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internet-Http报文格式

合集下载

HTTP协议知识图示详解

HTTP协议知识图示详解

HTTP协议图示详解一、概念协议是指计算机通信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或规则,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通信协议,它允许将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文档从Web服务器传送到客户端的浏览器。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一种详细规定了浏览器和万维网(WWW = World Wide Web)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规则,通过因特网传送万维网文档的数据传送协议。

HTTP协议是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

它不仅保证计算机正确快速地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由请求和响应构成,是一个标准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HTTP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

在Internet中所有的传输都是通过TCP/IP进行的。

HTTP协议作为TCP/IP模型中应用层的协议也不例外。

HTTP协议通常承载于TCP协议之上,有时也承载于TLS 或SSL协议层之上,这个时候,就成了我们常说的HTTPS。

如下图所示:HTTP默认的端口号为80,HTTPS的端口号为443。

浏览网页是HTTP的主要应用,但是这并不代表HTTP就只能应用于网页的浏览。

HTTP是一种协议,只要通信的双方都遵守这个协议,HTTP就能有用武之地。

比如咱们常用的QQ,迅雷这些软件,都会使用HTTP协议(还包括其他的协议)。

二、简史它的发展是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Internet工作小组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合作的结果,(他们)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RFC 1945定义了HTTP/1.0版本。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RFC 2616。

RFC 2616定义了今天普遍使用的一个版本——HTTP 1.1。

HTTP报文(首部字段)

HTTP报文(首部字段)

HTTP报⽂(⾸部字段)HTTP报⽂请求报⽂/响应报⽂结构: 报⽂⾸部 + (可选)报⽂主体(两者通过空⾏CR + LF来划分)使⽤⾸部字段是为了给浏览器和服务器提供报⽂主体⼤⼩、所使⽤的语⾔、认证信息等内容HTTP⾸部字段重复,这种情况在规范内尚未明确,根据浏览器内部处理逻辑的⽽不同,结果可能并不⼀致。

报⽂⾸部请求⾏/状态⾏请求⾏: 请求⽅法 + 请求URI(资源/CGI通⽤⽹关接⼝) + HTTP版本状态⾏: HTTP版本 + 状态码 + 原因短语⾸部字段(请求/响应⾸部字段 + 通⽤⾸部字段 + 实体⾸部字段)其他(在HTTP协议通信交互中使⽤到的⾸部字段,不限于RFC2616中定义的47种⾸部字段。

包括Cookie、Set-Cookie和Content-Disposition等在其他RFC中定义的⾸部字段)报⽂主体HTTP传输数据可按照数据原貌直接传输,也可以在传输过程中通过编码提升传输速率。

通常,报⽂主体等于实体主体。

只有当传输中进⾏编码操作时,实体主体的内容发⽣变化,才导致它和报⽂主体产⽣差异。

报⽂主体和实体主体的差异报⽂(message)是HTTP通信中的基本单位,由8位组字节流组成,通过HTTP通信传输实体(entity)作为请求或响应的有效何在数据(补充项)被传输,其内容由实体⾸部和实体主体组成内容编码内容编码指明应⽤在实体内容上的编码格式,并保持实体信息原样压缩。

内容编码后的实体由客户端接收并负责解码内容编码的⽅式gzip(GNU zip)由⽂件压缩程序 gzip(GNU zip)⽣成的编码格式(RFC1952),采⽤ Lempel-Ziv 算法(LZ77)及 32 位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通称 CRC)。

nodejs中var zlib = require('zlib')vra gunzip = zlib.createGunzip()compress(UNIX系统的标准压缩)由 UNIX ⽂件压缩程序 compress ⽣成的编码格式,采⽤ Lempel-Ziv-Welch 算法(LZW)。

HTTP协议结构

HTTP协议结构

HTTP协议结构http协议请求报⽂和响应报⽂都是由以下4部分组成1.请求⾏2.请求头3.空⾏4.消息主体下图为http请求的报⽂结构下图为http响应报⽂结构请求⾏格式为:Method Request-URI HTTP-Version 结尾符结尾符⼀般⽤\r\n请求头通⽤报头既可以出现在请求报头,也可以出现在响应报头中Date:表⽰消息产⽣的⽇期和时间Connection:允许发送指定连接的选项,例如指定连接是连续的,或者指定“close”选项,通知服务器,在响应完成后,关闭连接Cache-Control:⽤于指定缓存指令,缓存指令是单向的(响应中出现的缓存指令在请求中未必会出现),且是独⽴的(⼀个消息的缓存指令不会影响另⼀个消息处理的缓存机制)请求报头请求报头通知服务器关于客户端求求的信息,典型的请求头有:Host:请求的主机名,允许多个域名同处⼀个IP地址,即虚拟主机User-Agent:发送请求的浏览器类型、操作系统等信息Accept:客户端可识别的内容类型列表,⽤于指定客户端接收那些类型的信息Accept-Encoding:客户端可识别的数据编码Accept-Language:表⽰浏览器所⽀持的语⾔类型Connection: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指定与请求/响应连接有关的选项,例如这是为Keep-Alive则表⽰保持连接。

