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6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更是常常出现于《淮南子》中。《淮南子》中的
作品又时而带有楚骚之风韵。道家文辞与楚骚风 韵的结合造成《淮南子》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引譬连类是《淮南子》中运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 在《淮南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喻、寓言、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出现于文中,大大增 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作者非常重视这种“揽物引 类”、“引譬援类”的表达方式,《要略》说: “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则不知精微。” 《淮南子》这种表达方式打破了自然、社会与人 的界限,在天地与人事、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 幻的事物之间博采旁搜,纵横驰骋,形成酣畅淋 漓、广博宏富的审美特征。
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使得“天下 轶闻旧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司马迁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目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写成卓 绝千古得《史记》一书。
此外,在大一统局面下,封建专制统治加 强了,很多知识分子感到行动不自由,思 想受限制,有一种有志难伸的压抑感,因 而出现了一批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 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 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司马相如、司马迁、王褒、刘向等以散 文或辞赋著名的作家被看作是文章之士, 在人们心目中与公孙弘、董仲舒、萧望 之、梁丘贺等以儒术进身的人有明显的 区别。
通过总结辞赋的创作,人们开始认识到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司马相如认为 赋的特点是:“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 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汉宣 帝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 丽可喜”,能够“虞悦耳目”。
大一统的局面造成了一种恢宏开阔的时 代精神,人们踔厉奋发,积极进取,重 视名节,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和历史责任感,有一种雄骏豪迈的气 概。这种时代精神在汉代文学中表现为 富于气势和激情、浑厚朴拙、奇肆雄健 的审美特征。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先秦文学精品 (共46张PPT)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先秦文学精品 (共46张PPT)
首先,《诗经》最早对我国诗歌的题材进行了系统的划分。“风 雅颂”是内容分类:“风”指国风,即全国民歌,是全书的精华; “雅”是贵族文人的历史诗和讽喻诗;“颂”是祭祀歌曲。
其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 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转折点。“赋” 指铺陈、叙事;“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 出正题。
先秦文学
目录
Part 01 / 神话 Part 02/ 诗歌 Part 03/ 散文 Part 04/楚辞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的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早期)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时代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 散文和楚辞为构成内容。
现在,呆若木鸡就只剩字面意思了,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 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儒家——孔子
主张“仁政”,他和弟子的 语录集《论语》。孔圣人。 (武圣,关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学与思名句)
儒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子
尊称为“亚圣”,主张“施 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 写有《孟子》 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 性善论。
“赋比兴”是艺术手法:“赋”指铺陈、叙事;“比” 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出正题。
《诗经》诗句多为四言二拍句,是四言诗成熟 的标志,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诗 歌的源头。
名篇《七月》、《伐檀》、《硕鼠》、《关 雎》、《氓》等。
六艺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春秋时的诗歌三 百零五首,又叫“诗三百”,为最早的一批诗歌作品,它对我国诗 歌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先秦两汉文学史》PPT课件

《先秦两汉文学史》PPT课件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 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 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 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产生、奠基阶段。
从文学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 散文。诗歌包括《诗经》与《楚辞》;散文包括历 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周部族史诗: 《大雅》中有5首诗是反映周族由始祖后禝到公刘、古公亶父直至文王、武王不
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史诗。 《生民》是叙述周部族祖先后稷诞生的神话故事以及他在农业方面的天才。前三
章主要叙述后稷神奇的诞生过程:他的母亲无夫而孕,踩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 三次被抛弃都能化险为夷,更显出他的奇特之处。下面几章叙述后稷的农业天才: 他种了很多农作物,种得又茂盛,他是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位农神。也是农业发明 家,最早的农艺师。 《公刘》叙述周人在公刘领导下,有邰迁徙到豳的情况,诗中写公刘先到豳地察 看地形,然后率领族人迁徙到豳,在豳地建城、房屋,开垦农田以及发展生产的 情况。 《帛》叙述周文王祖父古公覃父从豳迁到周以及周文王继承祖业,发展强大的历 史。史诗中写古公覃父与他的妻子姜妃一同率族人迁徙歧山,到歧山后,观察地 形,修建城邑、房屋、庙社,开发农田,还写了孙子周文王继承古公覃父的功业, 逐渐强大的情况,诗中有写劳动人民修城邑、宫室时的紧张、热烈的场面。 《皇矣》写文王伐崇、伐密的两次战争。 《大明》写武王灭商的战争,在艺术上与这些叙事诗总体上不如后代的叙事诗生 动,不过有些片断写的还比较感人,如《生民》的后稷诞生史,《公刘》的周人 迁徙豳地的欢乐场面,《帛系》的周人迁到歧山的欢乐劳动场面的描写。
从文学精神上看,先秦文学是我国写实主义与浪漫 主义文学的源头;也奠定了我国文学追求人伦道德 与自然形式的基础。

