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版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
(古代文学史2 P22—23)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
(古代文学史2 P39)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P64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P140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P216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C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备用)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宋代理学与禅学的流行,加重了宋代文学的(议论)风气。
2、北宋时期,在理论上大倡复古,创作中又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作家是(王禹称)。
3、欧阳修评论同时期的一位作家的诗歌称“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这位作家是(梅尧臣)。
4、欧阳修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人们以(“六一风神”)概括以称之。
5、庆历新政期间,欧阳修著文为范仲淹辨冤,并因之被贬为夷陵令,这篇文章名为(《与高司谏书》)。
6、被后人评为“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词人是(晏殊)。
7、柳永以赋为词,体现在表现技巧上就是善于运用(铺陈)手法。
8、“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被贬到(黄州),这是他平生首次遭贬。
9、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章著称,合称“三苏”。
10、黄庭坚的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后人以其字名其诗为(“山谷体”)。
11、(秦观)的恋情之作重抒真情而不轻佻浮艳,故王国维评曰:“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12、继柳永之后,对宋代慢词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词人是(周邦彦)。
13、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词别是一家)。
14、“诚斋体”的语言极有特点,这就是(幽默风趣)。
15、范成大诗歌中最能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作品是他出使(金)国时所作的七十二首绝句。
16、陆游在诗歌创作方面吸取了杜甫、李白两人诗歌之长,形成了一家之风,这就是(沉郁悲壮,踔厉风发)。
17、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兴手法)。
18、张炎在《词源》中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是指(吴文英)的词。
19、刘克庄虽为江湖诗人领袖,但其词风颇似(辛弃疾)。
20、元好问编纂(《中州集》)和《壬辰杂编》等书,对金代文学及文献的保留与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21、董介元《西厢记诸宫调》的情节来源于元稹的(《莺莺传》)。
22、一般认为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其时间分界线是元成宗(大德)年间。
《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1.《诗经·豳风·七月》是()A.农事诗B.史诗C.社会政治诗D.情爱诗2.《咏怀五百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主要反映了杜甫的()思想。
A.反诛求B.反淫逸C.反战争D.反奢华3.“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的作者是()。
A.薛道衡B.杨广C.卢思道D.杨素4.李商隐的“无题诗”被称为()的鼻祖。
A.意象诗B.比兴诗C.象征诗D.朦胧诗5.被视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A.谢朓B.陶渊明C.谢灵运D.王粲6.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A.《玉台新咏》B.《文选》C.《古诗纪》D.《乐府诗集》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幽婉深沉B.缠绵悱恻C.俊逸秀美D.平淡自然8.杨衒之的著名散文作品是()。
A.《小石城山记》B.《大唐西域记》C.《始得西山宴游记》D.《洛阳伽蓝记》9.“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的评价。
A.欧阳修B.范仲淹C.苏东坡D.王安石10.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所用的修辞是()。
A.象征B.拟人C.比兴D.双关11.《孟子》的中心思想是(),是孔子学说的发展。
A.军事活动B.外交策略C.非攻D.仁政12.《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纪事本末体B.纪传体C.国别体D.编年体13.中唐作家中写边塞诗最为出色的是()。
A. 韩翃B.孟郊C.李益D.钱起14.被誉为“七绝圣手”诗人是()。
A.杜甫B.王昌龄C.崔颢D.王翰15.《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1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的是()的风光。
A.青海湖B.鄱阳湖C.太湖D.洞庭湖17.大力宣扬“人性善”,提出“民贵君轻”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18.不属于柳宗元《三戒》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精简版整理人:王宰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一.填空题:(15分)1. 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 “《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 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4. 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5. 中国古代第一篇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6. 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7. 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战国策》。
8. 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9. 正始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10. “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11. 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
左思的辞赋,名气最大的是《三都赋》,洛阳纸贵。
12.谢朓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他是永明体的旗帜,是齐梁诗坛的“首杰”和“冠冕”。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4.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15. 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
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东汉初期冯衍的《显志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二.名词解释:(20分)1.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
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问答题1. 请解释古代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古代文学是指在古代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艺形式。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承载历史与时代特征:古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特征。
- 以文人为主要创作者:古代文学的创作主体多是文人士大夫,他们经过良好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具有丰富的才情和深邃的思想。
- 内容丰富多样:古代文学作品既有对自然、生活、爱情等主题的描绘,也有对社会、人性、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 运用修辞手法较多:古代文学作品常常通过修辞手法来丰富表达,如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的运用。
2. 古代文学中的“边塞风光”是什么意思,为何在古代文学中如此重要?“边塞风光”是指古代文学作品中对边塞地区的描写和表达。
在古代文学中,边塞风光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原因如下:- 边塞风光是特殊地区的代表:边塞地区地处边缘,常年面临外敌侵扰,因此具有独特的地理、人文和历史背景,这使得边塞地区成为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
