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 欧姆定律的应用》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表述及意义;2. 欧姆定律的应用场景;3. 电阻的计算与测量;4. 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5. 实际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述及意义,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欧姆定律的应用场景;2. 电阻的计算与测量方法;3.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4. 实际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充电器,让学生思考:充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表述及意义,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电阻的计算与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电路问题,如: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求电阻的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阻值。
5.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和电流下的电阻值,验证欧姆定律。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U = IR电阻的计算与测量:R = U / I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欧姆定律的表述及意义;2. 请解释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3.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阻值;4. 请举例说明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欧姆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技术、电力工程等。
《第十四章三、欧姆定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欧姆定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2. 提高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欧姆定律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电阻、电压、电流三者之间的关系。
2. 电路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简单电路图,要求学生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及电阻关系。
3. 实验准备:学生需预习欧姆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了解实验器材及其使用方法,并预测实验结果。
4. 小组合作:学生需以小组形式讨论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准备简单的案例报告。
5. 思考题:设置几个与欧姆定律相关的思考题,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而保持电压和电流不变?”等,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答案。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需将欧姆定律的公式及物理意义整理成笔记,并能够清晰解释给同学听。
2. 电路分析部分:学生需在作业纸上绘制电路图,并详细标注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及电阻值。
3. 实验准备部分:学生需将实验步骤及器材使用方法整理成清单,并预测实验结果的记录在作业本上。
4. 小组合作部分:小组需将讨论的案例报告整理成文字,并明确指出欧姆定律在案例中的应用。
5. 思考题部分:学生需独立思考并记录答案,鼓励学生在答案后附上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笔记整理情况,评价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电路分析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评价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的能力。
3. 根据实验准备清单的完整性和实验结果的预测准确性,评价学生的预习和预测能力。
4. 通过小组案例报告的完整性和创新性,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思考题的答案将作为评价学生理解深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参考。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针对错误和不足进行详细的指导和解释。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欧姆定律》集体备课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集体备课优质公开课教案Chapter 14 Ohm's LawXXX:1.Knowledge and Skills Objectives1) Through experiments。
explore the nship een current。
voltage。
and resistance。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Ohm's law。
and be able to use Ohm's law to calculate related problems.2) Learn to use an XXX。
and induce the physical laws through data analysis.2.Process and Method Objectives1) Guide students to make reasonable guesses based on evidence and learn how to study physics problems using different methods.3.XXX1) Search for n about Ohm's story on the。
enhanc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science and pursuing science.2) XXX.XXX:n:XXX learning。
Now。
after learning about resistance-related knowledge。
they have XXX。
Now let's join them in their problem-solving (Picture 1: Scenes of Xiaoming and Xiaohua arguing。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课教案浅谈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课教案浅谈【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课的教案。
文章首先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接着讲解了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单位,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
然后分析了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如何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同时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最后探讨了欧姆定律的延伸应用,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应用。
通过本文的讲解,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欧姆定律、电路、应用、实验验证、延伸应用1. 引言1.1 引言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学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以及如何计算电阻和功率等参数。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公式及单位、在电路中的应用、实验验证以及延伸应用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欧姆定律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以及问题求解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的物理问题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电路中的电流流动和电压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也能够为今后学习电学领域奠定扎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勇于探索,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欧姆定律的奥秘吧!2. 正文2.1 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于19世纪提出的,它阐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表明,在恒定温度下,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
换句话说,电流大小与电压大小之比等于电阻的大小,即I =V/R。
这个定律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原子层面来解释。
《第十四章三、欧姆定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欧姆定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理解电阻、电压、电流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
4.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欧姆定律展开,旨在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练习:(1)填空题:给出已知的电压、电流和电阻值,让学生填写欧姆定律的公式。
(2)选择题:通过不同情境的电路问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欧姆定律应用方式。
2. 实践应用:(1)设计一个小型电路图,标明电阻、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总电阻和电流值。
(2)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欧姆定律。
