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乔治·萨顿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②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③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④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⑤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
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
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
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
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
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试题:专题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Word版含答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课外阅读(2017·湖南雅礼中学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为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段吉方纵观以往关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国经验”的讨论,有这两个特点:一、批评领域的声音明显多于理论研究的声音,体现出了“中国经验”研究中“批评先于理论”的现象;二、在“中国经验”的定位上,一般会将中国文论话语中的“中国经验”问题纳入广义上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宏大叙事之中。
首先,“批评先于理论”是“中国经验”研究中的应有之义。
只有在批评中,中国文学的经验,特别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才能够给“中国经验”的讨论提供直接的参照及批评言说的动力,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才会落到实处。
从先秦时代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王国维时期,这个“中国经验”就是文学研究如何切实有效地回答文本创造的历史及其所展现出的规律,“中国经验”是从“文本学”与“批评论”的层面上升到美学理论的提炼和话语方式的表达。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文评”,就是一种综合的批评评判,它的一个基本路径,就是从文本出发的充分的批评阐释。
这里面的“中国经验”就是在文本批评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文论如此,中国近现代文论中的“中国经验”也是如此。
从“五四”时代到三四十年代,鲁迅、胡适、周作人、胡风、朱光潜、宗白华、李健吾等人的文论,就是中国作家以自己的话语评价中国自己的文学作品,文论话语仍然是从批评实践层面上着眼与发展的。
即使是中国近代文论中受西方理论影响较大的王国维,他的《人间词话》之所以能够自成一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间词话》中有“中国经验”,就是因为他没有忽略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于理论体系构建的要义。
其次,为什么不能将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与那种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相提并论?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来看,有很多优秀作品都直接展现了在当代中国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各种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体、内容和风格都是“中国”的,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的凝聚和表现。
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后训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Word版含解析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恨(zēng ) 调.剂(tiáo ) 载.重(zǎi ) B.陡峭.(qiào ) 汲.取(xī) 天赋.(fù)C.捉.摸(zuō) 消融.(rón ɡ) 给.予(jǐ) D.坠.地(zhuì) 嬉.闹(xī) 默契.(qì)项,“载”应读“zài ”。
B 项,“汲”应读“jí”。
C 项,“捉”应读“zhuō”。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日前,一条耸人听闻....的新闻占据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山东警方破获价值5.7亿元的非法疫苗案。
②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过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各类辞书)指教的,绝无仅有....。
③这两个人,一边一个在办公桌边对峙着,李东云似笑非笑地看着对方,因为主任已经从盛气凌人....转为无可奈何了。
④他立志进入艺术的殿堂学习,却因为文化课不好,连续四年高考都一落千丈....。
直到2016年第五次高考才如愿以偿。
⑤一段“樱桃有毒”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让不少的市民疑虑重重。
但专家指出,这种说法言过其实....了。
⑥有时我们根本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过于强调自己的伟大,殊不知伟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夸大或捏造事实,第①句应用“骇人听闻”。
“绝无仅有”指极其少有,而并非没有,不符合第②句句意。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第④句中应用“名落孙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增加了大气中的光化学氧化剂,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
B.《西湖清趣图》描绘了南宋时期的西湖人文景观,钩沉出完整的南宋西湖全貌,该图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同步练习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同步练习一、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蔓.延(màn)藤蔓.(wàn)一落.千丈(là)崭露.头角(lòu)B.热忱.(chén)枕.头(zhěn)气势汹.汹(xiōnɡ)流水汤.汤(tānɡ)C.曾.经(cénɡ)憎.恨(zènɡ)骇.人听闻(hài)言简意赅.(ɡāi)D.悄.然(qiǎo)愀.然(qiǎo)暴.殄天物(bào)曝.露原野(pù)【解析】选D。
A项,落luò,露lù;B项,汤shānɡ;C项,憎z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陷阱缥缈仗义直言各行其事B.蔓延覆辙轻歌慢舞山清水秀C.厮杀驾驭层峦叠嶂平心而论D.殒落褴褛归根结底委屈求全【解析】选C。
A项,“直”应为“执”,“事”应为“是”;B项,“慢”应为“曼”;D 项,“殒”应为“陨”,“屈”应为“曲”。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浓厚,总是至高无上....,自觉高人一等,将自己独立于党纪国法之外。
B.东西方对人才的看法也有不同,但都要求德才兼备,可这种人才不多,大多数人是瑕不掩瑜....,各有短长。
C.中国现在是否已经超越美国?或者说全面超越美国?这样骇人听闻....的观点,恐怕除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外,中国还没有人这样公开提出过。
D.对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作品或相关人物的深度剖析,进而反思过去众多类似“黑天鹅”“灰犀牛”等经济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采取未雨绸缪的行动,或许能使我们避免重蹈覆辙....。
【解析】选D。
A项,“至高无上”指最高;没有更高的。
褒义词,感情色彩错。
B 项,“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这里应该用“瑕瑜互见”,“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三专题《东方与西方的科学》讲练测.