- 边塞风光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抗争意识:古代边塞地区的居民为了保卫家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艰苦,他们的坚韧、勇敢和抗争精神在边塞风光的描写中得以体现。
- 边塞风光具有美学价值和情感共鸣:边塞地区的草原、雪山、河流等景色,以及那种奔放、豪迈、壮美的景象,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情感共鸣,成为文学创作中镶嵌的亮点。
3.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典籍,请解释为什么它如此引人注目,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引人注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神秘而深邃的言辞:道德经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对偶和修辞手法,通过简洁而深奥的言辞来表达哲学思想,给人以引人思考和解读的空间。
- 深刻而智慧的哲理:道德经集结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内容包含了对人生、社会、自然、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智慧总结,对于人的修身养性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题(课程代码262318)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为丰富是()。
A.《山海经》B. 《诗经》C.《楚辞》D. 《乐府诗集》2、“女娲造人”是解释()的神话故事。
A.宇宙起源B.人类起源C.自然现象D.社会现象3、“精卫填海”是反映()的神话故事。
A.中华民族始祖B.人类与自然斗争C.宇宙起源D.自然现象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B. 《诗经》C.《楚辞》D. 《乐府诗集》5、《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C.大雅D. 颂6、《诗经》中的西周王畿之乐称为()。
A.国风B.小雅C.大雅D. 颂7、《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C.杂言D.七言8、《卫风·氓》表现的是()。
A.寡妇的悲剧命运B.男子对淑女的追慕C.弃妇的悲剧命运D.妻子对丈夫的思念9、《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B.长篇论文C.杂记D.语录体著作10、《逍遥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 D.荀子11、《齐物论》的作者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 D.荀子12、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是()。
A.甲骨卜辞B.《尚书》C.《左传》D.《春秋》13、我国第一部记言记事文字的总集是()。
A.甲骨卜辞B.《尚书》C.《春秋》D.《左传》14、《论语》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B.“义”C.“礼”D.“智”15、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价()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A.《老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16.“楚辞”的本意是()。
A.一部诗歌总集的名字B.楚地的歌辞C.诗歌题材D.屈原的作品17、屈原之后最有成就的楚辞作家是()。
A.唐勒B.景差C.宋玉D.淮南小山18、《九歌》共()。
A.9篇B.10篇C.11篇D.12篇19、一口气提出170多个问题的屈原的长诗是()。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底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别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浮现了一种壮大的气魄和大方悲凉的感人力量。
并且,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很多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别确定)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
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进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咨询,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行低下。
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别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进展做出了贡献。
沈宋往常,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
沈宋使五律更趋周密,彻底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据《新唐书·宋之咨询传》记载:“及之咨询、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
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钞票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
他们的生平大都别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填空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 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 P22 —23)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
(古代文学史2 P39)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P64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一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P140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P21610、南歌的抒情长诗_西洲曲___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________ 木兰诗_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_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 叙事性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
(古代文学史2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
(古代文学史2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_西洲曲______和北歌的叙事长诗____木兰诗_______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
我国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是朴素的辩
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
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
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
年号。
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
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
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统一天下的
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
称为“建安风骨”。
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2、古文运动:中唐时期有韩愈领导,并且有“韩门弟子”的参
加和柳宗元的支持。
他把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
古文,并使之和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随着韩愈的努力倡
导和众多人的拥护,古文业绩更著,最终古文压倒骈文,成为文坛
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谓的“古文运动”。
(古代文学史
2P159)
3、春秋笔法:是指春秋的行文风格,即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
鲜明的的思想倾向性。
后人称微言大义,一字见义,一字褒贬或春
秋笔法。
4、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一)P22
三、简答题。
1、《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举出代表例子进行说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山顶。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的代表作有《关雎》,《芣苢》(音府以),《小星》等;《雅》代表作有《鹿鸣》《黄鸟》《北山》《四月》等;
《颂》代表作有《那》《烈祖》《长发》等。
2、杜甫诗歌中高度的人民性表现在哪里?
