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卷烟不良吸味的几类化学成分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介绍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
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已确认的4850 多种烟 气成分的分析表明, 99. 4% 的成分对人体 无害, 0. 6%的成分被不同的研究报告列 为有害成分, 而在这0. 6% 的有害成分中, 有0. 2% 是致癌或有可能致癌的成分。
优先管控的有害成分
加拿大卫生部烟气有害成分名单(46种)
✓ 焦油
✓
✓ 烟碱
✓
✓ 一氧化碳
✓
✓ TSNAs(4) ✓
✓ 苯并[a]芘 ✓
✓ 氮氧化物(2) ✓
✓ 金属(7)
✓
酚类化合物(7) 羰基化合物(8) 芳香胺(4) HCN 氨 VOCs(5) Semi-VOCs(3)
<#/38>
优先管控的有害成分
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优先管控有害成分(9+9)
<#/38>
优先管控的有害成分
中国以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整体表征卷烟烟气危害性 有害成分 CO HCN NNK NH3 B[a]P 巴豆醛
苯酚
危害性评价
<#/38>
Hale Waihona Puke 害成分研究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大部分存在于焦 油中,烟草燃烧产生烟气,烟气冷凝后 形成焦油,由于焦油成分的复杂性,不 可能一一将各种有害成分都分离出来, 因此世界各国一致把卷烟烟气中的焦油 量作为衡量卷烟危害性的指标,测定方 法国际上也是统一的。还有许多不包括 在焦油内的气相有害物,如:CO、氢氰 酸、挥发性醛类物质、氮氧化物和氨等 气相成分。欧盟2004年要求卷烟控制的
多数国家政府对《公约》均表示认同, 认 为关注民众的健康是“以人为本”发展
烟草和烟气中的化学成分
水0.8% 烷烃类0.2% 萜烯类0.2% 酚类0.2% 酯类0.2% 烟碱0.3% 其他生物碱0.1% 醇类0.3% 羰基化合物0.5% 有机酸类0.6% 叶素素0.2% 其他化合物0.9%
山农大烟草教学大纲知识分享

山农大烟草教学大纲第二章1、颜色:有颜色的色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多酚类物质的分解或氧化产物、深色的复合体(氨基酸和糖或多酚的复合物等)光泽:烟叶表面的粘性物质如挥发油和树脂等在调制和发酵过程中失去粘性油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树脂和胶脂与油分有关,其含量高,则油分足。
2、生理成熟:当烟叶中干物质积累达到最高峰时工艺成熟:叶片在达到生理成熟之后,再经过一段时期的生长,内含物进一步分解,符合了工艺加工的要求,即达到工艺成熟。
3、PM判断烟叶成熟度的标准(1)烟叶必须有足够的生长期,从烟叶移栽到采收结束,至少需要120天。
(2)烟叶的茎、叶生长角度必须达到80~90度,采摘烟叶时有清脆声,且断面整齐,烟梗上不带茎皮,烟梗与烟茎光滑脱落,真正达到“瓜熟蒂落”的程度(3)对不同部位烟叶具体要求为:下部烟叶:叶色淡绿,达到生理成熟,采摘时有清脆的响声,断面整齐。
中部烟叶:主脉4/5发白,基部仍微带青色,叶面发皱,叶尖下垂,茎、叶角度达到90度,采收时有清脆响声。
上部烟叶:叶面变黄,成熟斑明显,顶部两片烟叶充分成熟后上部4~6片烟叶一次采收。
BAT关于质量好的烟叶的标准(1)成熟采收:必须有足够的生长期,从移栽到采收结束,至少要有120天,每片叶着生在烟株上要在60天以上;(2)茎叶生长角度必须接近或超过90度,采摘时有清脆声,且断面整齐;(3)对不同部位的烟叶,采收时间稍有不同:下部叶呈柠檬黄且微带一点青色时便可采收;中部叶要完全呈柠檬黄时才可采摘,且每次只能采2片叶;上部叶及顶叶要当整个叶面呈现黄色且只有少部分微泛青、主茎变为白色时才能采摘。
4、品种的耐熟性要高;土壤的腐殖质含量高,氮素供应合理;生长和成熟期间水分充足,保证致香物的积累量高;采收适时,烟叶具备了较高的内含物含量;烘烤过程中变黄后期和定色初期时间拉的长,限制烟叶质量的高分子物质转化充分,促进烟叶质量的物质积累多。