板块二认识和沟通主题导读任何一种文明,只有与其他文明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得到丰富与发展。
灿烂的中华文明,就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必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和更深入的层面上展开,人类的未来也必定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更加繁荣和进步的文明世界。
第1课时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覆.辙()憎.恨()滥.用()答案:覆fù,憎zēnɡ,滥làn。
2.辨音蔓.延() 蔓.菁() 瓜蔓.()风暴.() 一暴.十寒()答案:màn,mán,wàn;bào,pù3.辨形( )人听闻(hài))护(biàn)尸( )(hái)( )析(biàn)至高无( )(shànɡ) ( )(chãn)礼( )往来(shànɡ))木(zhěn)答案:骇,骸;辩,辨;上,尚;忱,枕。
【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焰欺压人。
至高无上:已经是最高的,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一落千丈:原指琴声陡然由高到低。
后比喻景况、声誉、地位突然恶化,急剧下降。
2.词义辨析辩护辩驳辩护:为了保护别人或自己,提出理由、事实来说明某种见解或行为是正确合理的,或是错误的程度不如别人所说的严重。
例句:不要替错误行为辩护。
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例句:他说的话句句在理,我无法辩驳。
勉励勉力这两个词语的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义不同。
“勉励”是鼓励、鼓舞的意思,动词,如“勉励大家好好学习”;“勉力”是尽力、努力的意思,副词,如“勉力做好本职工作”。
流利流丽相同点:都有流畅的意思,都是形容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三第三专题《东方与西方的科学》同步练习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东方和西方的科学》(高一年级下学期使用)主编人:王建君一、语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括号内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覆辙.(清澈.) 嬗.变(擅.长) 骇.人听闻(言简意赅.) B .渺.小(缥缈.) 蔓.延(谩.骂) 恃.才傲物(侍.立一旁) C .滥.用(褴.褛) 热忱.(枕头) 热情给.予(目不暇给.) D .憎.恨(赠.送) 陨.落(殒.身) 惴.惴不安(仔细揣.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论辩 滥用职权 至高无尚 B .沿续 绝无仅有 引以为荣 C .亦或 气势凶凶 食不果腹 D .漫延 归根结底 神气凌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希腊人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 . ②科学方法也许永远不能 于许多思想领域,比如艺术、宗教、道德领域。
③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来自东方,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西方 的子孙, 东方的后代。
A .一落千丈 应用 不只是/也是 B .势如破竹 运用 不只是/也是 C .一落千丈 运用 不是/而是 D .势如破竹 应用 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 .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B .科学方法不能滥用,否则最终导致的结果必定是耸人听闻....的。
C .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结果最后却衰亡了。
D .学校领导对来校的实习生在工作和生活作了周密安排,对他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悄悄地有机会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B .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 C .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相补充。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3专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2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就是()A、瞬.间(shùn)悄.悄(qiāo)歉虚归根结底B、辩护蔓.延(màn) 恩惠重蹈.覆辙(dǎo)C、粗.暴(chū) 憎.恨(zēnɡ) 无愧至高无尚D、热忱.(chén) 侧.面(chè) 滥用高耸入云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就是()①当她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________的时候,谁知道她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她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②与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________,简直就就是一瞬间。
它会持久不?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③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________它们。
④她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________视为野蛮人,她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
A、鼓舞微小揭发一律B、鼓励渺小揭露一概C、鼓舞渺小揭露一律D、鼓励微小揭发一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就是()A、由于身材不高,邓婕离人们心中高挑、盛气凌人....的王熙凤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起初大家对她并不瞧好。
B、近日,近处赣州市的瑞金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一名6岁男孩被摩托车拖行32公里。
C、祖国的经济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像这样的速度在世界上就是绝无仅有....的。
D、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与其她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就是不完美的。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就是()A、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B、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
C、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
D、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并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她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就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三专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Word版含答案.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悖.(bèi)谬翎.(lín)毛赧.(nǎn)然咬文嚼.(jiáo)字B.脉.(mò)脉提.(dī)防吮.(shǔn)吸模.(mó)棱两可C.福祉.(zhǐ) 重.(zhònɡ)听怔.(zhènɡ)怔虚与委蛇.(shé)D.游说.(suì) 破绽.(zhàn)斡.(wò)旋少不更.(ɡēnɡ)事解析A项,“翎”应读línɡ;C项,“蛇”应读yí;D项,“说”应读shuì。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切磋洽谈会悬梁刺骨言过其实B.气概水笼头风雨如晦落荒而逃C.招募度假村有恃无恐试目以待D.怅惘挖墙脚功亏一篑盛气凌人解析A项,骨—股;B项,笼—龙;C项,试—拭。
答案 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_____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___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
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______能力。
A.毕竟沿用鉴赏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D.究竟采用鉴赏解析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相当于“终究、到底”。
究竟:副词,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
