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送及保存

合集下载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一、标本采集1.标本采集时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确定标本采集时间。

2.采集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标本,采用适当的采集方法,确保采集到符合要求的标本。

3.采集人员资质:医院临床检验科工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获取相关证书,具备标本采集资质。

二、标本储存1.储存条件: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储存条件的设定,如温度、湿度等。

2.储存容器:选择适当的储存容器,确保标本在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3.标本分类:按照不同类型的标本,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标本易于查找和管理。

三、标本运送1.运送方式: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运送方式,如冷藏车、常温车等。

2.运送温度控制:确保运送过程中标本的温度符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如冰袋、冷藏箱等。

3.运送时间: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合理安排运送时间,确保标本能够及时送达检验科。

四、标本管理1.标本登记:对每个标本进行登记,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病患信息等。

2.标本留存:对一定比例的标本进行留存,以备再次检验、质控等需要。

3.标本销毁:对一定时限内未使用的标本,进行及时销毁,确保标本的安全和保密。

五、标本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培训:对所有参与标本采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质控标本:每日选择一批质控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日常工作。

六、标本安全管理1.标本标识:对每个标本进行标识,如标本管上贴有病患姓名、住院号等信息,以确保标本能够准确归属。

2.标本保密:保护病患隐私,禁止使用病患个人信息做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使用。

3.标本丢失和污染处理:对于出现标本丢失和污染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并进行相关调查。

以上即是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的详细内容。

通过规范、严格的流程和管理,能够保证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相关人员也应重视相关培训和质量控制,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医院关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

医院关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

医院关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运送和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测规范》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处理、储存、分发、废弃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标本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第四条医院设立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完善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二)监督和检查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实施情况;(三)协调解决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组织培训和考核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相关人员;(五)定期评估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七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人员职责:(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运送;(二)确保标本质量和完整性,防止标本污染、损坏和丢失;(三)及时、准确地将标本送达实验室,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四)参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相关培训和考核;(五)报告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标本采集与运送第八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操作规程进行。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前言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标本采集及运输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的标本采集和运输操作规程对于保证临床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标本采集及运输工作,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二、术语定义1. 临床试验:指对人体进行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2. 标本:指用于生化检测、药物浓度测定等分析的生物组织或体液。

3. 采集者:指从受试者身上采集标本的人员。

4. 运输者:指将标本从采集点送至检验点的人员。

三、采集操作规程1. 采集前准备(1)采集者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采集标本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采集器具应事先消毒,并准备好采集所需的标本管、采血针等工具。

(3)标本采集应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保证采集者和受试者的安全和舒适。

2. 采集过程(1)根据临床试验方案要求,确保采集正确的标本类型和数量。

(2)遵循标本采集的标准流程,依次进行手部消毒、标本采集、采集管标记等操作。

(3)采血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和针头,避免造成受试者不必要的疼痛和伤害。

3. 采集后处理(1)采集完毕后,采集者应及时将标本管密封并标记好受试者信息。

(2)遵守标本储存和运输的规定,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1. 运输前准备(1)运输者应对标本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运输前应检查标本信息是否完整,并与采样者信息进行核对。

2. 运输过程(1)运输标本应选择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避免标本泄漏和污染。

(2)在运输途中应避免标本受到振动和温度变化,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质量。

(3)运输者应妥善保管标本,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杂,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3. 运输后处理(1)标本送达检验点后,应立即进行登记和接收,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2)对标本进行处理时应遵守相关规程,确保标本能够及时送检并得到准确分析。

医院检验标本运送及保存规定

医院检验标本运送及保存规定

医院检验标本运送及保存规定
(一)每日早晨各病区采集标本,专人到指定地点收取,经核对无误并签字后将标本送回检验科。

运送过程中,防止标本容器破碎和标本丢失。

(二)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按要求正确保存。

(三)标本采集后,切忌在室温放置过久,避免某些血液成分改变和溶血发生。

(四)细菌培养标本应立即送检,使用输送培养基避免引起病原菌死亡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污染细菌或并存于标本中的正常细菌大量繁殖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

(五)急诊须送检标本,应立即送检。

(六)送检标本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送检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运输过程中不被污染,防止造成污染环境。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检验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负责对患者的检验项目进行采集、运送和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患者的检验结果准确可靠,需要建立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针对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的制度,详细介绍这个制度的内容与要求。

一、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所有的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标本的采集:1.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a.提前将所有需要的采集器械准备妥当,确保其清洁和无损。

并随时将需要的试剂、标注纸张等放置在采样车边。

b.检查临时采样车辆,确保车辆内部整洁,且各参数处于正常状态。

c.密切关注标本采集区域的动态,保持环境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2.采样前的身体准备:a.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医院标准,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并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b.检验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并无潜在传染病。

