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语文园地三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语文园地三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语文园地三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际,二是把想法画一画。

可以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完成。

《我们身边的垃圾》以“交流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跟同学们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课前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

这一提示提出了交流的内容以及交流的对象。

以“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怎样处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有条理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引导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1231展示教学挂图:鸭门前美丽的小路生:喜欢,因为鸭门前的小路很美丽[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通过鸭门前美丽的小路挂图展示,使学生能联系前面学习《美丽的小路》这一篇课文内容,积极的投入到说话情境中去。

既创设了情境,又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师:鸭先生在这里住得可舒服了。

可是,有一次鸭先生出去玩了几天,回来大吃一惊:美丽的小路不见,你们看,小路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展示教学挂图:鸭门前又脏又臭的小路生:小路上到处是垃圾师:是啊,小路到处是垃圾,(板书:垃圾)又脏又臭,你们还喜欢吗?3、师:小路上这些垃圾,你们在哪里也见过?生:路边、学校、家里等师:是啊,其实这些垃圾都在我们身边。

(板书:我们身边的)今天我们一起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垃圾》。

生齐读课题[通过前后的对比引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垃圾,其实都是我们人为造成的,垃圾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引出课题.。

再次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想说敢说,直奔教学主题,同时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

]二、说一说垃圾从哪里来。

1、师:同学们,这些垃圾都从哪里来的?生:我们平时吃完零食后随手扔的……2、实物展示:牛奶盒,老[刻]3师:(1(2(3[] 4香蕉皮)(1(2生:生:生:……5[本环节将生活垃圾再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三、行为判断1、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现在请大家看老师,判断老师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老师随手把吃完的香蕉皮扔在地上)要是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提醒他?生:不对,因为吃完的香蕉皮不扔进垃圾桶,人踩上去会容易摔倒生: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桶好吗;(或请不要乱扔垃圾).2、演一演:现在老师要请一位小演员演乱扔香蕉皮的老爷爷,谁愿意来提醒他?指两名同学上台表演[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随地扔垃圾带来的危害以及是一种不良行为并联系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的投入到说话情景中去。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及课后反思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及课后反思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一章:垃圾的分类与回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1.2 教学内容垃圾的分类方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处理流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重要性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垃圾分类实践1.4 教学准备准备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垃圾分类桶等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引入垃圾分类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1.5.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重要性1.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1.6 课后反思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第二章:垃圾的减量和资源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习惯2.2 教学内容垃圾减量的概念: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垃圾的利用率垃圾资源化的概念:将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方法: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高废品的利用率、分类回收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实践2.4 教学准备准备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宣传资料、实践工具等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引入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提高垃圾的利用率2.5.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实践2.6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垃圾减量和资源化意识第三章:垃圾的无害化处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养成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习惯3.2 教学内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卫生填埋、焚烧、生化处理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践操作:垃圾处理场的运作流程、垃圾分类后的处理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践3.4 教学准备准备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资料、处理场的照片等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引入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污染3.5.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及其重要性3.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践3.6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垃圾无害化处理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意识第四章:垃圾的环境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垃圾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4.2 教学内容垃圾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土壤、影响土壤质量垃圾对水资源的影响:污染水体、影响水质垃圾对大气的影响:产生异味、影响空气质量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相关实验4.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4.5 教学过程4.5.1 导入:引入垃圾对环境的影响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危害4.5.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对土壤、水资源、大气的具体影响4.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垃圾对环境的影响4.6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第五章:减少垃圾的产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让学生掌握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习惯5.2 教学内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物品提高废品的利用率:将废品转化为新的物品分类回收:将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分开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相关实践5.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宣传资料、实践工具等5.5 教学过程5.5.1 导入:引入减少垃圾产生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5.5.2 新课导入:讲解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5.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相关实践5.6 课后反思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正确减少垃圾产生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减少垃圾产生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部分。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来源和分类:讲解垃圾的来源,介绍常见的垃圾分类方法。

2. 垃圾的处理方法:介绍垃圾的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等。

3.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讲解垃圾分类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4. 环保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减少垃圾产生。

5. 实践活动: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学生动手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垃圾分类。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 准备垃圾分类小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垃圾的来源,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处理的问题。

2. 讲解垃圾分类方法:介绍常见的垃圾分类方法,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

3. 讲解垃圾处理方法:介绍垃圾的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等。

4. 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析垃圾分类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5. 实践活动: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当地垃圾处理设施和垃圾分类情况。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知识。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垃圾分类的日记,记录自己的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垃圾分类游戏中的表现。

3.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日记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也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等。

五年级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五年级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危害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生活中会产生多少垃圾吗?(2)那么,这些垃圾都去哪里了?对我们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呢?2.新课内容(1)垃圾的分类A.可回收垃圾:如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等。

B.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C.厨余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蔬菜叶等。

D.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2)垃圾的危害A.占用土地资源:垃圾填埋场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影响土地的利用。

B.污染环境: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

C.影响人体健康: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健康。

(3)如何减少垃圾产生A.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如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

