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武平县东留中心学校李翠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使数

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和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央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央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可设计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

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心: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 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强化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解决问题,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之上,还要

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为目的。为此,教师要潜心从生活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学生在用得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认识了人民币,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地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只有更加贴近生活、发掘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它需要较长的时间,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变禁锢、封闭的数学小课堂为开放的与社会天地相接壤的数学大课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