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桃花源记》读后感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读后感(精选10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精选10篇)

《桃花记》〔精选10篇〕《桃花记》〔精选10篇〕《桃花记》篇1你是否知道“世外桃”这个故事?它就是出自这篇课文。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使是在最痛苦时候也能找到美妙的因素。

”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妙的憧憬之中,《桃花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我最喜欢的就是二三段,因为它描绘出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桃里的人都很勤劳、好客。

里面的人都很孝顺父母,疼爱孩子,使孩子和老人都很快乐,这是我们如今的人也很难做到的一点,很多中年父母都不懂得尊重老人,不抚养自己的父母,上父母自己抚养,有些大人还将成绩或体弱多病的孩子交给老人带,却不支付一点钱给老人。

更有些大人还把小孩送去做童工。

桃花里的人遇到远方的客人,他们“没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皆出酒食”他们都会用最好的食物去接待客人,这也是我们如今人做不到的一点,经常来了客人就是一般般的对待。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在当时具有的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

通过《桃花记》,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滑剥削,共同劳动,风俗淳朴,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他自己的憧憬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同时对当时的黑暗实实也是一种批判和否认。

《桃花记》篇2似乎是因为闲适,还似乎因为心绪烦乱,总之,对于如今的一些亲历和见闻有一种见了也是白见,说话似乎更是多余,就是那么一种感觉。

手边的书,已经翻过不知时日,边边角角已经破损露白,我不忍再次拿起。

于是,从书架子上取下了《简明历史辞典》,虽然也是“辞典”,但与时髦的“开心辞典”,毕竟截然不同。

我百无聊赖地翻着,介绍陶潜的简短文字,映入眼帘,方晓得所谓的陶潜,乃大名鼎鼎的陶渊明是也。

于是,我又找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找到了《桃花诗并记》,读了起来,诗我不懂,更喜欢不起来。

我觉得,诗歌,总该是浪漫的,哪怕就是愤世嫉俗,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初中桃花源记读后感

初中桃花源记读后感

初中桃花源记读后感《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一篇短篇故事。

故事以桃花源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富足幸福的生活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下面我将谈谈我读后的感悟与思考。

首先,我被故事中的桃花源所吸引。

这是一个犹如童话般的世外桃源,四周群山环绕、溪水流淌,村庄布满了桃树、竹林和花草。

人们过着宁静和谐的生活,无忧无虑,物质丰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

这种安逸祥和的生活使我感受到了某种乡土气息的美好。

在当今社会,人们忙于追逐物质财富,经历着各种压力和竞争,而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一些反思。

我们为什么不能放慢脚步,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呢?其次,故事中的桃花源让我思考起人类社会的困境。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人们无所事事,没有进取之心,也没有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他们生活在一个圈子里,虽然富足,但也缺乏挑战与创新。

这让我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人,他们追求稳定与安逸,害怕冒险和改变。

虽然这种生活可能让人感到舒适,但却缺少了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机会。

我想,这篇文章通过桃花源的描写,告诉我们在走向安逸时,我们也要思考一下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社会责任。

最后,故事还引发了我对人类本性的思考。

在故事中,当外界发生大变动的时候,桃花源的人民选择了世外桃源的寂静与安宁,而不愿踏出归途。

这让我感到人类如此渴望稳定与安宁的本质。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追求和人生理想,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希望过上平稳、安逸的生活。

然而,我想我们也要面对现实的挑战和不断进步的社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

总的来说,读完《桃花源记》后,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文章让我反思了人们时常陷入的功利主义和追求物质的局限,呼吁我们要关注个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回归自然,追求内在的幸福与满足。

与此同时,文章也教育我们不能迷恋安逸和舒适,忽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桃花源记读后感200字左右

桃花源记读后感200字左右

桃花源记读后感200字左右《桃花源记读后感》篇一读完《桃花源记》,我就像被丢进了一个奇妙的梦境里,半天才缓过神来。

这篇文章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啊。

陶渊明笔下的这个桃花源,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那里面的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好家伙,这简直就是理想中的生活嘛。

我就在想啊,这地方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呢?也许在某个深山老林里,真的有这么一群人,过着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

