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直博生培养方案
直博生培养方案

直博生培养方案
直博生培养方案是指将学士、硕士阶段的学习和博士阶段的学习相结合,以较短时间连续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培养方案。
直博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入学要求:符合申请直博生入学的条件,通常是要求学士学位毕业且表现优异的学生。
2. 课程设置:直博生在学习硕士阶段的同时,需要修读一定的博士阶段的课程。
具体课程设置需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进行安排,旨在加强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3. 导师选择:直博生需要在入学前选择合适的导师,并与导师进行研究课题的讨论和确定。
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完成硕士和博士阶段的研究工作。
4. 学位要求:直博生通常在学习3-5年后完成硕士学位的学习和研究,并取得硕士学位。
随后,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继续深入研究并完成博士论文。
最终,直博生需要通过学术评审,取得博士学位。
5. 毕业要求:完成学术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等。
直博生培养方案的优势在于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术成果的产出效率。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包括学习压力大和研究任务繁重等问题。
因此,学生在选择直博生培养方案前需慎重考虑自身能力和兴趣,并了解各个学校和专业的具体要求。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7)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本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承担本学科领域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开辟新领域作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
4、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能够适应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体魄和进取精神。
二、研究方向(1)土壤侵蚀规律与控制技术①土壤侵蚀规律本研究方向以区域水土流失控制为目标,以区域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理论为核心,通过模拟降雨、野外径流场、小流域定位水土流失监测,结合遥感反演土地利用类型与植被变化,解析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过程的影响机制,揭示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影响的区域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适合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
②土壤侵蚀控制技术基于土壤侵蚀以及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机制基础理论,提出相应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技术体系,探索生态修复措施对区域(流域)水土资源环境演变过程的影响;研究群落演替、水土保持功能及植被重建理论与技术,建设结构稳定、功能高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示范样板与技术体系。
(2)森林水文与理水机制①森林理水机制通过森林生态站的定位观测和野外调查,掌握植被结构特征,确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主要因素;通过野外森林生态系统各水文过程定位监测,揭示森林对降雨再分配机制,水分在林内传输和径流组分转换规律。
硕博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二〇〇九年四月甘日培养方案修订前言本研究生培养计划是在2008年版环境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在学位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由环境学院全体教师辛勤努力而进行的再次修订。
在学院学位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由刘新会、夏星辉、曾维华、徐琳瑜、孙涛、田贺忠、全向春、李艳霞和王培等老师负责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工作。
本培养方案的修订将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提高环境学院研究生培养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主席杨志峰二〇〇九年四月甘日目录一、培养领导小组构成 (7)1.1 学位委员会环境分会 (7)1.2 环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7)二、环境学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导则 (8)2.1 培养目标 (8)2.2 培养方式 (9)2.3 课程模块 (9)2.4管理与质量控制环节 (9)2.4.2 必修与选修课 (10)2.4.3 弹性课程模块 (10)2.4.4 自学课程 (11)2.4.5 补修课程 (11)2.4.6 跨专业课程 (11)2.4.7 实践环节 (11)2.4.8 学位论文 (12)2.4.9 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12)2.4.10 国际研究生(含港澳台研究生)培养 (13)三、核心课程与教师(学院平台课程) (13)3.1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 (13)3.2 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 (15)3.3教师队伍 (15)四、研究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 (17)4.1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17)4.1.1 环境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17)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17)2 专业研究方向 (18)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21)5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22)6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23)4.1.2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25)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25)2 专业研究方向 (27)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27)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29)5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30)6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31)4.1.3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33)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33)2 专业研究方向 (34)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34)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36)5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37)6 环境生态学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38)4.2 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40)4.2.1 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培养方案 (40)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41)2 专业研究方向 (41)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42)5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42)4.2.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42)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43)2 专业研究方向 (43)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43)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44)5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44)6 环境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44)4.3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48)1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48)2 专业研究方向 (48)3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49)4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50)5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51)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课程一览表 (52)附录1: (55)附录2: (66)附录3: (70)附录4: (78)附录5: (82)一、培养领导小组构成由学位委员会环境分会和环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负责环境学院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水利工程领域生培养方案2024版

水利工程领域生培养方案2024版1.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下列几方面的能力:(1)具备扎实的水利工程领域相关理论知识;(2)能够独立进行水利工程领域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3)具备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2.培养内容:本方案将学生的培养内容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及力学、流体力学、土木工程、水力学等水利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水工结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利工程地质、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
(3)实习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验、工程实践等环节,通过参与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3.培养模式:本方案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1)理论学习: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实验和工程实践等环节,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4.培养方法:本方案采用多种培养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工程实践等。
(1)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实习和工程实践:通过参与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实践工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5.培养评价:本方案将通过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综合评价。
(1)考试:通过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备分析和设计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能力,能够进行方案的制定、设计和施工;3.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水利水电工程的能力;4.具备团队协作、沟通和领导能力,能够适应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需求;5.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物理、力学、流体力学等物理学基础课程,以及冶金、材料学、土木工程材料等工程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概论、水力学、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利工程结构、水力发电工程、水文学、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验课程包括水力学实验、水力发电实验等,实习环节包括参与实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或实施方案。