3. 拓展延伸:(1)探讨欧姆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功率的计算等。
(2)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避免因理解错误导致答案错误。
3. 规范答题:答案要清晰、规范,使用物理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述。
4. 实验安全:在实践应用部分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5. 及时提交:按时提交作业,如有特殊情况需及时向老师说明。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准确性、规范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互评与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详细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4. 反馈与指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
2. 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鼓励大家互相学习。
3. 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欧姆定律相关知识。
苏科版九年级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伏阻法安阻法测电阻(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伏阻法安阻法测电阻(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4章第4节,重点讲述伏阻法和安阻法测电阻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具体内容包括:1. 伏阻法测电阻:通过给定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2. 安阻法测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从而计算电阻值。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伏阻法和安阻法测电阻的原理。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伏阻法和安阻法测量电阻,并得出准确的电阻值。
3. 学生能够掌握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伏阻法和安阻法测量电阻的操作步骤。
2. 难点: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准确计算电阻值,以及如何解释实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伏阻法测电阻实验装置2. 安阻法测电阻实验装置3. 学生实验记录表4. 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电阻的概念,提问学生:“为什么电阻是电路中电流的重要因素?”2. 讲解原理:详细讲解伏阻法和安阻法的原理,以及如何使用这两种方法测量电阻。
3. 示范演示:使用教具进行伏阻法和安阻法的示范演示,边演示边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意义。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讨论实验结果。
6. 练习讲解:选取几道例题,讲解如何应用伏阻法和安阻法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地展示伏阻法和安阻法测电阻的步骤和关键公式,包括:1. 伏阻法公式:R = U/I2. 安阻法步骤:改变电流,测量电压,计算电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使用伏阻法或安阻法测量一块已知电阻的电阻值,并计算误差。
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电阻值,以及误差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伏阻法和安阻法的应用。
新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3节 欧姆定律(第1课时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3节欧姆定律第1课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等效法的思想,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学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探究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电学实验组合箱、电池四节、定值电阻三只、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共30组。
1.电压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叫电阻?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探究(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一猜:你认为,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讨论回答多媒体分组探究(2)议一议分组实验观察、讨论实物1.探究电压、电阻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应该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变量?2.画出研究电压、电阻的变化对电流影响的电路图。
并回答:(1)当电阻R不变时,怎样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2)当保持电压不变,怎样利用几个电阻不等的定值电阻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如何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值?探究(3)电阻R不变时,探究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R= Ω表(1)分表(1)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填入表(1)实验次序U/V I/A 结论123探究(4)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探究通过它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U= V表(2)分析表(2)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填入表(2)实验次序R/ΩI/A 结论123讲解归纳1.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因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上述实验结果有无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数据,画出U---I图线,你有什么发现?讨论交流归纳多媒体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3欧姆定律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3 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第14章第三节欧姆定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欧姆定律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图、电阻、电压源、电流表。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路图,电路中有一个电阻、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表。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改变电阻的大小时,电流表的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2. 讲解欧姆定律: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推导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例题,引导学生跟学,并解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欧姆定律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计算等。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I = U/R应用: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公式描述欧姆定律的内容。
答案:欧姆定律指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表达式为I = U/R。
电路图:电压源:6V电阻1:2Ω电阻2:3Ω电流表:串联在电阻1和电阻2之间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1 + R2 = 2Ω + 3Ω = 5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1讲:欧姆定律的应用辅导科目物理年级初三授课教师班型授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3. 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重、难考点1. 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2. 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教学内容一、伏安法把欧姆定律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加以变形,可以得到R=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公式,只要测出导体_________________和通过导体的________,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这种用_______表测电压,_______表测电流,再计算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
二、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电路图:(请在下面的虚线框中画出)4.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先按照电路图中的元件位置摆放好实验器材,然后再按照顺序连接电路。
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调到_______,电表的连接要注意量程和正负接线柱);②闭合开关,调节__________________,在表格中记录三组电流、电压值;③根据公式____________分别计算出电阻值,填入表格中,并求出平均值。
5.实验记录表格(请你设计):三、测量小灯泡的阻值1.观察小灯泡。
