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合集下载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引言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在为病人提供基本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时,需要面临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这些隐患可能会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1. 滑倒和摔倒滑倒和摔倒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医院的走廊、浴室和病房等地方,尤其是在湿滑的地面上。

防范措施:•确保地面干燥,及时清理并标记湿滑区域;•为高风险病人提供防滑鞋;•提供合适的扶手和护栏以提供额外的支持;•检查并修理或替换损坏的地板。

2. 药物错误在繁忙的医院环境中,护士可能会发生药物错误,如给予错误的药物、剂量或途径等。

药物错误可能对病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防范措施:•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药物给予;•使用两人核对制度,确保正确的药物和剂量;•注意药物的名称、剂量和过期日期;•提供药物教育给予了解自己用药的病人。

3. 治疗感染在医疗机构中,治疗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遵守严格的手卫生规范,包括适时洗手和使用消毒剂;•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镜等;•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包括各种器械和床单等;•教育病人和家属关于感染控制措施。

4. 病人误吸病人误吸是指病人在进食或呼吸过程中吸入口腔或胃中的物质进入呼吸道。

这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防范措施:•食物制备过程中保证细嚼慢咽,避免咳嗽或说话时进食;•建立专业的吞咽评估程序,对有吞咽困难的病人进行监测;•提供辅助进食、吞咽训练等康复服务;•提供系统的英语语言策略,以帮助病人更好地与护士进行沟通。

5. 疼痛管理问题护理工作中,疼痛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疼痛患者的不合理管理可能导致疼痛不缓解或疼痛加重。

防范措施:•根据病人的疼痛评估结果,为其提供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定期监测病人的疼痛反应,及时调整疼痛管理计划;•提供疼痛教育,使病人了解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疼痛感受和需求。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护理是一项与人类健康、生命安全休戚相关的职业,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

护理人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工作中会存在的护理隐患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

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可能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1、不能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不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查对制度,在执行医嘱时或错抄或漏抄;目前医嘱核对大部分科室只能每天核对一次,做不到班班核对,甚至核对时也未对出错误,以致多用、少用、漏用及错用药物等。

(2)交接班制度不严,护士往往对病人病情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我们个别科室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第一天交过第二天就不交班了,结果夜间发生病情变化时夜班再交班,也曾说过,但是收效不大。

(3)医院有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根据分级要求给予病人相应的护理。

但是个别护士值班时不能按时巡视危重病人或巡视病房时也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由于社会上一些因素影响着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不负责任,对病人不关心,有时甚至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对危重、意识丧失的病人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2、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水平偏低(1)我们的护士多为年资低,临床经验不足者,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熟练等,造成一些基础操作如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灌肠肛管插入的深度、溶液的配制了解不够;常用的药物规格不够熟悉(举例如化疗药物);备皮范围、方法掌握不够甚至刮破皮肤等。

(2)有的护士理论知识缺乏,或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结合,以至于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在发现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措手不及,不能及时处理。

(3)不能熟练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

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呼吸内科病房是一个重要的医疗环节,负责处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护理人员加强管理和应对。

本文将从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管理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全隐患1.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特殊呵护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这类患者常常呼吸困难,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呼吸支持,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

2. 用药安全问题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大多需要吸入氧气、使用各种支气管扩张剂和呼吸道清洁剂等药物,这些药物对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构成了一定的风险。

3. 器械使用不当呼吸内科病房经常需要使用氧气机、呼吸机等各种医疗器械,一旦使用不当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带来风险。

4. 感染控制问题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中很多都是因为呼吸系统感染而入院治疗,因此感染控制成为该病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管理对策1.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呼吸支持技术、氧疗技术等护理技能,提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护理水平。

2. 规范用药流程呼吸内科病房应建立健全的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配药、使用、记录和报废等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强化器械使用培训针对常用的医疗器械,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对器械的使用技能和操作规范,确保使用安全。

4. 加强感染控制呼吸内科病房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预防制度,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感染控制措施,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5. 加强团队合作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与医生、呼吸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紧密配合,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共同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6. 强化风险预防意识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人员要加强风险预防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安全是第一位的。

通过加强管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安全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病房护理安全措施

病房护理安全措施

病房护理安全措施
病房护理是医院重要的一环,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因此,病房护理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病房护理安全措施。

一、病房环境安全措施
1.1 确保病房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

1.2 定期清洁病房,保持整洁卫生。

1.3 确保病房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定期检查维护。

二、患者安全措施
2.1 确认患者身份,避免发生患者混淆。

2.2 定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3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安全。

三、用药安全措施
3.1 严格执行用药双重核对原则,避免用药错误。

3.2 准确记录患者用药情况,避免用药重复或者遗漏。

3.3 定期清点药品库存,确保用药安全。

四、感染控制安全措施
4.1 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感染控制措施。

4.2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4.3 对患者进行隔离护理,避免感染传播。

五、应急处理安全措施
5.1 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培训护理人员应急处理技能。

