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练习册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d)2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e)(f)(g)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3(a)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4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b)(c)(d)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5(e)6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f)(g)第四章材料力学基本概念7第二章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放在水平梁AC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B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PFFFFFFBAyABx30sin30sin,030cos30cos,0解得:NPFFBA5000===8第一章静力学基础2-2 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和支杆BC所受的力。

题2—2图∑∑=-︒-︒-==︒-︒--=30cos30sin,30sin30cos,0PPFFPFFFBCyBCABx解得:PFPFBCAB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f=1m,两电线杆间距离AB=40m。

电线ACB段重P=400N,可近视认为沿AB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题2—3图以AC段电线为研究对象,三力汇交NFNFFFFFFFCAGAyCAx200020110/1tansin,0,cos,0=======∑∑解得:ααα第四章材料力学基本概念92—4 图示为一拔桩装置。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以轮为研究对象列方程


将①和③代入②得
由于轮做纯滚动
8.如图所示两等长杆AB与BC在点B用铰链连接,又在杆的D、E两点连一弹簧。弹簧的刚度系数为k,当距离AC等于a时,弹簧内拉力为零,不计各构件自重与各处摩擦。如在点C作用一水平力F,杆系处于平衡,求距离AC之值。
解:(图)
弹簧力如图:为
各力作用点横向坐标及其变分为
解:取DC杆上的C为动点,OAB为动系,定系固结在支座上。
由 ,作出速度平行四边形,如图示:
即:
7.图示平行连杆机构中, mm, 。曲柄 以匀角速度 2rad/s绕 轴转动,通过连杆AB上的套筒C带动杆CD沿垂直于 的导轨运动。试示当 时杆CD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取CD杆上的点C为动点,AB杆为动系。对动点作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如图(a)、(b)所示。图中:
解:(a)杆AB在A、B、C三处受力作用。
由于力 和 的作用线交于点O。
如图(a)所示,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可以判断支座A点的约束反力必沿
通过A、O两点的连线。
(b)同上。由于力 和 的作用线
交于O点,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可判断A点的约束反力方向如
下图(b)所示。
2.不计杆重,画出下列各图中AB杆的受力图。
第六章分析力学基础本章介绍了静力学中研究平衡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达朗伯原理介绍了从动力学功与能的角度来解决静力学平衡问题的虚位移原理
工程力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思考题:1. ×;2. √;3. √;4. √;5. ×;6. ×;7. √;8. √
习题一
1.根据三力汇交定理,画出下面各图中A点的约束反力方向。

工程力学习题及答案

工程力学习题及答案

工程力学习题及答案1.力在平面上的投影(矢量)与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代数量)均为代数量。

正确2.力对物体的作用是不会在产生外效应的同时产生内效应。

错误3.在静力学中,将受力物体视为刚体(D)A. 没有特别必要的理由B. 是因为物体本身就是刚体C. 是因为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刚体D. 是为了简化以便研究分析。

4.力在垂直坐标轴上的投影的绝对值与该力的正交分力大小一定相等。

正确5.轴力图、扭矩图是内力图,弯矩图是外力图。

错误6.胡克定律表明,在材料的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A)A .成正比B .相等C .互为倒数 D. 成反比7.材料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B)A.刚体B.等直杆C.静平衡物体D.弹性体8.通常工程中,不允许构件发生(A)变形A.塑性B.弹性C.任何D.小9.圆轴扭转时,同一圆周上的切应力大小(A)A.全相同B.全不同C.部分相同D.部分不同10.杆件两端受到等值、反向且共线的两个外力作用时,一定产生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

正确1.材料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B)A.刚体B.等直杆C.静平衡物体D.弹性体2.构件的许用应力是保证构件安全工作的(B)A.最低工作应力B.最高工作应力C.平均工作应力D.极限工作应力3.低碳钢等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材料的(A)A.屈服极限B.许用应力C.强度极限D.比例极限4.一个力作平行移动后,新点的附加力偶矩一定(B)A.存在B.存在且与平移距离有关C.不存在D.存在且与平移距离无关5.力矩不为零的条件是(A)A.作用力和力臂均不为零B.作用力和力臂均为零C. 作用力不为零D.力臂不为零6.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B)B.刚度C.稳定性D.弹性7.工程实际计算中,认为切应力在构件的剪切面上分布不均匀。

