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400字)作文

合集下载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篇1度,可以是尺度,一种度量,用于衡量事物的大小、程度、进度,其中比较人与人之间包容心的被称为气度。

当然,这里我所言的“法度”是章法的法度。

气度,是一个人德行的体现。

煮酒论英雄中,曹操曾言:“夫英雄者,腹纳百川!”讲得便是人的肚量即气度了。

但,每个人的气度都没有定数,人与人的气度都是比出来的,某种行为,如借给他人卫生纸,若班里只有两三人带了,只有你借出去了,那你便是有气度。

但若只有两三人没带,你借便是送给他人,也难有人说:“咦!这个人真有风度!”气度是一种道德标准。

即使它只有高下之分,但也有胆量的考量。

每个人对他人的容忍程度是不一样的,若他人有什么不适,咳两声;亦或者晚上翻个身,弄得床板直响;又或者趁你不注意一把抓走橡皮,用完若无其事地放回来......你是否能够心平气和,不受影响,或者换位思考宽容理解。

若你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在胆量上已经小有成就,具备了有气度的标准。

但真正的大考还没有开始,前面的小题不过牛刀小试罢了。

若是哪位同学得了流感,在班里咳,你还会处之淡然?还是报告老师要求隔离?若是半夜近十一点你的室友还在与床板“作斗争”吱吱呀呀响个不停,你是“随他吧?“还是上前厉声警告要求其“休息!”......相信你们都晓得是非取舍。

这里你再“气度”就显得有些不合“法度”了。

何为“法度?”法,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章法,法度是对每个人做人做事的限制。

在医院有院规,在学校有校纪,在家有家风,甚至在寝室也应有默认的制度。

当你以为自己可以在半夜开着大明灯,吱吱呀呀地抄作业,就会有人站出来:“若你还认我这个寝室长,就请你把笔放下来,先去休息,睡一觉起来你还可以写......”当然,有些时候法度也不靠谱,出现了特殊情况,这就需要气度来帮助了。

每个人退一小步,给“病号”一些宽容和理解,班级才会更加和睦,集体才会越来越团结。

急功近利,过犹不及作文

急功近利,过犹不及作文

急功近利,过犹不及作文
你知道吗,现在的大家都太急了。

好像一夜之间就能成功似的,谁都想成为那个快速崛起的人。

但这种心态,真的能带我们走向成
功吗?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慢下来。

别总是急着追求结果,
享受一下过程吧。

就像做一道美食,你不能因为想快点吃,就省略
了烹饪的步骤,对吧?那样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太放松了。

有些人就是,太懒散了,什
么都不想做,只想天上掉馅饼。

这种“过度放松”其实跟急功近利
一样糟糕。

所以我说啊,做人还是要有个平衡。

既要有追求,又要有享受。

就像骑自行车,速度太快会摔,太慢又会被别人超过。

你得找到那
个最适合自己的速度,才能骑得又稳又快。

就这样吧,我觉得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别急着追求结果,也别
太放松自己。

找到那个平衡点,你就能活得更自在、更快乐了。

过犹不及作文800

过犹不及作文800

过犹不及作文800
人生走到中年,突然发现时间不如以前那么充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感也越来越强烈,生活在忙碌的同时也变得更有价值。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越来越放不下,那就是“过犹不及”。

什么是过犹不及呢?简单来说,就是过于追求完美,力求万无一失,以至于失去了把握机遇的机会。

一件简单的小事,我们可能会花很长时间去研究最佳解决方案,但到头来却更浪费时间。

一个看似很重要的项目,我们可能会花很多心思去规划执行细节,然而最終实际效果可能并不如设想中理想。

这就是过犹不及的现象。

其实,生活中许多事都是可以接受不完美的。

追求完美很难实现,这也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有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只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当下的目标就可以了。

比如面试那天,我们只需着装整洁,陈述自己的优点,而不是考虑所有的可能问题。

开展一个新项目,我们也只需制定明确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施,而不必事先考虑全面周到。

当然,计划和细致是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不应该过分纠结每一个小细节,忽略了更重要的大方向。

过犹不及会延误事情的进行,也可能会错过宝贵的机遇。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取舍,抓住主线精髓就行,不必求全面。

只要放手一搏,我们就有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老年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好品质,就是明白过犹不及的危害,懂得适可而止。

