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科 所在学校 版本、册数、 科目名称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教师 赵亚特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20.1 遗传与变异现象 1、知识目标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中的分析、比较、欣赏和评价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培养学生的探究、表达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 力以及尊重科学,关注人类遗传健康意识的养成。 1、教学重点 ①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 ②遗传和变异现象。 2、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教学过程
通 过 引入 同学 从日常现象出发 们 熟 知的 明星 引起探究欲望 图 片 ,激 发兴 趣,通过观察, 激发认知冲突, 为 后 续学 习设 疑
引领悟识
师:要认识遗传和变 异现象,首相得从性 状和相对性状说起, 什么是性状呢?让我 们先来分析几幅图 片,展示图片,谁能 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 苹果的特征呢? 生:红色的,形态似 球形。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这位同学分别从颜色 和形态上描述了苹果 的特征(视觉特征) , 那如果把这个苹果放 到你的眼前,你还能 通过其他感觉描述苹 果的特征吗? 生:尝起来是甜的, 嚼起来是脆的,闻起 来是香的,捏起来是 硬的或是软的 师:好。描述的非常 好。 展示狗的照片。 这只狗非常的可爱, 它又有哪些特征呢? 生:毛的颜色是白色 和棕色, 鼻子 是黑 色的。 师:除了这些,你们 看他的耳朵像不像蝴 蝶的两张翅膀? 生:像。 师:因此这只狗被人 称为蝴蝶犬,非常的 可爱。描述了苹果和 狗。咱们再来看人都 有哪些特征,以老师 为例,谁能描述一下 吗? 生:个子很高,戴个
五上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上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主题
本节公开课的主题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介绍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传统节日。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中国传统节日的短片,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每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及原因,并选派代表上台分享。
4. 课堂互动:设置抢答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
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教学反思
1. 优点:本节课通过讲解、小组讨论和互动抢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小组讨论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不足: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过于繁琐,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此外,在抢答环节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精炼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参与度的引导,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精选15篇)关于幼儿园优秀公开课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以下是作者准备的一些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
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篇1】活动目标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2、促进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发展。
3、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各种器官的功能。
活动准备百宝箱一个,铃鼓、大鼓、小鼓等其他乐器,苹果、酱油、醋、牛奶、橙子、巧克力以及酸甜苦辣调味料,矿泉水瓶、皮球、杯子。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小手拍一拍》的游戏,边念儿歌边用手指相应的五官。
二、快乐游戏。
1、听一听。
(1)教师依次敲打乐器,并告诉幼儿乐器的名称,让幼儿先将声音和乐器对上号。
教师躲在黑板后敲击某一个乐器,请幼儿猜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给一个幼儿戴上眼罩,请其中一名同学说话,请戴眼罩的幼儿猜猜是谁在说话?(3)教师模仿动物的声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猜猜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2、闻一闻。
教师准备:酒、醋、苹果、酱油、饼干等食物。
——请幼儿上来戴上眼罩,教师把调料放到幼儿的鼻子前让他们闻一闻,幼儿闻到就要说出来,在座的幼儿来帮助他验证,说对了给予奖励。
3、摸一摸。
教师准备百宝箱,把一些玩具、积木、乒乓球、海绵等放入纸箱,请幼儿上来把手放进去摸一摸并说出来。
然后取出验证,说对了给予奖励。
4、尝一尝。
教师准备:橙汁、盐水、可乐等各一杯。
(1)请幼儿戴眼罩,并尝一尝,说出是什么。
(2)请一个幼儿上来尝一口其中的一种液体,并做相应的表情,请其他幼儿来猜猜,他尝到的是什么?三、交流分享。
——请幼儿说说最喜欢哪个感官游戏,为什么?——请幼儿说说哪种游戏最难猜,为什么?——请幼儿说说对于游戏的材料和玩法有什么改进意见。
活动应变1、可以将本次集体活动变成分组活动。
2、由于活动材料较多,最好发动家长幼儿一起帮忙收集。
活动延伸盲人摸象的游戏:教师可以和幼儿玩盲人摸象的游戏,教师戴上眼罩,来摸一个幼儿,教师要尽快说出该幼儿的名字。
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采松果》

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教师唐瑶所在学校都江堰市北街小学版本、册数课目名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定义,同时也理解为什么要算的问题。
2、在探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中,进一步巩固与理解单位都是“一”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的道理。
3、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算理。
学习者分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多数学生都会算,但他们不明白算法的道理,即算理。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把理解算理作为重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前置测评二、新知教学教学内容1、7+2=7-2= 20+41、创设情境2、探究25+4的算法和算理活动设计1、算一算并说一说7+2的为什么相加的理由1、引导学生观察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1、设疑引发探究A、学生独立验证或独立想办法计算B、同桌交流C、全班交流,活动目标感知加法的算理:几个一和几个一的数可以相加。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定义。
让学生经历借助小棒或计数器进行验证或探索算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及算理。
媒体资源使用及分析PPT媒体演示小棒或计数器的算法。
直观形象三、练习达成四、总结提升3、探究25-4的算法和算理4、对比25+4与25-4的算法1、基础练习2、提高练习生生互动让学生独立探究后全班交流引导对比,找出相同点,得出算法,并理解算理。