错误8.力在垂直坐标轴上的投影的绝对值与该力的正交分力大小一定相等。

正确9.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与截面直径成正比。

错误10.扭转时的内力是弯矩。

错误1.各力作用线互相平行的力系,都是平面平行力系。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2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d)(e)(f)(g)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3 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4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5 (b)(c)(d)6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e)第一章静力学基础7 (f)(g)8 第二章 平面力系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PF F FF F F B A yA B x 30sin 30sin ,0030cos 30cos ,0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第二章 平面力系 9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030cos 30sin ,0030sin 30cos ,0P P F FP F F F BC yBC AB x解得: PF P 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d)(e)(f)(g)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b)(c)(d)(e)(f)(g)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解得: P F P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题2-3图以AC 段电线为研究对象,三力汇交2-4 图示为一拔桩装置。

在木桩的点A 上系一绳,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点C ,在绳的点B 系另一绳BE ,将它的另一端固定在点E 。

然后在绳的点D 用力向下拉,并使绳BD 段水平,AB 段铅直;DE 段与水平线、CB 段与铅直线成等角α=(弧度)(当α很小时,tan α≈α)。

如向下的拉力F=800N ,求绳AB 作用于桩上的拉力。

题2-4图作BD 两节点的受力图 联合解得:kN F F F A 80100tan 2=≈=α2-5 在四连杆机构ABCD 的铰链B 和C 上分别作用有力F 1和F 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工程力学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习题答案

2-6 如图所示结构由两弯杆ABC 和DE 构成。

构件重量不计,图中的长度单位为cm 。

已知F =200D E(2) 取ABC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画封闭的力三角形:2-7 在四连杆机构ABCD 的铰链B 和C 上分别作用有力F 1和F 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试求平衡时力F 1和F 2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解:(1)取铰链B 为研究对象,AB 、BC 均为二力杆,画受力图和封闭力三角形;1BC F(2) 取铰链C 为研究对象,BC 、CD 均为二力杆,画受力图和封闭力三角形;22cos302o CB F F F ==由前二式可得:121222120.61 1.634BC CB F F F F F F or F F ==∴===3-1 已知梁AB 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 ,梁长为l ,梁重不计。

求在图a ,b ,c 三种情况下,支座A 和B 的约束力F FF F BC F AB F 1 C F CD F 2F CB F CD解:(a)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A 、B 处的约束力组成一个力偶;列平衡方程:0 0 B B A B M M F l M F lMF F l=⨯-==∴==∑(b)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A 、B 处的约束力组成一个力偶; 列平衡方程:0 0 B B A B M M F l M F lM F F l=⨯-==∴==∑(c)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A 、B 处的约束力组成一个力偶;列平衡方程:0 cos 0 cos cos B B A B M M F l M F l MF F l θθθ=⨯⨯-==∴==∑3-2 在题图所示结构中二曲杆自重不计,曲杆AB 上作用有主动力偶,其力偶矩为M ,试求A和C 点处的约束力。

BFF C解:(1) 取BC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BC 为二力杆,画受力图;B C F F =(2) 取A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A 、B 的约束力组成一个力偶,画受力图;()''030 0.35420.354B B AC M M F a a M F a MF F a=⨯+-===∴==∑ 3-5 四连杆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题2-6图
2-7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两三种情况下,支座A和B的约束反力。
(a)(b)
题2-7图
(a) (注意,这里,A与B处约束力为负,表示实际方向与假定方向相反,结果应与你的受力图一致,不同的受力图其结果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b)
2-8在题图所示结构中二曲杆自重不计,曲杆AB上作用有主动力偶,其力偶矩为M,试求A和C点处的约束反力。
题3-1图
3-2图示力系中,F1=100N,F2=300N,F3=200N,各力作用线的位置如图所示。将力向原点O简化
题3-2图
3-3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板,用六根杆支持在水平面位置如图所示。若在板面内作用一力偶,其矩为M,不计板重,试求各杆的内力。
题3-3图
3-4如图所示的空间构架由三根杆件组成,在D端用球铰链连接,A、B和C端也用球铰链固定在水平地板上。今在D端挂一重物P=10kN,若各杆自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以BC杆为研究对象
2-27尖劈顶重装置如图所示。在B块上受力P的作用。A与B块间的摩擦因数为fs(其他有滚珠处表示光滑)。如不计A和B块的重量,求使系统保持平衡的力F的值。
题2-27图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显然水平和铅直方向约束力分别为
以A滑块为研究对象,分别作出两临界状态的力三角形
2-28砖夹的宽度为25cm,曲杆AGB与GCED在G点铰接。砖的重量为W,提砖的合力F作用在砖夹的对称中心线上,尺寸如图所示。如砖夹与砖之间的摩擦因数fs=0.5,试问b应为多大才能把砖夹起(b是G点到砖块上所受正压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题2-8图
作两曲杆的受力图,BC是二力杆,AB只受力偶作用,因此A、B构成一对力偶。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2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d)(e)(f)(g)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3 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4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5 (b)(c)(d)6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e)第一章静力学基础7 (f)(g)8 第二章 平面力系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PF F FF F F B A yA B x 30sin 30sin ,0030cos 30cos ,0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第二章 平面力系 9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030cos 30sin ,0030sin 30cos ,0P P F FP F F F BC yBC AB x解得: PF P 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9 起重构架如题4-19图所示,尺寸单位为mm 。

