惦念毛主席,是由于( )A.他是革命领袖B.他关怀百姓,解决了乡亲们吃水的问题【类文阅读】(一)毛主席看戏有一次,一个剧团在延安演戏。
快开幕的时候,毛主席来了。
毛主席观察前面坐满了人,就在后面找个位子坐下了。
坐在前面的人观察毛主席来了,都站起来,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
毛主席观察大家给他让座位,就站起来说:“大家还是坐原来的座位吧,一动,秩序就乱了。
”大家肯定要让毛主席坐到前面来。
毛主席见大家不愿坐下,就走到前面,坐在一个小伴侣的座位上。
毛主席把那个小伴侣抱起来,让他坐在腿上。
开幕了,毛主席抱着那个小伴侣一块儿看戏。
1.本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
2.故事发生在()A. 瑞金B. 延安C. 西柏坡3.大家都想自己的座位让给他,说明人民群众________毛主席。
(二)要好好学字1939年春天,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两个小八路。
他们一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子高一点;一个叫刘长贵,才14岁,个子矮一点。
毛主席兴奋地问他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他俩马上回答:“知道,您是毛主席。
”毛主席说:“我是毛泽东。
”说着就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对他们说:“参与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两个小八路听了连连点头。
《吃水不忘挖井人》部编版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
19、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击的双浆。 勤奋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老黄牛。 困难
说:人生就是在暗礁中行进的船。 挫折说:人生就是那条坎坷曲折的小路。
9、《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写历史人物故事的文章。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耗费 13 年的时间才写成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表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 立了一块石碑 ,上面刻着: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时刻想念毛主席 。”
读词语,练说话。
水井 井口 叫声 叫好 乡亲 亲人
主席 鼠(松鼠)舅(舅舅) 主人 上面 面前 战士 战友
教学目的:会修改病句,掌握一些常见 的病句的类型;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能 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江西省
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词语吗?
瑞金城 沙洲坝 江西省
江西省 瑞金城 沙洲坝
瑞金城
沙洲坝
巧记字形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村 小树一寸一寸往上长。
叫 左边口,张大嘴,大叫一声 吓一跳。
说一说
我家门外有家商店叫( )。 我有个朋友叫( )。 ……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
吃
亡+心 忘
)之情。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夕阳西沉 心旷神怡 熊熊大火 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毛主席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
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观书有感 【唐】张志和
一年级下册语文类文阅读--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类文阅读-1 吃水不忘挖井人生命的源泉我的家乡有一口老井,村上几代人都是吃井水长大的。
后来村里安了自来水后,村民们还是喜欢打老井的水来洗菜做饭,因为老井水清亮甘甜,没有碱味。
听奶奶说,这口井是当年一支路过的部队挖的,由于地下石头太多,他们持续加班,不分白日黑夜,挖了十多天才挖好。
其中有几位战士,实在太累了,就在挖井现场打个盹儿继续挖。
因为这口井挖得深,所以井水特别清澈甘甜,而且取之不尽。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老井也显得陈旧。
村民们献计献策,将老井进行了加固和完善,还专门买来了一块石碑,正面雕刻一行醒目的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背面详细地记载着这口老井诞生的经过,便于后人永远地记住它——这口来之不易的生命源泉。
1.井边的石碑上正面刻着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读短文,用短文中的词语来描述井水的特点。
3.“吃水不忘挖井人”对应的成语是。
①水滴石穿②饮水思源③落花流水参考答案:1.吃水不忘挖井人2.清亮甘甜没有碱味3.②感谢小鸟感谢蓝天,是蓝天的广阔,让小鸟自由飞翔;鱼儿感谢大海,是大海的浩瀚,让鱼儿游得欢畅;树木感谢泥土,是泥土的营养,让树木茁壮成长;花儿感谢阳光,是阳光的照耀,让花儿鲜艳芬芳;我们感谢妈妈,是妈妈的哺育,让我们幸福健康。
1.选一选。
“大海的浩瀚”的意思是。
①深蓝色的大海②海水很咸③无边无际的大海2.填一填。
蓝天让小鸟飞翔,小鸟感谢它的;鱼儿游得欢畅,鱼儿感谢大海的;我们感谢妈妈的哺育,是妈妈让我们。
3.写一写。
羊儿感谢草原,是小草的,让羊儿。
小朋友感谢,是的,让大家健康成长。
4.想一想。
你最想感谢谁?为什么?参考答案:1.③2.广阔浩瀚幸福健康3.示例:肥嫩健康成长;老师老师培育4.示例:我最想感谢爸爸妈妈,他们对我的辛勤培育使我越来越优秀。
《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稿(精选五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稿(精选五篇)第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稿《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稿大家好!我是二(2)班的XXX,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讲红色故事。
我讲的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一天,毛主席看见一个老乡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走,就问:“老乡,这水挑来做什么用呀?”老乡回答说:“吃呀!”毛主席疑惑地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乡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主席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乡回答:“从塘里挑的。
”毛主席请老乡带他去看看。
走了一阵,只见一个不大的水塘,杂草丛生,池水污浊。
全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
毛主席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挑水吃?”老乡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
”毛主席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主席找来村里人一起商量挖水井的事。
大家一起勘察水源,选择井位。
当井位确定后,毛主席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带头挖了起来。
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
