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1、文学的发生:劳动说、祭祀说(主导地位)、游戏说(主导地位)、(两性活动——“美”为重要原则)。

2、文字:甲骨文——现存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卜辞——我国最早的散文,意味着我国书面文学的萌芽;彝器铭文——早期散文的萌芽,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

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书面文学萌芽时期代表作。

散文和诗歌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3、封建社会分期:战国分期说。

二、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1、文学的社会功用:忧国忧民的传统2、发愤著书(创作心理)3、放言勿惮(创作心理)4、深于取象(5、表现美学观和抒情的传统:“发愤以抒情”,事物的美在内而非外)第二章神话一、概述保存神话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主要分为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四类。

二、特色与演变1、特色: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2、演变:由于神话本身具有多学科性质,含有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科学、文艺等多种因素,古其演变往往趋向于某一反面,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第三章《诗经》一、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

最早就称《诗》,后东汉·魏人·董仲舒改为《诗经》。

孔子“删诗”,《左传·赋诗》有记,与之大致吻合。

《论语·阳货》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用此可以概括《诗》的翻然、认识、教育和讽刺作用。

另有“赋诗言志”说。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十五国风”,是民间乐歌(风土之音),共160篇;《雅》(“雅”即“正”,又与“夏”通)为宫廷乐歌(正乐),分《小雅》和《大雅》,《小雅》74篇(大多为文人所作),《大雅》31篇(全为文人所作),共105篇;《颂》(诗、乐、舞合一)乃宗庙乐歌和舞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先秦文学复习汇总

先秦文学复习汇总

先秦⽂学复习汇总总论⼀、中国⽂学史的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段:先秦第⼆段:秦汉1、中国⽂学的各种体裁⼏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2、中国⽂学的思想基础在这个时期基本得以确⽴。

发愤著书的传统、忧国忧民的传统中古期:魏晋⾄明中叶(公元3世纪⾄16世纪)第三段:魏晋⾄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南宋末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正德末)1、魏晋开始⽂学进⼊了⾃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觉的过程。

曹丕《典论·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赋》:“诗缘情⽽绮靡。

”刘勰《⽂⼼雕龙》鲁迅《⽽已集·魏晋风度及⽂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曹丕的⼀个时代可说是⽂学的⾃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艺术的⼀派。

”宗⽩华《论世说新语与晋⼈的美》“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却是精神史上极⾃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个时代。

”⾃我意识增强,摆脱功利,关注⼈⽣、⽣命。

2、诗、词、曲在这⼀时期得到长⾜发展并达到⿍盛。

3、在⼩说⽅⾯,⽂⾔⼩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到唐代传奇达到成熟,⽩话短篇⼩说话本在宋元时期得到长⾜发展,⽩话长篇⼩说在元明之际也出现了《三国演义》、《⽔浒传》等作品,这都为明清章回⼩说的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近古期:明中叶⾄“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鸦⽚战争(1840)第七段:鸦⽚战争⾄“五四”运动(1919)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学创作领域发⽣了很⼤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的市民化和⽂学的通俗化。

2、创作主体个性的⾼扬。

王学左派(王⾉、李贽)汤显祖《牡丹亭》“⽣者可以死,死者可以⽣。

”《杜⼗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孙富)龚⾃珍、梁启超把⽂学作为社会改良的⼯具,救亡图存的意识⽐较浓重。

三古、七段的划分⽅法主要着眼于⽂学本⾝的发展变化,体现⽂学本⾝的发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规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

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

蔡邕的五言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6、纪行赋述志赋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

知识归纳:先秦两汉文学(下)

知识归纳:先秦两汉文学(下)

知识归纳:先秦两汉文学(下)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三、简答题答案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2分)。

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2分)。

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2分)。

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2分)。

结合作品来谈(2分)。

2.简述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2分)。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2分)。

在艺术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3)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2分)。

(4)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

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2分)。

(5)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2分)。

3.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2分)。

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2分)。

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2分)。

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2分)。

小升初复习资料-文学部分-先秦两汉文学到现当代文学

小升初复习资料-文学部分-先秦两汉文学到现当代文学

一、文学(一)先秦两汉文学1.上古神话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自然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英雄神话: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中国古代神话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