滑轮直径d=200mm ,钢丝绳的倾斜部分平行于杆BE 。

吊起的载荷W=10 kN ,其它重量不计,求固定铰链支座A 、B 的约束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平面任意力系);(2) 选坐标系Bxy ,列出平衡方程;()0: 6001200020 kNBAx Ax MF F W F =⨯-⨯==∑0: 020 kNxAx Bx Bx FF F F =-+==∑0: 0yAy By FF F W =-+-=∑(3) 研究ACD 杆,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平面任意力系);ABW600CDE800300A BW 600CDE800300F B yF BxF A yF AxWxy(4) 选D 点为矩心,列出平衡方程;()0: 80010001.25 kNDAy C Ay MF F F F =⨯-⨯==∑(5) 将FAy 代入到前面的平衡方程;11.25 kN By Ay F F W =+=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4-20 AB 、AC 、DE 三杆连接如题4-20图所示。

DE 杆上有一插销F 套在AC 杆的导槽内。

求在水平杆DE 的E 端有一铅垂力F作用时,AB 杆上所受的力。

设AD=DB ,DF=FE ,BC=DE ,所有杆重均不计。

解:(1) 整体受力分析,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知B 点的约束力一定沿着BC 方向;ABCDEFF45oA C DF A yF Ax F D yF DxF C(2) 研究DFE 杆,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平面任意力系);(3) 分别选F 点和B 点为矩心,列出平衡方程;()0: 0FDy Dy M F F EF F DE F F=-⨯+⨯==∑ ()0: 02BDx Dx MF F ED F DB F F=-⨯+⨯==∑(4) 研究ADB 杆,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平面任意力系);(5) 选坐标系Axy ,列出平衡方程;'()0: 0ADx B B MF F AD F AB F F=⨯-⨯==∑DEFF D y F Dx45oBF FABD F ’D y F ’Dx F A yF AxF Bxy'0: 0xAx B Dx Ax FF F F F F=--+==∑'0: 0yAy Dy Ay FF F F F=-+==∑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5-4 一重量W=1000 N 的匀质薄板用止推轴承A 、径向轴承B 和绳索CE 支持在水平面上,可以绕水平轴AB 转动,今在板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为M ,并设薄板平衡。

已知a=3 m ,b=4 m ,h=5 m ,M=2000 N m ,试求绳子的拉力和轴承A 、B 约束力。

解:(1) 研究匀质薄板,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空间任意力系);AB CDE MxyzabhA BC DEM xyzabh F A yF AxF AzF BzF B yF CW(2) 选坐标系Axyz ,列出平衡方程;()0: 40500 NzByBy M F M FF =-⨯==∑2()0: 022707 Nx CC a M F W F a F =-⨯+⨯==∑ 2()0: 022y Bz CBz b M F F b W F b F =-⨯-⨯-⨯==∑ 20: 02500 NzBz Az C Az FF F W F F =+-+⨯==∑ 240: 025400 Nx Ax C Ax F F F F =-⨯⨯==∑ 230: 025800 Ny By Ay C Ay F F F F F =-+-⨯⨯==∑ 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5-5 作用于半径为120 mm 的齿轮上的啮合力F 推动皮带绕水平轴AB 作匀速转动。

已知皮带紧边拉力为200 N ,松边拉力为100 N ,尺寸如题5-5图所示。

试求力F 的大小以及轴承A 、B 的约束力。

(尺寸单位mm)。

ABCDF100100150160 200N100N20o解: (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空间任意力系);(2) 选坐标系Axyz ,列出平衡方程;()()0: cos2012020010080070.9 NozM F F F =-⨯+-⨯==∑ ()()0: sin 201002001002503500207 No xBy By MF F F F =-⨯++⨯-⨯==∑()0: cos20100350019 No yBx Bx MF F F F =-⨯+⨯==∑0: cos200 47.6 Nox AxBx Ax F F F F F =-+-==∑()0: sin 20100200068.8 No yAy By Ay FF F F F =---++==∑ABC DF100100 150160 200N100N20oF A y F AxF B y F Bxxyz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5-6 某传动轴以A 、B 两轴承支承,圆柱直齿轮的节圆直径d=17.3 cm ,压力角α=20o 。