我们应该放松心态,克服完美主义的束缚,抓住眼前的机
会大胆行动。

这样不仅可在工作中更高效,在生活中也更轻松。

相信只要付出真心的努力,就一定会有不错的回报!。

有关过犹不及的记叙文

有关过犹不及的记叙文

有关过犹不及的记叙文《过犹不及》“哎呀,别跑啦!”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朝着前面疯跑的小明大喊。

今天是周末,阳光灿烂得让人心情都格外好。

我和小明、小红约好了一起去公园玩耍。

一到公园,我们就像脱缰的小野马,撒欢儿地跑着、闹着。

小明这小子,精力特别旺盛,看到公园里的滑梯,蹭蹭蹭地就跑上去,然后哧溜一下滑下来,还得意洋洋地朝我们笑。

我和小红也不甘示弱,跟着他一起玩。

玩了一会儿滑梯,小明又看到了旁边的秋千,他二话不说,冲过去就荡了起来。

那秋千被他荡得老高,我在旁边看着都有点害怕,忍不住喊:“小明,你悠着点,别摔着啦!”可他哪里听得进去,还越荡越高,嘴里喊着:“这才刺激呢!”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小明一个没抓稳,从秋千上飞了出去,“砰”的一声摔在了地上。

这一下可把我们吓坏了,我和小红赶紧跑过去。

只见小明躺在地上,捂着膝盖,疼得龇牙咧嘴。

“都怪你,荡那么高干嘛!”小红着急地说。

小明一脸委屈:“我不就是想玩得尽兴点嘛。

”我看着他,心里又气又心疼:“玩也得有个度啊,这不是过犹不及了吗?”我们把小明扶到旁边的长椅上坐下,查看他的伤势。

还好只是擦破了点皮,没有大碍。

经过这一遭,我们都安静了下来。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忙打扫房间。

我特别积极,想着要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

于是,我又是擦窗户,又是拖地,又是整理书架,忙得不可开交。

结果呢,因为太着急,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给打碎了。

妈妈回来看到后,虽然没有责怪我,但我心里特别内疚。

这不也是过犹不及吗?还有小红,上次考试前,她拼命复习,每天都学到很晚。

考试的时候,因为太紧张,反而很多原本会做的题都做错了。

这难道不是用力过猛,过犹不及吗?我们三个坐在长椅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看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掌握好分寸,不然就会像今天这样,好心办坏事。

”我说道。

“是啊,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小明和小红点头附和。

通过今天的事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不然就会过犹不及,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还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2016高考作文过犹不及

2016高考作文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释义为: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

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是啊!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教育也是如此!中国历来有:“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训,还有“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训示,中国的父母更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节。

于是从古至今便有“悬梁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倡导,便有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导。

这些本没有错,正因为如此,才使我大中华人才辈出。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比比皆是,才使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而优则仕本没有错,但是过犹不及!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许多家长把自己未完成的“大学梦”纷纷强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加之改革开放需要的大量的人才,特别需要学校像工厂一样一大批一大批的制造人才,推向市场。

于是乎“一卷定终身”,“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大行其道。

何止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学校的命根,是各级各类政府机关衡量学校的质量的唯一标尺。

于是也成为家长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尺,于是便有了“提高几分,鲜花掌声不断;降低几分,便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画面。

这样不但摧残了孩子的身心,也培养出了很多有才无德之人,不知感恩,吃着爹娘的却常骂爹娘;也培养出了很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有才无能的低能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快乐教育”在大家对“应试教育”的一片喊打喊杀中应运而生!加之当时代进入00年代,独生子女成为时代特征,家长们对其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天上的月亮绝不敢摘星星”,于是便出现了老师责罚学生,家长便大闹学校殴打老师;老师骂学生,学生便跳楼威胁,直至教师赔礼道歉的现象。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作文【高中高二800字】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作文【高中高二800字】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作文【高中高二800字】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意思是:事情办的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物极必反"这个成语出自于《新序》,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将向反向化。

这两个成语都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说的平白一点就是"平衡"的问题,做事要保持平衡,做人要保持平衡,即便是享乐也要保持平衡。

平衡就好比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保持平衡"就好比球场边界的白线,时时给人警戒。

