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论文

合集下载

陶瓷现代艺术论文

陶瓷现代艺术论文

陶瓷现代艺术论文陶瓷现代艺术论文一、与景德镇陶瓷现代设计元素创新设计1、生活化瓷器从本质上讲是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所用的器物,是实用的器皿。

实用、满足一定的生活基本需求,是瓷器基本属性的重要方面。

现代设计元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简约,其实简约就是一种生活化的体现。

无论是实用性瓷器还是装饰性瓷器,在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生活化这一重要因素,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2、艺术化艺术性、现代性的日用陶瓷器皿,受到了现代社会的欢迎。

在陶瓷界,日用瓷与艺术瓷是“水”、“油”分离,艺术瓷摆在美术馆、博览会,即使进入家庭也是点缀;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瓷,数十年一个样。

生活需要美,博览会就是倡导在使古朴的陶瓷具有使用功能的同时,将美感置于其中,这是景瓷艺术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创作景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代艺术、西方艺术的艺术化元素,如此创作出的景瓷作品才是符合时代特色的佳品。

3、装饰性景瓷作为艺术陶瓷中的代表,其装饰性远远要大于实用性。

和其他工艺美术类似,现代陶瓷对装饰性要求较高,而现代美学对美的要求也更高,并不是一味追求孤品的.美,而是追求整体美、环境美。

景瓷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要对瓷器本身精雕细琢,还应当充分考虑整个环境的协调性,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够在自身巧夺天工的同时做到与环境相得益彰。

4、个性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瓷器生产制作不断工业化、流水线化,市场上很多实用瓷器造型精美、品质卓越,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但是千篇一律的市场现状也让瓷器艺术的美显得很单薄,现代社会对美的追求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个性化,而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个性化。

景瓷创作过程中应认识到个性化的重要性,在对单一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仔细斟酌作品的风格、造型、图案,从而最终形成该作品本身的性格,满足鉴赏人群对个性化的需求。

5、情感化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注重艺术品与人们的情感沟通。

人们在欣赏瓷器的造型、质感、色彩、图案、温润程度时,欣赏的不仅仅是瓷器本身,还能够感受到瓷器制作者在创作瓷器时的心境、环境以及努力程度。

关于中国陶瓷的论文

关于中国陶瓷的论文

中国陶瓷论文摘要: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

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

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让我们子孙后代知道“china”来自哪里。

论文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发展前景正文:一:陶瓷简介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

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二:陶瓷的发展史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

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陶瓷材料论文

陶瓷材料论文

陶瓷材料论文
陶瓷材料在现代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高温、耐腐蚀和绝缘性能等优点。

以下是一篇关于陶瓷材料的700字论文。

陶瓷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们通常由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组成,并通过高温烧结或热处理等工艺得以制备。

首先,陶瓷材料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

与金属材料相比,陶瓷材料的硬度更高,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它们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在高温和极端环境下依然能保持强度。

这使得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电子设备等领域。

其次,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由于其高熔点和低热膨胀系数,陶瓷材料可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不易软化或熔化。

这使得陶瓷材料成为高温熔铸、壁炉砖、火炮护套和航天器件等领域的理想材料。

此外,陶瓷材料还具有耐腐蚀和绝缘性能。

多数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够承受酸、碱和溶剂等腐蚀介质的侵蚀。

同时,陶瓷材料是优秀的绝缘体,可以在高电压环境下使用,避免电流泄漏和电击事故。

然而,陶瓷材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其脆性较高,易于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断裂。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常常
需要采取合适的加工工艺和设计措施来避免陶瓷材料的脆性断裂。

总的来说,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耐高温、耐腐蚀和绝缘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陶瓷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进一步发展和改进陶瓷材料的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需求。

希望本论文对理解和推广陶瓷材料有所帮助,为相关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陶瓷装饰材料经典论文