我自己呢,每天在城市里忙忙碌碌,就像个小蚂蚁似的。

早上被闹钟吵醒,迷迷糊糊地挤公交、地铁,到了公司就开始忙工作,忙得晕头转向。

有时候我就想,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跟桃花源里的人比起来,我这生活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就好比人家在天上飞,我在地上爬,还爬得磕磕绊绊的。

桃花源里的世界,那可真是和平又美好。

没有战争,没有尔虞我诈。

在我们现代社会,虽然说没有那种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可不少。

为了一点利益,有些人那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这时候再看看桃花源,就像看到了一股清流。

我就寻思着,要是我能找到这么个地方,我是不是就可以远离这些烦恼了呢?不过,这可能也就是想想罢了。

毕竟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好,我们有高科技,有各种便利的东西。

但是,有时候这些东西也像个枷锁,把我们困住了。

你说陶渊明写这个桃花源,是不是他也对当时的社会失望透顶了呢?我觉得很有可能。

他可能就像我现在对一些社会现象不满一样,只不过他用他的笔创造出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这个世界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人希望。

可这盏明灯又好像是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却摸不着。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真的走进了桃花源,那里的人会不会欢迎我呢?我会不会像个外星人一样,格格不入呢?也许我会带去外面世界的烦恼,打破他们的宁静。

但不管怎么说,桃花源就像我心中的一个小秘密花园,在我觉得疲惫的时候,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美好的画面。

这篇《桃花源记》啊,可真是让我又爱又纠结,它就像一个魔法盒子,打开之后有无限的想象和思考。

桃花源记读后感标准范文

桃花源记读后感标准范文

桃花源记读后感标准范文《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由唐代诗人陶渊明所写。

这篇小说以桃花源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至乐园。

读完《桃花源记》,我深深被这个故事所感动。

它不仅展现了人类内心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还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有着深刻的思考。

首先,这个故事向我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

他们远离了战乱和政治纷争,没有了贪婪和欺诈,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和关怀。

桃花源里的田地肥沃,果树枝繁叶茂,人们衣食无忧。

这个社会没有了剥削和压迫,不存在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这样的社会让人向往,让人想象。

其次,《桃花源记》还触发了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故事中,当外界的人们发现桃花源后,他们将它看作是一个新的乐土,纷纷涌入这里。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秩序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来自外界的人们带来的是贪欲与欺诈,他们蚕食了桃花源的资源,危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问题,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秩序的脆弱。

同时,它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我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对比,我更加珍惜桃花源中的宁静与和谐,也更加意识到保护这个社会的重要性。

最后,故事中的主人公积极主动地选择回归桃花源,而不是选择继续与外界发生矛盾。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人们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在外界纷乱的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压力和无力。

回归自然和内心的平静,似乎是一个解决之道。

这不仅需要对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觉察,还需要内心的力量和勇气去做出选择。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希望我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桃花源,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总的来说,读完《桃花源记》让我受益匪浅。

它向我展示了一个理想社会的美好,触发了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给予了我寻求内心平静的启示。

这个故事不仅在历史背景下有着深刻的意义,也让我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桃花源记》读后感11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11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11篇《桃花源记》读后感1红尘俗世多烦扰,恩怨情仇不可少。

厌世弃俗寻净土,桃花仙境何处找?记得初读《桃花源记》是在读初中,当时只是被文中所写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种美景所感。

适值当时正在热播港剧《射雕英雄传》,理所当然的就把桃花源和桃花岛联系在一起,满园桃花妖娆妩媚,幽幽清香沁人心脾,真美!时常都在想,如果自己能够住在那飘着花瓣雨的桃花岛有多好!虽然语文老师也给讲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但那时并未感觉有多大感触。

随着步入社会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对作者所作《桃花源记》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同感。

社会从古至今都有其共同之处,物欲横流,阶级争斗,国与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干戈迭起,生灵涂炭;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不让喜爱和平、公平的人心灰意冷,厌世弃俗。

现在想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何止是人间仙境啊!那里没有世间的等级恩怨;那里的人们淳朴忠厚;那里的社会环境安宁和谐。

其中的那几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作者是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寄托对现实社会强烈的抱怨,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憧憬,也暗示了自己不屑同黑暗社会同流合污。

红尘喧嚣,俗世烦扰,真想觅得一方像桃花源似的净土,不为凡尘俗事所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度过余生。

