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现场急救的护理

合集下载

创伤急救措施

创伤急救措施

创伤急救措施现代创伤是急诊急救比较常见的,如车祸伤、刀伤、工伤事故等,由于创伤可涉及身体多处组织器官,伤情轻重不等,互相掩盖,因而早期急救护理中易发生漏诊、误诊或继发性损伤。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伤急救措施一、出血和止血人体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如体重50kg,则约有4000mL血液。

急性出血,血液流失超过全身血量的1/4~1/3,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争取时间进行止血,对挽救伤员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

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

急性创伤性大量出血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1、各种出血的特点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出血可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3种。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性。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从伤口渗出,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较小。

以上三类出血,都可能是外出血或内出血。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内出血。

因血液出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不易及时发现。

如果受伤后无外出血,但伤员出现急性贫血现象,如头晕、无力、口干、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等表现,就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将伤员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2、止血方法外出血的止血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指压止血法根据动脉分布情况临时用手指、手掌或拳头把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压在血管深面的骨面上,使血液的来源被阻断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它止血方法。

不同的出血部位,压迫的方法不同。

(1)面部出血压迫颌外动脉。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的凹陷内,将颌外动脉压于下颌骨上,有时需要双侧同时压迫才能止血。

(2)头部出血压迫颞动脉。

方法是用拇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

(3)头、颈部出血压迫颈总动脉。

常在头、颈部大出血而采取其它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有

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有

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有
创伤现场救护是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受伤者或目击者所采取的紧急行动。

以下是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
1. 确保安全:在救援行动中,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燃气泄漏、高压电线等,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2. 停止出血:对于大量出血的创伤,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常用的方法包括用紧急止血带、加压止血等。

3. 确保呼吸通畅:对于呼吸困难的受伤者,应采取措施确保其呼吸通畅。

如果受伤者无法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 保护受伤部位:对于受伤者的外伤,应在不移动受伤部位的前提下,用固定物体进行保护,避免其再次受伤。

5. 保持体温:受伤者在接受救援之前,应保持体温。

可以使用毛毯、衣物等物品覆盖受伤者,避免其受寒。

6. 稳定情绪:在救援行动中,受伤者或目击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恐慌。

此时,急救人员应稳定情绪,安抚受伤者和目击者,避免出现二次伤害。

以上是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技术,不同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您面临紧急情况,请尽快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进行求助。

创伤急救操作

创伤急救操作

创伤急救操作
1. 保护自己
在进行创伤急救操作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评估现场
是否存在危险或可能造成进一步伤害的因素。

如果有必要,请寻求
他人的帮助或通知急救服务。

2. 停止出血
如果受伤者出血,应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可以使用干净的
布料、纱布等进行直接压迫伤口,并抬高伤肢,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如无法止血,应尽快就医。

3. 固定骨折
如果受伤者可能有骨折,应尽量保留其自然姿势,避免移动骨头。

可以使用绷带、木板或其他固定物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轻疼
痛和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4. 呼吸道管理
如果受伤者的呼吸道受到阻塞,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呼吸道管理。

可以采用头后仰、下颌提起或侧身扫除异物的方法,确保呼吸
通畅。

5. 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受伤者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照合适的
频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和供氧。

6. 通知急救服务
在进行创伤急救操作的同时,应立即通知急救服务或寻求专业
医疗帮助。

急救人员将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进一步的处理和护理。

需要注意的是,创伤急救操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对,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提供的操作步骤仅供参考,具体
操作还应参考急救培训和专业指导。

请记住,您在进行创伤急救操作时应始终保持冷静,并尽量遵循合适的操作步骤和原则。

创伤现场救护

创伤现场救护
折,转向伤侧耳上打结。)
*3、双眼包扎法
• 三角巾折三指宽 • 枕后向前 • 鼻梁上交叉 • 枕下部固定打结
4、单肩包扎法
• 一底角放对侧腋下 • 顶角盖住后肩部 • 系带绕处上臂三角肌 • 一底角上翻对侧腋下打结
*5、单胸包扎法
顶角放肩上,底边 往上翻,两底角与系 带在后背打结
*6、双胸包扎法
止血带止血法
• (2)绞紧止血法: 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
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 筷子、笔杆”等绞紧固定。 • (3)充气止血带
止血带止血法
• (5)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 部位:要准确。 • 垫衬:以免损伤皮肤。 • 松紧度: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 • 时间要短: ≤4h。 • 定时放松:每60min放松1-2min。 • 标记:易发现部位。
• 三角巾折成燕尾式 • 围腰打结 • 上翻两个底角盖住
胸部 • 系带背后V字打结
B
A C
*7、腹部包扎法
• 三角巾折成大小燕尾式 • 大片外、小片内,大片置裆中 • 系带与底边中围腰打结 • 大燕尾穿裆与小燕尾
在大腿外侧打结。
8、单臀包扎法
• 一底角放健侧胯上
A
B
• 顶角盖住臀部
• 系带在裤袋处围绕大腿固定
•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20%时,就会出现休克 表现;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 根据伤口的部位、大小以及出血的颜色、速度,迅速判断出血的性质,决 定止血方法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
出血

外出血
{ 出

内出血
部 位
皮下出血

动脉出血
{ 损

创伤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创伤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创伤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即处理伤口:对于开放性伤口,应立即用清洁的纱布或棉垫覆盖伤口,防止污染和感染。

如果伤口深大或出血严重,应尽快进行止血。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伤者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3. 稳定伤者的生命体征:对于严重创伤的伤者,应尽快进行心电监护、测量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及时处理。