陶瓷装饰材料经典论文

陶瓷装饰材料经典论文第一篇:陶瓷装饰材料经典论文1.陶瓷装饰材料的意义与目的:“陶瓷装饰材料”多指用来装饰陶瓷制品的固体颜料,液体颜料.液体颜料.贴花纸等材料。

除色胚色釉彩饰外,装饰的主要方法是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其中,釉上彩因装饰手法灵活,花色品种繁多,色彩丰富多样,彩烤温度较低等特点而占主要地位。

陶瓷装饰一般是指设计角度,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功能的要求,利用不同的陶瓷装饰材料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对陶瓷制品表面进行工艺处理的总称。

也就是说如同其他实用工艺美术形成一样。

陶瓷装饰是审美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体现。

是科学技术和艺术形成的统一。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

因此,它必须符合“适用、经济、美观”三大设计原则,不但要担负起丰富.美化人民生活.陶冶人们精神的使命,还要担负起满足人民生活的物资、文化艺术交流发挥重大作用。

陶瓷装饰在物质上又在精神上都是为社会服务的。

所以,每一件陶瓷品物的装饰应该具备上诉的生产性和商品性外,还应该有其思想性和艺术性。

所谓思想性就是装饰通过器物的使用,传达给人的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

艺术性就是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给人们一定的美的感受,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

尽管陶瓷材料近年来才被运用于现代装饰,但因其材料(硅酸盐材料)的硬度、耐磨、耐酸、耐碱、耐冷、耐热等性能优越的特点和机理的变化,是其它材料所无法抗衡的。

因而起到了今天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用途广泛扽局面,为丰富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美化环境起到了其它装饰材料不可取代的作用。

这种被称为永久性的环保材料—陶瓷在当今的环境装饰与家具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一定的趋势,为现代装饰材料注入了新的活力。

2.材料化学与陶瓷材料的关系:线代材料化学是一门以现代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化学组成、结构(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和显微结构)与材料性能和效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合成(制备)方法、检测表征、材料与环境协调等问题的科学。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通过几篇中国陶瓷论文,来探讨了解一下中国的陶瓷。

中国陶瓷论文范文第一篇: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作者:姚翊姁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摘要:陶瓷雕塑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表现载体与最早的人造材料,在世界以及中国的传统雕塑材料艺术当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地位。

在陶瓷雕塑当中,所使用的材料与石头、木头等大自然当中所可以获取的一些天然材料,其使用也就意味着一种人造材料在历史的发展和推动之下产生,也意味着我国现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演变。

由此可见,陶瓷雕塑材料其自身不仅仅需要将泥与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然后塑造不同的造型特点,更重要的则是通过融入火的锤炼,才能够促使坯体在捶打过程当中产生质的变化,从原有的一种物质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在世界当中没有的全新物质。

由此,文章以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作为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陶瓷雕塑材料和艺术表现,也为促使其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历史维度;中国陶瓷雕塑;材料表现;作者简介:姚翊姁(1989.10-),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单位:长沙师范学院,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工艺设计创新。

;中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文化底蕴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内涵。

在陶瓷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理念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实现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实现可持续,就必须要针对其创新手法、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延伸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提供保障。

一、陶瓷雕塑的基本概况(一)现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陶瓷雕塑工艺而言,其可以说是现当代陶艺术当中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类型,并且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陶瓷雕塑艺术也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拥有者每一个阶段当中不同的发展和艺术特点。

陶瓷大学毕业论文

陶瓷大学毕业论文

陶瓷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陶瓷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本文从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当代陶瓷艺术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趋势,包括多元化、创新、高科技化和注重环保等。

关键词:陶瓷艺术;发展趋势;多元化;创新;高科技化;环保一、引言陶瓷艺术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当代陶瓷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当代陶瓷艺术的现状出发,探讨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

二、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中国的陶瓷工艺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青铜器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陶器;从战国时期的陶俑中,我们可以看到壮观的陶器群;从唐代宋代的钧窑、汝窑、官窑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高超的烧制工艺。

随着时代的变迁,陶瓷艺术也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代陶瓷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的技术和材料,注重创新和多元化。

