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屋顶的不同样式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

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中式古建屋顶

中式古建屋顶

中国古建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建筑2010-08-22 09:46:38 阅读1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中国古代六种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六种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六种屋顶形式
1. 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 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 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 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 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 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中式建筑屋顶大全(收藏版)——没有比这更全面的了·······

中式建筑屋顶大全(收藏版)——没有比这更全面的了·······

中式建筑屋顶大全(收藏版)——没有比这更全面的了·······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歇山顶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
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 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 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 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 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 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 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 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 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 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 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庑殿顶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
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 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 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 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 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 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 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 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 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 宝殿等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十字脊背顶
十字脊背顶 两个歇 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 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 北京故宫的角楼。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卷棚悬山顶
卷棚悬山顶 卷棚式 屋顶可处理成硬山、 悬山、歇山等形式, 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 式、卷棚悬山式、卷 棚歇山式等多种新的 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悬山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 有五脊二坡。屋顶伸 出山墙之外,并由下 面伸出的桁(檁)承 托。因其桁(檁)挑 出山墙之外,“挑山” 之名由此而来。悬山 顶四面出檐,也是两 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 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 筑中不被应用。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硬山顶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
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 出现较晚,在宋《营造 法式》中并未有记载, 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 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 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 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 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 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 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屋顶共有十种,如下:1、歇山顶2、庑殿顶3、悬山顶4、硬山顶5、盔顶5、卷棚顶6、囤顶7、盝顶8、十字脊顶9、攒尖顶10、卷棚顶等级排位如下: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一、歇山顶1、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

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

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2、样式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

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

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

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

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3、分类重檐歇山顶的天安门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

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门,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台北府城北门则为单檐歇山顶。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其中重檐歇山顶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单檐歇山顶低于单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后来也有些民宅开始使用歇山顶。

4、历史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屹立于世而为万方敬仰的地位。

《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

〞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精心建构下,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位于屋身的上部份,形制多样,体积庞大,不但是显示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由而外依次由三局部组成,是为基层,结合层与面层,并加上屋脊装饰等。

传统屋顶有很多不同的形制,主要是坡顶,也有平顶的。

坡顶有一坡顶,两坡顶,四坡顶几种。

两坡顶根据屋顶与山墙的关系分为硬山和悬山两种,四坡顶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顶。

在处理大脊上还有清水脊和卷棚脊等形式。

此外还有攒尖顶〔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

屋顶的形制与其屋主的身份地位等级有关。

按照形制等级上下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攒尖顶、卷棚顶等形制因为不用在重要的建筑,故而不列入等级。

一、主要的屋顶形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主要的建筑形制,一般用在宫殿建筑、官府、皇家园林、寺院等。

1.庑殿顶: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型制。

宋称为“五脊殿〞、“吴殿〞;清时称为“四阿殿〞,《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

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多用于殿堂式建筑。

在中国古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中古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制。

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时代,他是表达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与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

古建屋顶形式详解(图文介绍)

古建屋顶形式详解(图文介绍)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图解中国古建筑林林总总,可谓辉煌至极,让人不能不佩服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享用不尽。

1、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

2、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cuán]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1、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kuàng]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2、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屋顶的不同样式
一、古建筑屋顶的不同样式
硬山式:常见古建筑屋顶的构造方式之一。

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左右两端不挑出山墙之外的建筑叫硬山建筑。

硬山建筑是古代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是普通住宅、皇家园林以及寺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

沈阳故宫中的清宁宫,就是典型的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

因其前后跨度大,所以用十一檩(顺着房屋顶的檩条)。

一般用九檩、七檩和五檩。

悬山式: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无重檐)。

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

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这是它区别于硬山式的主要之点。

歇山式: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有重檐之分)。

庑殿:是屋顶四面均向下斜,而四面屋檐也伸出墙外。

除正脊以外,还有四条垂脊,故又称“五脊殿”。

有一层的屋檐为单檐,有两
层的屋檐为重檐。

各种屋顶形式以庑殿顶最为尊贵。

而“重檐庑殿顶”只有在皇家建筑及宗教建筑才可使用。

攒尖式: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也有重檐之分)。

根据建筑物屋顶重檐高于单檐的原理,所以屋顶形式的等级大小依次是: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这里还要说上一句,所谓“三滴水”(雨水三次下滴),其实也就是三重檐结构。