我心中向往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啊?《桃花源记》读后感2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出自《桃花源记》这篇课文。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因为古时候人们多战乱,没有安定的生活,作者就想象出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

没有战乱。

贫困,有的只是幸福,快乐。

作者通过想象,把“桃花源”这个地方的景致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几处写的非常好。

第一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从这句中可看出这里的人已经很久没有出去了,见到除了桃花源以外的人非常惊奇。

2024年桃花源记读后感例文(六篇)

2024年桃花源记读后感例文(六篇)

2024年桃花源记读后感例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地将我吸引,陶渊明将桃花源写成一个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

在当时那个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会向往光明吧!脑海里浮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画面。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陶渊明让我震撼。

陶渊明虽然放弃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

我想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利益何止是不择手段。

他们也不想想难道有钱就快乐了吗?如果金钱名利与快乐成正比的话,那陶渊明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你的心底。

其实你在金钱名利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你眼中的贪婪。

有的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的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我们可以做一个资历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会选择平凡但是拒绝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2024年桃花源记读后感例文(二)《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描绘一个理想化的人间仙境为主题,寓意着人们心灵的净化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经历了时代的沉淀,这部作品在2024年依然散发出魅力,引领人们去探索心灵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读后感750字

桃花源记读后感750字

桃花源记读后感750字《桃花源记读后感》篇一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深深陷入了那个神秘而美好的世界里。

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觉得这陶渊明老哥可真会想象。

你说,在那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他竟然能构想出这样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地方,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道亮光。

这桃花源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那里的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我就在想啊,这是不是就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呢?也许他是对现实太失望了,所以才在自己的脑海里创造出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来安慰自己。

你看咱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没有像桃花源里那么完美,但是也差不离了。

不过在古代,那老百姓可就惨咯。

战乱、饥荒,就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

而桃花源里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简直就是天堂啊!我就寻思着,这地方要是真存在,那我肯定得去凑个热闹。

可是,这桃花源真的存在吗?也许它只是陶渊明做的一个美梦罢了。

就像我有时候做梦,梦到自己中了彩票,一夜暴富,醒来发现原来是一场空。

这桃花源说不定也是这样,只是陶兄的一个美好的幻想。

但是呢,这个幻想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我联想到我自己有一次去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游玩。

那个地方虽然没有桃花源那么美,但也有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村里的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打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桃花源的影子。

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不管在什么时代,大家都渴望有一个这样宁静、幸福的地方。

不过呢,这桃花源也有点让人觉得矛盾的地方。

它与世隔绝,固然美好,但这样的话,它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比如说,外面的世界都已经有汽车、飞机了,桃花源里还在农耕社会,这是不是也有点落后呢?但也许人家就喜欢这样简单的生活呢,就像有些人厌倦了城市的喧嚣,跑到深山老林里去过隐居生活一样。

总的来说,《桃花源记》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香。

它让我看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桃花源记》读后感(通用10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通用10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通用10篇)《桃花源记》读后感(通用10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读后感篇1读完《桃花源记》后,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渊明先生用淋漓尽致的字句构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环境。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让人浮想连篇,仿佛我已身处于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

桃花盛开,勃勃生机,宁静优雅,顿时使人飘飘渺渺、若已成仙。

粉红的桃花透着一阵阵清香,无不使人忘却忧愁与烦恼,只得静静的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

然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显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热闹。

我又仿佛看见了男女老少纷纷来迎接这个外来人,你争我抢,热热闹闹。

陶渊明先生以武陵人误入桃花源而道出了希望世间的和平。

在当时这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令人们向往的一个地方。

说起和平,我不禁也想住入“桃花源”这个地方,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里,到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

想起最近的以色列狂轰加沙这条消息,我越来越想住进那个能够与人绝对和平共处的地方。

可是,“桃花源”永远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现在的社会,腐败、自私这些丑陋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人类的心灵。

甚至一些人产生了征服世界的想法。

这些看来无知、可笑的想法,却塑造了一个丑恶的人。

想到这,《桃花源记》的美好感觉顿时戛然而止,似乎感觉丑陋的思想逐渐笼盖了湛蓝的天空,笼盖了孩子的笑脸,笼盖了人类纯洁的心灵。

但是,我们却不能让丑陋的思想继续蔓延下去,我们因该努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把不干净的东西排斥出去。