5、香气由鼻腔鉴别,分为香气类型、香气质、香气量三个方面6、调香型: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香味,能直接增进烟制品的香气,在烟制品的配方中起主导作用,具有这种浓郁香气的烟叶在烤烟中人们称之为主料烟,这种烟利用价值高,经济效益也高。
卷烟烟气主要有害成分的分析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 LUNA C18 5μm 4.6mm× 150mm 流动相A:1% 醋酸 流动相B:醋酸/乙腈/水(1/30/69) 柱温: 30℃ 柱流量: 1ml/min 梯度: 0分钟: B 20%;40分钟: B
卷烟烟气分析的仪器分析方法
酚类物质(HPLC) 羰基化合物(HPLC) 芳香胺(GC/MS) VOC(GC/MS) 氨(离子色谱) HCN(流动分析仪)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检测方法
第二部分 定量分析技术
内容
一、多环芳烃的分析研究 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分析研究 三、HCN的分析研究 四、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分析研究 五、酚类化合物的分析研究 六、芳香胺的分析研究 七、氮氧化物 八、氨 九、 SEMI-VOCs 十、 VOCs 十一、痕量金属元素分析
三、HCN的分析研究
卷烟烟气中HCN的来源
卷烟烟气中氰主要以氢氰酸的形式存在, 主要由氨基酸及相关化合物在7001000℃裂解产生
烟气中HCN的分析方法
光度法是最常用的氰化氢的检测方法 在微酸性介质中,氰根与氯胺T或溴氧化物反应生成
CNCl或CNBr,然后与含吡啶基团的化合物反应使吡啶 环裂开产生戊烯二醛,戊烯二醛与芳胺或其它含氮的有 机试剂反应生成亚甲基染料,然后进行光度分析。 显色试剂
N NO
CH3 N NO
CH2OH
N
iso-NNAL
OH
N
NO N
CH3
CH3 N NO
NNAL
COOH
N
iso-NAAC
烟草中TSNAs的形成
TSNAs在青烟叶中含量极少 TSNAs主要在烟叶调制过程中
烟气危害成分

烟⽓危害成分第⼗⼆章烟⽓危害成分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提出,卷烟烟⽓化学的研究已普遍开展,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烟⽀燃烧状态的测定和烟⽓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等⽅⾯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到⽬前为⽌,国际上已有数万项关于吸烟与健康⽅⾯的科研成果,在这些科技论⽂中,既有反对吸烟的科学依据,也有某些论点的争论,还有⼤量关于提⾼吸烟安全性的科研报告。
虽然涉及吸烟与疾病之间关系的许多问题⾄今尚未真正解决,只有统计关系和⼀些理论性假设,⽽没有明确的最终答案,但是却促进了烟草科技的较⼤发展。
卷烟的抽吸⽅式决定了烟⽀燃吸是⼀种⾼温乏氧不完全燃烧的过程,最⾼温度可达900℃左右。
抽吸时燃烧主要发⽣在燃烧锥底部周围,⽓流中的氧⼏乎耗尽,氧化过程不起主要作⽤。
有限度的燃烧馏、⼲馏、热解、合成等反应同时发⽣,形成⼤量的新⽣化合物。
卷烟烟⽓是⼀种⽓、液、固并存的复杂多相的⽓溶胶。
据报道,仅卷烟烟⽓中的化学成分即达近4000种,⽐烟叶中还多1000多种。
这些化学成分中既有提供烟草⾹⽓、吃味和⽣理作⽤的物质,也有产⽣杂⽓、刺激和不良吃味的物质,还有微量的对⼈体健康产⽣危害的物质,如⽓相的⼀氧化碳、硫化氢和焦油中的⾃由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卷烟烟⽓化学的深⼊研究对提⾼卷烟⾹吃味品质和降低有害成分⽆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T.C.Tso ListUllmann’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einheim,1996共分成七类41种:11种PAHs 4种氮杂-芳烃7种氮-亚硝胺3种芳⾹胺4种醛6种其它有机化合物6种⽆机物1 卷烟烟⽓⽓相中有害物质1.1 ⼀氧化碳⼀氧化碳⼀经吸⼊即与⾎红蛋⽩结合,它与⾎红蛋⽩的化学亲和⼒⽐氧⽓达200倍以上。
这样,由于减少了红细胞所携带氧的总量,⼀氧化碳能导致组织缺氧。
研究表明,烟⽓中CO⼀部分由热解产⽣,⼀部分由烟草不完全燃烧产⽣,⼀部分由CO2还原⽽成。
卷烟纸中异味产生的原因分析__