理解算理算法演练今天你又收获了什么?你觉得有什么地需要提醒大家?借助加法的探究方法来探究减法,促进方法的迁移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进一步巩固与理解算理和算法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PPT媒体演示,直观形象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小结应用了PPT媒体演示的直观形象功能,使用合理,效果好。
孩子直观感知算理与算法解决了板书无视觉效果,无动画效果的问题,让孩子看的清清楚,调动了孩子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诫子书》教案 (3)

二、作者简介
1.介绍作者相关的事迹
2.介绍作者本人的基本信息。
1.小组合作,讨论相关事迹。
2.老师补充作者基本信息。
1.让学生参与讨论,扩充课外知识2.了解诸葛亮基本信息
PPT正常使用
三、诵读课文
1.正字音
2.听读课文,划分停顿。
3.学生朗读。
1.听读课文
2.配乐朗诵课文
3.老师范读
4.小组比读
教学重点、
难点及措施
重难点:
1.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重点)
2.研读课文,赏析文章佳句,体会文章对当代的教育意义。(难点)
措施:
1.诵读法
2.讨论法、质疑法
学习者分析
1.本班学生刚到初中,对初中学习有陌生的一面,能调动课堂积极参与度已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2.学生基础中等水平,在理解文言文上要多启发和引导,才能品味文章的深意。
3.解决了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教育,不结合实际,或现实教育意义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通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来说,比我想象中的要积极主动,能非常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运用多媒体,采用配乐朗诵和小组朗诵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更好的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3.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也相当积极。
1.学生质疑。
2.老师质疑
1.提问方式
2.自由解答
1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以致用。
PPT正常使用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PPT正常使用
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小结
1.熟练运用PPT上课。
2.由于音频输出钱损坏,改用了外接“小蜜蜂”,但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教学。
1.解决了学生朗读不积极,朗读张不开嘴的问题。
多彩的民间美术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1

师:首先从“造型”上来看(板书:造型)请大家看一看农民画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抽生回答。
师:那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两个最能表现农民画造型特点的词语。对、农民画中的形象都是经过“夸张、提炼”处理的。(板书“造型夸张、简练”)
老师也模仿着画了几张农民画,请孩子们看看老师都用了那种构图形式。
今天我们就用刮画纸通过添画的方法来创作一张自己的农民画。
提出作业要求:
你想创作一幅什么样的农民画?
请孩子们把自己的作业拍照并上传到三顾云平台中的圈子相册里。
展评学生作品,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
师: 孩子们农民画已经不再是一种局限于农家小院的画,而是一种走出家门,走出国门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一民族传统艺术发扬和传承下去呢。作为思考题留给孩子们,也可现场抽一两个孩子来说一说。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来自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
媒体资源使用
及分析
一、创设情景,自由欣赏。
二、介绍什么是农民画。
三、讲授新课
四、学生创作
五、展评
六、拓展
创设机会欣赏
引入:
自主学习
学习新知引导欣赏,分析其特点
讨论方法 创作实践
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漂亮吗?画了些什么?谈一谈你的感受。
猜一猜这幅画是出自什么人之手? (学生:画家、教师、设计师、、、、、、)
附件3
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
教师
程小力
所在学校
版本、册数
课目名称
教材版本: 人美版 册数:四年级上册 课题:东方农民画
教研活动优秀课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我校开展了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得到了教研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下。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
(2)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秋天的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如“黄黄的”、“红红的”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色彩。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秋天的美丽。
(4)拓展延伸,提高素养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如落叶、果实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魅力。
(5)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热爱大自然。
4.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品味、想象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何家场小学优秀课例教学设计与反思王春艳

(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想象这张纸是一个平面,并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张这样的纸,我们把这张纸看成一个平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用水彩笔画在纸上。
B认识互相垂直、垂线及垂足。
师:看看相交这一类,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什么?(角)出现了哪些角呢?(直角、锐角、钝角)
师:哪几幅作品相交成了直角?要知道是否相交形成了直角应该怎样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
提醒学生数学就要有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渗透学习习惯培养)
抽学生用三角板判断
师:只判断一个,其它三个也是直角,这幅作品相交形成了直角,就画上直角符号。(教师画上直角符号)
解决了哪些教学关键问题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
更加直观的为学生展示了本课中互相垂直、互相平行、垂足等的概念,更加便于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反思
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上册教师林佳所在学校成都解放北路第一小学
版本、册数
课目名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⑵曷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解释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与同伴之间交流分享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根据给出的整体量和它的几分之儿说出部分量是多少;能根据己知分数对应的部分量说出整体量是多少。
学习者分析
