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生长过程共25页文档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干旱或洪涝灾害及应对措施
干旱或洪涝灾害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干旱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产量下降;而洪涝则会导致植株淹水、倒伏,甚至死亡。
应对措施
在干旱期间,应及时灌溉补充水分;在洪涝期间,应及时排水,防止植株淹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补 种、改种等措施减少损失。
营养不足或过剩及管理对策
营养不足或过剩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应用案例
总结词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是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而提出 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和水 分利用效率。
详细描述
在中国,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水资源短缺 问题一直困扰着水稻的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 究人员开发出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通过选用耐 旱性强的品种、优化灌溉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 ,提高了水稻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这种技术 的应用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
浸种催芽
选择良种,用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或其 他催芽剂浸泡种子,提高发芽率。
苗床准备
选择肥沃的土壤作为苗床,施加适量 基肥,整平土地。
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特性 ,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将催芽后的 种子均匀播撒在苗床上。
苗期管理
保持苗床湿润,及时除草、防治病虫 害,促进幼苗生长。
土壤条件的影响
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类型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沙土和粘土对水稻的生 长和产量各有优缺点。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 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品种类型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品种类型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对提高 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作者:————————————————————————————————日期: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
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
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
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
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
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
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
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籽粒发育动态
(南优3号,软X射线活体摄片。图中 数字为开花后的日数,是穗上第一朵
颖花开花之日起算的日顺序。)
水稻子房发育为米粒的形态变化
(三)水稻器官的同伸、同步关系
1. 营养器官间的相关生长
如以正在抽出的叶n为基准,营养器官同时伸长或抽出的分别为n叶鞘、(n-1) ~(n-2)节间、(n-3)分蘖和(n-3)节发根。其相关生长现象可表示为:
主要分布在离土表0~10m的土层中(约占80%),特别是0~5cm的表土层 分布最多,耕作层以下分布很少。自移栽初期至生育中期,根系主要向斜 下方发展;抽穗期根系的分布与中期相比分布在土表和深层的根系增加。
稻根的条数与总长度,在分蘖期随分蘖的发生而增加,到拔节、穗分化初 期前后增加最为迅速,到抽穗期达最大值,而后逐渐减少。
水稻幼苗各部器官干重消长 (星川,1975)
(5)稻种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a. 水分:其适宜吸水量为本身风干重的25%~40%;
b. 温度: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粳)~12℃(籼), 最适温度为28~36℃,最高温度为40℃。
c. 氧气:稻种萌发和幼苗生长,要有充足的氧气,在进行 有氧呼吸时,胚乳贮藏物质转化速度快,利用效率高, 有利于幼根、幼叶及生长点进行细胞分裂增殖而促其生 长;而在无氧(淹水)条件下,稻种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的中间产物和能量都很少,除胚芽鞘依靠原有的细 胞的伸长而能生长外,其他的器官均缺乏养料不能进行 细胞分裂而停止生长。生产上常见的“干长根、湿长芽” 现象就是由于上述原因形成的。
以稻穗发芽 作为此期开 始的标志
水稻的一生简图
1. 营养生长期
(1)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至3叶期 (2)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 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6d左右才恢复 正常生长,这段时间称返青期 (3)分蘖期:从54叶长出开始萌发分蘖直至拔节时, 分蘖数达到高峰。杂交水稻由于稀播,通常在秧田期开 始分蘖
水稻生长过程

水稻生长过程
一、幼苗期
收集好水稻的种子,然后播种到土壤中,在生长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子会抽出胚根,往上生长冒出土壤,这段时间也就是幼苗开始拔高的阶段,在叶片没有长出来之前,是通过吸收根部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叶片长出来之后,不单单是通过根部吸收,还能通过叶片吸光转变成营养。
二、分蘖期
秧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移栽,从移栽到不断拔节的这个阶段,被称之为分蘖期。
因为移栽之后,根系会出现损伤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大概等待5-7天的时间,地上的部分就能恢复。
三、抽穗期
从开始拔节到幼穗长出来,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生长的关键。
之后随着生长,穗子会抽出来,时间大约间隔5-7天。
四、结实期
穗子抽出来之后,里面还是干瘪的,没有饱满的结实,从开花到谷粒成熟的这段时间,茎部会生长拔高,开花结出慢慢的充实谷粒,这个阶段决定了是否能够达到高产量,需要重视肥料的
施加。
水稻生长过程介绍

