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1

合集下载

精选集体备课教案5篇

精选集体备课教案5篇

精选集体备课教案5篇为做好教学前的统筹工作,老师们需要制定一份完美的教案,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老师肯定要强调与时俱进。

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精选集体备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集体备课教案1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开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集体备课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二、主要内容1、关注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关注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引领深入解读。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3、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探究教学过程,引导重难点突破和问题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动中体验感悟,展示思维,发展个性,提高素养。

4、注重教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达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

三、组织划分集体备课分两部分组成。

一是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小组,开展日常备课研讨活动,二是由各教研组在本组内每期开展一次大型的集体备课活动。

四、大型集体备课时间九月:中学语文十月:中学数学十一月:小学语文十二月:小学数学。

五、活动地点各年级组办公室六、具体操作1、学期初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材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及内容。

2、主备人初备。

主备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3、集体研讨。

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4。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第二课时: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 第三课时:3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3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4. 第四课时:4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4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5. 第五课时:5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5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集体讨论、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新课: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及时给予反馈。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第六课时:6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6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七、第七课时:7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7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集体备课(一课四备两研)

集体备课(一课四备两研)

集体备课(一课四备两研)集备的重要意义……启东中学案例……名校的共同经验……一、自备每位教师都应践行“终生备课”的理念,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必由之路。

魏书生老师在回答别人问他“你备这节课用了多长时间”时,耐人寻味地说:“我的前半生。

”终生备课的方式和途径,最主要的就是读书、学习、思考、研究、实践、反思。

1、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心在哪,智慧就在哪。

于漪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她在第二师范学校任教时,组长徐老师来听她上王愿坚的小说《普通劳动者》。

课后,徐老师对于漪说:“你虽然在教学上有许多优点,但语文教学的这扇大门在哪里,你还不知道呢!”听了这话,于漪老师觉得像五雷轰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门还没找到,太不合格了!从此,她下定决心,不仅要找到语文教学的大门,还要登堂入室,成为行家。

白天,她看其他老师是如何上课的;晚上,她啃着从图书馆借来的各科书籍(包括参考书)仔细琢磨。

教研组里共有18位教师,渐渐地,于漪就把其他17位老师的长处都学来了。

这是她学习的一大方法:就是用尺子去量别人的长处。

她学习的另一大方法:就是用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在课堂上,她努力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

”教师废话一多,学生就如坠云里雾中,于是她每次都给自己留下“废话记录”。

有时课堂上也会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她也把它们一一记下,记下解答后的感悟,记下解答留下的遗憾。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激情与思想:我一生的追求》中写道:“凭着那份与生俱来的自信,我一步一步地走向教学前沿;凭着一股勤劲儿,我向书本学习,几年来我的阅读量达到30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做了50多万字的文摘卡,我的阅读量达到30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做了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凭着一股恒劲儿,我向实践学习,几年来我记下了10余万字的教学反思;凭着一股韧劲儿,我向名师学习,几年来我听了校内外教师的1000多节课,汲取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不断成长,不断超越。

《搭石》集体备课记录(1)

《搭石》集体备课记录(1)

108个多音字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

”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

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 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音乐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音乐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音乐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备课内容:《哦~十分钟》
主备人:张婷
参与教师:安睿杨琳马艺轩姚林静
活动时间:2015年9月20
活动地点:体音美综合办公室
一张婷老师讲述设计意图
歌曲《哦,十分钟》是第五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的教学内容。

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

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

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55 34|5 0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

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

“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二安睿
这首歌曲是一首节奏欢快,曲调活泼的歌曲。

在教唱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轻快的活泼的声音演唱。

三姚林静
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次四分休止符,我认为在课前的节奏训练部分应该加入进去。

这样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就不会抢时间。

四马艺轩
导课的部分最好让学生自己说说喜欢的课件活动是什么。

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杨琳
表演部分让学生自创一些平时做游戏的动作。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_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_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仍然采纳“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4篇写景散文,《山中探友》和《草虫的村落》是精读文,文后面编有试探练习。