异味是指除卷烟纸本身固有气味之外的异常气味,是卷烟纸的一项关键质量指标,在生产时严禁使用有异味或本身气味大的卷烟纸。
目前,卷烟纸国标对异味虽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但没有给出异味的具体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仍采用传统的感官嗅觉检测方式,无法实现对卷烟纸异味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判定。
在日常的检测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检测人员受自身嗅觉敏感度和检测环境的影响,对卷烟纸的异味检测结果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偏差或遗漏,从而影响卷烟的内在质量稳定。
针对卷烟厂在对入库卷烟纸进行检测时,经常发现卷烟纸气味偏大或出现异味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卷烟纸生产过程中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找出了卷烟纸易产生异味的原因。
供有关企业生产卷烟纸时参考。
1 卷烟纸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2 卷烟纸的主要成分卷烟纸的主要成分为:植物纤维、碳酸钙、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水、瓜尔胶、淀粉及其它过程助剂。
由于各规格卷烟纸的技术要求不同,其各种成分的施加量也不尽相同。
3 卷烟纸异味产生的原因分析3.1卷烟纸主要成分气味特性分析3.1.1植物纤维气味特性分析卷烟纸主要使用木纤维,其原料均来源于树木,而摘要:为控制卷烟纸中的不良气味,通过对卷烟纸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异味的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找出了卷烟纸易产生异味的原因。
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卷烟纸原料的质量水平,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可有效地降低卷烟纸中异味的产生。
关键词:卷烟纸;卷烟;异味Abstrac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peculiar smell in cigarette paper, the all relative factors caused peculiar smell were analyzed, the cause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 was found ou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peculiar smell of the cigarette paper can be reduced by control of the quality of raw materials and strict execution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procedures.Key words: cigarette paper; cigarette; peculiar smell中图分类号:TS761.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9211(2018)02-0062-02卷烟纸中异味产生的原因分析⊙ 于龙国 刘仕民*曹守涛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 250014)An analysis on peculiar smell of cigarette paper⊙ YU Long-guo, LIU Shi-min *, CAO Shou-tao(China Tobacco Shandong Industrial Co., Ltd., Jinan 250014, China)□*通讯作者:刘仕民,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11888号。