上面标的“2.5V 0.3A”的含义是什么?四、推导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回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如下图,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 串与R 1、R 2的关系是:R 串= R 1____ R 2∵U = U 1 + U 2而U =_________,U 1 =____________,U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I _____ I 1____ I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迁移:1.若n 个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 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 个相同的电阻R 串联,则总电阻R 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___,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每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都大。
思考:你能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吗?写出推导过程。
题型一:利用欧姆定律的一般计算1、一小灯泡标有“2.5V 6Ω”若要把它接到10V 电路中正常工作,应______联一个_____Ω的电阻;若把它接入2A 电路中,应______联一个_____Ω的电阻.(利用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原理解题)题型二:(利用开关)串并联转换电路的计算2、如图,当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1.5A ,电压表的示数为9V .求(1)求电源电压和R 1的阻值;(2) 当S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电流表的示数为1A ,R 2的阻值是多大?1 R2 R 等效 I 1 I 2 II U U 1 U 2U题型三:范围类(极值)的计算3、如图,电流表量程0~0.6A ,电压表量程0~15V ,电阻R0=30Ω,电路两端电压恒为24V ,当滑动变阻器连 入电路的电阻太小时,电路中的电流会超过电流表量程,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大时,变阻器两端 电压会超过电压表量程,求: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范围。
题型四:综合类计算4、如图23-甲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 1=40Ω,电源电压及灯L 的电阻保持不变。
当滑片滑到b 端 时,将S 1、S 2均闭合,电流表A 1、A 2的示数分别为如图23乙、丙所示;当S 1、S 2均断开且滑片P 置于变阻 器的中点时,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4A ,求:(1)电源的电压; (2)R 2的电阻;(3)灯L 的电阻。
题型五:应用类计算5、张红和李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中甲、乙所示的风力测量仪.所用器材相同,已知电源电压为U 0=3V 保持 不变,电路保护电阻阻值为R 1=2Ω,线状均匀电阻丝的全电阻阻值为R 2=3Ω,木球用金属丝悬挂于O 点,O 点接入电路.且金属丝和线状电阻丝接触良好.无风时,金属丝刚好竖直接触于电阻丝最右端.(金属丝电阻 和质量不计)(1)对于甲电路,风力增大,电压表示数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对于乙电路,风力增大, 电压表示数_______(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所以选择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电路比较好. (2)无风时,甲、乙两电路中的电压表示数分别是多大?(3)对其中某一电路而言,风力和电压表示数是正比关系,且最大能测的风力已知为F m =0.5N (此时金属丝摆到电阻丝最左端).求该电路电压表示数为U 时对应的风力F 的大小表达式(F≤F m ).题型六:故障分析题6、图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 .闭合开关后,两个小灯泡均不发光,用电压表测得ac 与bd 两点间的电压均 为6V ,则故障可能是 ( )A .L 1的灯丝断了B .L 2的灯丝断了C .R 的电阻丝断了D .开关接触不良 题型七:电表示数变化题7、如图1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闭合。
在滑动变阻器滑 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示数不变 B .电压表示数变大 C .电压表示数变小级 D .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V RP A题型八:电学图像题8、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导体a 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 .导体a 的电阻大于导体b 的电阻C .当在导体b 的两端加上1V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 的电流为0.1AD .将a 、b 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 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1、在图电路中,电阻R 1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 ,电流表A l 的示数为0.3A ,电流表A 的示数为0.5A .则: (1)通过电阻R 2的电流为_______A .(2)电源电压为______V .(3)电阻R 2的阻值为______Ω.2、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3=10Ω,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0.2A ,电压表的示数 4V ,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5A,求:R1、电源电压与R2的阻值。
3、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V ,R 1阻值为8Ω,变阻器R 3上标有“1A 20Ω”字样,电流表A 选取的量程为 0~0.6A ,电压表V 选取的量程是0~3V .(1)当S 1和S 2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通过R 1的电流是0.4A ,则R 2的电阻值是多大? (2)当S 1闭合S 2断开时,请通过分析计算说明,变阻器R 3允许的取值范围.4、如图甲所示,电阻R 2=3Ω,当闭合开关S 1 、S 3,滑片P 在b 端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示数为3.6V ;当闭合S 1 、S 2、S 3,且移动滑片P 到a 端时,电流表指针位置不变。
求:(1)滑动变阻器R 3的最大值; (2)电源电压;(3)当同时闭合开关S 1 、S 2、S 3,且移动滑片P 到a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
第1题VA R 3 S 2 S 1R 2 R 1 R 2A VS 1R 3 R 1S 2 第2题第3题5、在学校举行的物理创新大赛上,小明和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托盘所受压力的压力测量仪, 如图甲、乙所示。
两装置中所用的器材与规格完全相同,压力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 1为定值电阻,阻值 为10Ω,R 2为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 lA"。
金属指针OP 可在金属杆AB 上滑动,且与它接触良好,金属指 针和金属杆电阻忽略不计。
M 为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它缩短的长度与其所受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当托盘所受 压力为零时,P 恰好位于R 2的最上端;当托盘所受压力为50N 时,P 恰好位于R 2的最下端,此时弹簧的形变仍 在弹性限度内。
(1)甲装置中,当P 位于R 2的最下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 ,则电源电压是多少? (2)甲装置中,压力25N 的刻度位置标在电压表表盘多少伏的刻度线上? (3)在甲、乙两种装置中,两压力表的刻度特点有何不同?试说明理由。
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后,L 1和L 2两盏电灯都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该电 路的故障可能是 ( )A 、L 1灯丝断了B 、L 2灯丝断了C 、电流表损坏D 、L 2灯炮处短路7、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地闭合开关s 后,电压表的读数将 ( ) A .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移动,则:( ) A .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V 1示数增大,V 2示数减小 B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V 1示数减小,V 2示数增大C .电流表和电压表V 1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 2的示数减小D .电流表和电压表V 1 V 2示数都不变9、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
热敏电阻的阻值在特定温度时会发生急剧变化,它 在笔记本电脑、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有多种用途。
如甲电路图,电源电压是9伏,当闭合开关S ,电压表示 数如乙图所示。
热敏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I--U 关系如丙图所示。
求:(1)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 (2)电 阻R 的值,第4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 。
若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甲、乙两表读数之比为1:2; 若断开开关,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乙处电流表读数为0.6A 。
求R1的阻值。
2、如图,滑片在某两点之间移动时,电流表的变化范围(0.15~0.4A ),电压表的变化范围(6~9V ), 求:1、R1 2、电源电压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R 1=30Ω,R 2为0~120Ω的变阻器,求S 闭合后,P 从中点向右端滑动时,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时,灯泡L 1、L 2都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