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八中南校2015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
2015届山东省枣庄八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届山东省枣庄八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被人们认识了的自然界动物,有时就被作为艺术形象再现于绘画和雕刻之中,也出现在一些工艺品上, _ 。
_ , _ , 。
, ,因而有了权力和吉祥的象征意义。
①于是在当时的陶器上就出现了鱼、鸟、鹿等动物形象 ②到了秦汉时期,人们见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兽的完整图案出现在了当时帝王宫殿的瓦当上 ③因为这几种正是当时人类能够捕获和经常接触得到的动物 ④远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能够用粗糙的石头工具打猎打鱼以获取食物 ⑤也因为他们具有凶猛、美丽、长寿的特点 ⑥人们并且往往还根据这些动物的特征表现了一种特定的思想内容A .⑥④①②③⑤B .⑥④①③②⑤C .①④②③⑤⑥D .①④③②⑥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试卷第2页,共12页A .2014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并指出,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有利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
B .《西游记》重播了约3000多次,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一部《西游记》孤独地存在着,它的辉煌恰恰见证了国产剧的无奈。
除了孙悟空,我们还能找出像蜘蛛侠、超人、钢铁侠这样的人物吗?C .“双十一”这个虚拟出来的节日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网购者的狂欢节。
它作为中国网络销售行业奇迹的见证者,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崛起的独特符号和明证。
2015届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文科语文试卷X

1.按要求填空。
(14分)①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②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④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告子上》)⑥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吟咏出“__________,”表达了美好祝愿,成就了千古传唱的名句。
⑦《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璋书》中“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⑧让我们随诗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跟杜甫登临泰山之巅,抒发“会当凌绝顶,”的豪迈;随孟浩然望洞庭湖,领略“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的壮美;同王维使至塞上,感受“大漠孤烟直,”的雄浑……⑨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2.古诗文名句填空。
(9分)(1)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2)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3)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4)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5)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6)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蒹葭》)(7)__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8)古诗词中,戍边作战是一道悲壮的风景线。
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豪情壮志,也可以体会到范仲淹“__________,”(《渔家傲》)的思乡之情和为国建功之志。
(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有四个字成了后来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追求,蕴含此追求的两句诗:__________,。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0分)乡间的荷塘钟文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
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三)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高三第3次仿真演练试题 语文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4.阅读下面,回答问题。
(8分) 15.补写出下列中的空缺部分。
(6分)五、(12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
(2分) (2)根据画面内容,你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18.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均不超过20字)(4分) 我不是作家,但记录瞬间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我不是画家,_______________。
细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
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___________。
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页书,________________。
我只希望自己把生活一页一幅慢慢地看,用心细细地欣赏。
并把愉悦的刹那、感动的心情,______________ _。
六、(18分)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姜戎 19.小说第—段中毕利格老人把大青马换给陈阵并再三叮嘱这一细节有何作用(4分) 20.赏析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
(4分) (1)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
(2)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
21.简要概述文中蒙古草原狼的特点。
(4分) 22.作者是怎样描写陈阵与狼群遭遇后的心理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第3次仿真演练 语文参考答案14.(8分) 评分标准:分,评分标准:分,(6分)评分标准:每句1分,错一该句不得分。
五、(12分))评分标准:1处分。
评分标准:。
六、(18分) 19.(1)表现老人经验丰富,处事周全,关爱年轻人的特点。
(2)为下文陈阵“遭遇狼群、吓退狼群”等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9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星宿/宿舍 角色/角逐 结实/结拜 B.单薄/薄饼 着想/着迷 劲旅/劲 复辟/辟谣 折腾/折耗 雇佣/佣金 D./咋呼 削价/削减 /实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积攒攒? 绸缪/荒谬 渎职案牍 ?B.玷污粘连 ?缜密嗔伺候伺机C.饯别/栈道 弦/眩晕 垢污/诟病 炮烙/贿赂 D.置喙姻缘蝉联禅让.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妥帖 亲和力 披沙拣金 锐不可当 B.蜇居 副作用 趾高气扬 屈指可数 C.凑合 哈密瓜 眼花缭乱 膏梁子弟 D.犄角 嘉奖令 两全齐美 仗义执言 A.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华民族国力潺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
民之痛、国之殇,以史为鉴知兴替。
B. 当下美国与西方舆论对俄施加巨大压力,指责普京庇护乌东部分离武装,俄军手中似乎还握有更有力的数据,只待美国拿出证据后再放出铩手锏。
C. 中国表示将控制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和福利,这是政府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举措之一。
中央政府作为国家主权的代表,对于治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的政制发展是具有毋庸置疑的主导权。
B.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弊端,让制度成熟而持久。
C.美元是美国的命脉所在,若中东北非被基地分子控制,美元倾刻间灰飞烟灭,美国拿什么维持其遍布全球的庞大的军事力量体系? .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写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芙蓉街如潮的人流渐渐退去了,午夜的空寂也一样属于它,作为济南最具地域特色的一条老街,它繁华,又 于此。
(2)作为刘少奇同志的长女,近几年刘爱琴多次 宁乡花明楼,自己当起讲解员,让参观者感受革命先辈的高尚品格和为民情怀。