三、当代陶瓷艺术的现状目前,当代陶瓷艺术已经发展了很多种形式和风格,包括传统的真实感和现代的抽象感等。

同时,艺术家们开始将陶瓷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比如将雕塑和绘画与陶瓷艺术相结合,使得陶瓷艺术更加多元化。

在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中,艺术家们也开始注重技术的创新。

例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来烧制和装饰陶瓷作品,或者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来进行陶瓷设计,将传统的陶瓷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陶瓷艺术更加高科技化。

与此同时,艺术家们也开始注重环保,采用环保材料来制作陶瓷作品,使得陶瓷艺术在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

四、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趋势在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多元化发展是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重点。

艺术家们开始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材料来创作作品,使得陶瓷艺术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其次,创新是当代陶瓷艺术的核心。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导言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从古代至今,人类通过陶瓷艺术表达着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以及欣赏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作品。

一、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陶器通常用于生活用具,如盘、碗、罐等。

随着文明的进步,陶瓷逐渐从实用品演变为艺术品。

中国、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陶瓷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

中国的陶瓷艺术尤为著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出精美的陶器。

汉唐时期,中国的陶瓷艺术达到了巅峰,著名的青铜器、瓷器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外,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也向世界传播,对世界陶瓷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陶瓷艺术的艺术风格陶瓷艺术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特点。

1.中国陶瓷艺术的风格中国的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陶瓷注重形式的优美和线条的流畅,追求简约而高雅的美感。

著名的汝窑、青瓷、粉彩瓷等都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它们的装饰、釉色以及形态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2.日本陶瓷艺术的风格日本陶瓷艺术秉承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日本的陶瓷作品注重自然、朴素和质朴的美感,常常以简约而富有禅意的形式展现出来。

著名的日本瓷器有黑釉陶瓷、琉璃釉陶瓷等,它们的特点是色彩素雅、线条流畅。

3.西方陶瓷艺术的风格西方陶瓷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艺术风格的变革。

从古代希腊的陶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画,再到现代派的陶瓷艺术,西方陶瓷艺术呈现出多样的风貌。

不同的西方国家和地区也有各自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如英国的斯塔福德郡陶瓷、法国的塞維斯陶瓷等。

三、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欣赏陶瓷艺术作品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1.视觉欣赏首先,我们需要从外观上进行视觉欣赏。

关于陶艺专业论文

关于陶艺专业论文

关于陶艺专业论文在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设陶艺制作专业。

在临近毕业时,肯定有一篇毕业论文困扰着高校毕业生。

那么,陶艺的论文要如何撰写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陶艺专业论文,希望能帮到你。

毕业论文一: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

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

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

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有着辉煌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时期时代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

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

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

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

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

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

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

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

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

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

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

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

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

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陶瓷生产工艺过程
摘要:陶瓷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

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可是在陶瓷生产工艺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迫切的需要去改进和解决。

关键词: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产业结构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在传统概念上指用粘土、长石、石英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经混炼、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制品。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陶瓷品种,使用材料也从粘土、长石、石英等传统陶瓷材料,扩大到非硅酸盐、非氧化物的范围。

同时陶瓷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制作模具、混合粉磨,制作坯料、注浆、脱膜、修坯、生坯上釉、煅烧,最后获得陶瓷产品。