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故事讲完了,大家喜欢我讲的故事吗?谢谢大家!第二篇:吃水不忘挖井人(范文)党的恩情永不忘的主题征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金竹山中心小学张小花有一首歌这样唱: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从小老师对我说,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每次听到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我都感触颇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长辈们的怀抱中,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一个个总是这么勇敢,这么令人难忘,刘胡兰、方志敏、江姐、韩英他们的英雄事迹,让我深知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会了一首首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谣,一曲曲总是那么难忘,那么激人奋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翻身农奴把歌唱》、《义勇军进行曲》、《我的中国》等歌曲,每次唱后总让我学习更有精神。
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村庄,村子的水源是一口深井。
村民们为了生活,每天都要到
井边挑水。
有一位老者,名叫王大爷,他年轻时曾经参与挖井的工作,对这口井格外珍视。
他常常告诫村民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不忘初心,感恩挖井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逐渐忘记了这句话的含义。
有一年,村子遭遇了旱灾,水源枯竭了。
村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奔波寻
找水源。
可是,他们却一个个都找不到水源的踪迹。
在这个危急时刻,王大爷站了出来,他带领村民们来到了深井旁边,动员大家一起挖井。
经过大家的努力,最终挖出了新的水源,村子的危机得以解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要记得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忘
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我们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只有铭记感恩,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不忘初心,不断努力向前。
此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
正是因为村民们对挖井人的感恩之心
逐渐淡忘,才导致了后来的危机。
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忘记他们曾经对我们的帮助和付出。
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铭记“吃水不忘
挖井人”的故事,就能够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珍惜眼前的幸福,善待身边的人。
让我们永远不忘初心,感恩他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在古代,有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老者,他非常善良和慷慨。
每当村里有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因此,村民们都非常尊敬他,称他为“挖井人”。
有一年,村庄遭遇了旱灾,田地里的庄稼都枯萎了,村民们陷入了生活困境。
挖井人看到村民们的困苦,便决定帮助他们解决水源问题。
他带领村民们一起挖了一口深井,最终找到了一股清泉。
从此,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缺水而发愁了。
几年过去了,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繁荣。
但是,有一天,挖井人却突然生了重病。
村民们闻讯后纷纷前来探望,他们感慨万分,觉得自己无法回报挖井人的恩情。
挖井人却笑着对他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我们村庄的一句古训,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
挖井人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庄,也感动了更多的人。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了挖井人的故事后,决定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
还有一位村民开始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一定要铭记在心,不要忘记恩情。
同时,我们也应该传承挖井人的精神,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传递下去。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与帮助,社会才会充满温暖与希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许我们并不需要挖井,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他人,去传递爱与温暖。
或许只是一句问候,一份帮助,就能让他人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这样的举手之劳,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古训,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
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让爱与帮助传递下去,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愿我们都成为那个不忘初心,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挖井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主席小时候的故事
斗智
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
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
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
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
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
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
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
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受苦人的朋友
有一家姓毛的农民,是毛泽东家的邻居。
他把猪卖给了毛泽东的父亲,过了六七天,父亲叫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
这时候猪价已经涨了。
毛泽东到了卖主家里,卖主叹道:“你父亲定了我的猪,猪价就涨了。
我们时运不好,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太吃亏了。
该倒霉,要不,我得多卖三四块钱!”通情达理的毛泽东便说:“那我不赶猪了,
你把定钱还给我。
你拿去卖给别人,可以多卖几块钱!”于是,他便退掉了这桩买卖,空着手回到了家里。
父亲生气地说:“下次再不让你去做生意了!”