(3)杨振宁说,科学研究 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八中南校高三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八中南校高三11月月考理综化学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生物1—6小题,化学7—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填入答题卡中。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治理“地沟油”,可通过水解反应制得肥皂 B .硅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取光导纤维C .人类超量碳排放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 2.5 μm 的颗粒物,直径为2.5 μm 的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1μm = 10 -6m )8.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将1mol 氯气通入一定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②12.0g 熔融的NaHSO 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1N A ③在标准状况下,22.4L 辛烷中的分子数为N A ④1 mol 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⑤1 mol Na 2O 和Na 2O 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 AA .①②⑤B .④⑤C .①③⑤D .③④⑤9.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浓KOH 溶液中并加热:NH 4++ HCO 3-+2OH -=====△ CO 32-+ NH 3↑+2 H 2OB .Fe 溶于硝酸:Fe+2H +﹦Fe 2++H 2↑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 2++SO 42-=BaSO 4↓D .醋酸除去水垢:2H ++CaCO 3=Ca 2++ CO 2↑+ H 2O10.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相溶解且沸点相差30℃以上的液态混合物B .装置②可用于从KI 和I 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 2C .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取NH 3D .装置④可用于Cu 和浓H 2SO 4制取少量的SO 2气体11.已知下列转化关系中M 、N 均为单质,则M 可能是:M+N −−→−点燃Q −−→−溶于水 Q 溶液−−−−→−惰性电极电解M+NA .NaB .FeC .O 2D .H 212.为使Fe 2+、Fe 3+、Zn 2+较完全地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溶液的酸碱度分别为pH7.7、pH4.5、pH6.6。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高一上学期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第 1 学段模块检测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2015.12第I卷(18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的故乡观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
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
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
”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
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
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
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
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
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
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
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
首先将故乡具化, 与异乡对立。
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
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其次是将故乡泛化。
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
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薛城区八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个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对民生问题是重视的,但语焉不详。
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落实到政治的措施上,要求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上体现仁民爱物的思想感情,中国近代的民生主义即发源于此。
首先,要“制民之产”,使百姓丰衣足食。
仁政最核心的内容便是解决好民众的吃穿问题,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起码的保障。
其次,“省刑罚薄税收”,人民的负担要有一个限度,过此即有灾难,所以要省刑罚,必须薄税敛。
第三,救济社会上孤苦无援者。
第四,加强教育,德化民俗。
孟子认为要在富民的同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去恶从善,形成礼义之风。
这样,社会才有秩序,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安宁寿福。
在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中,没有哪一位比孟子更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
孔子讲过“民无信不立”的话。
孟子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他提出“得天下有道,得斯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就是民为邦本的思想。
孟子相信天命,但他把天命化为民意,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用民本思想重新解释了传统的天命论,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地位。
他引《太誓》的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感受和意志,体现了上天的精神,“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君王只要能使百姓满意,就等于服从了天命。
孟子用民众的意志代表天命,从而限制君王的意志,“君权天授”变成了“君权民授”。
孟子提出了一个超越同时代人的口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口号一经提出,便使社会震动,响彻了两千多年,成为批判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
这个“民贵君轻”的说法,在先秦诸子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它肯定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对于君权至上的制度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按照孟子这一思想来设立政治体制,至少能发展出开明的君主立宪制。
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八中南校高三11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八中南校高三11月月考理综生物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生物1—6小题,化学7—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填入答题卡中。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Cu-64 Na-23 H-1 O-16 C-12 Ba-137 Cl-35.5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2.2010年1月1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因在白血病(血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儒家“改邪归正”思想的指导下,1986年王振义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全反式维甲酸在核糖体上合成B.“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这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提供了理论思路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突变的结果D.相对于“放疗”“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3.2014年1月,中国学者研究发现雾霾中含有多种病菌,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
雾霾也是肿瘤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肺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呼吸道粘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病毒请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C.一些微粒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较强烈,所以容易引起组织严重损失D.肺部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增多是其容易扩散的主要原因4.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八中南校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相应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试题卷由学生保存,答题卡上交监考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
诸如汉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
如此独特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
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
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
”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十分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被垄断,因而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确立,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
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守,不传他人,只传弟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另一重要途径。
至魏晋南北朝,家学从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突破。