《山雨》和《索溪峪的“野”》是略读文,文前编有阅读提示。

它们为咱们提供许多关键的信息,教学时咱们要注意运用好。

另外,“单元导读”,简要说明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式,使咱们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教学中咱们也不可轻忽。

本单元四篇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爱,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确实是本单元在人文内涵方面的目标。

除主题相同,四篇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一起点:作者展开丰硕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山中探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刻画成一场音乐会。

《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硕的想象给予小甲虫以生命、漂亮与聪慧。

《索溪峪的“野”》,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因此,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基于以上情形和五年级学生的学情确信如下单元学习目标,我就不读了。

时安排精读文各2时,略读文各1时,口语交际习作和回忆拓展各2时。

山中探友教材分析《山中探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硕、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而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内容比较简单、浅显,对景物的描述繁多和零散,一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致使学生思路支离破碎。

因此我以为在处置本时应尽可能注意给学生时刻和空间与文充分接触,在细致地体味文的同时产生个性化明白得。

教学目标有这些,我就不读了。

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情感,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解方程》集体备课案1

《解方程》集体备课案1

《解方程》集体备课修改案主备人:朱振宏参与人: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P57-59例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会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检验。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X±a=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那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质?指名说说。

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1、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天平图。

问:100+x=250 x的值是多少?2、小组讨论,探索x的值。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推算的方法及依据。

(2)让学生验证x的值是否正确。

3、课件演示验证并小结。

像这样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称,你们知道叫什么吗?让学生看教材,找答案,同时引出解方程的概念。

4、问: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引导得出: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5、学生完成57页“做一做”并口头检验。

教师课件展示。

6、课件出示第58页例1。

探究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

(1)让学生观察图,问: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x+3=9。

(2)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呢?(3)指出: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我们解方程。

(4)课件演示第一幅天平图,用木块代替皮球。

问: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值剩“x”,而又保持天平平衡呢?X是多少方程的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及变化后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这个变化过程如何反映到方程上?板书:x+3-3=9-3问: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减去其他数?(学生口头说结果,教师课件演示)(5)板书解方程过程和验算过程并课件演示,强调解题步骤和格式。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
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
826,740,1000,6431。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2、教师演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3、学生演示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4、小结: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全课小结。
作业情况
反馈练习.
3升=( )毫升2700毫升=( )升
升=( )毫升640毫升=( )升
升=( )毫升升=( )立方分米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第8周
年 级
奇数偶数质数 合数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 除了2、5两个源自数外,其余的质数都分布在那些列中?
(2)在把两个最小的质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其他的质数,看你能发现什么?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第5周
年 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参加人
五年级数学教师
备课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
本周进度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师
备课内容
2的倍数的特征
本周进度
2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分析
探究教法
通过集体讨论将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准备
二、 学习新课: 2 的倍数的特征:
1、练习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
活动主题
一元二次方程实际应用
活动目的
集体备课 个性化教案
பைடு நூலகம்主持人
参与及听讲人
全体九年级数学组成员
时间
地点
九年二办公室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
1.情境创意 :
本课创设的情境上组织员工旅游问题,这一间题来源于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根据学生状况,还可以选择建模更为直接的下列间题情境:(1)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cm。求这个正方形的棱长,(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4cm,两条直角边的差是2cm,求两条直角的长,(答案(1)正方体的棱长是6cm;(2)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6cm、8cm.)
2.探索活动 :在呈现间题情境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如何设未知数?如何找出表达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问题2:你如何解这个方程的?方程的解都符合题意吗?
3.例题教学:
课本没有安排例题,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补充1~2个例题。并注意解题格式,在写解答的过程中,应先设未知数,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并写出答案,在高未知数时如果有单位,必须写在字母的后面,以下问题供教师教学时选用己知两个数的和等于12,积等于32,求这两个数(答案:这两个数是4和8)
4思维拓展 :可以补充下列问题:一块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若要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为81cm,则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多少?(答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1cm)
5小结 :通常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历怎样的过程?问题2:用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