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一、什么是神话简言之,神话即神的故事。

它诞生的心理基础是“万物有灵”的观念,通常是为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作出解释,或者表达征服、改造的愿望。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自然的神灵或者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超常的力量和神通,被人们所敬畏。

四、中国上古神话的类型1、我国上古神话十分丰富,但是未能完整保存下来。

现有文献中,《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最大。

其余的零星片段则散见于各种载籍。

2、上古神话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的故事。

《诗经·生民》中记载的周民族始祖后稷的神话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的故事(扩展到有关“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娶涂山氏”等禹的故事)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的故事。

英雄及发明创造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后羿射日”的故事第二章《诗经》二、《诗经》的体制和功用1、今本《诗经》按照音乐类型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有乐曲的意思,《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就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风》诗共有160篇。

雅,有正的意思,《雅》即意为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大雅、小雅的不同,也是根据音乐类型作出的区分。

《雅》诗共105篇,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

颂,本指祭祀仪式上舞蹈的样子,引申则专指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2、《诗经》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施教化的重要工具。

它在周代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广泛应用在祭祀、朝聘、外交、宴会等场合,同时也是贵族教育通行的教本。

汉代诗学经学化之后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形成影响至深。

孔子广招弟子传道授业,曾以“诗”教授学生,并对学“诗”的重要性和社会功用有独到的见解:《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吐血整理版)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吐血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1、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

答:总的来说,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鵠落,可谓骈体之祖。

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以下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①文采飞扬,辞藻华美。

突出表现在对“秦王好物”的铺陈描写中。

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②气势奔放,有势如破竹、咄咄逼人之势。

这主要是作者运用铺陈、排比、对比、对偶及夸张手法所致。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

③善用比喻,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如用秦王重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人用人态度的错误。

文中写到:“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取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

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举例说明《吕氏春秋》中寓言运用的特色。

答:《吕氏春秋》中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①独特的结构安排。

一般来蜕,《吕氏春秋》寓言都是先说理,提出论点或命题,然后以众多的寓言故事加以证明。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填空题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

特点:颖悟、旷达、真率。

文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

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

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

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赠从弟》。

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

《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

郭璞:《游仙诗》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明代文学1、吴中四杰:是指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都住在吴中而得名;四人中以高启和杨基成就较大。

代表作有《塞下曲》等。

高启,其诗学习汉魏晋唐,不拘—格,而以豪放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杨基诗风清润峭拔。

2.台阁体::明代占文坛主导地位的诗派。

以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风格平正典丽,缺乏真情实感,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

代表作有《从游西苑》、《元夕赐观灯》等。

3.茶陵派:明代文坛的重要诗派。

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

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的研究,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卑冗文风。

4.前七子:是明代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主要代表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空洞拖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又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240.后七子:是指明代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主要代表有李攀龙、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

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5.唐宋派:明代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推崇宋代理学,重申“文道合一”主张,创作中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如《项脊轩志》。

6.公安派:是晚明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他们提出“性灵说”,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

对晚明小品文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古代文学史重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重点复习资料

一、原始歌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1)祭祀歌《蜡辞》;劳动歌《弹歌》;情歌《候人歌》(2)特点及影响: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诗歌、舞曲、音乐三位一体;尝试用韵。

二、上古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三、《诗经》解读:1、《诗经》常识:第一部诗歌总集、抒情诗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其中,风诗160篇,雅诗105篇(小雅74,大雅31),颂诗40篇。

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2、《诗经》分类:《诗经》按“音乐”类型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指地域,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雅:正,指王畿的音乐。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3、《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②、赋、比、兴手法的开创性使用。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

③、重章叠句。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④、探索了用韵的规律。

有的一章一个韵部,如《蒹葭》;有的隔句用韵,韵脚置于偶句,如《采薇》;有的换韵,如《溱洧》《七月》;还有的用“腰韵”(在句子中间用韵),如《芣苢》。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

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基本内容、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及文学理论作品等方面对文学史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类,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3)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填空题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

特点:颖悟、旷达、真率。

文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

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

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

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赠从弟》。

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

《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

郭璞:《游仙诗》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

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

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20、谢灵运: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力摹写山水的诗人,正式确立了山水诗的独立地位(山水诗之父、元嘉之雄)。

《谢康乐集》。

21、鲍照:《芜城赋》、《拟行路难》十八首为其诗文代表作;创造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丰富了七言诗的内容,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开始自由换韵。

22、永明体代表人物:沈约(奠基人)、谢朓、王融。

沈约倡导声律论,是“新体诗”的实践者之一;提出“四病八声”之说;诗歌特点:“长于清怨”。

23、四声:平上去入;八病:平头、上尾、蜂腰等。

24、任昉:“竟陵八友”中人物,以文笔见称于世,与沈约齐名,有“沈诗任笔”的并称。

25、萧统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26、钟嵘:《诗品》,以“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方式品评诗家作品,专论五言诗家和五言诗作,后世视为“诗话之祖”。

27、宫体诗:特点是“情调流于轻艳,诗风较为靡弱”;代表人物有:萧氏父子、徐氏父子、庾氏父子等28、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骈文有“四六宗匠”之称;代表作有《拟咏怀》二十七首、《小园赋》、《哀江南赋》等。