1.制作模具
制作陶瓷模具作为陶瓷生产模板。

2.混合粉磨,制作坯料
依据不同的要求,原料按一定的配比进入粉磨机进行混合粉磨。

3.注浆
注浆前首先将印模扫干净,注浆厚薄要根据主体大小来决定,当厚度足够时要及时将内笼的浆料倒出,避免过厚。

等到坯体有一定程度硬时就要将坯体脱模。

起坯时要注意力度,过于大力容易造成坯体变形或损坏。

起胚后,尽量使坯体保持一定湿度,如果坯体太干,就易裂,这样的坯体就不能流入下一个工序——改坯,只能作废。

装坯时,一般情况下主体与配件是分开装,这样便于改坯人员操作和摆放。

4.修坯
改坯首要任务是要改掉每件坯体上的拆印线。

改好拆印线后按主体上的切割口找出配件,用浆料涂在切割口上,然后将配件粘贴在主体上。

粘贴时一定要看一看主体与配件是否互通,如配件与主体不能互通的话,在煅烧时会造成坯体爆炸。

有些作品在改好坯后再打气孔,作用在于排气,避免在煅烧时爆炸。

5.生坯上釉
施釉前,坯体一定要烘干,如未干上釉的话,最容易造成煅烧后产品扑釉而变成废品。

为确保质量,人物的坯体上釉一般分为头部上釉和身上釉。

头部的要先涂上一层蜡,蜡是烧开后趁热涂上去的,所以这个环节很辛苦,要忍受蜡烧开后那股浓重的蜡熏味,这个是为了保持上釉煅烧后肤色的粗糙,身体釉则不用,保持光滑。

6.煅烧
窑炉现在多采用气窑煅烧,在装窑车时窑工首先要根据产品的高度摆放层板,放层板前要扫干净层板上杂质,扫干净后涂一遍高铝粉水,防止产品烧成后粘贴在层板上而造成蹦烂。

放好层板后将坯体放在预先定好的层板,放好后还要看坯体有否摆动,如有摆动要重新摆放至不动。

坯体摆放要有间距,避免烧成后造成互相粘贴。

将坯体放好后再重新检查一遍,确保无问题才将窑车推入窑炉内。

烧窑点火前要检查各个火枪是否关好,如有火枪未关好而点火,极容易造成火灾及烧伤点火人。

检查完火枪后再将窑门打开一半才开气阀点火。

窑门打开一半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防止气体突然增多而造成爆炸,第二是主要排出窑炉内的水分,因坯体上有大量需要排出的水分。

一般煅烧至400℃左右水分基本上才排除完,那时才将窑门关牢。

煅烧温度一般在1200℃到1230℃之间,煅烧到足够温度时要将所有阀门及火枪关除,让窑内温度自动下降,待温度降至300℃以下才能将窑门打开少量(即窑门与窑口约十五公分左右间距)。

不能将窑门全部打开,如突然将窑门全部打开的话极容易造成产品风裂而成为废品。

待温度降至150℃左右才将窑门完全打开,而后把窑车慢慢拉出。

二、陶瓷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

陶瓷原料有工厂的一段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复杂,工序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隧道窑虽然是连续生产,但是其速度不能与成型工艺的流水作业线相配合,需要做存坯、装坯和装窑等一系列烧成准备工作。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陶瓷工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人们习惯性认为技术不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忽略对技术的改造,加上资金有限,陶瓷工业技术设备长期处于落后阶段,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非常低。

机械设备相当于先进制瓷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3.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陶瓷企业间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工厂的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如陶瓷企业几乎都有原料、成型、烧成、彩绘、包装等车间,使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劳动率低下。

4.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陶瓷生产过程中,坯体瓷化等过程需在1000℃左右高温条件下进行,加上各种机械和电器也需要消耗能源。

据统计,陶瓷生产生产成本中,燃料占30%以上,在我国,用于燃料的平均成本费更高达40%,居各项成本的首位。

三、建议
1.推动陶瓷产业结构的优化
推动陶瓷生产工艺革新、实现连续化生产,减少少或消除作业中的多余和无效时间,增加基本作业时间的比重,在企业内部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造陶瓷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合理化。

提高陶瓷工业生产率。

同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新技术,实现陶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缩短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推广先进机械设备,树立创新意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加强陶瓷行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的机械化率。

同时推动陶瓷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加大对新型陶瓷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3.提高高附加值产品,降低能源消耗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陶瓷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对陶瓷生产产生的余料、废料的利用是当前陶瓷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同时可以淘汰那些高消耗、低效益的陶瓷产品,加大对高附加值、具有艺术价值、功能陶瓷产品的研发。

四、总结
陶瓷工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

可是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陶瓷企业应该要不断发展新产品,加大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提供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