烟草中化学成分对卷烟色香味品质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烟草中化学成分对卷烟色香味品质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05T03:43:32.94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1月上31期作者:寇智岭[导读] 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对各个行业都提升了要求,因此也提升了对烟草企业的要求,在烟草制作中需要用到多种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应用对烟草香味与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化学成分的应用,防止烟色香味品质受到影响。
本文专门针对烟草中化学成分对卷烟色香味品质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研究,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寇智岭河南省郑州市 450016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对各个行业都提升了要求,因此也提升了对烟草企业的要求,在烟草制作中需要用到多种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应用对烟草香味与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化学成分的应用,防止烟色香味品质受到影响。
本文专门针对烟草中化学成分对卷烟色香味品质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研究,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烟草;化学成分;卷烟色香味品质;影响及进展在烟草生产中会应用到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的种类高达五千余种,在科学检测技术日益发展中,烟草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也在随之递增,由于烟草中化学成分过多,为我国烟草色香味的研究增加了研究难度。
在烟草中不仅化学成分众多,同时其中的含量也相对较低有些甚至在mg/kg数量级之下。
这样少量的化学含量,也提升了烟草香味及成分检测与鉴别的难度,加之有些成分中化学反应会产生促进作用,令烟草检测困难重重。
一、烟草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一)水溶性糖与还原糖在烤烟时含糖总量的范围是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三十,其中品质较高的烤烟含糖范围在百分之十四到百分之十八之间。
总体来讲相同地区烤烟的总糖量和还原糖含量较高的质量要高于含量低的,但这样的情况并不绝对,也不代表含量越高品质就越优,还应与氮化合物的含量的比例保持协调。
如果在烤烟中糖分的比例过高,会导致吸烟味道过于平淡,香味不够浓烈,导致品质不协调。
烟草化学成分分析讲义

烟草化学成分分析讲义
烟草是一种常见的卷烟制作原料,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不仅对卷烟的味道、口感和香味产生影响,还与卷烟的危害性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烟草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和主要成分。
烟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尼古丁、烟碱、烟酸、烟碱酸等。
其中尼古丁是烟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强烈的药理作用。
烟草中尼古丁的含量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该技术可实现对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