三、培养方法: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项目实训:与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提供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对能力;4.软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
四、培养评估:1.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估和考核;2.实践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等作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3.项目评估:对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绩效和团队合作情况的考核;4.综合评估:通过评定学生的各项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五、培养效果: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2.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3.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团队工作和项目管理的需求;4.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5.学生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人才培养计划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 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环境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技术。
课程体系
过语言关 有一样看家本领 随时记下一闪而逝的灵感 多和专业老师交流 可以和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交流 上网查阅行业的相关信息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 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 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 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 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 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 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水利学、气象与气候学及自然地理学 等方面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水文预报方案、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 处理、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及水环境监测预报的设计 方法;
3、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水利水电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好 的人文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等 方面应用能力与水文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等方面的 专业及专业基础知识,能在水利、能源、交通、 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 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 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 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0815水利工程(水利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0815水利工程(水利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水利工程学科始建于1951年,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重点学科。
多年来,学科坚持围绕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生态与水环境治理这一大背景,在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城市水务工程与管理等方向开展研究,并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安全管理、水沙调控及河道治理研究,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建造新技术、水灾害防治与水生态保护修复、城市水务工程与水生态文明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水利工程学科现有团队成员80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0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省优秀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
学科拥有2个院士工作站,分别聘请中国科学院王光谦院士、夏军院士,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王复明院士为特聘院士指导学科工作。
学科依托的研究平台有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水利水运及治河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水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水资源管理与政策软科学研究基地等6个省级研究平台,拥有水利工程安全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水工结构震动与安全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实训基地等多个市厅级研究平台。
其中:水工结构试验大厅是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可实现三维空间加载试验和全自动测试的实验厅,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实验室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水工水力学模型实验厅。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水利工程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相应学科方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承担本学科方向科研任务、解决本学科方向复杂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82802一、培养目标博士学位研究生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此对博士生的培养必须切实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在政治上、学术上、思想品德上、工作能力上均能达到高标准,成为从事农业水土工程学术活动、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如下具体培养目标:1.政治思想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水事业;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遵守法纪,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
2.业务水平上,要求掌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或组织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推广工作的能力,并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或取得创造性成果;要求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在考虑本学科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密切关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相关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使本学科的培养能够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设置5 个研究方向:1.灌溉与排水研究作物高效用水机理及其时空耦合尺度效应,农业节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及其互动效应,农业节水技术模式与管理创新方法,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主要研究包括: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水资源经济评价理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运行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机理;流域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直博生培养方案
学院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培养类别 直博生 学科、专业代码 081501
一级学科名称 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名称 水文学及水资源
基本学习年限 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7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32学分;培养环节9学分
研究方向
1. 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2. 水文水资源监测与预报;
3.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4. 水环境模拟与调控。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硕士学位课 外国语(硕一外) 3
硕士学位课 S001209 自然辩证法 2
硕士学位课 S001208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硕士学位课 S001002 数值分析 3 秋
任选1
门
硕士学位课 S001001 应用数理统计 2.5 秋
硕士学位课 S090503 现代水资源学 2 春
硕士选修课 S001007 积分变换 1 秋
硕士选修课 S001008 数理方程 2 秋
硕士选修课 S090103 土壤水动力学 2 春
硕士选修课 S090502 现代水文学 2 春
硕士选修课 S001006 试验设计与多元分析 2.5 春
硕士选修课 S001003 矩阵理论 2.5 秋
硕士选修课 S090509 地下水动力学 2 春
硕士选修课 S090508 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 2 春
硕士选修课 S090505 水资源经济学 1.5 秋
硕士选修课 S090104 水土资源规划与评价 2 春
硕士选修课 S090504 水文系统模拟理论与方法 2 秋
硕士选修课 S090311 3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 春
硕士选修课 S090506 雨洪利用理论与技术 2 春
硕士选修课 S090114 污水资源化原理与应用 2 秋
硕士选修课 S090111 土壤物理与作物学基础 2 秋
硕士选修课 S090116 土壤水土过程模拟 2 春
硕士选修课 S090117 土壤物理化学 2 春
博士学位课 外国语(博一外) 3 秋
博士学位课 B001204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 秋
博士学位课 B090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专论 2 秋
博士学位课 B100700 现代数学 3 秋
博士选修课 B090104 Soil environment dynamics 2 春
博士选修课 B090105 Computer simulation of soil-water processes 2 春
博士选修课 B090502 水文非线性模拟理论与方法 2 春
培养环节及培养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同学校要求 课程学习计划,入学后一个月内;论文工作计划,第2学期5月份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第6学期的5月份 2
3.学术交流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4.实践教育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5. 专业外语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1
6. 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同学校要求 第5学期的10月份 2
7.中期考核 同学校要求 第6学期的5月份
8.论文中期检查 同学校要求 第9学期的11-12月份
9. 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主干课程,同学校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
10.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应发表1篇被SCI全文收录、与学位论文内容相
关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