参考:
第一个特征: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例如“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
(《赴奉先咏怀》)他的诗中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
民的痛苦生活,而且大胆地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
思想感情和要求。
P100
第二个特征: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例如“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岁暮》)杜甫的喜怒哀乐总是和国家命运的盛
衰起伏相呼应的。
P103
第三个特征: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怀着强烈的憎恨。
例如“比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送韦讽上阆
州录事参军》)P104(第一册)
3、试简述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艺术境界。
(第一册书p278—p282)
答案:就艺术境界来说,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史的一大贡献,就是创
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开拓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新天地。
陶渊
明的田园诗,其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薄、与世无争、物我合一
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
首先,表现在诗
人拥有平和散淡的心境,使这种感情自然流露在诗中;其次,陶渊明
的田园诗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陶的诗中
的语言,有清水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四、问答题。
1、在古代文学史上,不乏有杰出文学家齐名的,如李白与杜甫
并称
“李杜”。
举一个例子,试论述他们之间的异同。
参考一:“元白”,即元稹与白居易。
同:1.他们都生活在中唐
后期;2经历类似,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以后,才在诗歌创作上发生
了重大变化,创作出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诗。
3.他们频繁唱和,而
形成了“元白体”诗篇,诗风则是平易浅切异:元稹的新乐府也是
叙事诗,但不像白居易新乐府诗一题一事,往往一题包括数意,叙
事繁复,主旨也就不够集中明确。
(二)P135P152
参考二:“孔孟”即孔子与孟子。
同:1.都是儒家学派的先哲,以仁为本。
2.生活的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3.游历于各国,经历类似,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
异:1.孟子将孔子的思想具体化到民本思想、仁政3.《孔子》诗师生间的简要问答,诗简单的结论短语,《孟子》则是孟子与诸侯间的论辩,诗深入的论证。
(一)P70-77
参考三:“韩孟”即韩愈与孟郊。
同:1.中唐时代2.诗歌大多
以抒发自己贫穷困顿愤世嫉俗的情怀为主2.追求奇崛的诗风,创作
摆脱俗套,有不拘常规的胆量与勇气3.审美上追求雄奇怪异的风尚4.采用想象奇特,夸张大胆,比喻险怪等表现手法异:韩愈创造了
一种诙谐戏谑的诗歌风尚,孟郊则以苦吟著称,不仅对社会贫富不
均加以批判,还对下层人民的不幸深表同情。
(二)P180-188
2、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史2P86-92)
李白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的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得内容
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诗歌的创作带有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在表达激情时情感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
在形容、比喻、象征他的思想感
情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
例如《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长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
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例如《将进酒》中他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但是突
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强烈的信心转眼
代替了消极的悲叹。
诗人的感情在转瞬间判若两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礼拜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自然、飘逸,诗体多样。
他的最大贡献在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