5.2 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保证应急处理的及时性。

5.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病房护理安全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确保病房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病房护理安全措施的重视,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

病房护理安全措施

病房护理安全措施

病房护理安全措施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房护理安全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医疗过程中,病房护理安全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预防感染、保障患者隐私、确保用药安全、防止跌倒、预防误诊误治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病房护理安全措施。

一、预防感染1.1 保持病房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空气和物品表面,减少细菌繁殖。

1.2 护士和医生要做好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1.3 患者要遵守医嘱,按时服用药物,避免因感染导致病情恶化。

二、保障患者隐私2.1 护士和医生在进行护理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2.2 在进行护理时,要避免在公共场合讨论患者病情,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2.3 患者的病历和个人信息要妥善保存,避免外泄。

三、确保用药安全3.1 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要核对患者身份,避免用错药物。

3.2 用药前要查看患者的过敏史,避免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3.3 患者要配合医生和护士,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四、防止跌倒4.1 病房内要保持通道畅通,避免患者因绊倒而跌倒。

4.2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要提供辅助设施,如扶手、轮椅等,避免跌倒。

4.3 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行动,及时发现患者有跌倒危险的迹象。

五、预防误诊误治5.1 护士和医生在进行护理时要仔细核对患者的病历和医嘱,避免误诊误治。

5.2 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汇报,避免病情恶化。

5.3 患者要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因误诊误治导致病情加重。

总结起来,病房护理安全措施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预防感染、保障患者隐私、确保用药安全、防止跌倒、预防误诊误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病房护理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该共同努力,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病房护理的安全。

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病房管理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护理安全是病房管理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病房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护理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障病患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护理安全隐患之一是患者误食、误药等问题。

在病房管理中,医护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正确的饮食和用药。

为了减少患者误食、误药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指导,确保患者正确饮食和用药。

2.建立详细的饮食和用药记录系统。

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情况,包括时间、剂量和途径等信息,共同做好用药和饮食的管理。

3.标志明确。

在病房内设置明确的标志和提醒,例如“禁止食物”、“禁止自行用药”等,以减少患者的误操作。

其次,护理安全隐患之二是跌倒和误伤问题。

病患多数情况下是虚弱和行动不便的,容易发生摔倒和自伤的情况。

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保持病房的整洁和通风。

确保病房内的走廊和病床周围没有杂物和滑倒的危险物品,保持空气流通,减少误伤的可能。

2.护理人员要对病患进行及时的评估和监护。

根据病患的情况,确定其行动能力,对需要特殊照顾的患者加强监测,提供必要的陪护。

3.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

帮助患者行走、上厕所等日常活动时,给予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最后,护理安全隐患之三是病房感染问题。

病房内是病患和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容易成为病原体传播的场所。

为了减少病房感染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标准。

医护人员要做好手卫生、消毒、隔离等工作,并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培训,确保相关操作规范化。

2.提高病患与环境的清洁管理水平。

加强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物品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3.加强病患的健康教育。

对于病患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包括手卫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等,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养。

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病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环节,管理好病房安全事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护理质量。

然而,目前在病房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针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不足是病房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隐患。

一些护士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从而增加了患者受伤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对策一: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提供系统的培训班程和培训材料,帮助护士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医院应鼓励护士参与继续教育,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

对策二:建立良好的护理团队。

医院可以设立固定的护士团队,由拥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护士领衔,协调和指导其他护士的工作。

此外,医院可以积极引进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团队整体的素质。

其次,病房中的设备和设施不完善也是一个安全隐患。

一些医疗设备可能老化、损坏或使用不当,这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对策一: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

医院应该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医院还应建立设备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指导,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对策二:更新和升级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医院应不断关注最新的医疗设备发展趋势,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病房中的感染控制和防护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

病房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场所,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传染源,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对策一:加强感染控制培训。

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感染控制培训,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护士掌握正确的感染控制措施。

护士应掌握洗手、穿脱手套和口罩等基本的感染控制技巧,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对策二: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应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对患者的隔离和护理、病房的清洁和消毒等方面。

病房护理隐患及整改措施

病房护理隐患及整改措施

病房护理隐患及整改措施病房护理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然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隐患,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下面将从病房护理的隐患和整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病房护理的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品管理不规范:包括药品存放混乱、使用的药品过期、药品错误出入等,在护理过程中,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者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治疗。

2.患者个人隐私泄露:医院病房内人员众多,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患者个人信息泄露,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不良影响。