此前,两汉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内容多以经学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文化政策变得宽松,儒家不再独大,史学、医学、文学、书法、绘画、玄学、天文历法、科技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容。
在选官制度方面,魏晋南北朝一改两汉注重考察品行的“察举制”,采用“九品中正制”,品评人物,择优入仕,把“家世”与品行才能同时列为考察对象。
至此,学业与门庭形成了相因相成的关系,要想力保门第不衰,唯有“籍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
由此,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家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尤其世家子弟往往三四岁便开始接触史书典籍。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忆童年生活时说,自己从四岁开始,就要每天在父母面前背诵儒家经典、唐诗宋词。
与官学相比,家学最大的特点在于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
同辈之间的切磋探讨也是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之一。
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勤奋,他与表兄文同在创作过程中的互相借鉴探讨也功不可没。
不仅是学识技艺的传授,家学中道德品行的培养也历来受重视。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叔叔王廙曾为爱侄绘制了一幅《孔子十弟子图》,并在《平南论画》中解释说,自己亲自画画、题字,意在激励王羲之,希望他明白“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不要单单着意技法,更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
家学正是通过这种以上感下,前后相继,左右相渗,彼此研习的传统,在乱世之中,存续了学术文化,又在官学之外,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为文化传承打下了基础。
98岁高龄的钱学森曾反复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回答莫衷一是,但纵观中国的家学传统,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摘编自《中华遗产》)2013年第12期)1.下列对“家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学与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种中国式文化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的关系密不可分。
B.钱穆先生认为,家学是家教的内容之一,是一个家族希望后世子孙能具备经籍文史学业的修养。
C.家学的形成有一些途径,其中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
D.作为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能为子弟们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这也是家学的一个优势。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朝廷垄断了文化,有“学在官府”之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早期家学形成的源头。
B.两汉时期的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没有从内容和规模上有所突破,这与当时的文化政策不够宽松有关。
C.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也使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发展。
D.宋代三苏、明代三袁等佳话不胜枚举,体现了家学的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带来的学业与门庭相因相成的结果,促使当时“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
B.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他的天赋和勤奋,还得益于同辈之间切磋探讨这一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
C.王廙绘制《孔子十弟子图》来激励王羲之,表明家学中不仅重视传授学识技艺,也重视道德品行的培养。
D.钱学森晚年提出“钱学森之问”或许与他四岁开始就受家学影响有关,这表明家学传承的结果优于学校教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
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
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
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
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
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
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
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
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
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
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
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
时,汉兵亦已大合。
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
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
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
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
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
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
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诏下公卿群臣议。
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
功德最高,海内所闻。
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
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
欲就诸侯,不可听。
”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
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
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
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注]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
②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
③消:病名,即糖尿病。
④特进:官名。
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时日B.乃系.守于狱系:联系C.以时视事..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D.帝每优.宠之优:优待,厚爱5.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李通能审时度势的一组是①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②即遣轶往迎光武③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④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⑤以病上书乞身⑥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通心怀鸿鹄之志。
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B.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
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C.李通功高位显。
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D.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
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7.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9题。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8.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分)9.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写了哪些情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这次第,!(李清照《声声慢》)(3),红巾翠袖,?(辛弃疾《水龙吟》)(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宅男家里有两台电脑,儿子一台,父亲一台。
父亲的在南屋,儿子的在北屋。
父子从不见面,从不交谈,所有的联络都通过电脑。
父亲做好了饭,在QQ上写道,吃饭了。
儿子回答,你先吃。
父亲很听话,从不勉强,就先吃。
吃过了,把儿子的一份放在桌上,上班去了。
儿子听到门响,知道父亲出去了,就从屋里走出来。
他先上卫生间,把一泡尿歪嘴壶一样抖了出去;之后他开始洗脸,洗脸只是胡乱抹两把;再之后他就坐在饭桌前有条不紊地用早餐。
早餐很简单,就是一只蛋,一杯奶,一块早点。
这些都是用微波炉热过的,如果父亲不热,他是不会热的。
他很懒,父亲放在桌上什么他吃什么,父亲不放的,他从不去寻找,哪怕那东西就在冰箱或锅里,伸手可及,他也决不去触碰。
他吃过饭打开电视看一会儿体育新闻,看完摇控器一扔,就又回到自己的小屋。
父亲每天都十一点回家,自妻子死后他为照顾儿子,都是早半小时回家。
单位同事都知道他的儿子足不出户,一切交易在网上进行,去银行取钱在网上,交友在网上,买衣服在网上,就照顾他,给他别人没有的方便。
他们说,是妻子的死对儿子有些剌激。
但只有做父亲的心里明白,妻子没去世前,儿子也这样。
父亲这天中午提着两条鲫鱼进屋,一进门换掉拖鞋就开始插电饭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