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2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pomegranate (Volume 1, grade 3) of Jiangsu E ducation Press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2、篇章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篇章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1.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朗读法。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

16.石榴一、教学目标:1、会读9个一类生字和4个二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读多音字“结、露、剥、间”所在词的音及文中的儿化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4、品尝一种水果,能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拟人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提出疑难问题的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语句反复朗读,从而感悟理解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课题同学们,见过石榴吗?吃过吗?看来同学们对石榴并不陌生。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石榴王国看一看,近距离地了解了解石榴,好吗?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谁来读课题?(指一生读)榴,单独读二声,当它和石组成词语的时候就要读轻声。
(生齐读)(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石榴树,如果让你来写石榴的话,你认为应该写石榴的什么?学生预设:叶、花、果、根……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石榴的。
设计意图:说说自己写石榴会写什么,与课文形成比较,从而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应该怎样来写这样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轻轻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2.检查生字词。
石榴枣庄咧开抽出仿佛甚至肚皮扒开喜讯甜津津急切活泼张望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3.交流: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枝叶花果实)随机板书课文中先写了石榴的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你看作者是按照了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石榴》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石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部分生字词。
3.初步了解提示语,朗读中体会问答的对话形式。
4.鼓励学生刨根问底,让学生乐于探究。
【重点】写十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能读正确、读流利课文。
朗读中体会这种问答的对话形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出示目标一、揭示课题,设疑导入。
1.板书书,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读过哪些书?(3-4人)能说说书的好处吗?(学到知识、懂得道理、解决问题)2.读书的好处可不少。
你读的书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纸、布)你读的书上一般会印些什么呢?(文字、图画)3.今天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读一本特别的书mdash;mdash;增加板书:石头。
齐读课题。
看到石头书三个字(),你的疑问是什么?预设:⑴石头怎么能做书呢?⑵石头书上是什么样子的?⑶石头书上有字吗?⑷石头书上也有画吗?⑸石头书的作者是谁?⑹石头书怎么看?⑺石头书有什么知识?4.小结:仅三个字就让你们的脑海里闪现了那么多问题,大家都想通过这些问题把有关石头书的知识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这就叫做mdash;mdash;刨根问底(板书)。
过渡: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是不是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解疑。
1.好,那打开书,请同学们先读准课后生字词,再认真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
2.请你给课文标上小节号,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看哪些问题你能解决?组织交流。
解决的问题擦去吗?留下的问题写完整。
三、分段朗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_教案1.doc

石榴【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文中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5个生字,选择词语造句。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在阅读个过程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在学习课文中能正确找出并积累描写石榴花的句子及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喜爱家乡的石榴,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新词。
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正确运用。
2.学习带着问题读课文,正确圈划有关语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它的外形你能形容一下吗?谁吃过石榴?它的滋味怎样?能向大家介绍吗?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石榴园里去看一看。
出示课题:石榴说明:在学习一开始,我出示石榴实物,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简单介绍一下。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看图,听课文录音:(1)石榴园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听后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建议:(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3)想想,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3.交流检查。
4.接力读课文,注意倾听,及时正音。
说明:到了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读准音,会独立分析字形,因此,识字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三、读读划划,体会情感1.石榴先开花,后结果,石榴的花可美啦!轻声读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
2.交流。
(1)学习词语“郁郁葱葱”。
读读句子,想想树叶长得怎么样?师:枝叶长得那么茂盛,花儿才会越开一一(越密),越开一一(越盛)。
(2)你觉得满树的石榴花可爱吗?自由准备读,个别读,(3)指导朗读,可适当加上动作。
3.石榴的果实又是怎样的呢?轻声读第三、四节,你最喜欢哪句句子,重点读读,想想为什么喜欢。
(1)自由读。
(2)交流。
根据交流的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两句:句1: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石榴教案」