水稻生长过程介绍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生长过程涉及多个阶段。
本文将从种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成熟等方面,详细介绍水稻的生长过程。
一、种子阶段种子是水稻生长的起点,也是重要的生产材料。
它的形态呈现出褐色、圆形的特征,是由胚乳、胚轴和种皮组成。
在种子中,蕴藏着大量的淀粉、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因此,种子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水稻后面的生长状态,需要精心选育和处理。
二、萌芽和生长阶段水稻种子最初进入发芽期,种子内的吸水过程导致种皮破裂,胚乳细胞开始吸收水分,胚轴从种皮中伸出来。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下,胚轴长出第一片叶子。
这标志着水稻进入了生长期,开始了茁壮成长,根系也逐渐扩张。
在生长阶段,水稻主要依靠阳光、水分和养分来生长。
它的根系越深,吸收的养分就越多,体积也增大,茎的高度也会不断增长。
三、开花和结果阶段水稻进入开花和结果阶段后,稻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颜色也渐渐从绿色变成金黄色。
最终,水稻的果实成熟,由于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水分也逐渐分泌出来。
这时,稻田中的水也被抽干,果实感受到了自然界的脉动。
当果实完全成熟时,应该立即收割,以免过早脱落或变烂。
四、成熟和收割阶段成熟和收割阶段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
当水稻的果实完全成熟时,稻谷颜色变黄,稻穗也逐渐变得干燥。
这时,就可以进行收割操作,将稻穗割下,晒干后获得稻谷。
综上所述,水稻从种子到成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生长过程,需要合理的栽培管理和环境条件的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丰收的好结果,保证人们的粮食供给及健康饮食。
3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2. 根的生长
(1)基本形态结构与发生
厚壁组织
表皮 外皮
导管
厚壁 组织 皮层
分蘖期根的分化发生与出叶的关系:
N叶抽出 ≈ N节根原基分化出现 ≈ N-1节根原基数增殖≈
n-2节根原基分化发育(少量发根) ≈
N-3节旺盛发根≈
N-4节发生1次分枝根≈
N-5节发生二次分枝根
(2)根系的分布与消长
主要分布在离土表0~10m的土层中(约占80%),特别是0~5cm的表土层 分布最多,耕作层以下分布很少。自移栽初期至生育中期,根系主要向斜 下方发展;抽穗期根系的分布与中期相比分布在土表和深层的根系增加。 稻根的条数与总长度,在分蘖期随分蘖的发生而增加,到拔节、穗分化初 期前后增加最为迅速,到抽穗期达最大值,而后逐渐减少。
水稻花粉管伸长 (星川,1975)
一穗上开花顺序
(2)米粒发育
a. 米粒生长过程:
1精核+卵合子,数小时静止第1次横向分裂2天后形成 梨形细胞块至4-5天,分化出生长点、胚芽鞘原
基等 6-8天,第1叶原基分化形成10天左右,胚
形态完成,基本具发芽能力。 1精核+2极核初生胚乳核3小时左右,分裂,此后约每小 时分裂一次(无细胞壁)3-4天,游离的胚乳核 在胚囊形成两层靠胚的地方胚乳细胞长出胞壁 外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向内推挤10天左右,分裂 结束,进入充实阶段淀粉、蛋白质充实到胚乳细胞。
稻谷的结构
稻胚的结构
胚乳
胚
果皮 种皮 糊粉层
胚芽
胚根
(2)影响种子萌发能力的因素
a. 休眠:品种间差异很大。有些品种没有休眠期,有些品 种的休眠期可长达7个月以上。 b. 成熟度: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多发芽率也提高。一般栽培 水稻在开花后的第7天,谷粒就开始具有一定的发芽能力; 开花后的14天发芽率明显提高,至蜡熟期就具有完全的发 芽能力。 c. 贮藏条件及时间:籼稻种谷含水率低于13%、粳稻种谷 低于14%,收获后贮存至次年,发芽率和发芽势保持正常。 降低种谷的含水率,就可延长保持活力的时间。在低温、 低湿下种谷可保存的时间更长。
水稻-2-生长发育

(三)影响分蘖的因素
1、栽培深度和密度: 浅栽有利于分蘖,一般以33.5cm为宜;适当稀植,特别 是降低穴苗数有利于分蘖。
栽插深度对稻株分蘖的影响
0.5—1mm
▲穗的分化发育与开花结实
(一)穗的形态结构
穗为圆锥花序,中间有一穗轴,轴上有节 叫穗节,最下一个节称穗颈节;穗节上有退化 的苞叶,第一苞在穗颈节上;穗节上长出分枝 叫一次枝梗,从一次枝梗上又可长出二次枝梗 ,在一次枝梗的顶端和二次枝梗上长出小枝梗 ,小枝梗末端着生小穗(颖花);每小穗有两 片护颖(针状),内有三朵小花,上位花结实 ,它包括内颖、外颖、雌芯(1)、雄芯(6) 。
(一)根的发生与分布
1、根的发生: 不定根发生位置的划分方法(以节为 单位):每个节上有一片叶,一个分 蘖芽和上下两条发根常;节间在下。 水稻的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即n 叶抽出,n-3节发根。如4叶期的秧苗 ,第一节发根。
2、根的分布
水稻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发展,受土 壤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并随稻株的生育 进展而变化。水稻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中(占80%)。分蘖期分布 较浅,根群分布呈一扁圆形,抽穗期分 布较深,呈倒卵圆形。
▲叶、根、蘖、茎的生长
(一)水稻叶片的发生规律
早稻10-13片,中稻14-15片,晚稻≥16片,最上一片叶为剑叶。 相邻两叶伸出的间隔天数称为“出叶间隔”。水稻一生中随生育 中心的变化,出叶间隔随之改变:三叶期前为3天左右,分蘖期5 天左右,拔节以后为7-9天。出叶速度也受温度肥水等环境条件 的影响。
插 秧 后 1 0 — 2 0天 8 .6 — 1 0 .6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