在地球这个让人类望尘莫及的大生物圈里有着望不到尽头的海洋,触不到底界的天空,走不到边缘的森林。

似乎地球上一切的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几千年以来,那些高瞻远瞩的圣人早已对我们有所告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老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历史长河的远逝并不代表着这些思想的光辉也随之淡去。

时时铭记并加以行动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可是我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因为那些偷猎者们卑鄙的手段,本来要几百年后才会自然灭亡的物种,现在只有几十年就有濒临绝种的危险。

因为那些厂老板们利益的心,本来纯净的空气,湛蓝的天空,现在变得灰蒙蒙的,看不清电线杆上的鸟,草丛中的花,人群里的你我他。

还有许许多多的因为,可是我们需要的是醒悟。

物种有自我繁衍的能力,空气河流有一定的自我净化的能力,可是当我们破坏的速度大于自然自我修复的速度时,纵使自然想要修复,也只能是无能为力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是:平等。

其实一个社会想要平等,仅仅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用心去对待自然的一切,把自然当作朋友来对待,自然才会以和平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人类自己,不会因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破坏,而用地震,海啸,雾霾来对待我们。

过犹不及主题作文

过犹不及主题作文

过犹不及主题作文
“哎呀,妈妈,我真的吃不下啦!”我苦着脸对妈妈说。

那是一个周末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

妈妈做了一大桌丰盛的早餐,有面包、牛奶、鸡蛋,还有水果。

妈妈总是希望我能多吃点,长得壮壮的。

“宝贝,多吃点呀,你正在长身体呢!”妈妈一边说一边又给我夹了一块面包。

我看着面前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食物,无奈地摇摇头:“妈妈,太多啦,过犹不及呀!”
妈妈却不以为然地说:“哪会多呀,小孩子就得多吃。


我和妈妈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着。

爸爸在一旁笑着说:“你们俩呀,别争了。

适量才是最好的嘛,就像浇水,浇多了花也会被淹死呀。


我连忙点头:“就是呀,爸爸说得对!就像我学习一样,如果一天到晚不停地学,我会累垮的,反而学不好。

得劳逸结合,这才是正道呀!”
妈妈听了,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我接着说:“妈妈,以后别再给我弄这么多吃的啦,我会根据自己的胃口来的。

就像我玩游戏,玩太久了也不行呀,那不就沉迷了嘛,适度玩一玩才有意思呢。


爸爸也附和道:“对呀,什么事情都得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妈妈终于笑了:“好啦好啦,我知道啦,以后会注意的。


从那以后,妈妈不再强迫我吃很多东西了,我也更加懂得了过犹不及这个道理。

无论是吃饭、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把握好那个度,不然可就真的会适得其反呀!。

凡事要有度,过犹而不及作文

凡事要有度,过犹而不及作文

孔子曾曰: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在这个充满不定性的环境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过度追求某一事物,不知不觉地走上极端。

这就好比邯郸学步,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迷失自己。

因此,我们有时就需要在灵活变通中寻求出路。

须知:凡事有度,勿走极端!当我们已“行到水穷处,”就应当“坐看云起时。

”试问,倘若明知前方是万丈深渊,那么,义无反顾地往前冲,还有什么意义呢?大将军韩信,如果当年在受人欺负时,一味地坚守“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拒受胯下之辱,也许会被那些气急败坏的纨绔子弟群起而攻之。

不走极端,为他提供了更宽广的人生;放下执拗,实际上也是放过自己。

我们不能否认执着对于人生的推动作用,但过度的执着,往往容易形成极端,这显然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试图寻找为人处世的最佳方式。

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使得这些传统文化观念之间,似乎总存在着矛盾,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正确认识这些传统文化观念,兼收并蓄,适度取舍,既要有“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也要有“能屈能伸”的灵活变通既要有“君子坦荡”的光明磊落,也要有“见人只说三分话”的防范意识;既要有“秉性难改”的初心,也要有“随遇而安”的豁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全面发展,避免走向极端。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黯淡了文化的光芒。

我们强迫着自己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我们一味地追求高科技现代化。

殊不知,这其实也是一种过度,一种极端。

有多少人在毕业后便很少提起笔写字了?有多少人在闲暇时能够捧起一本纸质书籍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没有手的情况下,安安稳稳地度过一天呢?由此观之,我们对科技的依赖,已然是过了度的。