《石榴》教学设计一. 引入新课:1、读一读,猜一猜。
远看玛瑙紫溜溜, 近看珍珠圆溜溜, 掐它一把水溜溜,咬它一口酸溜溜。
(打一水果)2、摸一摸,猜一猜。
谁手举的高,我的礼物就给谁猜。
生摸,描述:这个大大的,而且圆圆的。
师惊讶道:也是圆圆的? 生继续描述:而且有一个头是尖尖的,有一个头是平平的。
师:有一个头尖尖的?表皮呢? 生:有一些滑滑的。
师:还是比较光滑的是吗?我要提示你们,这还是一种水果,生:猜师:有没有猜对呢?拭目以待,师出示,生叫喊:石榴!师:怎么不给自己一点掌声啊! 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送石榴给你们吗? 瞧,这石榴啊,籽多饱满,象征着团结繁荣,所以呀,它也是一种喜庆水果,这就是老师要送石榴给大家的真正原因。
今天老师带来的石榴可不一般!它来自于我国山东省的-- 生接:枣庄师:因为在那里有一个非常大的石榴园,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榴的王国。
3、【上课时间】师生共同写课题,读课题二、新授。
(1)、师生谈话:现在呀,可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
瞧,枣庄的人民呀都把这广告登到了报纸上了。
(2)出示: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师:因此啊,它闻名海内外。
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小节中的这个词(驰名中外)你一定也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呀。
就看着屏幕读,准备好了吗?(3)、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的预习了。
告诉老师, 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 读了几遍就亮几师:4 遍的、3 遍的。
哎呀,真是不听不知道,6 遍的、8 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的这么充分,今天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4)、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1、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石榴》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你会感受到石榴的可爱。
3.激发学生对枣庄石榴的热爱。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难点:阐明石榴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枣庄石榴的热爱。
3、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节激动人心的介绍1、板书课题2、初步感受石榴园。
(1)欣赏图片(2)初步感知课文单元二。
查看预览,澄清背景,感受石榴的可爱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大挑战(2、3节中的句子)(1)练读带有一类字的句子(2)练读带有二类字的句子(3)练读句子:流利地朗读长句。
3、练读第四小节4、理清课文脉络。
单元三。
学习写作1。
识别新单词,观察和分析。
2.总结方法,学生练习写作。
3.评估。
《石榴》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今天,我在江苏省教育版三年级第一册上教了第一节石榴课,让学生学习新单词,掌握新单词的音、形、义;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感受石榴的可爱;激发学生对枣庄石榴的热爱。
本课程的重点是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学习新单词;难点在于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枣庄石榴的热爱。
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预设外的情况。
在板块二的检查预习,理清文脉,感知石榴的可爱环节中,我设计了大挑战,让学生认读一类字、二类字,以及练读长句子。
可是我的语言不够简练,没能让学生明白我的意图,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年级的教学不能像高年级那样。
孩子们对于老师指令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因此,老师的课堂语言至关重要,也是老师自身素质高低的体现。
将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使我的语言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
在名师的课堂上,学生们总是那么活跃。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孩子们知道老师想让他们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为了创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我认为这是一个必要的实践。
《石榴》说课稿[教材]《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榴》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榴》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朗读,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4.使学生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5.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难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仿照第四节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石榴娃娃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读通课文,能自己探索、学习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呢,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一个新的王国去作客,愿意去吗?(教师指大屏幕)看什么王国?(学生自由说:石榴王国。
电脑出示课题)石榴王国的小主人来欢迎大家了,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教师归纳)(电脑出示生字)过渡:要读通课文,先得看看这些新朋友你认识了多少?你怎么认识的?二、学习生字、词。
1、边读边打拼音,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相机出示生字识记字型熟字加部首:榴驰抽露扒熟字换部首:讯剥津笔顺:嚼书写左窄右宽:榴驰抽扒讯津嚼右窄左宽:剥上窄下宽:甚至2、(齐读)3、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看看课后拼音。
三、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学生自由说)别说大话,想自己先练读练读吗?请小朋友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读得最好!(电脑显示黑屏,以免影响学生视力)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回察看。
2、检查。
(1)课文一共几小节?(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余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如有读不准的字、词、句,教师相机打断纠正)例如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 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4. 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1. 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朗读法。
课前学习: 1. 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2. 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
3. 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五月榴花照眼明等)(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2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板书课题)3 、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二、认识文体,明确目标。
1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回忆有关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能归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 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学习方法:读、赏、析。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石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1. 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朗读法。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
3.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 五月榴花照眼明等)(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板书课题)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二、认识文体,明确目标。
1、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回忆有关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能归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学习方法:读、赏、析。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
(1)、阅读本文后,说说作者对石榴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2)、文中说石榴是最可爱的,你认为石榴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找出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 ( 明确:第一段中的“最可爱”一词既是本段的核心,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作者用石榴和其他树木作对比,只用几句话就点明了自己对石榴的态度;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文章的思路:(1)、课文9节,可分为三个部分㈠(1)点明石榴的可爱㈡(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㈢(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四、合作交流,品味朗读1、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石榴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并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小组讨论)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2.明确方法:读了示例,注意斜体字,说说品味语言应从哪里入手?(明确:修辞手法及其效果,语句所蕴含的感情等)2、就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有感情的朗读。
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学生:朗读,评价)3、写物是为了言志,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理解文章所言的“志”。
(明确文章所写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五、,解读探究,深化情感1、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2、文章最后赞美夏天,有人说石榴是本文赞美的主体,赞美夏天是否冲谈了主题了呢?六、写作评价,拓展延伸1.设疑:假如要你以“竹”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已见)2.对照课文的写法,评价以下一篇小作。
(“竹子常年青绿,圆柱形的,中间空的,叶片扁平,有平行脉。
屋前屋后,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份,都能茁壮的成长。
开始是尖尖的芽笋,继而成了青嫩的小竹苗,成了高大的随风摇曳的毛竹。
风来了,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又一会儿向北。
因为太长了,所以只能听任风的摆布。
看到毛竹,我就会想到那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茁壮成长,不畏严寒,努力向上的人们,他们是英勇的人,是精英。
”)(引导学生评价,再次明确托物言志所写物的形与神的结合,“物”与“志”的一致,以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六、【知识连接】《枫叶礼赞》课后作业: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本文的写法,任选一种花草树木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根据中心需要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学习本文应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优美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
提到郭沫若,我们不由得想起在初一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可集体诵读)。
郭沫若诗写得好,特别是现代诗。
他的散文也相当优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石榴》。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1)学生根据初一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积累介绍作者。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速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让学生推荐小组内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课文,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以为好的句段。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提示:喜爱石榴_______石榴______石榴)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争妍斗艳奇崛枯瘠陆离盎然忍俊不禁丰腴潜能明确:(指定几名同学解释、注音,让其他同学纠正。
好的句子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喜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点明石榴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明确:(只要学生答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如:第六段中“它会笑你呢”,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相照应。
第三段末、第六段首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心脏,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耍。
促使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明确:(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中心。
)(本文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说的是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关——那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易,敢于抗争。
“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从宇宙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
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出示课件4。
)①全段是由哪个词领起?②作者为什么说“最可爱的是它的花”?③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①由“最可爱”领起。
②因为它的花不但形态美,而且还具有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
③在各种花面对赤日炎炎的淫威“不想再争妍斗艳”之时。
石榴花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第二课时一、导入1.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石榴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介绍有关资料。
石榴,一名“安石榴”。
石榴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
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2.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人。
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
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课文共有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思考:1.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2.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板书: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第2段)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3段)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4段)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
(5段)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第6段)六、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评点或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1、理解文章关键句子。
例如(1).“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