分数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就已经进行了初步学习,掌握了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但是三年级主要让学生掌握的是整体“1”为单个图形(物体)和多个图形(物体)的情况,对于多组图形为整体“1”的情况也有涉及,但是是作为拔高类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解的。
而本课是对分数的再认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求学生能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上课之前我制作了一个不足6分钟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自学,微课中解决了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所表示的意义的问题,还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结合具体情境提出了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完成题单。
通过题单的完成情况我了解到学生对分数的具体意义已经基本掌握,对“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理解还不够透彻。
所以本课将重点解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练习题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
媒体资源使用
及分析
微课视频,作为学
一、交流反馈微课学习情况1、小组交
流通过
微课学
习你有
什么收
获或疑
问。
就
学习单
上的问
题展开
讨论。
2、全班交
流汇报
自学情
况
本课采用了翻
转课堂模式,
课前老师发布
了视频微课让
学生自主学
习,同时完成
了学习题单,
课堂上学生小
组内交流,同
时收集自己的
收获和疑问记
录下来再在全
班交流。
投影和电子白
板结合使用让
学生讲解自己
的想法。
通过交流整理
微课中的知识
点和学生还有
疑问的地方以
备全班交流,
当然也可以在
组内生生互动
时就解决。
学生交流自己
的想法,学生
之间互相补充
更正做法,让
学生之间充分
互动起来。
习资源课前发送给
学生,学生在家学
习时可以根据自己
的学习情况任意拖
动、暂停、重复播
放等,直到自己学
懂为止。
学生通过投影展示
自己学习题单练习
1的完成情况。
学
习题单中的2和3
题老师运用Smart
软件结合电子白板
的标记、书写、擦
除、画图形等功
能,让学生充分展
示自己的想法,学
生之间的互
动性强。
学生在前
二、练习巩固完成教材第
64页练习
题2~4题。
学生在数学书
上完成习题,
再请个别学生
在白板上面来
完
学生先独立思
台充分展
示自己的
法
老师将讲台、白板交给
学生,让学生自己上台
言,说
说自己这
讲解自己的想法,学生
根据自」的讲解需要可
以在电子白板上面任意
书写、勾画、圈一圈、
擦除修改等,充分体现
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也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讲
解过程中的生生互动激
活了课堂。
当学生写到
三、拓展提高数学书练习
题5题
考然后举手发节课的收
获,同时
自我评价
“通过这
节课我有
页面不够时,SAMRT软
件的页面扩展功能使白
板书写空间无限延伸,
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发
挥。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
路山于在电子白板上留
四、总结反思
下了记录,形成了生成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的收
获。
学生举手发言
说说自己的收
获
步,还有性资源,为老师以后再
进行本课教学时提供了
生动真实的参考资料。
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小结应用了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本课我运用PowerPoint2010的录播功能录制了微课供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画面流畅、声音清晰,学生学习时效果好。
在课堂上我又运用SMART软件制作课件,为课堂提供资源。
在课堂上学生利用该软件的书写、标记、画图、橡皮擦、页面拓展等功能配合自己的讲解,更生动具体地展示在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利用互动工具(抽奖)使相对乏味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解决了哪些教学关键问题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
1、我利用PowerPoint2010的录制功能制作了一个不足6分钟的微课视频
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
学生在家观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暂停、拖动、回放直至看懂、学懂。
在微课中解决了分数的意义,并为课堂上解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埋下伏笔。
2、在解决练习题5“为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的1/5, 妙想捐献了
零花钱的3/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这个问题时,学生指出不一定,并在白板上面将三种可能性列举出来如下:
奇思妙想
总共有100元30元
捐献了20元18元这时奇思捐的比妙想多
总共有100元100元
捐献了20元60元这时奇思捐的比妙想少
总共有150元50元
捐献了30元30元这时奇思捐的和妙想一样多
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白板上面,让其他同学听得更明白,电子白板的记录功能更将这些标注和书写保存下来,成为有效的形成性资源。
3、同样是这道题,有一位学生提出“我认为只要奇思的总钱数是妙想的3倍或3倍以上,他捐的钱就和妙想一样多或者比妙想还多,因为他们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3是1的3倍。
”这是一个非常爱动脑筋且会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观察两个分数的特点来总结出奇思妙想捐钱的多少关系。
这是多么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啊!是我在课前设计时完全没有想到的。
我配合他的讲解在题目上做了标记,以供今后本课或类似题目教学作参考o
教学反思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本课我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电子白板笔在教师手中,既可以成为“鼠标”,指点拖放;又可以成为“键盘”,输入字符; 还可以成为“粉笔”,随意书写。
多种功能的高度集成,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需再奔忙于投影屏幕与讲台之间。
相比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他们只需与教师一起关注电子白板即可,不再会因为教师的来回走动而分散注意力。
自然的, 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时,又因为电子白板配套软件的强大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等发挥教学机智,灵活施教。
而不必像传统课件那样,必须循规蹈矩受制其中。
电子白板应用于教学,其精华之处,不在于之前的课件制作,而在于对教材本身的把握与理解以及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素材资源的准备。
对教学要点了然于胸,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班级差异等各种因素,将所需的教学素材拖放到电子白板教学平台上,这一过程是实时的、动态的、不可复制的。
因此,这课件是“生成”的。
翻转课堂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更加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让学生的学、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
而电子白板的运用高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课堂由学生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