与徐陵的作品成为“徐庾体”。

29、王褒:名作有《渡河北》、《关山月》、《出塞》等,其边塞诗对唐诗发展有一定影响。

30、郦道元:《水经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31、唐传奇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宋元话本标志着白话小说的成熟。

32、《燕丹子》:古今小说杂传小说之祖。

33、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和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两类。

34、隋朝:卢思道:《从军行》采用“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杨素《出塞》;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35、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绮错婉媚)提出“六对”、“八对”之说;36、王绩:代表作《春望》最早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

37、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二人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38、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沈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早期七言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39、陈子昂:“海内文宗”,38首《感遇诗》集中体现复归风雅,名作《登幽州台歌》40、张若虚:《春江花夜月》“孤篇盖全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41、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42、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名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43、孟浩然:诗歌风格“自然平淡”,名作有《春晓》、《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等。

44、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二首》其一为唐七绝的压卷之作,又有“诗家夫子(天子)”之称。

45、高适:代表作:《营州歌》、《燕歌行》、《塞下曲》、《塞上听吹笛》等46、岑参:代表作《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

47、李白:创新意识:借古题写现事、用古题写己怀;有“诗仙”之称。

代表作见后面部分。

48、杜甫: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

以律诗写组诗。

风格:沉郁顿挫。

49、元结:代表作《舂陵行》、《贼退官吏》,编《箧中集》。

50、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韩翃、钱起等。

51、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

52、韩愈诗特点:气魄大,格调高,取境阔,蓄势远;以文以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刻意求新,奇险生涩。

代表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山石》等。

53、孟郊:代表作有《游子吟》、《秋怀》、《游终南山》等,和贾岛有“郊寒岛瘦”之称。

54、李贺:有“天才诗人”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55、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重写实、尚通俗。

56、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非填空题魏晋玄学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汤一介)。

“玄”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义如王弼《老子指略》所说:“玄,谓之深者也。

”玄学则为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肇端于汉末,兴盛于魏晋,以《老子》、《庄子》、《周易》即所谓“三玄”为思想基础,尤其推《老》、《庄》为“玄宗”。

“本末有无”是魏晋玄学所讨论的中心命题,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人为魏晋玄学家的重要代表。

魏晋玄学的基本特点学界认为魏晋玄学包括六个方面的特点,即:(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4)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5)以“得意忘言”为方法;(6)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方式建安、正始文学这近一百年间,前有三国纷争,后有八王之乱,最后西晋灭亡,政权南迁。

与汉代大一统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一时期处于由统一到分裂的动荡期和过渡期,中央集权统治衰落代之以家族政治的兴起,文学的发展反而获得新的生命和更为自由的空间;与东晋以后的情形相比,这一时期的政治中心仍在中原地区,文化的中心亦如此,故文学虽然走上追求华美的一路,但仍不失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刚健淳厚的内在之美,再出之以绮靡的辞采,较东晋和南朝文风诗风绝不相类。

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一220),共25年。

文学史上的“建安”实际上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到曹植死为止),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蔡琰。

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建安风骨形成的因素(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灾难);群雄角逐,各骋才智(舞台)。

(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

(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1、状貌生动,有声有势;2、清峻雄奇,风骨自见;3、善用比兴,抒情性强;4、沉郁顿挫,韵律谐美;5、工于起调,且多警句。

他创造了一种雅与怨、文与质、风与骨、刚与柔完美统一的诗歌美。

钟嵘《诗品》评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并由此誉之为“建安之杰”。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正始时出现了玄谈领袖何晏、王弼,另有名士裴徽、荀粲、傅嘏、夏侯玄、钟会以及“竹林七贤”等。

何晏、王弼祖述老庄,为无为、无名之论,主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掀起玄谈之风,世称“正始之音”。

正始玄学经历了从何、王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调和)到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对立)的发展变化,其主流是崇尚老庄之学,反对标榜名教而实际追求名利甚至谋求篡权(司马氏)的丑恶行经。

阮籍的创作:阮籍为阮瑀之子,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有《阮步兵集》,诗以《咏怀诗》八十二首、文以《大人先生传》为代表作。

其作品内容大致有三类:(一)表现诗人“身在乱朝,常恐罹谤”的孤寂和苦闷,如“夜中不能寐”P274、“嘉树下成蹊”P275、“独坐空堂上”P276、“一日复一夕”P278等;(二)讽谕时政之作,如“湛湛长江长”P275、“驾言发魏都”P277等,(三)揭露和讽刺礼法之士的虚伪,如“洪生资制度”P278、《大人先生传》等。

其中,忧生之嗟是其诗歌的主调。

阮籍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成就:其一,玄思与诗情的完美统一,既创造了哲学境界的诗化,又创造了诗歌境界的哲理化(阮是富有诗人情怀的哲学家,同时又是具有哲人气质的诗人);其二,比兴象征和化典为喻是其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其三,风格隐约含蓄,形成了“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其四,专力于五言诗创作,而开始完全不模仿乐府诗,把五言诗推上了“地位更是稳固,艺术更是成熟”(刘大杰)的“文人化”的发展阶段,被誉之为“东汉建安以来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的大诗人”(刘大杰);其五,创抒情咏怀的组诗体例,由此形成“宏大的艺术世界和很有张力的艺术结构”(钱志熙),对唐代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