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10章 中国古代艺术【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大纲要点(上篇重点)一、“文化”的涵义二、(一) “文化”界说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要说明“什么是文化”,并不是一个经院式的学究问题,而是一个牵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具体问题。
“文化”一词早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同时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化”在中国古代本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的原始提法。
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有一种精神和人文的指向。
而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一词与汉语的文化有相近的一面,又有相异之处。
英语中的Culture和德语中的Kultur均由拉丁语的Cultura转化而来。
拉丁语系的Cultura则是从对物质文化的解说开始的。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
(二) 文化的定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文化犹如一具血肉丰满的肌体,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其内涵外延差异较大。
为了深入了解文化的概念,将其分成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一)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
也称“大文化”。
(二) 广义文化的结构层1、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
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
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
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第9章中国古代文学9.1复习笔记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诞生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
文学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
在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典籍中,文学所占的比重首屈一指。
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在艺术上以情景交融的意境为追求目标。
①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编定,以四言诗为主。
②公元前4世纪,中国南方兴起楚辞,形式是杂言体,句末多以感叹词“兮”结尾。
③汉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兴起,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声律和丽辞两方面取得进步。
④唐代,五、七言律诗格律成熟,主要着眼于以汉字四声来协调诗歌的韵律,堪称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词于初盛唐产生。
⑤宋以后,有词、曲等诗歌样式的发展,但五、七言古体诗和律诗一直最受诗人的重视。
(2)散文散文具有叙事、论说和抒情三大功能,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①商周时,出现了专门记录商周时代王公的言辞、政令的《尚书》。
②先秦时期,散文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和论说的诸子散文。
③汉以后,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古文(散行的单句为主)和骈文(以骈偶的对句为主)两大类。
④魏晋六朝,骈文形成并逐渐占据文坛主导地位。
⑤中唐,古文运动以后古文确立统治地位,直至近代白话文兴起。
(3)叙事文学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①小说a.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大类。
b.唐代,传奇小说奇峰突起,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虚构作品。
唐代传奇小说在情节结构、人物描写等方面已达到很高成就,比西方最早的短篇小说作家薄伽丘和乔叟早五个世纪。
c.宋代,产生了成熟的话本小说。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中国古代文学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文学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
古代典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中文学部分的比重远超其他门类。
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抒情功能是中国诗歌最显著的特色,在艺术上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
表9-1诗歌的发展历程(2)散文叙事、论说和抒情是散文的三大功能,散文的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表9-2散文的发展历程(3)叙事文学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表9-3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1)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亘古流传,历久弥新。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谓高峰迭起,“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某艺术样式在一时代所达到成就巅峰很难被后人超越,从而能永久的成为后代作家的艺术典范和后代读者的审美对象。
(2)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它充当着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载体,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具体内容,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在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时起到桥梁作用,也得以让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考点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1.《诗经》与《楚辞》《诗经》与《楚辞》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历来被诗人尊为诗歌典范。
(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中国文化概论__张岱年

2、分封制
皇帝除了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嫡长子之外,还把国家的其他土地分封给其他的儿子们。例如:周朝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控制广大被征服地区,把王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使他们“受民受疆土”,对地方进行分区管理。诸侯在分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天子承担服从王命,定期朝贡,提供军赋,护卫周室等义务。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的稻谷,其农业生产技术,远比河南仰韶文化的农业技术水平要高。距今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到汉代,铁制农具出现,标志着农业的巨大发展。隋代(581-618)、唐代(618-907)以后,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心开始从黄河中下游向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转移。