4. 预防感染: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及时清洁消毒,避免感染。

同时,应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5. 处理并发症:严重创伤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休克、内出血、骨折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6. 心理支持:创伤后的伤者往往会出现心理上的创伤,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7. 后续治疗:对于严重的创伤,需要进行后续的治疗,包括手术、康复等。

总之,创伤的急救和护理需要及时、全面、综合的处理,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

创伤的现场急救(1)

创伤的现场急救(1)
呼吸、 呼吸、纵隔扑动
胸壁无塌陷
伤口处理同前 胸部与伤侧手臂间放软垫 三角巾(小手挂) 三角巾(小手挂)承托手臂 伤者半卧, 伤者半卧,侧向伤侧
胸壁塌陷伤
伤口处理同前 胸部与伤侧手臂间放软垫 三角巾(小手挂)承托手臂, 三角巾(小手挂)承托手臂,宽带将手臂固 定胸前 或厚棉垫 / 布料包扎 伤者半卧, 伤者半卧,侧向伤侧
骨折临时固定法
1. 锁骨骨折
双侧骨折-两腋前上方置垫(毛巾/敷料), 双侧骨折-两腋前上方置垫(毛巾/敷料), 三角巾折带状/绷带, 字形包扎, 三角巾折带状/绷带,绕两肩 8 字形包扎,拉 紧背后打结,尽量使两肩后张。 紧背后打结,尽量使两肩后张。 单侧骨折-三角巾将患手臂悬托在胸前+ 单侧骨折-三角巾将患手臂悬托在胸前+宽带 固定,限制上肢活动。 固定,限制上肢活动。
胸部损伤
1. 胸部挫伤-肿痛、瘀斑-肋骨及脏器损伤? 胸部挫伤-肿痛、瘀斑-肋骨及脏器损伤?
2. 胸部裂伤 - 伤口、出血、疼痛- 一般包扎 伤口、出血、疼痛- 开放伤口(性质不定) 流血带气泡、呼吸困难、 开放伤口(性质不定)-流血带气泡、呼吸困难、 发绀、皮下气肿 发绀、 即让伤者用手掌封住伤口 敷料覆盖、不透气胶袋等再覆盖,密封三边、留 敷料覆盖、不透气胶袋等再覆盖,密封三边、 空向下一边 伤者半卧, 伤者半卧,侧向伤侧
(三)妥善固定
目的: 防止对血管 神经、脏器的损伤 目的: 防止对血管、神经、脏器的损伤 对血管、 减轻疼痛、 减轻疼痛、预防休克 扶托肢体、舒适安全, 扶托肢体、舒适安全,便于运送 方法: 固定物超过骨折端上下关节 方法: 固定物超过骨折端上下关节 将上肢与胸壁、 将上肢与胸壁、下肢与健肢固定 夹板长度 宽度, 长度与 夹板长度与宽度,与骨折肢体相适合 夹板不可直接接触皮肤 夹板两端、骨隆突处、悬空部位应加 应加衬垫 夹板两端、骨隆突处、悬空部位应加衬垫 松紧适宜-不影响血运, 松紧适宜-不影响血运,又能固定

创伤现场的急救措施是哪些

创伤现场的急救措施是哪些

创伤现场的急救措施是哪些概述创伤现场是指突发的、意外的、属于紧急情况的伤害现场,例如车祸、火灾、地震等。

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保护现场的证据,同时也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尽快的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以减少事故对伤者的影响。

急救措施1. 确保安全在到达创伤现场之前,先要了解情况,判断危险程度,采取措施保障自身的安全。

到达现场后,应首先对现场进行评估,有意识地保持安全距离,防止二次伤害。

2. 寻求帮助紧急情况下,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报告伤员的情况及现场情况,请求救援。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可以先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同时,也可以请求围观群众的帮助,寻找目击者、询问事故情况等。

3. 创伤处理在伤员情况稳定后,可以针对不同部位的创伤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粘连伤口的处理:将伤口用透气性好的敷料(如创可贴)进行简单包扎,按压止血,防止伤口二次受到污染。

•骨折的处理:稳定骨折部位,避免骨折部位二次移位,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淤血的处理:采用冰敷等方法缓解淤血症状,避免疼痛点肿胀加重。

4. 呼吸处理在创伤现场,伤者的呼吸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如:•行心肺复苏:如果伤者呼吸停止,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欧拉复苏:欧拉氏法可以采用人体复苏,对于不能立即进行行心肺复苏的情况,可以给予欧拉氏复苏。

5. 控制出血在创伤现场,伤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的情况,此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高位压迫:通过高位压迫控制伤口出血,使出血点处于心脏以上部位,防止失血过多。

•绷带止血:采用紧急敷带或止血带进行紧急止血。

•停血剂:采用药物等控制出血,需经专业医师判断后施行。

总结在创伤现场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减少伤员的疼痛和损伤,并能有效地防止二次伤害,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

应注意到:此文档仅为参考,实践中需要根据伤员状况和现场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急救。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的急救原则,主要包括先观察、再救命、后包扎、做好护理等。

1、先观察
如果发生创伤之后,首先需要对创伤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了解大致的问题,避免发生遗漏。

2、再救命
在检查之后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如果存在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挽救生命,避免造成死亡。

3、后包扎
抢救之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快速止血,可以通过压迫法、绷带法等进行止血,避免造成失血性休克。

4、做好护理
在抢救时不要过于急躁,进行包扎时要注意手法以及顺序,要轻柔,防止创伤加重。

包扎时先从头部或者胸部等重要器官进行包扎,然后是四肢。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抢救前要做好防护工作,佩戴好医用手套、口罩,避免造成感染。

建议进行创伤急救时,需要严格按照原则进行操作,能够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急救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