科技着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然而,如若我们不能合理适度地利用好它,也许,它会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悄悄毁掉我们传统文化,抹去我们的根...我们既不能以传统文化的消亡为代价,来推进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无视时代的进步,一味守1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作文:过犹不及(400字)作文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才能活的轻盈,出彩。

正如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常听长辈说,饭吃七分饱。

若是吃得八九分,甚至撑破肚皮。

那么吃饭的饱足也会变成胃痛的感觉。

说的正是“过犹不及”这个道理,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有一个如《中庸》所说的“温而和”的一个标准,若是强加于此,只会本末倒置,就像在物理上的绝对零度上强加力,只会使其升温。

过分的爱,终成来溺爱;过分的干净,成了洁癖;过分的大喜,成了乐极生悲。

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留勾践以取乐,欺人太甚,最终倒成就了勾践的春秋一代霸主;《三国》刻画诸葛亮用力太甚,反而失真,落了个后人“状诸葛以近妖”的评论。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信。

那些过分从事的人,久而久之,昔日的澄澈已然成了今日的沟下下污泥。

中国人的饮食将就火候,过分则焦,轻则生,恰到好处地处理,就好比冬日的一壶暖暖的茶,炎炎夏日的一杯白开水,既不过分,也不缺少。

去正确地恰如其分地行事,人生就好比静水行舟,可进可退。

在你想要加速时,适当地用力,碰到激流时,缓缓的减速。

为人生留一点白未尝不可,而不是过分追求,过度行事的过犹不及。

篇一:高中语文过犹不及作文素材论偶像崇拜奉新三中晨曦文学社肖玲崇拜偶像是人之常情。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所喜欢的偶像,把他们作为榜样,充实我们的生活。

但是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

杨勤冀,一个曾经当过高级教师的67岁老人,13年来为了女儿杨丽娟对刘德华极其病态的痴迷和追逐,完全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举家陪同不惜倾家荡产,三下香港六上北京,甚至要卖肾。

07年3月26日,杨勤冀后竟然因为刘德华没有给与自己的女儿格外的待遇,而愤恨不满地留下遗书跳海身亡。

像杨丽娟这种盲目而疯狂的追星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无奈,可怜、可叹和可悲。

她给自己以及她的家人戴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其实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是普普通通的人呀。

只不过是行业和工作的不同,在媒体“露脸”的机会多了,也就成了公众人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明星、偶像。

于是有人彻底否定崇拜偶像,这也不对。

这就好比有人用刀杀了人,但是我们不能说刀不好。

但是过分崇拜,成为狂热的“追星族”就不正常了。

有些人并不知道怎样认识偶像,他们看重的只是偶像长得漂亮,穿戴和装饰看起来很华丽,生活很时尚等等,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这正如我们看问题,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实质一样。

有些偶像不值得我们崇拜,比如那些代言位列产品的明星们。

我们崇拜偶像,要崇拜他的精神,比如爱心、比如执着,比如乐于助人的品质等。

大家对这句台词肯定非常熟悉:好好活是干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是的,这是电视剧《士兵出击》中许三多的台词,饰演许三多是王宝强。

王宝强长相并不帅,他的个子并不高,皮肤又黑,而且看起来还有点傻气,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支柱:不抛弃,不放弃。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使人们内心倍受鼓舞,从阴暗中逃脱。

生活中的王宝强是一个吃苦耐劳、有毅力的人,他在少林寺练功,而且一练就是六年,后来又凭着自己的执着奋斗精神才走到了今天。

王宝强身上体现出来的偶像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应该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崇拜偶像并不是坏事,关键是看你崇拜怎样的偶像和你怎样崇拜偶像。

正确地崇拜偶像,你就会找到一座大海中的灯塔,引领你打造成功的人生;盲目地追星可能导致你步入歧途,甚至毁了你的一生。

偶像崇拜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握剑的姿势用心爱心专心 1篇二:把握分寸过犹不及把握分寸过犹不及作者:金亮雄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学的话,就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去了解人物形象。

但如果语文课堂仅限于此,那也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带领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去细细揣摩品味文本的语言,这样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获得一个丰满鲜活的经典人物形象,而视频资料带给学生的领受只能是浮光掠影的。