2.《诗经》《诗经》又称“诗三百”,孔子编订,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3.屈原与《楚辞》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

代表作:《九歌》《九章》《离骚》等。

“楚辞”:诗体名称;诗歌总集名称。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以《诗经》为代表的“风”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4.史传文学书名作者考点《尚书》不可考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孔子(修订)“微言大义”“春秋笔法”《左传》左丘明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国语》左丘明第一部国别体《战国策》刘向(整理)国别体《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榖读gǔ)。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史界两司马”:司马光、司马迁;“史学双壁”:《资治通鉴》《史记》。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诸子百家代表教派代表人物考点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核心思想“礼”与“仁”,治国上“为政以德”。

教学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性善论,治国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核心思想“无为”。

庄子姓庄,名周,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一、秦汉文学的背景1. 秦汉政治背景•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解放农民,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度•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朝2. 秦汉社会经济背景•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社会等级分明•农业生产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交流频繁,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二、秦汉文学的特点1. 国家文化政策•秦朝提倡儒家思想,严禁其他学派•汉朝兴起,兼容并蓄各种文化流派2. 文学风格多样•豪放派:描写爱情、英雄壮志的作品多见•史诗派:反映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事迹的史诗广泛流传•诗词派: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进行抒发的诗词广泛传播3. 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秦朝文化人地位低下,儒家思想受到打压•汉朝文人士大夫崛起,文化繁荣兴盛三、秦汉文学的主要作品1. 史书•《史记》:司马迁的代表作,有“史家之绝唱”之称•《汉书》:班固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书写的另一部重要作品2. 乐府文学•乐府诗:用以演唱的民间歌曲,描写爱情、战争、田园生活等•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3. 诗词•秦朝:以《九歌》为代表,描绘神话传说和爱情故事•汉朝:诸葛亮的《桃园三结义》、曹操的《短歌行》等4. 鸿篇巨著•《鸿门宴》:描写刘邦和项羽的鸿门宴历史事件•《红楼梦》:清代作品,描绘官宦家族的衰落四、秦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 文化传承•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秦汉文学的经典作品广为流传,并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格和题材2. 文学思想的传承•秦汉时期的文学思想以儒家为主,对后世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汉文学中诗词抒发人生哲理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的观念3. 文化交流•秦汉时期,中国与西域、南洋等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了汉字的传播和汉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小结秦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文学风格,使得秦汉文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库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库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记载“鲧禹治水”神话的典籍是()A.《山海经》 B.《穆天子传》 C.《吕氏春秋》 D.《淮南子》答案:A2.一般认为,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A.地域B.音乐C.内容D.年代答案:B3.《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董仲舒B.何晏C.王逸D.王弼答案:C4. “郑人买履”寓言出自()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答案:D5.《国语》的性质是()A.编年史B.国别史C.通史D.断代史答案:B6.《七发》的作者是()A.枚乘B.班固C.张衡D.扬雄答案:A7.开创了文学史上“悲秋”题材的是作品是()A.《九歌》 B.《九章》 C.《九辩》 D.《九思》答案:C8.古代神话“女娲补天”,出自()A.《山海经》 B.《淮南子》 C.《九歌》 D.《三五历记》答案:B9.下列不属于今文诗的是()A.鲁人申培的《鲁诗》B.齐人辕固的《齐诗》C.燕人韩婴的《韩诗》D.赵人毛苌的《毛诗》10.下列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邹氏传》答案:D11.《国语》最权威的注者是()A.韦昭B.何晏C.王弼D.朱熹答案:A12.成语“越俎代庖”出自()A.《国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答案:C13.《山鬼》属于()中的一篇。