Transfer-Encoding:告知接收端为了保证报⽂的可靠传输,对报⽂采⽤了什么编码⽅式。

响应报头⽤于服务器传递⾃⾝信息的响应,常见的响应报头:Location:⽤于重定向接受者到⼀个新的位置,常⽤在更换域名的时候Server:包含可服务器⽤来处理请求的系统信息,与User-Agent请求报头是相对应的实体报头实体报头⽤来定于被传送资源的信息,既可以⽤于请求也可⽤于响应。

请求和响应消息都可以传送⼀个实体,常见的实体报头为:Content-Type:发送给接收者的实体正⽂的媒体类型Content-Lenght:实体正⽂的长度Content-Language:描述资源所⽤的⾃然语⾔,没有设置则该选项则认为实体内容将提供给所有的语⾔阅读Content-Encoding:实体报头被⽤作媒体类型的修饰符,它的值指⽰了已经被应⽤到实体正⽂的附加内容的编码,因⽽要获得Content-Type 报头域中所引⽤的媒体类型,必须采⽤相应的解码机制。

以太网帧格式、IP报文格式、TCPUDP报文格式

以太网帧格式、IP报文格式、TCPUDP报文格式

以太⽹帧格式、IP报⽂格式、TCPUDP报⽂格式1、ISO开放系统有以下⼏层:7应⽤层6表⽰层5会话层4传输层3⽹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2、TCP/IP ⽹络协议栈分为应⽤层(Application)、传输层(Transport)、⽹络层(Network)和链路层(Link)四层。

通信过程中,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个数据⾸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如下图所⽰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

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部,最后将应⽤层数据交给应⽤程序处理。

其实在链路层之下还有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式,⽐如现在以太⽹通⽤的⽹线(双绞线)、早期以太⽹采⽤的的同轴电缆(现在主要⽤于有线电视)、光纤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

3、集线器(Hub)是⼯作在物理层的⽹络设备,⽤于双绞线的连接和信号中继(将已衰减的信号再次放⼤使之传得更远)。

交换机是⼯作在链路层的⽹络设备,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络之间转发数据帧(⽐如⼗兆以太⽹和百兆以太⽹之间、以太⽹和令牌环⽹之间),由于不同链路层的帧格式不同,交换机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链路层⾸部重新封装之后再转发。

路由器是⼯作在第三层的⽹络设备,同时兼有交换机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接⼝之间转发数据包,因此路由器需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络层和链路层两层⾸部并重新封装。

4、⽹络层的IP 协议是构成Internet 的基础。

IP 协议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可靠性可以在上层协议或应⽤程序中提供⽀持。

传输层可选择TCP 或UDP 协议。

TCP 是⼀种⾯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有点像打电话,双⽅拿起电话互通⾝份之后就建⽴了连接,然后说话就⾏了,这边说的话那边保证听得到,并且是按说话的顺序听到的,说完话挂机断开连接。

王道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思维导图脑图

王道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思维导图脑图

数据通信
联网计算机之间的各种信息的传输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信息传递 分布式管理
同一个计算机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可使用某台计算机的计算机资源的行为,可共 享硬件、软件、数据
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
提高可靠性
负载均衡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因特网是世 界上最大的互联网
Ethernet PPP
协议
数据链路层
比特传输
物理层
五层参考模型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语法
协议【水平】
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语义
三大要素
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同步
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
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服务【垂直】
为什么要分层 分层的基本原则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 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星型
按拓扑类型
环型
网状型
常用于广域网
...
按传输技术
广播式网络 点对点网络
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带宽
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 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
C/S方式 P2P方式 为边缘部分服务 实现数据通信
通信子网
应用层 表示层
功能组成

http协议格式

http协议格式

http协议格式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构建互联网应用的基础协议之一,它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格式和规则。

HTTP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一种简单而灵活的方式来传输超文本,以便可以访问和传输网页、图片、视频等资源。

HTTP协议的格式主要包括请求格式和响应格式。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格式。

一、请求格式HTTP请求由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用于请求对特定资源的访问。

请求格式包括请求行、请求头部和请求主体。

1. 请求行:请求行的格式为:METHOD URL HTTP/版本号其中,METHOD表示请求方法,包括常见的GET、POST、PUT、DELETE等;URL代表请求的资源的路径;HTTP/版本号指定了使用的HTTP协议的版本。