通过GC-MS技术,可以对烟草中的尼古丁进行定量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尼古丁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此外,烟草中还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
这些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和化肥,其含量对烟草质量和卷烟的健康危害有一定影响。
为了分析烟草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对烟草样品进行快速分析。
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化学成分外,烟草中还含有多种其他成分,如有机酸、多糖、类黄酮等。
为了对这些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高通量测序,实现对烟草中DNA和RNA 的快速分析和鉴定。
综上所述,烟草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烟草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一步研究其对卷烟的质量和健康危害的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对烟草工业的发展和卷烟的品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烟草中重要的香味成分

(39)
(40)
14. N—杂环化合物 N—杂环化合物是烟草中一类 重要的成分,提供烟草抽吸强度和 满足感的重要成分烟碱就属氮杂环 化合物。其它微量的生物碱2,3— 联吡啶对卷烟香味呈现明显作用效 果并对刺激性有压制作用。降烟碱 则对烟气的吸味品质有负面作用。
14.1. 吡啶类 在烟草及烟气中分离出的几个吡
卷烟的吸味、愉快程度和满足感是香味
成分、感官和触觉复杂作用的结果。给卷烟 的吸味下一个定义是十分困难的,原因是大 量的香韵或香味成分属于卷烟吸味的一部分。 在描述卷烟吸味时,烟草样香韵是非常重要 的。因此,寻找并开发烟草的香味成分是很 多烟草化学家的一个重要目的。对天然烟草 香味成分的研究就要对从烟草和烟气中分离 出的化学成分进行香味特征评价。
我们知道,烟草和烟气中目前已 分离出大约4000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 并非对卷烟吸味都是有利的,有些可能 对吸味起积极作用,有些则起反作用。 我们从众多烟草和烟气成分中选择一些 对卷烟吸味有重要作用的给大家予以介 绍,其中从烟气中选择出19种,从烟草 中选择出58种,合计77种。这77种成分 我们故且称为重要烟草天然香味成分。
丁香酚(38)和异丁香酚(37)及 其衍生化合物是现在加香常用的香味成 份,它们赋予卷烟辛甜气息。
(37)
(38)
12. 氨基化合物 从烟草中分离出有限的几种氨类
成分,没有文献报道这些化合物对卷 烟烟气香味有重要贡献。
13. 含硫化合物 在烟草中分离出含硫化合物中,仅有两
个作为烟草香味成分是有用的,这两个化合 物一个是甲硫基—β—二氢大马酮(39)另一 个是甲硫基—β—大马酮(40)。它们给予烟 气烧橡胶类的吸味和香气。ຫໍສະໝຸດ 205酸酐10
醛
1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物质 。 在许多情况下 , 生物碱的碱性越强则越苦 , 成盐 后仍苦 。 含有内酯 、内缩醛 、内氢键 、糖苷羟基等能形成 螯合物结构的萜类物质具有苦味 , 有些萜类物质不仅味 苦 , 而且具有毒性 , 如蕃薯酮 、α酸 、异 α酸属于萜类衍生 物 , α酸又称甲种苦味酸 , 具有强烈的苦味 。 2 .2 糖苷
简单的糖苷按其配基的不同 , 可分为含氰苷(如苦杏 仁苷 、木 薯毒苷等)、含芥 子油苷(黑芥子 苷 、白芥子 苷 等)、含脂醇苷(松柏苦苷 、山慈姑苷等)、含酚苷(熊耒苷 、 扬皮苷等), 大都有苦味 , 这些糖苷有的已在卷烟烟气中 检出 , 有的尚未鉴定出 。 2 .3 氨基酸和多肽