沿用:按照老样子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含有时间先后的关系问题,而第二句涉及的都是国内外的关系问题,故不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同步练习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韩晶老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悖.(bèi)谬翎.(lín)毛赧.(nǎn)然咬文嚼.(jiáo)字B.脉.(mò)脉提.(dī)防吮.(shǔn)吸模.(mó)棱两可C.福祉.(zhǐ) 重.(zhònɡ)听怔.(zhènɡ)怔虚与委蛇.(shé)D.游说.(suì) 破绽.(zhàn)斡.(wò)旋少不更.(ɡēnɡ)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切磋洽谈会悬梁刺骨言过其实B.气概水笼头风雨如晦落荒而逃C.招募度假村有恃无恐试目以待D.怅惘挖墙脚功亏一篑盛气凌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_____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___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
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______能力。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式的武术则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漂亮,即要在花拳绣腿....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B.如果一味强调我们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其结果必然就像邯郸学步....一样。
C.有人错误地以为工艺和艺术是属于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雕虫小技....,其实这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强项。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与西方相反,中国文化中的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而发达的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艺术和工艺相互交融、彼此渗透。
B.好莱坞大片虽然能像体育运动一样,起到刺激人们的生理感官、满足人们的肉体欲望,但多少失去了审美情感的独特魅力。
C.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中国文化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限制了中国人知识构造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
D.在创意产业日益崛起、人类的精神寄托日渐匮乏的情况下,中西方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或许可以为21世纪的人类文明提供许多新的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6.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希腊有什么“覆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列举古希腊人的例子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的比较人们常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智慧,当然不同的民族对智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所代表的东方智慧观念,与洋人的西方智慧观念有很大差距。
西洋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无非亚里士多德、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理论家、发明家、创造家之流。
中国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是谁?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诸葛亮。
”诸葛亮有什么发明?没有;有什么创造?也没有;提出过什么理论?更没有。
那么中国人把诸葛亮视为最高智慧代表人物的理由在哪里?因为诸葛亮玩计谋、搞诈术的水平中国古今第一。
按照东方的智慧标准,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不过几个书呆子而已。
牛顿遇到诸葛亮,肯定被诸葛亮玩得像如来佛手心里的软糖一样,谁敢在诸葛亮面前谈天才?而按西方的智慧标准,诸葛亮不过是一个擅长计谋的政治人物而已,连一个高等数学方程式都解答不了,谁敢在牛顿面前谈智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之类擅长计谋的政治老腕,不会被列入西洋天才人物的行列。
中国有过一个数学家叫陈景润(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不多了),一天到晚鬼迷心窍地搞什么“1+1=2”的数学猜想。
当时周围的人都把陈景润视为呆子、怪人,要不是洋人抬举了陈景润,他一直会被认为是智商接近弱智者的痴愚人物。
陈景润的论文登出后,中国的反应如同石沉大海,洋人却兴奋起来:“你们中国有个天才的数学家陈景润!我们要请他去讲学。
”洋人给陈景润的痴愚平反摘帽,但仍有许多中国人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个怪才嘛”。
西方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宇宙自然的理解上,智慧的高低是“与自然斗争”能力的大小,把天才的美称授予那些揭示自然法则的理论家、巧妙利用自然力量的发明家。
东方则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人”的理解控制上,智慧的高低是“与人斗争”能力的大小。
中国的聪明人标准是:精于为人处世,老谋深算,随机应变,讨好上级,拉拢平级,利用下级。
西方哲人的智慧体现在抽象思想上。
与孟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创研究无生命物质世界的构造、运动和原因的《物理学》,并提出自然科学中一系列最基本的概念:“物质”、“空间”、“时间”、“运动”。
后世的牛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力学三定律”,这标志着宏观力学的基本成熟,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微观力学又开辟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可以说没有“力”的抽象概念,就没有今天的自然科学。
而东方哲人的智慧体现在感性思维上。
东方哲人虽不擅长提出抽象概念和创立法则定律,但却善于讲故事,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浅显的文学方式表达出来,中国古代哲学都寓于名人的教诲和故事般的寓言中。
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东方和西方测试个人智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西方大学的入学考试,都是以测试学生的推理、想像、创造能力为主。
而古代中国则通过科举考试——既不考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和想像创新能力,也不考应试者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程度——只用文章来评价一个人的智慧程度。
而考文章又主要考应试者的“文采”。
但文采却无一个客观的标准,所以中国的科举考试不像西方大学考试有一个客观的分数。
尽管废除科举引进西学以后,中国人的智慧观有所改变,但中国仍然是诗的国家,人们喜欢比喻和夸张,喜欢中国画那样诗般的意境,对西洋追求真实的科学和追求写实的艺术,总是敬而远之。
中国极少会有人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写毕业论文,而单纯出于兴趣去读亚里士多德《物理学》那样缺乏文采的论理文章。
东方的智慧也有其闪光之处,在研究人性的缺点并加以利用方面,远远走在西方前面。
西方无数的军事学家、将帅参谋,打了几千年仗,却从来没有想出过“空城计”这样的绝计。
9.诸葛亮与爱迪生的智慧差异表现在什么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东方和西方在智慧方面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用对比方式分项说明。
(写出3点即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读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写下其中的两点,每点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本文所阐述的思想观点,分析作者举“陈景润和诸葛亮”、“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爱因斯坦”这两组例子,说明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中德文化对比”图的意思。
(不超过4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两幅画的寓意,请你把“裁员”、“减薪”两个词恰当地填入下面横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