A.《离骚》 B.《九歌》 C.《九章》 D.《天问》答案:B14.中国文学史上“七体”主题,实由()所撰《七发》发端。

A.宋玉 B.贾谊 C.枚乘 D.班固答案:C15.司马迁,字()A.子长 B.子建 C.子美 D.子瞻答案:A16.《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A.《乐府诗集》 B.《玉台新咏》 C.《昭明文选》 D.《文心雕龙》答案:C17.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A.《论语》 B.《战国策》 C.《尚书》 D.《左传》答案:C18.“狡兔三窟”成语出自()A.《战国策》 B.《国语》 C.《史记》 D.《庄子》答案:A19.《诗经》中的“三颂”是指()A.周颂、商颂、齐颂B.周颂、商颂、鲁颂C.夏颂、商颂、鲁颂D.周颂、韩颂、鲁颂20.《过秦论》的作者是()A.李斯B.晁错C.贾谊D.司马迁答案:C21.《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A.扬雄B.刘向C.王逸D.郑玄答案:B22.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A.后羿B.后稷C.伏羲D.仓颉答案:D23.“五言之冠冕”是刘勰对()的评价A.《古诗十九首》 B.《诗经》 C.苏李诗 D.《咏史》答案:A24.散文《论贵粟疏》的作者是()A.陆贾B.贾谊C.王符D.晁错答案:D25.被后人称成为“小离骚”的作品是()A.《九歌》B.《九章》C.《九辩》D.《九怀》答案:B26.《论衡》的作者是()A.王充B.刘向C.晁错D.仲长统答案:A27.《史记》中人物传记不在下列哪个体例中()A.本纪B.世家C. 列传D.书答案:D28.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后汉书》 B.《汉书》C.《史记》 D.《战国策》答案:C29.“长沮桀溺耦而耕”出自()A.《论语》 B.《韩非子》 C.《荀子》 D.《孟子》30.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著称的史学著作是()A.《尚书》 B.《春秋》 C.《逸周书》 D.《左传》答案:B31.下列寓言出自《庄子》中的是()A.画鬼最易B.买椟还珠C.老马识途D.庖丁解牛答案:D32.下列不属于屈原作品的是()A.《天问》 B.《九歌》 C.《九章》 D.《九辩》答案:D33.()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库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习题一、填空题试题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

8、《过秦论》的作者是。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11、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包括《左传》、《》、《谷梁传》。

14、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16、庄子散文提出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指的是寓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

20、司马迁,字。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22、《诗》到了___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

25、有位伊人,。

26、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

29、《乐府诗集》是由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

32、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年。

34、成语“舍生取义”出自《》。

35、《国语》的性质是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重言、卮言。

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

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题材。

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

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古神话】1 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2 西汉刘安【淮南子】中的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3 中国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a深重的忧患意识b厚生爱民c反抗精神4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a以己观物、以己感物b具体、形象的思维c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5 神话的散失和演化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仙化6 神话对后世的影响a 直接影响后世文学创作的思维模式、表现方法b 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诗经】1 艺术特点a 赋比兴手法b 句式以四言为主c 章法重章叠句2 表现手法a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铺陈直叙b 比:亦彼物比此物。

即比方c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即是触物兴词3 类别a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的乐调。

包含十五国风b 雅,即朝廷正乐,分大雅小雅c 颂,即宗庙祭祀之乐。

分周颂、商颂、鲁颂4 诗经分今文的齐、鲁、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鲁人毛亨、赵人毛苌所传)5 诗经的影响a 开创了抒情传统b 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即“风雅精神”)直接影响后世诗人创作 c 在表现手法上,比兴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典范【先秦历史叙事散文】【左传】的叙事和记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 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2 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

3 以第三人称作为叙述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

4 注重完整的事件过程和因果关系,突出的战争描写,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5 长于叙事,精于剪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6 擅长写战争,同中见异,各具面目7 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8 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9 记言文字主要是行文应答和大夫辞令10 叙事语言简约含蕴、词约义丰。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1 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2 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辨法应对之策【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定1 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2 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3 主要思想价值在于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4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5 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6 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7 运用大量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

