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酵母菌的发酵现象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课件 发酵实验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实验: 发酵现象
实验过程
(一) 小组成员的分工
▪ 组 长:
汇报人:
.
▪ 其他成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实验材料的准备
▪ 酵母菌,白糖,温开水,气球 ▪ 锥形瓶,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三) 实验步骤发酵现象
▪ 1. 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 酵母,用玻璃棒搅拌。
▪ 2. 将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玻璃瓶内, 再往瓶子内加一些温开水。
液体产生气泡,气球胀大
• 5. 酵母菌发酵原理是什么?
葡萄糖 酵母菌 二氧化碳 + 酒精
(五) 实验拓展
▪ 1.酵母菌与哪些食品制作有关?
馒头、面包、啤酒
▪ 2.哪些菌类的发酵与食品制作有关?
乳酸菌:酸奶、泡菜
醋酸菌:香醋
霉菌:腐乳
酵母菌发酵的原理
葡萄糖 酵母菌 二氧化碳 + 酒精
▪ 3. 将一个挤瘪的气球套在瓶口。
▪ 4. 观察瓶内液体和瓶口气球有变化吗?
(四) 分析与结论
▪ 1. 在温开水中加入糖有什么作用? 为酵母菌提供有机物
▪ 2. 加糖和酵母后,为什么要搅拌?
让糖和酵母菌混合均匀
▪ 3. 为什么要往瓶内加入温开水?
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
(四) 分析与结论
• 4. 瓶内液体和瓶口气球有什么变化?
说课 发酵现象

三、实验器材
矿泉水瓶、气球、干酵母、白糖、 温水、开水、烧杯、温度计、 勺子、澄清的石灰水。
小组讨论
1、气球为什么会胀大? 2、放温水、白糖的目的是什么? 开水或冷水、不放白糖会影响实验效果吗? 3、气球里面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呢? 4、不放酵母可以吗?气球还会胀大吗? 5、你觉得实验有什么缺陷吗?要是你来做你该 怎么做?
七、教学反思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媒体工具,向学生提供资料,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活动。 2.课堂上、课前、课后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 多动嘴、多动脑,更多地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 去归纳。摒弃教师教学生看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 参与到学习中来。 3.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 发言,少评价他们的描述正确与否,让他们自主发 现,享受成功的喜悦。
创设情境
用馒头、面包等实物,使学 生先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个直观 的认识。另外,这些食物来自于 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容易激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探究活 动的进行奠定基础。
发酵现象
在一杯温水中加入一大勺糖 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将这 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玻璃 瓶或矿泉水瓶内,再往瓶内加一 些温开水。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 套在瓶口。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窗 台上,观察瓶中的情况,看看瓶 中的液体会不会冒出气泡,气球 会不会胀大。右图某学生的实验 结果。你能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吗?
四、教材处理
(1)设计对照实验 (2)增加了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 化碳。
创新实验“发酵现象”ppt课件

实验原型
实验不足
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气 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 化碳。
因为没有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实验 需要时间过长,不适宜课堂演示。
不能说明发酵现象是由酵母和营养 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5
实验创新及改进 在原实验基础上增设四个对照试验,以弥补原实验的不足。
6
实验器材 五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塑料瓶和 气球、干酵母、糖、温开水、烧杯、 天平、标签纸、带有分支的橡皮塞、 澄清的石灰水、试管、水槽、夹子 一个。
2
实验目的 1 、学生通过观察发酵现象,对发酵获得感性认识。 2、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发酵原理。 3、明确利用细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时要为它们提供适合的环境条件。
3
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兼气性真菌,适宜在温暖和富含糖分的环境中生存。在有氧条
件下能将糖分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则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
实验效果 改进后的实验不仅让我们很快观测到了气泡和气球的胀大,检测出发酵产生
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时让我们知道了发酵需要酵母和营养物质共同作用,适宜 的温度会加快发酵的速度。
12
自我评价 1、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现象直观,可以推广做学生分组实验。 2、对照实验的设置,使实验进行的更加深入, 效果明显 ,结论更加科学。 3、学生通过实验能够真正认同发酵原理。
7
1号
2号
3号
4号
水
37℃
37℃
37℃
常温
200ml 200ml 200ml 200ml
5号
37℃ 200ml
蔗糖 30克
30克
0克
30克
“发酵现象”实验创新教案