B.分类投放垃圾: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正确投放垃圾。

C.废物利用:将废品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产生。

3.小组讨论A.你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产生的?B.如何在家庭、学校中践行垃圾分类?C.你觉得我们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课后作业(1)观察家里的垃圾桶,记录一周内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

(2)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减少垃圾产生的具体措施,并尝试在家庭中实施。

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重难点补充:1.垃圾分类的具体实践(1)教师展示垃圾分类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垃圾。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个瓶子,它是塑料做的,所以它属于可回收垃圾。

一年级语文《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合集5篇

一年级语文《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合集5篇

一年级语文《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合集5篇一年级语文《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合集5篇一年级语文《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课前准备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义乌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吗?那你觉得义乌城干净吗?(可以播放义乌的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城市的整洁美)城市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谈的话题是:我们身边的垃圾二、小调查的汇报交流(1)每人在小组里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2)每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小结:垃圾的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少不了出现垃圾,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干净,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2、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

(1)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子,想办法。

(2)分组汇报。

注意评议: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四、介绍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1、义乌的处理办法:塔山垃圾填埋场。

2、焚烧法。

3、积肥法。

五、讨论质疑,求真创新1、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请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设计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设计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倡绿色生活。

二、教学重点1. 垃圾的来源和分类。

2. 垃圾的处理方法。

3. 绿色生活理念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垃圾处理技术的理解。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动画等。

2. 实物:垃圾样品、分类垃圾桶等。

3. 活动材料:调查表、讨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垃圾分类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倡绿色生活。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垃圾分类和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尝试将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并观察垃圾分类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垃圾处理技术: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最新的垃圾处理技术。

2. 环保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法律意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垃圾分类和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将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并观察垃圾分类对环境的影响。

八、作业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对他们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评价。

2. 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九、课堂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收获。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垃圾分类的能力。

十、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垃圾》

《我们身边的垃圾》一、教学目标1.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激发对环境的关爱之情。

3.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及环保行动的落实。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垃圾分类卡片3.环保宣传手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垃圾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垃圾的名称。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对我们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吗?(二)学习垃圾的分类1.教师简要介绍垃圾的分类,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垃圾分类的标准,将垃圾卡片分类。

(三)垃圾分类实践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垃圾卡片。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垃圾卡片分类放入相应的垃圾桶。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

(四)环保行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行动方案。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4.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解答学生疑问,保证了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在垃圾分类环节,对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仍存在困惑,需要加强引导。

2.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对每个学生的环保行动方案进行详细讨论,课后可以继续跟进。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今后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导,让学生直观感受垃圾的分类,如:“同学们,看看这个废弃的塑料瓶,它属于哪一类垃圾呢?对,它是可回收垃圾。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设计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设计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设计第一章:垃圾的定义与分类1.1 垃圾的定义:介绍垃圾的概念,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1.2 垃圾的分类: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以及不同类别垃圾的处理方式。

1.3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阐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二章: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2.1 生活垃圾的产生:介绍生活垃圾的来源、特点及数量。

2.2 生活垃圾的处理:讲解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回收等。

2.3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第三章:可回收物的识别与利用3.1 可回收物的定义与分类:讲解可回收物的概念及分类。

3.2 可回收物的识别方法:介绍识别可回收物的方法和技巧。

3.3 可回收物的利用:阐述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过程。

第四章:有害垃圾的危害与处理4.1 有害垃圾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有害垃圾的概念及分类。

4.2 有害垃圾的危害:讲解有害垃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4.3 有害垃圾的处理:阐述有害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第五章:其他垃圾的认识与处理5.1 其他垃圾的定义与特点:介绍其他垃圾的概念及特点。

5.2 其他垃圾的处理方法:讲解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

5.3 减少其他垃圾的产生:提出减少其他垃圾产生的措施和建议。

第六章:垃圾减量与资源化利用6.1 垃圾减量的重要性:阐述垃圾减量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6.2 垃圾减量措施:介绍垃圾减量的方法与策略。

6.3 资源化利用:讲解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方法及其重要性。

第七章:垃圾分类的推广与教育7.1 垃圾分类的推广:介绍垃圾分类推广的方法与途径。

7.2 垃圾分类教育:讲解垃圾分类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7.3 垃圾分类的公众参与:阐述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意义与途径。

第八章:垃圾处理的科技创新8.1 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介绍垃圾处理技术的创新与进展。

8.2 垃圾处理设备与设施:讲解现代垃圾处理设备与设施的运行原理。

8.3 垃圾处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阐述新技术在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课文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际,二是把想法画一画。

可以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完成。

《我们身边的垃圾》以“交流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跟同学们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课前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

这一提示提出了交流的内容以及交流的对象。

以“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怎样处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有条理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引导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相互动的言语活动。

学情分析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媒介进行人际交流的活动,教学中既要重视“交际”,又不能忽视“口语”基础。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有的学生不能运用较为通顺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同学不会倾听与欣赏,还有的同学不太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所以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基础的.培养。

一是要引导学生会表达,二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欣赏。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

因此“口语交际”得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
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

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的资料,课中让学生说说该如何处理垃圾,让学生设计未来的垃圾处理场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难点: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