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一番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在视频资料中短短数秒,学生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已经一闪而过,只有仔细品读文本,才可以领悟到王熙凤这番话的“一箭三雕”。

再如在观看《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视频资料时,学生对围观者对伽西莫多的诅咒嘲笑这一细节并没有多大的关注,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只有在回归文本之后,经过了细细的揣摩,才了解到作者这样细致刻画的良苦用心。

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感性上的认识,而真正能令学生获得精神的养料的还是纸质的阅读,因为纸质的阅读更加的固定,更加的意蕴深远。

多媒体运用能够辅助教学,但绝不能替代语文课堂。

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归纳整合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所以教师在备每一节课时都应该把培养提升学生的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

在选择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也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为准则。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手段。

本文一开始提及的两种课型都犯了喧宾夺主的错误,应该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最后,教师的观念也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不要误以为用了多媒体就一定会给自己的课堂增色不少,不用就显得平淡无奇,关键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定。

这样,语文课才会更具有语文的味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中学语文教师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惑。

对于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笔者想以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来作结:“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篇三:作文: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古书曾言: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物极必反,月盈则亏。

太用力抓住的东西总是很难真正属于你。

正如三小时、六小时与一天辛劳的代价与回报。

智者心中早已有了更好的选择。

而这两位精疲力竭的青年,便只能在汗水与疲惫中体味过犹不及的道理。

越过顶峰后的每一步都是下降与坠落。

古有画蛇添足之败笔,今有多言失命之厄运。

这一切的悲剧都在于没有把握好“恰”与“过”之间的那道警戒线。

猫儿因为好奇而丧命黄泉,人因过份爱酒而失了健康,花朵因过度浇水而萎蔫不振,自然界因“过”而导致偏离原意的事件比比皆是。

掌握分寸方能控制大局。

愿永不贪恋,永不强求,唯此,才可事如所愿,水到渠成。

这世间早有楷模,分寸尚好,人生舒坦。

舒国志曾言:我姓舒,舒服的舒,零存款,七年在美国流浪,缺钱时写书卖画,赚一些便停下,不为金钱而奋斗终生,而是致力于生活。

他说他就像一个一直在过暑假的孩子,怡然自得。

与之相反,那些一辈子以赚钱为终身目的的人,又活得如何呢?终身毫无乐趣,在迎来送往中匆匆度过一生。

凡事不可苛求,不容贪念,顺其自然,恰到好处,你就会过得如舒国志般的生活。

真名士,自风流。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太过执着于一物,你便会看不到眼前的其他景物。

美国曾有一个测试,要求测试者观察球员们在复杂的花式中共传了几次球。

结果是所有的测试者都答对了。

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到有一个灰色的大熊,出现在其中待了很久。

人有一字不识则多诗意,一偈不参则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欲念人皆有之,掌控欲念者,则可以控身。

愿自省,自制,掌控尺度,莫让过格反失了本意。

篇四: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作者:万磊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了。

有学生说,这是秦罗敷从中作梗,有人说这是焦母觊觎太守家的财产,有人说焦母担心刘兰芝“红杏出墙”,甚至有人说,焦母不愿兰芝在焦家受苦,故意逼迫兰芝回家,以便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节课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不作为,学生反文本解读。

我在另外一个班,则明确要求,学生的探究不能脱离文本,学生的结论从文本而来,不是对文本的再造。

于是,学生对应“七出”“七不出”,发现焦母遣刘的原因似乎只有“无子”,可是,焦母自己的理由却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而兰芝自诉又直指焦母的专横跋扈,遣刘原因是何等的荒谬。

于是,在这个节点,学生讨论探究,从社会习俗、封建礼仪、家庭背景、人物性格诸多方面,同样精彩纷呈。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的多元解读是建立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之上的。

且在讨论探究过程中,我与学生交流、碰撞,师生之间,相互评价批判欣赏,以“对话”的形式,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高效的课堂绝不是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教师不能因噎废食,自我放逐,要融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导师。

打造高效课堂,不能把新课改的“经”念歪了。

教师只要在反思中追求专业化成长,一定会迎来语文教学生涯的又一个春天!参考文献:[1]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2).[2]熊梅.高效课堂.长春出版社,2005.[3]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五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