二、脊兽
开始时是为装饰固定房脊和屋檐上瓦的瓦钉之用,后来逐渐演变成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物。

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

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中国古建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作为装饰,这些美丽的装饰品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

这些小动物一般叫做脊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古建行内部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

开始时,还只有一枚兽头,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或称“仙人指路”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

这个“仙人”,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

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

”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用到了十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

古代建筑物上小动物,它们依次是:鸱吻(chiwen龙的九子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junni)、押鱼、獬豸(xiezhi)、斗牛。

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

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

这些小兽代表的意义分别为:1.鸱吻,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

2.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

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

4.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

5.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6.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7.獬豸,古代传说中的正直的
猛兽,与狮子类同。

8.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9.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

三、开间
两根房梁之间或一根房梁和山墙围成的空间称为一间房。

建筑物迎面的间数称为“开间”。

建筑物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2、3、5、7、9等,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一般9间为等级最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开间达到11间。

四、斗拱
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

用于柱顶、屋檐或构架间,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

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到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屋檐深度的作用。

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也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装饰作用。

五、各种颜色的琉璃瓦
我们在观看不同的古代建筑中会发现,他们的琉璃瓦颜色是有很大不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森严,不仅在建筑样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在琉璃瓦的颜色上也有严格的规定。

只有皇家宫殿才可以用黄颜色的琉璃瓦。

沈阳故宫由于满族刚刚由草原游牧民族走向居统治地位的民族,既要表现高贵,又表示不忘传统,所以用了黄琉璃瓦加上绿色的剪边。

而位于沈阳故宫的文朔阁,由于存放了四库全书的典籍,为了防止火灾,改用黑琉璃瓦加绿剪边,这是因为根据《易经》,“北方壬癸水”,颜色属黑。

用黑色琉璃瓦,有水从天降之意。

在陵寝建筑中,也是等级森严,皇陵和皇后陵墓用黄色琉璃瓦,妃子则只能用绿色琉璃瓦。

有趣的是,当年慈禧为了死后也压慈安太后一头,虽然都是用了黄色琉璃瓦,但慈禧和慈安的陵墓屋顶琉璃瓦黄色还有深浅之分。

六、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1、首先,就单体建筑而言,古代中国建筑在造型上讲究比例协调与尺度适宜。

建筑一般按台基、屋身与屋顶三段式划分。

柱子与房梁形成恰当的比例,一般柱高不超过明间开间的宽度,使建筑呈现一种低平舒展的感觉。

屋顶与内部梁架及檐口与檐柱之间的比例,也以和谐为佳。

2、中国建筑的艺术精粹,尤其体现在院落的变化和布局上。

有别于西方建筑强调单体的体量与造型,中国建筑的单体变化较小,体量也较适中;但通过这些似乎相近的单体,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变的庭院空间。

这种庭院的变化,在古代宫廷建筑(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和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大院等)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3、中国建筑还十分讲究色彩与装饰。

北方宫殿建筑,在汉白玉台基上,用红墙、红柱,上覆黄琉璃瓦顶,檐下用冷色调的青绿彩画,正好造成红墙与黄瓦之间的过渡,再衬以湛蓝的天空,使建筑物透出一种君临天下的华贵高洁与雍容大度的艺术氛围。

而江南建筑用白粉墙,灰瓦顶,赭色的柱子,衬以小池、假山、漏窗、修竹,如小家碧玉一般,别有一番典雅精致的艺术效果。

下面部分照片采自网上。

几种古建筑屋顶样式
硬山式古建筑
歇山式古建筑
三滴水重檐歇山式的沈阳故宫凤凰楼
八角重檐攒尖式的沈阳故宫大政殿
三滴水四角重檐攒尖式的西安钟楼
重檐歇山式的北京故宫太和殿
脊兽
黄琉璃瓦绿剪边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大政殿的檐下斗拱
牌坊檐下的斗拱
绿琉璃瓦的清东陵妃子陵建筑
黄琉璃瓦的北京故宫
黄琉璃瓦绿剪边的沈阳故宫
黑琉璃瓦绿剪边的沈阳故宫文溯阁
慈禧和慈安陵墓相邻黄色琉璃瓦颜色有深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