而现在的我们,则因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纠正生活中不良习惯,要善于与人和平相处,这样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纯洁与和平。

《桃花源记》读后感篇2小时候偶然听人提起陶渊明,但对他不是那么了解,后来我们学了一篇《桃花源记》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桃花源记》读后感
怀着小小的激动心情,我阅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那么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时候我也不时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那该是多么美好啊。

可是那就是仅仅只是幻想,当我缓过神来,就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失落感,人类的破坏,人类的不和谐,造成现实社会已经冷冰冰的了。

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我已经深入其中。

小溪两岸群山连绵,顺着小溪走,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现了,桃花盛开,到处生机勃勃。

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

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

跟着陶渊明的踪迹,我们来到了充满和平宁静的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幅和平宁静的景象。

土地平坦宽阔,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庄稼,年轻的小伙子下田耕种,不畏炎热,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播种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除了那可爱的桃花,还有一群群小动物,小鱼和小虾嬉戏着,来来回回,都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时候还朝着我们眨眨眼。

啊,桃花源里的池塘真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涟涟秋水,给人几丝凉意;瞧!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把桃花源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酒杀鸡作食’对于一个外来人,老百姓们热情招待他,热热闹闹,并没有觉得他是个外人,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他们那么淳朴,善良,可是这个武陵人却不记恩德,恩将仇报,妄想打扰他们的安宁生活,以为可以得到一大笔财富。

他们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只活在钱财之中。

我们用心想想,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有吗?多吗?确实,多。

多的数不胜数。

社会上正是有了那么多这种人,社会才变的那么乱。

如果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不要只想着自己,那么‘桃花源’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

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楚。

作为现代的中学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后,我的灵魂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进那个人间仙境。

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快乐和谐的生活。

我经常幻想着那样的人间仙境。

但这仅仅是幻想,当回过神来,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因为现实中的世界距离那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明白了关爱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带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们沿着荷花塘走过,微风拂面,淡淡的荷叶清香中夹着柏油的气味,原本令我心旷神怡的舒适感一扫而光。

这时我想到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还存在,那么还可以闻到竹叶的清香呢。

可是,现在大部分
的气味都被尘土的气息所代替了。

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越来越多,排放的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还有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使原本就污染严重的环境雪上加霜,想起这些,心里一阵遗憾。

夜幕如期降临,我和弟弟沿着原路返回,弟弟突然停止了脚步,我问他:“你怎么不走了呢,天快黑了。

”他指着一只打转的鸟儿说:“姐姐你看,是小鸟,好可爱呀,也在做游戏吗?”我说:“可能是吧。

”他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怎么只有一只呢,其他小鸟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家了?晚上会害怕吗?”面对他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

观望四周,这里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后来为了造路、建房,竹林变成了柏油路与居民区,或许这只鸟儿正如我弟弟所说的那样失去了家园,无家可归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弟弟的问题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失去了家园的何止是这一只小鸟呢,有多少小动物无家可归,有多少动物濒临灭绝或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这都是人类所赐。

渐渐地我开始进入梦乡,我仿佛变成了刚才所见到的那只鸟儿,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这儿晴空万里、山清水秀、我在这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往下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气候,在阳光的照耀下,花儿显得分外鲜艳。

这里的生活非常和谐,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四季的辛勤劳作,享受着劳动与大自然的喜悦。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一条小溪边,看到一个小孩正在喝溪水,还跟他的同伴说:“这水好清,好甜呀。

”穿过小溪来到森林,这里的树林郁郁葱葱,为了小动物们遮风挡雨,森林里一片和谐的景象。

这时,听到一棵小树苗说:“这里的人们是多么注意保护我们,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小动物们建立了一个和谐美
丽的家园。

”离开森林,来到街上,这里一片热闹和谐的景象又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时,我突然听到一阵铃声,原来是闹钟响了,这只是一个梦而已,我回忆着刚才这个美丽的梦,心想如果现实世界有那么的美该多好。

现在大面积地森林被砍伐,环境被破坏,如果再不关注森林,保护环境,我们将会像小鸟一样失去我们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