氨基酸是多功能团分子 , 能与多种受体作用 , 味感丰 富(参见表 2), 低聚肽的味感变化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研究表明 , 寡肽尤其是二肽的味感取决于其组成氨基酸 的原有味感 。 ①表 2 中 Ⅰ 类氨基酸与 Ⅴ类氨基酸形成的 中性肽 、Ⅱ类氨基酸自相结合而生成的中性肽一般味淡 ; ②Ⅱ类与 Ⅳ类氨基酸结合可消除苦味 , 但酸味尚存 ;③ Ⅲ 、Ⅳ 、Ⅴ类氨基酸相互结合或自相结合而成的肽均有苦 味 ;④Ⅳ、Ⅴ类苦味氨基酸形成的肽 , 酯化其羧基或偶合 为二酮呱嗪时均增加苦味浓度 ;⑤Ⅳ、Ⅴ类苦味氨基酸位 于寡肽碳端时最苦 , 约比它在氮端或在中间时的苦味增 强 3 ~ 5 倍 ;⑥Ⅱ类氨基酸居于肽链两端或将末端环化为 二酮呱嗪时将增强苦味 。 由此 , 我们不难理解蛋白质含 量过高的卷烟烟气往往会产生苦味的问题 , 这是因为部 分蛋白质被水解成具有苦味的肽或氨基酸 。
表 2 氨基酸 R 基的结构特点和味感
类别
Ⅰ Ⅱ Ⅲ Ⅳ Ⅴ
氨基酸
Glu 、Asp、Gln 、Asn Thr、Se r、Ala 、Gly 、Met -(C ys)
Hpr、P ro Val、Leu、Ile 、P he 、Ty r、Trp
His 、Ly s、Arg
结构特点
酸性侧链 短小侧链 吡咯环链 长 、大侧链 碱性侧链
类辣椒素是一类碳链长度不等(C8 ~ C11)的不饱和 单羧酸香草基酰胺 , 也有含饱和直链羧酸的二氢辣椒素 。 胡椒碱也是酰胺类化合物 , 有顺反异构体 。 此外 , 还有花 椒素和异硫氰酸烯丙酯等 。 3 .2 辛辣味物质
邻甲氧基酚基烷 基酮是一类具有辛辣味 的化学成 分 , 其中 6 -姜醇最具活性 , 姜醇脱水后生成姜酚 , 更为 辛辣 , 姜酚可转化为姜酮 , 辛辣味较为缓和 。 此外 , 丁香 酚 、异丁香酚 、蒜素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 、丙基烯丙基二硫 化物和异硫氰酸酯类等都是辛辣成分 。 4 涩味及其化学成分
关键词 卷烟 不良吸味 化学成分 分析
卷烟的吸味与烟气化学成分的 种类及浓度密切 相 关 , 味感还与味的阈值有关 , 阈值是指能感觉到该物质的 最低浓度 , 一种物质的阈值越小 , 表示其敏感性越强 。 某 些卷烟(尤其是低档卷烟)常常产生令人不愉快的酸味 、 苦味 、辣味和涩味等 , 分析这些不良吸味的成因 , 对于合 理利用卷烟原辅材料 、适当选择加工工艺参数和提高卷
+ + + ++ +
盐
C aCl KI C sB r Rd I C sI
总离子 半径 (nm)
苦 味
咸 味
0 .696 + 0 .706 + 0 .726 + 0 .734 + 0 .774 +
生理上能对味觉感受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 而且从味觉本 身来说 , 如果调配得当 , 却能起到丰富和改进卷烟风味的 作用 。 3 辣味及其化学成分
DO I :10.16135/j .issn1002 -0861.1999.05.011 烟草科技/ 烟草化学
Tobacco Science 138 期)
引起卷烟不良吸味的几类化学成分
戴 亚 祁祯祥 宣晓泉 尹 敏
摘要 概述了卷烟的一些不良吸味及其相关的化学 成分 , 着重叙述了产生酸味 、苦味 、辣味和涩味的多种化 学物质 , 对于分析卷烟不良吸味的成因以及采取适当措 施改善卷烟的吸味品质有一定参考意义 。
乳酸 1.26 ×10 -4 0 .112 5 2.87 抗坏血酸 7.94 ×10 -5 0 .223 1 3.11
醋酸 1.75 ×10 -5 0 .082 7 3.35
将柠檬酸 定为 100 时
该酸的相 当量
1 00 68~ 71
54~ 56 73~ 78 86~ 89
104~ 110 208~ 217
72~ 87
酸味特征
温和 、爽快 、有新鲜感 稍有涩感 , 酸味强烈 爽快 , 浓度大时有涩感
爽快 , 稍苦 有鲜味
稍有涩感 , 尖利 温和 、爽快 带刺激性
戴亚 .合肥经济技术学院 230052 合肥市美菱大道 121 号 ;祁 祯祥 , 宣晓 泉 .徐州卷烟厂工艺部 221005 徐 州市环城 路 95 号 ;尹 敏 .江苏 省烟草 公司生产处 220018 南京市长江路 192 号 收稿日期 :1999 -05 -26 责任编辑 :刘惠清
表 3 盐的总离子半径和味感
盐
LiC l LiB r N aC l LiI NaB r
总离子 半径 (n m)
苦 味
咸 味
0 .49 8
+
0 .52 8
+
0 .55 6
+
0 .57 6
+
0 .58 6
+
盐
KCl N al RbC l K Br Rb Br
总离子 半径 (nm)
苦 味
咸 味
0 .628 0 .634 0 .656 0 .658 0 .686