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而西北地区则成为重要的军事区域,所以“东南财赋”与“西北兵甲”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诗意化、道德化、亲情化
考试
平时成绩:考勤10%+小作业20%+课堂表现10%=40%
考试:闭卷考试60%
导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1、古人:文——纹理、修养。化:教化。文化:以文教化
2、文化含义:人化,人类化,人化自然:文化最初来自于对英语“culture”的翻译。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有: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
第一章为什么会有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中国地理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地理特征:
(一)、疆域、政区
(1)疆域: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2)政区:现代——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
中国文化概论:第9-12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第九章中IS古代文学・为什么说屮国占代乂学楚q咽传统攵化的讹乏组戒部分?iM•中田古代文孑以&功而只徐的方成体现r«PM文化的神和中华民庶的文化心理特征・Zdi H也广泛.淖刻堆反映香传统文化的辰他部分的内容.所以他的币关功能及认溟功能历久弥新•足中也传统文化的W嬰爼成部分,:中IN占代文学的KifiM(¥W儿个方血衣现的锻为灾出?哪歧作家和作晶处具代灰性?1<谒经〉fo lltUfi2先4$iftif0汉呎——代浚:人血明、C论讪孔子;<AHtt>脈衛3常诗宋诃——代茨:08进祈》李白:苏轼4元册临和明消小说一代盹记》I实市:凹大名軒三中国占代文学点鳴些方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堪本俯神?1.关注现实的理性时2.■文以義道■的教化传纨3•写息『•汰佃中和之矣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讲1章中国占代艺术为什么说“PPJ粧动■何以作为中国艺术時神的?1气就足宇山的根本.乂兄宇审的运动.胡是丫宙运动的苛奏・足宇帘土现分门别类啲乂有条不豪的巒体給构.及具TT次吓地购我分迪、周滥运行的聲伍IV荻・WiSWJi艺术作M 9宇宙牛气相一致的缶甫浪态.2气足无瞬的•勺它在你d卜忙n现显;IWJ・就从无利仔.化女为这无.成.气是眾根△的.囚此小国艺术的址人将点就是对世无的f. W・3 文化%hrh宙./能深剜的理解何以y韵工动是中⑴艺术的根彳;蒂神. 戊丈相4甩中国艺术的蚤$准則.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第十一車中国占代里供•如口认识中国古代史学砂国传统文化叩的地位1中国古代史字定中国占代文化的巫耍组成黑分.在护录文化成!K中・四邹分T?・史学位丛第二位.2久的彷史和灿V的占代文化住很人冷反I•.是通过听代史学束记录和保W下來的,历史着作作为史学的社会衣现形态.具有记录・嫁合人类文化创垃,枳戟W发展的叙能。
3占代也学受依家经学的老响•而史学的求《;・经惟的传统也彰响若的富理学・•为什么说中阿占代史7是•座瑰丽的宝库?中阳占代衲I些蓍名的史赛和史学名警?1 +?3的防史内容和乡样的表述形式・制皮的完备,史家的杰岀•理论的晁裨.金壯界”j史上楚仅见的-2冇田迪占今的编年史.列期相吸的紀传史・典住刖发的记录・紀M本人5史评咅乳的史求打名若:司马迁的《史记7 刘知儿的《史砂WWiA的《文史通义*娇同的《汉书》中国占代史学协U昨优创妙叙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緘仔何借鉴电:义?1学啓天人.会妙山今•用徂界一切的气無和擾模.的述历宜的发賊过用.2以古沁经世致用・注霓丈学研究的古为今用.3求尖白"•实录历史•求实的WH*.4注业业务和思ft!修养・丈京修弄’恍鉴:注朮史学研尤的現尖总义.经M致用,魁仔求实ft;神.不畏強权•魁注盘自片的思也打如识作并。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一、填空题1.《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分为赋、比、______。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兴【解析】《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是直接铺陈和描写客观事物;“比”是以客观事物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兴”是用声音、意义等类比关系引发诗歌内容。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楚辞的《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九歌·湘夫人【解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九歌·湘夫人》。
第一句写出了微微的秋风,吹拂着眼前的万物。
第二句写出了洞庭湖湖水泛起了波浪,周围的树木纷纷坠下了落叶。
屈原的《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共11篇。
据闻一多观点,首尾两章(《东皇太一》和《礼魂》)分别为迎、送神曲,中间九章为娱神曲。
《东皇太一》为至尊之天神,《云中君》祭云神丰隆(又名屏翳),《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
《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之情,以及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
《九歌》是屈原长期放逐生活之心情的自然流露,表现出幽微绵缈的情致和缠绵哀婉的风格。
3.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出自屈原的《离骚》。
这句话意思是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我”(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长诗。
《离骚》的写作大约在怀王后期到顷襄王初,屈原流放汉北之时。
诗中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对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之情。
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集中体现了屈原的“美政”理想。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文学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
古代典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中文学部分的比重远超其他门类。
古代集部图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中《诗经》与《楚辞》国先秦散文古汉赋代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唐诗文宋词学元杂剧明清小说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抒情功能是中国诗歌最显著的特色,在艺术上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
表9-1 诗歌的发展历程(2)散文叙事、论说和抒情是散文的三大功能,散文的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表9-2 散文的发展历程(3)叙事文学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表9-3 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1)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亘古流传,历久弥新。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谓高峰迭起,“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某艺术样式在一时代所达到成就巅峰很难被后人超越,从而能永久的成为后代作家的艺术典范和后代读者的审美对象。