初中生物“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洞口石江树林中学 曾晚容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
设计该实验的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酵现象,获得对发酵的感性认识;2、理解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发酵原理;3、明确利用细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时要提供适合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
二、实验原型与不足之处 教材原型:不足之处: 1、 发酵原料及反应条件不明确,致使反应现象不明显及时间难以控制 2、 未探究发酵产物3、 实验原型缺少对照实验,说服力不强4、原实验装置使得实验现象见效慢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发酵现象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
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内,再往瓶内加一些温开水。
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
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窗台上,观察瓶中的情况,看看瓶中的液体会不会冒出气泡,气球会不会胀大。
1、实验设计方面1)科学合理取材,选取葡萄糖和高活性酵母作为反应材料,加快了反应速率及增强反应效果;2)明确了实验条件,即选择适当水温,并且加上水浴保温装置,加快了实验反应速率;3)设置对照实验,使学生强化“酵母与葡萄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这一知识点。
2、实验装置方面1)改进实验装置,通过导管导出气体,能快速看到实验现象并验证实验产物,直观的探究了发酵产物;2)尝试自制实验器具,用废旧饮料瓶充当反应器皿,用吸管自制实验用导管,使得实验器具简单易得,让实验更加贴近生活,并提高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四、实验器材:1、实验仪器:空饮料瓶、带橡胶塞的导管、水浴槽或透明脸盆(用作水浴保温)、量筒、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气球2 、实验用品:葡萄糖、高活性干酵母、澄清的石灰水、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图:(1号瓶进行室温摆放,2、3、4、5号瓶放在水浴盆中保温处理)六、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配置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用于实验备用,在水浴槽中配置4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水浴槽敞口大,水温降温快,为保证实验效果,要配置稍高温度)2)遵循对照实验的原则,取5个空饮料瓶分别进行如下表格所示操作(先敞开瓶口,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作用,将瓶中空气排尽,排除瓶内原有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作用,将1、2、3、4号的瓶口用小气球套上,将5号瓶口连接导管,导管的另一头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初中生物发酵现象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发酵现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发酵现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探究发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过程。
实验器材:盐、砂糖、水、面粉、酵母、酸性物质(例如柠檬汁)、透明塑料瓶、气球、温度计、试管。
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生物过程,是酵母菌等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酵母菌利用糖类分解产生的能量进行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酒精。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一小块酵母,将其放入温水中搅拌溶解,待酵母彻底溶解后备用。
2. 制作发酵液:取透明塑料瓶,倒入适量的温水,加入适量的盐、砂糖和面粉,搅拌均匀。
3. 添加酵母:将溶解的酵母液加入发酵液中,再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柠檬汁),搅拌均匀。
4. 观察和记录: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上,使瓶口与气球完全密封。
观察气球的变化并记录。
实验结果: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气球逐渐膨胀并充满气体,同时气球表面也产生了一些水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气球变得更加膨胀,有些甚至会突破气球的容量,酵母发酵液也会溢出。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酵母菌处于适宜的环境下,例如温度适宜、有机物质供给充足等条件下,它们会开始进行呼吸发酵。
这些酵母菌分解酵母发酵液中的糖类物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由于气球的密封性不允许气体逸出,所以二氧化碳被逐渐积聚,导致气球膨胀。
此外,由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它也会渗透到气球内部,与气球表面的水珠形成一种混合物。
这也是为什么观察到气球表面出现水珠的原因。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发酵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过程,通过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活动,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在实际生活中,发酵现象被广泛应用于面包、酒类等食品的制作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发酵实验时要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尽量避免污染。
同时,也要注意酵母的使用量和实验溶液的配比,以免产生剧烈的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发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科学实验的设计和观察有了更多的体会,从而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发酵现象”实验教学》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发酵现象”实验教学》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
二、实验器材(1)课外实验:白糖、干酵母、透明饮料瓶、气球、细线(2)演示实验:带导管的橡胶塞、大试管、导管、烧杯、量筒、玻璃棒、温度计、漏斗、葡萄糖约15g 、干酵母约5g 、澄清的石灰水、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药匙、铁架台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该实验有以下不足:(1)学生参与性低实验原型标注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虽然具有成功率高、效果明显等优点,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限。
另外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2)实验条件不明确发酵需要控制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发酵密度等。
不同的条件对实验速率的影响非常大。
而原实验对这些条件均未明确提出,反应时间难以控制,甚至要1~2天才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3)教材所用的实验装置使得实验现象见效慢气球要鼓起来,那么必须产生足够多的气体,因此要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的话,时间长。
(4)没有探究发酵产物原实验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
针对以上不足,我对“发酵现象”实验做出了以下改进:(1)本实验的主要器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为了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所以采用了学生课外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在上课前两天即可开始实验操作。
(2)教师演示实验时用葡萄糖替代白砂糖,并在实验中进行水浴加热,以加快实验现象的出现时间。
(3)在演示实验中,利用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来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利用闻嗅酒精的特殊气味,来验证产生酒精。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酵母菌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它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新人教版上学期初二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知识点