3.采样技术操作:a.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采样,确保采样器械对采样区域的伤害最小,并保持标本完整。

b.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4.采样完成后的处理:a.检验工作人员要标明采样时间和采样人员的姓名,并且填写相应的标本采集登记表。

b.将采集的标本妥善包装并加封,确保其不泄露和不污染。

c.标记好标本的类型和编号,并及时将其送往检验科。

二、标本运送标本运送是保证标本及时送达检验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以下的标本运送要求:1.标本采集完成后,要尽快将标本送往检验科,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标本采集地点与检验科之间的运送路线要熟悉并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运送时间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3.标本运送员在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驾驶,确保标本不受振荡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4.标本运送员要按照检验科的要求进行标本的保温或冷藏处理,以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三、标本管理标本管理是保证标本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以下的标本管理要求:1.检验科要建立完善的标本管理系统,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医院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制度

医院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制度

医院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检验标本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验收和保存等工作。

二、采集1. 采集标本应由具有专业资格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采集标本时,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其配合。

3. 采集标本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并确保容器密封、无污染。

4. 采集标本后,应及时填写标本采集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

5. 采集血液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抗凝剂的使用规定,确保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6. 采集呼吸道标本时,应避免口腔、鼻腔等部位的污染。

7. 采集尿液标本时,应确保尿液在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避免细菌繁殖、化学成分变化等。

8. 采集粪便标本时,应避免粪便与尿液、痰液等混合,并尽快送检。

9. 采集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10. 采集组织标本时,应使用专用容器,并加入适当的固定剂,确保组织形态和结构不受破坏。

三、运送1. 标本运送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2. 标本运送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容器和设备,根据标本类型和保存要求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

3. 标本运送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低温、剧烈震动等,确保标本质量。

4. 标本运送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标本运送的注意事项。

5. 标本运送时间应尽量缩短,避免因延迟导致标本质量下降。

6. 特殊标本运送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运送过程的安全。

四、验收1. 实验室接收标本时,应进行验收,确保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2. 验收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如有疑问,应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

3. 验收合格的标本,应进行编号、登记,并放入适当的保存容器中。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尿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二、脑脊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三、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四、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运输五、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采集、运输六、精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七、前列腺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八、粪便采集、运输、保存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的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未梢血标本采集二、静脉血采集、运输、保存第三章生化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四章免疫学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五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项目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六章血气分析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七章凝血功能四项检测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八章微量元素检测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九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第一节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二节粪便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三节上呼吸道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四节痰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五节化脓和创伤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六节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七节胆汁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八节胸水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九节腹水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十节生殖道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十一节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第十章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前言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的分析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标本采集及送检工作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要求检验科提高检验质量水平外,还要求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采集标本。

为确保标本的正确采集、运输和保存,检验科特编写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采集、运输和保存标本。

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尿液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一)检查项目1.尿液干化学测定:尿液比重、pH 值、尿胆原、胆红素、潜血、酮体、蛋白质、白细胞、亚硝酸盐、葡萄糖、抗坏血酸。

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及核酸提取

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及核酸提取

2)荧光光度法 荧光染料溴化乙锭,可嵌入到碱基平面,而发 出荧光,且荧光强度与核酸含量呈正比。 适用于低浓度核酸溶液的定量分析(1-5ng)
EB与DNA的结合
纯度鉴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260nm和280nm处测定DAN溶液的光吸收,纯的DNA A260与A280之比 应在1.80 (1.60~1.80),低于此值表明制备物中留有蛋白质成份。高 于此值表明有RNA的残留量
RNA测定,标本的获取和保存方式对测定结 果,可能有决定性影响。最好是使用EDTA 抗凝(严禁使用肝素)全血标本,抗凝后6小 时内分离血浆,如使用血清标本,则需尽 快(2小时内)分离血清,标本的短期(1~2 周)保存可在-20℃下,较长期保存应在70℃下
肝素的作用机理
肝素对MLV逆转录酶和TAQ DNA聚合酶均很强的抑 制作用,如果临床标本为肝素抗凝,则在核酸纯化过 程中,标本中的肝素可结合于DNA和RNA上
研究背景
二、核酸的提取
核酸提取的重要性
核酸提取是临床PCR检验最为关键的部分, 亦是手式操作的主要部分
核酸提取的成败关系到临床PCR检验的正确 与否
临床PCR检验操作中最易出问题的环节
(一)、提取核酸总的原则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和脂类 分子的污染应
日期、时间及相关临床信息
全血
以全血作为待测标本时,必须注意抗凝剂 的选择,一般使用EDTA-Na2或枸椽酸钠,不 可使用肝素
全血样本如用于DNA提取检测,可4℃下短 期保存,如用于RNA检测,则应在取血后, 尽快提取RNA
血清(浆)
DNA测定,可按照一般的血清标本处理程序, 对测定影响不大
3、核酸的浓缩、沉淀与洗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从医学检验质量全面管理看,分析前的 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 组成部分和基础,也就是说,实验室要 想获得准确、可靠及对临床应用有价值 的可靠检测结果,必须进行分析前的质 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认识和控制分析前的因素,不仅是实验 室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也有赖于医院 临床和护理部门的配合,它反映医院的 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分析前的质量控 制应包括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化验申请、病人准备、样本采集、标本 运送及标本保存,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 当,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 得高质量的标本,才能反映病人在采集 标本时的真实情况,为此,除了要控制 标本在分析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外,标本 从采集至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 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最容易被 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标本是否符合 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不符合要求的标本 不能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再准 确,最后仍然是错误的。
病人准备
(3)运动能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 活动的影响氨酸、乳酸含量增高。 持续性影响,如激烈运动后使CK、LDH、 ALT、AST和GLU等的测定值升高,有 些恢复较慢,如ALT在停止运动1h后测 定,其值仍可偏高30%~50%。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申请单填写 医护人员准备 病人准备 标本采集 标本运送 标本保存