先秦两汉文学史课件

先秦两汉文学史课件
国际化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将 先秦两汉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背景下进行比较和探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先秦两汉文学与其他文学的关系
与后世文学的关系
01
影响深远
先秦两汉文学奠定了中国文学的 基本格局和审美标准,对后世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传承
02
03
文论发展
许多古代文学经典,如《诗经》、 《楚辞》等,在后世被广泛传颂 和演绎,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先秦两汉文论的发展为后世文论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 想。
《诗经》
01
02
03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 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 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诗经》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反映了那一 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诗经》对于后世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
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先秦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 体,主要记录了历史事件、人物传记 等。
02
汉代文学
概述
01
汉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文学从先秦的简略向成熟的 转变。
02
汉代文学在形式、风格、技巧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03
汉代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
汉赋
01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是一种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 现手法的文体。
汉代散文
01
汉代散文在先秦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注重文采和
修辞。
02
汉代散文在内容上涉及历史、哲学、政论等多个领域

赋、比、兴 先秦两汉文学史 教学课件

赋、比、兴 先秦两汉文学史 教学课件
•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比、兴的区别与
联系)
区别
• 比显兴隐。
• 兴只能用于开端,比除
可用于开端之外,还可 用于句中。
联系
•兴中带比:起兴之物
既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又包含暗喻的成分。
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
芣苡,薄言捋之。
•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
芣苡,薄言擷之。
采蘋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
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
湘之?維锜及釜。
•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
尸之?有齊季女。
记录对话
• 《鸡鸣》、《女曰鸡鸣》
女曰雞鳴
•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 “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
•借喻:桑之未落
•《氓》
•《谷风》:誰謂荼苦?其
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 如弟。
• 全篇皆比:既包含比喻句,
也包含陈述句。比喻句的
数量不一定多于陈述句,
但全篇以比喻句为中心, 陈述句只起辅助作用。
碩鼠
•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
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 也且!
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君子于役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 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秦汉文学 文学史 课件

秦汉文学 文学史 课件

学习课文第三段
❖ 李斯站在秦王的立场从想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 出发,这种不注用人才,不广贤纳士,还想驱 逐客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又有利的论证 了中心论点的正确。论点:重物轻人的做法与 秦王想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论据:事实 论据-----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论证方法: 归纳法
❖ 第三段: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 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而在用人问题上 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 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写作特点
1.论点鲜明。 2.论据充足。论据有历史事实,现实事例,
理论佐证。 3.论证有利。本文论证方法多样。 4.语言生动、流畅,富于感染力。语言生动
采用了大量的铺张手法。
两汉文学
❖ 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 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秦朝迅速覆亡的历史教训,虽
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 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 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 局面。
❖ 《史记》不但是传记文学的典范,同时也是 古代散文的楷模。
❖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创作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
乐府诗
汉乐府原指汉代采诗制乐的 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书·艺文志》载:“自孝武立 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 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亦可观风俗,知薄厚 云。”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 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 为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十五从军征
十 五 从 军 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

1
贾谊《过秦论》
2
晁错《论贵粟疏》
3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王充《论衡》
7
2020/7/21
贾谊 《过秦论》
一是前面为 后面蓄势 的写法
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 异也。
铺垫对比 鲜明
对比鲜明 发人深思
感情充沛 行文流畅 善于雄辩
“西汉鸿文”
8
2020/7/21
三、司马迁 《史记》
1
司马迁与《史记》成书
2
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然公子遇 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
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
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 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
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
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1姬5 果盗兵符与公子。
2020/7/21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
14
2020/7/21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
而行,侯 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
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课件[76页]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课件[76页]
• 情景交融
诗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 景交融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 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14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15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5
《诗经》地位 •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源头是《诗经》。
6
采薇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7
导读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 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 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 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 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 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 作道路。
4
诗经简介 (艺术手法)
•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
采用“赋”、“比”、“兴”的艺 术手法。