如“画蛇添足”南辕北辙“8 长于铺张渲染【春秋三转】:左丘明【左传】、公羊高【公羊传】、谷梁喜【谷梁传】【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 为史传文学直接祖述2 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3 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先秦说理散文】【孟子】的艺术特点1 长于论辩2 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方法3 长于譬喻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4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5【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庄子】的艺术特点1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2 诡奇的想象。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3 以丰富的寓言和诡奇的想象构成瑰伟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4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荀子】1 说理清晰、论辩透辟、逻辑周密2 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

3 大量运用排比句法,以增强气势【韩非子】1 丰富的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矛与盾、买椟还珠2 题材平实、结构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先秦说理散文的影响】1 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2 影响后世是创作风格3 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范式【屈原与楚辞】1 【楚辞】——是指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是在楚文化的氛围中和楚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诞生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模仿楚辞的作品2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3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飞哀怨4 【离骚】的主旨是是【爱国忠君】5 美政理想与身世之感6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个光辉形象7 象征和意境:【美人】的意象一般别解释为比喻君王或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高尚和人格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政治斗争双方8 宋玉【九辩】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9 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a 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b 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c 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10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吕氏春秋】1 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实畅达,说理颇为生动2 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贾谊的政论文】1 专题政论文【过秦论】、政疏文【陈政事疏】、杂论2 带有浓郁的战国策士遗风,语言纵横捭阖,以气势征服人3 其浩荡的气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数量取胜,二是以感情驱动【汉赋】(结合、两特点、源于、总称、典型)1.是汉代新兴的一种独特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2.赋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又有散文句式自由、无严格的格律限制的特点,兼具诗歌和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3.赋源于古诗、奠基与楚辞形成并兴盛于两汉4.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包括骚体赋、汉大赋(新体赋)、抒情小赋,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骚体赋】(模仿、内容上、形式上)1.骚体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2.在内容上侧重人物抒情,且多为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3.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赋句4.代表有贾谊的【鵩鸟赋】、【吊屈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汉大赋】(内容、形式、艺术、劝百讽一)1.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2.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兼有讽喻讽谏;3.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达,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4.在艺术上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追求巨丽之美,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5.枚乘【七发】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是典型作品【抒情小赋】(内容上、形式上、艺术上)1.抒情小赋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时弊之作;2.在形式上篇幅较短,多有韵文,句式多样;3.在艺术上继承了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上较之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4.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汉乐府】(机关、采集、演变)汉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

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演变成一种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诗歌】由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可以合集而歌的汉代诗歌。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所编。

是我国保存乐府诗最多的一本诗集。

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12类,如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两汉乐府诗】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1.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苦与乐的深刻揭示、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2.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生活镜头的选取、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叙事详略得当、寓言诗的创作3. 叙事详略得当、简繁有法:/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古诗十九首】1. 组诗名,汉代无名氏所作,非作于一时一地一人;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合为一组,编入【文选】,并题为【古诗十九首】;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之间的离情别绪,士子文人仕途的失意之感;游子之羁旅情怀、思妇之闺怨,充满感伤情调。

2. 艺术特点:/长于抒情,不径直言之,委曲婉转、反复低徊/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明白晓畅,不作深艰之语,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高度概括性,丰富表现力/多引用名言警句,哲理深诗意浓/【史记】1.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纪传文学的开端。

2.叙事没有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人物刻画方面:闾巷之人的入传;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采用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3.风格特征: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

【互见法】旁见侧出法即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 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就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片传中详写,在其他传中略写,这就是详略互见。

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时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的多面性。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与【汉书】的不同1.【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而【汉书】的精华则在于对两汉盛世的生动记叙。

2.【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是以写单个人为主,很少全面叙述家族的兴衰史;而【汉书】则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是历史。

3.【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而【汉书】中悲剧人物没有【史记】中多。

4.【史记】的笔法疏当往复;而【汉书】则重视规矩绳墨,行文严谨有法。

赵晔【吴越春秋】1.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史书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2.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3.注重人物形象刻画,典型的如伍子胥。

【东汉政论文三大家】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冒言】王充【论衡】1. 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2. 用词朴实无华,不重雕琢,在当时文风日趋骈俪化潮流中独树一帜;3. 以“疾虚妄”为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