苦味感是动物初始排毒的天性反应 , 苦味受体对天 然毒物的敏感性很高 , 能捡出结构破坏离子 、蛋白变性 物 、巯基剥夺物等(尤其是疏水性强而又难以代谢的生物 碱和萜类)。 所以人类本能地厌弃有恶臭和苦味的物质 , 在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低价态的氮 、硫和不饱和键 等 , 能与肌体(尤其是核酸)作用 , 改变体内生理活性物质 的化学结构 。 2 .1 生物碱和萜类
烟吸味质量是很有意义的 。 1 酸味及其化学成分
酸味是由舌粘膜受到氢离子刺激而引起的 , 因此 , 凡 是在溶液中能离解出 H +的化合物都具有酸味 。 1 .1 酸味强度
无机酸的酸味阈值约在 pH3 .4 ~ 3 .5 之间 , 有机酸 多在 pH3 .7 ~ 4 .9 之间 。在相同 pH 值时 , 有机酸的酸味 感比无机酸要强些 。 评价酸味强弱的方法很多 , 品尝法 常用主观等价值(P 、S 、E)来表示酸味强度 , 这是指感觉 到相同酸味时该酸味剂的浓度 。 一般说来 , P 、S 、E 值越 小 , 表示该酸味剂在相同条件下的酸味越强(参见表 1)。 1 .2 酸味的主要影响因素
涩味通常是由于涩味物质与口腔粘膜上或唾液中的 蛋白质生成了沉淀或聚合物而引起的 。许多涩味物质也 常引起苦味 , 故两者易被人混淆 。 引起涩味的物质主要 是单宁等多酚类化合物 , 单宁具有较大的分子截面 , 易与 蛋白质发生疏水结合 。 同时它还含有能转变为醌式结构 的苯酚基团 , 也能与蛋白质发生交联反应 , 这种疏水作用 和交联反应都可 能导致涩味感 。 此外 , 某些醛类 、香豆 类 、奎宁酸 、金属 、明矾等也会产生涩感 。
酸 味与氢离子浓度有关 , 氢离子浓度太低时(pH >
表 1 食用酸的 P .S.E 值及性质
名称
Kai P .S .E/ % pH
柠檬酸 8.4×10-4 0 .105 0 2.80 酒石酸 1.04 ×10 -3 0 .072 8 2.80
富马酸 9.5×10-4 0 .057 5 2.79 苹果酸 3.76 ×10 -4 0 .079 2 2.91 琥珀酸 8.71 ×10 -5 0 .091 9 3.20
辣味是辛香料中的一些成分所引起的味感 , 卷烟烟 气辣味不但刺激舌和口腔的味觉神经 , 同时也会刺激鼻 腔 。辣味按其刺激性的不同可分两类 , 一类为热辣味或 火辣味 , 在口腔中引起灼烧感 ;另一类为辛辣味 , 具有冲 鼻刺激感 , 除作用于口腔粘膜外 , 还有一定的挥发性 , 能 刺激嗅觉器官 , 对味感和嗅感器官起双重刺激作用 。 3 .1 热辣味物质
烟丝中糖含量过高的卷烟烟气可能会产生酸味 , 因 为糖类物质(尤其是可溶性糖)燃烧后呈酸性反应 , 烟丝 中的挥发酸在卷烟抽吸时挥发而直接进入烟气 , 烟草中 的其它多种成分高温热解也可产生酸性物质 。 多数有机 酸具有爽快的酸味 , 而多数无机酸却具有苦 、涩味并使烟 气风味变劣 。 柠檬酸的酸味圆润 、滋美 , 入口即可达到最 高酸度 , 但后味延续较短 。 苹果酸的酸味较柠檬酸强 , 酸 味爽口 , 微有刺激性和涩苦感 , 呈味时间长 , 与柠檬酸合 用 , 有强化酸味的效果 。酒石酸的酸味比柠檬酸 、苹果酸 都强 , 稍有涩感 , 多与其它酸并用 。乳酸酸味稍强于柠檬 酸 , 还具有防腐作用 。 磷酸的酸味 爽快温和 , 但略带涩 味 。为了保证卷烟烟气的酸碱性谐调 , 可通过调整叶组 配方或加香加料来实现 。碱性强的烟气常具有刺激性 , 适量的酸类物质的加入 , 有助于烟气谐调 , 减少刺激性 。 2 苦味及其化学成分
烟气中某类化学成分的存在为产生某种味感带来了 可能性 , 但是 , 烟气中含有数千种化学成分 , 各种成分在 烟气中谐调一致 , 形成了吸味的总体性 。 吸味的好坏并 不决定于某种成分的绝对含量 , 而赖于各种成分比例是 否协调 。 例如烟气中存在的多种含氮化 合物(吡 咯 、吡 啶 、生物碱 、氨及其衍生物等)一般呈碱性 , 多有刺激性和 辛辣苦味 。 如果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太 高 , 烟气辛 辣 、味 苦 、刺激性强 ;如果含氮化合物的含量较低 , 糖含量较高 , 烟气酸碱性成分能得到平衡协调 , 吸味醇和 ;但如果含氮 化合物含量太低 , 烟气则平淡无味 , 这就是说烟气成分对 人体感官的刺激是复合性的 。 有时候 , 某物质的味感会 因另一味感物的存在而显著加强(味的相乘作用);有时 候 , 一种物质能减弱或抑制另一种物质的味感(味的消杀 作用)。 总之 , 各呈味物质之间或呈味物质与其味感之间 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所引起的心理作用 , 都是非常微妙 的 , 机理也非常复杂 , 尚需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