“赋”:铺陈叙事的意思。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
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辞,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
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8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
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
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
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
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
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zhào)维旟 (yú)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旐维旟矣,室家溱溱(zhēn)。
①首章写牛羊之盛: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 十其犉(chún)。尔羊来思,其角濈濈(jī)。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谁说你家没有羊?三百成群遍山丘。 谁说你家没有牛?黄牛就有九十头。羊群 牧罢归来时,一片犄(jī)角满山沟。牛群牧 罢归来时,摇摇耳朵慢悠悠。
③摽有梅,顷筐墍(xì)之。求我庶士,迨 其谓之。
——梅子完全落了地,拿着浅筐来拾取。 追求我吧年青人,趁着仲春好同居。
——诗人以梅子黄落起兴,写树上梅子由 七分到三分到全部落光,象征着青春易逝, 韶华难留,于是姑娘发出渴求爱情的心声, 写得直率真诚。
(三)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由于《诗经》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诗, 是出自诗人内心心底的歌,真实地反映社 会人生,真率地抒发内心情志,因此形成 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独具真朴之美,体 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手法
(一)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
——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明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予尝考之《三百篇》, 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一十。” 可见《诗经》用赋之广。《国风•豳风•七月 //秦风•无衣//郑风•将仲子//王风•君子于役 //鄘风•载驰//邶风•静女》//《小雅•十月之 交//无羊》。
2、《周南•关雎//召南•野有死麕(jǔn)//摽(表 biào)有梅//卫风•伯兮》;
《摽有梅》:
①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dài) 其吉兮。
——梅子渐渐落了地,树上十成还有七。 追求我吧年青人,趁着吉日快来娶。
②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 兮。
——梅子纷纷落了地,树上只有三成稀。 追求我吧年青人,趁着今儿定婚期。
(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
——抒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怨或怒,或忧 或愤,大都直抒胸臆,决不矫揉造作,扭捏作态。
1、《王风•黍(shǔ)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 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唐风•鸨羽》(三章章末次第怨叹“悠悠苍天! 曷其有所?//曷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极?//曷其有常?);
③第三章停车近郊: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娇,朱幩 (fén)镳镳,翟(dí)茀(fú)以朝。大夫夙 退,无使君劳。
——美人身材长得高,停车休息在近郊。 四匹雄马多肥膘,马嚼边上飘红綃(shào), 雉羽饰车来上朝。大夫朝毕该早退,别教 卫君太辛劳。
——高高身材一美女,身穿锦服罩单衣。 齐侯的女儿,卫侯的娇妻。太子的胞妹, 邢侯的小姨,谭公原是她妹婿。
②第二章硕人美图: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 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qiàn)兮, 美目盼兮。
——手指纤纤像嫩荑(初生白茅的嫩芽),皮肤 白润像冻脂。美丽脖颈像蝤蛴(天牛的幼虫,色 白身长),牙比瓠子(葫芦的子,白而整齐)还 整齐。额角方正蛾眉细,一笑酒窝更多姿,秋水 一泓转眼时。
②章二写牧场之景: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qǐn)或讹。 尔牧来思,何(hé)蓑(suō)何笠,或负其 侯。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有的牛羊下山坡,有的饮水在湖泊, 有的蹦跳有的卧。牧童归来时已暮,戴着 笠披着蓑(suo),也有背着干馍馍。牲口毛 色几十样,品种齐备祭牲多。
③章三写牧人之勤:
先秦两汉文学(6)
第六讲:《诗经》(三)
第三节:艺术成就
一、直抒胸臆的特色; 二、赋比兴手法; 三:语言的声律节奏;
一、直抒胸臆的特色
(一)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
民间疾苦的征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 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揭露现 实,倾诉心声,这些“满心而发,肆口而 成”的诗歌,既朴素真实,又自然生动, 影响汉乐府民歌、唐新乐府等。《小雅-大 东//北山》等。
《小雅•无羊》:
①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 九十其犉(chún)。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jī)。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②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qǐn)或讹。 尔牧来思,何(hé)蓑(suō)何笠,或负其 侯。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③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 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huī)之以 肱(gōng),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zhào)维旟(yú) 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 维旟矣,室家溱溱(zhēn)。
——牧官夜里做个梦:梦见蝗虫变成鱼, 龟蛇旗变鹰隼旗。太卜占梦说仔细:“梦 见蝗虫变成鱼,预兆丰年真可喜;龟蛇旗 变鹰隼旗,人丁兴旺更吉利。”
(二)比:
1、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 2、《国风•周南•冬斯//魏风•硕鼠//豳风•鸱
(吃)鴞(小)(第一首鸟言诗或寓言诗); 3、《小雅•鹤鸣》;
《卫风•硕人》:
①硕人其颀(qí),衣锦褧(jiǒng)衣。齐侯 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谭公维私。
②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 笑倩(qiàn)兮,美目盼兮。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 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huī)之以肱 (gōng),毕来既升。
——牧童归来已不早,拣(jiǎn)回一捆柴和 草,公畜(chu)母畜交配好。羊群牧罢归来 时,跟着头羊小心跑,不掉队(duì)儿不乱 套。牧童胳膊挥一挥,全部进圈跑不掉。
④末章写牧人之梦:
③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娇,朱幩 (fén)镳镳,翟(dí)茀(fú)以朝。大夫夙 退,无使君劳。
④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ū)濊濊 (huò),鱣鲔(zhān wěi)发发(bō),葭 菼(jiátǎn)揭揭。庶姜孽孽(niè),庶士有 朅(qiè)。
①第一章出身高贵:
硕人其颀(qí),衣锦褧(jiǒng)衣。齐侯之 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 公维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