少年毛泽东不仅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
有一年,村里有一个叫毛承文的贫苦农民,几次带领穷人“吃大户”、“闹平粜”,并揭发了封建族长在修祠堂时贪污公款的丑行。
族长恼羞成怒,勾结地主,给他扣上了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毒打。
村里顿时轰动起来。
毛泽东跟着乡亲们涌进了祠堂,挤在前面站着,心中忿忿不平。
那位老朽的族长宣布毛承文的“罪状”后,把惊堂木一拍,便喊:“打!”许多小孩吓跑了,而毛泽东却毫不惧怕,大喊一声:“不能打!”乡亲们也跟着吼了起来。
族长见毛泽东是村里较为富裕的毛顺生的儿子,又是个有学识的人,加之众怒难犯,便迟疑起来。
毛泽东放低语调,却仍然十分坚定地说:“你要打人可以,总要说出个道理来!”乡亲们和他一起据理驳斥。
族长理屈词穷,又见人们怒目而视,害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释放了毛承文。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
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
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
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
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
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
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
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
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
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徒步游学:读"无字书"
年青的毛泽东不但认真学书本,还经常出去徒步游学,读"无字的书"。
用今天的活来说,就是向社会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游学,简单地说就是一边旅游一边学习。
毛泽东在游学中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活知识,了解社会,了解百姓,从而立下了改造社会,造福人民的大志。
有一次,毛泽东从《民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的是两个青年"徒步游全中国。
他们已经走到了西藏不远的打箭炉,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四川康定。
毛泽东看了这条消息非常激动,也非常羡慕。
可是他一没有钱,二没有时间,他很想出去走走,看看,向社会学习,向民众学习,于是在1912年夏天,他找到了在私小学上学时的同学肖子升一起商量。
要去游学。
肖子升这时已经当了小学老师,一听毛泽东要邀他一起去游学,就高兴地答应了。
还有一个叫肖蔚然的也答应和他们一起去。
三个人商量好,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
他们换上草鞋,每人只带一把伞,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换洗衣服、毛巾、笔记本,毛笔、墨合。
出了长沙的小西门,一路上看到的是河水青青,满山苍翠,很是高兴。
他们首先到了宁乡,在一个叫王熙的同学家住了两个晚上。
在宁乡的两天他们干了些什么呢?
他们拜访了劝学所,相当于现在的劳动敬养院;给所长写了副对联;
游历了香山寺,到附近的宋家潭,找农民宋冬生了解农村的一些情况。
给一位老翰林写一首诗,换了40个铜板;
经过回龙山给白云寺的和尚送了对联,在黄材镇给一些店铺写了招牌,了解了当时的情况;
又到了同学何叔衡的家,看到他们喂养的大肥猪和整齐茂盛的大菜园。
在去梅城的路上,毛泽东与肖子升露宿在河堤上。
他们找来两块又大又平的石头当枕头,毛泽东风趣地说:"沙地当床,石头当枕,蓝天为帐,月光为灯",还指着一棵老树说:"这就是衣柜",顺手把包袱和雨伞挂在了老树上。
到了益阳县城,他们想起原来一师的一位老师张冈凤,现在当了县长,就表演了一场"乞丐访官吏"的喜剧。
他们穿着草鞋短褂来到县衙要见县长。
年轻的衙役要把他们哄走,大喊:"滚开"!他们俩就坐在衙门口的石凳上不走,摆出一副见不到县长不罢休的样子。
年轻的衙役要把他们抓到大牢里,一个年长的衙役通报县长……
一个多月时间的游学,途经5个县,行程近千里,回去以后写了许多笔记和心得,一师的同学和老师们看了都赞誉毛泽东是"身无半文,民忧天下"。
毛泽东和肖子升开还穿着草鞋短褂到照像馆归照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这样的游学,毛泽东还去了多次,收获很大;了解了社会,观察了民情,对他以后进行革命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毛泽东小时候聪慧过人, 而且助人为乐.上小学时, 同学们中午来不及回家, 都从家里带午饭.班上有个同学, 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 经常不能带饭上学.毛泽东就发现后就常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段时间之后, 毛泽东的母亲看到儿子每天的晚饭总是吃得很多, 好像中午没吃饱似的, 感到很奇怪.毛泽东把分饭给同学吃的事告诉了妈妈, 从此, 毛泽东每天都请母亲准备两份午饭带去上学.毛泽东助人为乐的行动感动了老师和同学, 以后, 大家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帮助那个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