新人教版上册八年级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知识点不同于有胚植物和藻类,真菌不进展光合作用,而是属于腐生生物——经由腐化并吸收周围物质来获取食物,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知识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知识点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发酵现象酵母是一种真菌,适于在温暖富含糖的液体环境中生存,当它们利用糖类物质生活时,通过对糖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在瓶中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产生的气体会使挤瘪的气球胀大。
(1)酵母分解面粉,会使面团发酵;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霉,它们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还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造成许多小孔,使馒头和面包膨大和松软。
(2)乳酸菌可分解牛奶,会使牛奶发酵而制作成酸奶;(3)醋酸菌会使麸皮、小米和红粮发酵,制作出醋。
(4)曲霉能分解糯米,使糯米发酵而制作出酒。
2.利用细菌制作食品:酸奶、泡菜、醋、利用真菌可制作食品:馒头、面包、酒、酱油等。
附:.甜酒的制作过程:1)、制作甜酒的工具操作过程要保持清洁。
2)、酒曲和糯米比例一般为1:6。
3).在甜酒制作过程中,要尽量少翻开容器。
(为什么?)本实验需较长时间(冬季3天左右)。
4)、糯米蒸熟,一般需20分钟左右。
5).温度要保持30℃(为什么?)。
6)、记录实验现象。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为使食品能放置更长时间,人们还往食物中添加了防腐剂,如肉制品中添加了亚硝酸盐,饮料中添加了山梨酸钾等。
1.食品腐败原因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烂。
2.食品保存方法防止食品腐败所根据的主要原理就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的生长和繁殖。
①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浸透保存法;咸鱼——腌制法;这些方法都是根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巴斯德消毒法,根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初中生物“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PPT课件 人教版

•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二、实验原理:
• 酵母菌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 中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 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缺氧的情况下, 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 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较快, 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三、料:
•
玻璃瓶1个、小气球1 个、玻璃三通管1个、 6cm长的一段胶管、 玻璃管1个、水槽1个、 温度计1只、试管1支、
• 2. 酵母 菌的无 氧呼吸: 观察到 酵母菌 培养液 有气泡 产生, 盖好盖
• 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 起来了。
• 3.检验气体 中有CO2: 将夹子打开, 挤压气球, 使瓶内产生 的气体徐徐 通过胶管导 入试管内的 澄清石灰水 中,让同学 们注意观察 石灰水的变 化,石灰水 变浑浊了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9、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10、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CO2 • 3. 能使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实验变量,保证变量唯一
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步骤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装置 物质 温 十分钟后
编号
度 观察现象
酵母菌适于在 温暖的富含糖 的液体环境中 生存。
表达和 交流
继续探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
提取
材料用具: 注射器
验证
得出结论
材料用具:
澄清的石灰水、 玻璃导管、小 试管
动手实践
将糯米浸泡 一昼夜
制作过程要 保持清洁
蒸熟的糯米 30℃再放酒曲
制作 米酒
糯米饭中间 挖一凹坑
把容器盖好 注意保温
尽量少打开 容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天津市静海区 实验中学 韩云
初步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条件
温度
酵母菌
影响酵母菌
发酵的因素
原料
水分
分组探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并 实施计划
制定并实施计划
提供材料如下:
试管、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温度计、 注射器、铁架台、橡皮塞、干酵母、白砂糖、 葡萄糖、面粉、热水、冷水、标签
得出结论
•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 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试管中 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
• 在无氧情况下,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 转化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因而试管内 充满酒味。
问题解决
1、馒头膨大而松软的原因?为 什么没有酒味?
2、利用酵母菌无氧情况下分解 葡萄糖的原理,可以制作什么?
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 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 面团中含有的酒精在蒸烤 中挥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