(2)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它充当着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载体,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具体内容,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在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时起到桥梁作用,也得以让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主要代表作是( ) A.《洛神赋图》 B.《清明上河图》 C.《荷花图》 D.《墨梅图》 【答案】A 【解析】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 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B 项,《清明上河图》为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是中国十大传
4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世名画之一。C 项,《荷花图》为张大千作品,水墨纸本,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
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D 项,《墨梅图》是著名画家王冕的作品,此画神韵秀逸,令
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8.张择端、阎立本、唐寅、郑板桥分别是哪个朝代人?( ) A.宋、唐、明、清 B.清、明、唐、宋 C.宋、元、清、明 D.唐、宋、明、清 【答案】A 【解析】张择端,北宋画家,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阎立本,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 等;唐寅,明代画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六如 居士集》等;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 世独立,世称“三绝”,著有《板桥全集》。
二、选择题 1.唐朝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极高境界,其中楷书四大家是(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年研] A.张旭、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 B.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1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C.孙过庭、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9.画圣吴道子的传世作品是( )。 A.《历代帝王图》 B.《步辇图》 C.《游春图》 D.《送子天王图》 【答案】D
5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解析】吴道子,唐代画家,传为“画圣”。主要代表作有:《五圣图》《孔子行教像》
《送子天王图》等。AB 两项,《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C 项,
5.唐代的燕乐是服务于( )生活的一种音乐形式。[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0 年研] A.军旅 B.市民 C.寺庙 D.宫廷
3 / 17
圣才电子书
【答案】D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解析】在唐代数百年间,特别是盛唐时代,不但对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而且文化
2.______,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制作过程很复杂,有三十多道工序。[中国传媒大 学 2010 年研]
【答案】景泰蓝 【解析】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它的制作过程很复杂,有三十多道工序。先 要制作铜胎,然后在铜胎上作画,即掐丝;再在图案上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叫做点 蓝。最后经高温烧后而凝结。烧好之后,还要细细打磨,再经镀金,一件景泰蓝制品才得 以完成。
《游春图》作者是北齐画家展子虔。
10.《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 )的作品。 A.王羲之 B.王祯 C.李清照 D.张择端 【答案】D 【解析】《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卷以长 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 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生活也十分活跃,燕乐、曲子和变文代表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成就。其中,“燕乐”是宫
廷宴饮之乐。
6.以画绝、才绝、痴绝而被称为“三绝”的古代中国画家是( )。 A.东晋顾恺之 B.唐代吴道子 C.宋代李公麟 D.明代唐伯虎 【答案】A 【解析】顾恺之,字长康,今江苏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即画绝、才绝和痴绝。
3.唐代对绘画有四种评价标准,到了宋代( )成为对画作的最高评价。[北京大 学 2010 年研]
A.逸品 B.神品
2 / 17
圣才电子书
C.妙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D.能品
【答案】A
【解析】宋代时,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把“逸品”列为首位。“逸格”是指不注
D.怀素、张旭、孙过庭、柳公权
【答案】B
【解析】唐朝楷书四大家是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A 项,张旭善草书,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C 项,
孙过庭楷行兼善,尤擅草书。D 项,怀素是著名的草书书法家。
2.汉族( )民居一般遵循“小河——房屋——街道——房屋”的建筑格局。 A.江南 B.徽州 C.闽粤 D.北京 【答案】A 【解析】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江南民居一般 遵循“小河——房屋——街道——房屋”的建筑格局,建筑大都贴水而筑,临水而建。B 项,徽派建筑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C 项,闽粤客家土楼和围屋环环相套, 构成了一个封闭式环形聚居的奇妙世界。D 项,北京民居主要为四合院布局。学习平 台
第 10 章 中国古代艺术
一、填空题 1.唐朝用釉子涂染在青铜器上的陶器的名称是______。[北京大学 2010 年研] 【答案】唐三彩 【解析】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它是陶坯上涂 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 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意绘画的规矩,笔墨精炼,意趣出常;“神格”指形神兼备,立意妙合自然;“妙格”指
绘画得心应手,笔墨精妙;“能格”指有功力,能生动表现对象物的作品。
4.“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中山大学 2011 年研] A.笛子 B.琵琶 C.二胡 D.古筝 【答案】B 【解析】“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错落有致,疾乱中自有章法,像珍珠掉落玉盘 一样清脆动听。珠落玉盘更是形容每一声都清脆悦耳,没有混音乱音。这一句描写了琵琶 女技艺的高超,手法的快捷,该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