2. 请求头部:请求头部包括多行,每行由键值对组成。

常见的头部有:- Host:指定请求的服务器主机名和端口号。

- User-Agent:客户端的浏览器信息。

- Accept:客户端可以接受的数据类型。

- Content-Type:请求主体的数据类型。

3. 请求主体:请求主体是可选的,用于在POST请求中向服务器传送数据。

二、响应格式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返回给客户端一个响应。

响应格式包括状态行、响应头部和响应主体。

1. 状态行:状态行的格式为:HTTP/版本号状态码状态描述其中,状态码表示服务器处理请求的结果,常见的状态码有200(成功)、404(资源未找到)、500(服务器内部错误)等。

2. 响应头部:响应头部和请求头部的格式类似,由多行键值对组成。

常见的头部有:- Content-Type:响应主体的数据类型。

- Content-Length:响应主体的长度。

- Set-Cookie:设置响应的Cookie。

3. 响应主体:响应主体是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数据。

三、HTTP协议的特点1. 简单灵活:HTTP协议采用简单的文本格式,易于理解和编写。

http协议报头详解HTTP协议结构

http协议报头详解HTTP协议结构

http协议报头详解HTTP协议结构http协议请求报⽂和响应报⽂都是由以下4部分组成1.请求⾏2.请求头3.空⾏4.消息主体下图为http请求的报⽂结构下图为http响应报⽂结构请求⾏格式为:Method Request-URI HTTP-Version 结尾符结尾符⼀般⽤\r\n请求头通⽤报头既可以出现在请求报头,也可以出现在响应报头中Date:表⽰消息产⽣的⽇期和时间Connection:允许发送指定连接的选项,例如指定连接是连续的,或者指定“close”选项,通知服务器,在响应完成后,关闭连接Cache-Control:⽤于指定缓存指令,缓存指令是单向的(响应中出现的缓存指令在请求中未必会出现),且是独⽴的(⼀个消息的缓存指令不会影响另⼀个消息处理的缓存机制)请求报头请求报头通知服务器关于客户端求求的信息,典型的请求头有:Host:请求的主机名,允许多个域名同处⼀个IP地址,即虚拟主机User-Agent:发送请求的浏览器类型、操作系统等信息Accept:客户端可识别的内容类型列表,⽤于指定客户端接收那些类型的信息Accept-Encoding:客户端可识别的数据编码Accept-Language:表⽰浏览器所⽀持的语⾔类型Connection: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指定与请求/响应连接有关的选项,例如这是为Keep-Alive则表⽰保持连接。

Transfer-Encoding:告知接收端为了保证报⽂的可靠传输,对报⽂采⽤了什么编码⽅式。

响应报头⽤于服务器传递⾃⾝信息的响应,常见的响应报头:Location:⽤于重定向接受者到⼀个新的位置,常⽤在更换域名的时候Server:包含可服务器⽤来处理请求的系统信息,与User-Agent请求报头是相对应的实体报头实体报头⽤来定于被传送资源的信息,既可以⽤于请求也可⽤于响应。

请求和响应消息都可以传送⼀个实体,常见的实体报头为:Content-Type:发送给接收者的实体正⽂的媒体类型Content-Lenght:实体正⽂的长度Content-Language:描述资源所⽤的⾃然语⾔,没有设置则该选项则认为实体内容将提供给所有的语⾔阅读Content-Encoding:实体报头被⽤作媒体类型的修饰符,它的值指⽰了已经被应⽤到实体正⽂的附加内容的编码,因⽽要获得Content-Type报头域中所引⽤的媒体类型,必须采⽤相应的解码机制。

HTTP报文格式

HTTP报文格式

GET /toupiaoceshi.asp?name=朱云翔 HTTP/1.1Accept: */*Accept-Language: zh-cn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NET CLR 2.0.50727)Host: Connection: Keep-Alive
6.Authorization:当使用密码机制时用来标识浏览器。
7.Cache-Control:设置关于请求被代理服务器存储的相关选项。一般用不到。
8.Connection:用来告诉服务器是否可以维持固定的HTTP连接。HTTP/1.1使用Keep-Alive为默认值,这样,当浏览器需要多个文件时(比如一个HTML文件和相关的图形文件),不需要每次都建立连接。
2. <CommandId>=<4> /* 以下为POST请求的实体信息 */<SequenceNumber>=<205502327125025327> /* 实体部分输送报文 */<UserNumber>=<8613001125453><SPNumber>=<168><MessageContent>=<ABCD 1234>
一般情况下,采用POST报文传送信息的数据存储在"实体"部分中。
请求报文附注:
HTTP请求包括三部分:请求行(Request Line),头部(Headers)和数据体(Body)。其中,请求行由请求方法(method),请求网址Request-URI和协议 (Protocol)构成,而请求头包括多个属性,数据体则可以被认为是附加在请求之后的文本或二进制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