在法兰盘上作用一力偶矩M=1030 N ⋅m 的力偶,如轮轴自重和摩擦不计,求传动轴匀速转动时的啮合力F 及A 、B 轴承的约束力(图中尺寸单位为cm)。

解: (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空间任意力系);(2) 选坐标系Axyz ,列出平衡方程;ABCD11.220o22xy zdFE Mzx M E 20oFABCD 11.220o22xyz dFE Mz x M E 20oFF B z F Ax F A zF Bx F A z F B z F AxF Bx()0: cos200212.67 kNo y dM F F M F =⨯-==∑ ()0: sin 202233.20 2.87 kNoxBz Bz MF F F F =⨯-⨯==∑ ()0: cos202233.207.89 kNozBx Bx M F F F F =⨯-⨯==∑0: cos2004.02 kNo xAx Bx Ax F F F F F =-+==∑ 0: sin 2001.46 kNo zAz Bz Az FF F F F =-+-==∑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6-9 已知物体重W=100 N ,斜面倾角为30o(题6-9图a ,tan30o=0.577),物块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fs=0.38,f ’s=0.37,求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并问物体在斜面上是静止、下滑还是上滑?如果使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求施加于物块并与斜面平行的力F 至少应为多大?解:(1) 确定摩擦角,并和主动力合力作用线与接触面法向夹角相比较;0.38300.57720.8o f s of tg f tg tg ϕαϕα====∴=(2) 判断物体的状态,求摩擦力:物体下滑,物体与斜面的动滑动摩擦力为''cos 32 N s F f W α=⨯=(3) 物体有向上滑动趋势,且静滑动摩擦力达到最大时,全约束力与接触面法向夹角等于摩擦角;Wα α ϕfW (a)αW (b)αF(4) 画封闭的力三角形,求力F ;()()()()sin sin 90sin 82.9 Nsin 90o f f f of W FF W αϕϕαϕϕ=+-+==-6-10 重500 N 的物体A 置于重400 N 的物体B 上,B 又置于水平面C 上如题图所示。

已知fAB=0.3,fBC=0.2,今在A 上作用一与水平面成30o 的力F 。

问当F 力逐渐加大时,是A 先动呢?还是A 、B 一起滑动?如果B 物体重为200 N ,情况又如何?解:(1) 确定A 、B 和B 、C 间的摩擦角:12arctg 16.7arctg 11.3o f AB of BC f f ϕϕ====(2) 当A 、B 间的静滑动摩擦力达到最大时,画物体A 的受力图和封闭力三角形;Wα FαϕfF RWFF Rα+ϕfα F30oA BC()()111111sin sin 1809030sin 209 Nsin 60Ao o o f f f A of F W F W ϕϕϕϕ=---∴=⨯=-(3) 当B 、C 间的静滑动摩擦力达到最大时,画物体A 与B 的受力图和封闭力三角形;()()222222sin sin 1809030sin 234 Nsin 60A Bo o o f f f A B o f F W F W ϕϕϕϕ++=---∴=⨯=-(4) 比较F1和F2;12F F物体A 先滑动;F 130oA F R 1W Aϕf 1W AF R 1F 1 30oϕf 1F 230oAB C W A+BF R 2ϕf 230oW A+BF R 2ϕf 2F 2(4) 如果WB=200 N ,则WA+B=700 N ,再求F2;()22212sin 183 Nsin 60f A B of F W F F ϕϕ+=⨯=-物体A 和B 一起滑动;6-11 均质梯长为l ,重为P ,B 端靠在光滑铅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梯与地面的静摩擦因数fsA ,求平衡时θ=?解:(1) 研究AB 杆,当A 点静滑动摩擦力达到最大时,画受力图(A 点约束力用全约束力表示);由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知,P 、FB 、FR 三力汇交在D 点; (2) 找出θmin 和ϕ f 的几何关系;PABC θlP A B C θminlDϕfϕfF RF Bmin min minmin sin tan cos 211tan 2tan 21arctan2f f sAsAll f f θϕθθϕθ⨯=⨯==∴= (3) 得出θ角的范围;190arctan2o sAf 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