医护人员准备
1、宣教:为了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前医 护人员应该根据检验项目,必须对患者 讲清楚标本检验的目的,口头和书面指 导患者收集标本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 消除患者疑虑和恐慌。
病人准备
(5) 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 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 (6) 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 (7) 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乙醛、乙酸等 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平均血细胞体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亦较不饮 酒的病人为高,甚至可以将这三项作为嗜酒者 的筛选检查。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 运送及保存



前言 标本检查的意义 标本采集原则 分析前质量控制 各种标本的采集 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纠正 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对疾病的不 断认识,与之相关的实验室检验也日趋 精密复杂,在多数情况下,实验室检验 比病人的主诉更敏感、准确、客观,现 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 越来越依赖实验室检查。因此,实验室 检验的准确、可靠在临床实践中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医护人员准备
2、核对: (1)标本采集前,必须在试管或容器上 帖上检验条形码。 (2)标本采集中和标本采集后,应当场 核对无误。 3、如遇患者采血后晕厥,可让其平卧, 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请医 生会诊。
病人准备
病人准备是检验质量保证 的重要环节之一
病人准备
1、病人状态 (1)一般需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如患 者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 白细胞增高。 (2)劳累、疼痛或受冷等刺激可使白细胞 增高。

标本采集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核对医嘱 核对申请项目、病人姓名、年龄、病床 号、科室、住院号等。 采集完毕和送检前再次核对并登记

标本采集原则
正确采集标本 及时 准确 正确

标本采集原则
及时送检 不应放置过久,以免标本被污染或变形 影响检验结果。 标本注明采集时间 特殊标本注明采集方法和采集部位
病人准备
(8)吸烟:瘾大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 量可达8%,而不吸烟者含量在1%以下。 此外,儿茶酚胺、血清可的松亦较不吸 烟者为高,血液学方面亦有变化,白细 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 胞及单核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偏高、平 均红细胞体积偏高。吸烟组血浆硫氰酸 盐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组。
标本检查的意义
标本采集检查的意义 协助明确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措施 推测病程进展 观察病情

标本采集原则
遵照医嘱 充分准备 严格查对 正确采集 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原则
遵照医嘱 根据医嘱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原则
采集前做好充分准备 医护人员准备 病人准备 物品准备 明确检查项目、检验目的、选择采集方 法、量及注意事项。



古人云:“差若毫厘,谬以千里”,高 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没 有高质量的标本,再先进、精密的仪器 也得不出准确的结果,相反,医护人员 往往出于对先进仪器的信赖而忽视标本 质量引起的结果偏差,盲目相信检验结 果,影响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



为了取得高质量的标本,医护人员必须 了解从生物学采集方式到标本运输、贮 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在于提高标本质量,减少标本采集、 保存及处理不当造成的检验误差,消除 对患者诊断和治疗带来的影响,客观反 映疾病的微观变化,正确评价检验结果, 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饮食
病人准备
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因为饮 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1) 餐后血液中TG、ALT、GLU、BUN、Na 等均可升高。 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以引起血中 的尿素氮(BUN)和尿酸(UA)的增高。 进食高脂肪食物后采集的血液样本,其血 清会出现浑浊,可影响许多检验测定的正 确性。
病人准备
喝带咖啡的饮料,可引起淀粉酶(AMY)、 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 (ALP)、血糖(GLU)、儿茶酚氨等升高。 但空腹时间过长,会使血糖(GLU)和 蛋白质降低,而使胆红素升高。

病人准备
(2) 高脂餐后2~4h采血,多数人ALP含量增高, 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且与血型有密切关系, O型或B型兼为Le+分泌型者增高更为明显。 (3) 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 响肌酐含量。 (4) 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 量;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5-羟色胺增加 数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