3.感染控制不到位:医院是感染的高危地带,病房护理中卫生消毒工作不到位会导致细菌繁殖和感染交叉传播,给患者的康复带来隐患。

4.人员配备不足:有时候因为人员紧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联系较少,监测不及时,对患者的状况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其次,针对这些隐患,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确保病房护理的质量和安全:1.加强药品管理:建立规范的药物存放、领用和使用流程,加强药物的检查和监管工作,并培养护理人员的药品知识和管理能力。

2.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遵循保密原则,不得随意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并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意识培训。

3.加强感染控制:完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规范手卫生、设备消毒等操作,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并定期进行病房环境的检查和消毒。

4.增加人员配备:医院应注重合理的人员配备,根据病房的实际情况,适时增加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总之,病房护理的隐患对患者的安全和康复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持续加强对病房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管,加强培训和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同时,医院管理者也应该加大对病房护理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资源支持,为病房护理工作的安全和高效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发表时间:2014-03-21T10:55:39.763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作者:谭利平
[导读]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的全过程均遵照法律和医疗行业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并且患者没有出现心理
谭利平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ICU四川610000
作者简介:谭利平(1977-),女,汉族,重庆石柱人,护理本科,主管护师,现任ICU护士长。

【摘要】通过对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隐患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将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缺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老年护理;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506-02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的全过程均遵照法律和医疗行业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并且患者没有出现心理、身体机能方面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等情况[1]。

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健康和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近年来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因此,分析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保障护士的执业安全及患者的人身安全;提升医疗机构护理管理的水平。

1安全隐患分析
1 1护理人员的因素:在我国,相关卫生法律、法规教育的缺失使得不少临床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法律意识,不懂得加强法律自律并通过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工作中存在责任心及安全意识缺乏,对突发事件不能够有效控制。

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态度较差,言语、行为不当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降低,甚至产生焦虑、忧郁、急躁等负性情绪,给临床诊疗活动带来巨大麻烦,使其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最终甚至引发医疗护理纠纷[2]。

除此之外,护理知识的缺乏及专业技能的不熟练使得在进行护理活动时违反相应的操作规范,导致护理操作失败或者错误[3]。

护理巨大的工作量及人员紧缺造成护患之间的沟通不良,不利于及时深入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的起到治疗作用。

加之护理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护士疏于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护理态度较差、语言生硬、行动迟缓、操作失误使得护患关系一度紧张,患者对诊疗方案的不理解,从而降低对治疗的配合,影响治疗效果[4]。

1 2管理层的因素:相关护理管理制度的缺失,加之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机制及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度成为护理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

针对护理操作规范、职业道德等没有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6],护理人员紧缺导致其在护理活动中精力不济[7]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健康及护理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1 3患者的因素:患者法律及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诊疗的过高的期望值、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低下使其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下降,使治疗效果明显受限。

加之多数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巨额的治疗费用以及较低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患者极易产生对立、消极的心理,对治疗的配合度差造成病情加重,给护理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患者由于病情加重,或者长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及家庭关怀,坠床、跌倒、压疮、误吸甚至自杀等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极易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

2防范对策
完善并严格执行由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制度,将安全责任具体分配到人,完善人才考评和监管机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临床常用技能及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进行培训,尤其应当重视新来人员的岗前培训及临床三基训练,使其从一开始就形成较好的法律思维模式,内化护理安全意识,养成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增强临床服务意识。

对思想懈怠,行动散漫、缺乏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及时教育,必要时严惩不贷。

护理管理者根据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人员配置方面的调整,诊疗高峰时建立弹性排班制度并不断改革创新,针对突发事件及危重患者的急救可建立动态排班制度,在保障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对有困难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关注,必要时给于帮助支持使之能够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处理护理事件,降低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及失误。

倡导护理团队之间相互提醒和监督,对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及时修补,降低差错的发生率。

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必要时可对相关礼仪知识及沟通技巧等内容进行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缓解护患之间关系紧张的局面,使之更加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针对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的机理、诊断治疗思路、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注意事项、预后以及药物的服用方法等情况,通过合适的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以消除疑虑,并可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增强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

使患者自觉自愿的接受治疗。

住院过程中,当日费用尽量当日录入,不乱收费,及时发放清单,发放清单前核对,当患者对费用产生疑问时护士要耐心解释,提供收费依据,直到患者、家属清楚,满意为止。

3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日趋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只有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逐渐杜绝,才能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潘纲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张世丽,魏桦,郭峥.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62 64
[3]韩艳萍,毛敏芬,张儿.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嘱执行过程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53 2155 [4]万和芝,吴婉清.低年资护士巡视病房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1):156 157
[5]方秀莲,胡利霞.护理安全员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23 24
[6]李平.儿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0):92 94
[7]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6
[8]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51
[9]杨青,邓懿文,韦凤媛.谈谈零度宽容与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2,22(6):41 42 [10]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差错事故[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 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