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和鸡血石

合集下载

昌化鸡血石传说与历史

昌化鸡血石传说与历史

他不懂曲目,甚至不懂得什么是爵士乐,但是一听即会
玉岩山上凤凰血和凤凰蛋经过千万年的埋藏,而 成了今天的稀世珍贵鸡血石,鸡血石本应叫凤血 石,这是后人在开采
矿时发现它的色彩与刚宰杀的鸡血滴在玉 石上相似,才习惯称作鸡血石。
历史
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 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 血石,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国家邮政局日前发 行的一套《鸡血石印》特种邮票印的就是两方宝 玺。上世纪 70 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 前外相大平正芳来中国访问,周恩来总理将昌化 鸡血石对章,作为国礼馈赠两位贵宾。操刀奏石
他不懂曲目,甚至不懂得什么是爵士乐,但是一听即会
者是集云阁篆刻家沈受觉、刘友石先生。于是, 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鸡血石 热潮。大批日本游客来华时,必将鸡血石作为首 选礼品带回国内。在中国,国人对鸡血石的收藏 投资热情也逐年上升。
历史
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 清代,康熙
他不懂曲目,甚至不懂得什么是爵士乐,但是一听即会
山头,创造如此辉煌的业绩,受到百姓的恩戴产 生了忌妒之心,从而决心将凤凰赶走,占据凤凰 沼。一天,正当雌凤凰进入孵育期,雄凤外出觅 食之际,偷袭凤巢,攻击雌凤凰,雌凤凰勇敢地 与之博斗,凤狮之战使得玉岩山上风声鹤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月无光。雄凤回巢时,雌凤凰被鸟狮啄断了一条 腿,血洒玉岩山,最后,凤凰含着悲愤仍由自己
、乾隆 、嘉庆 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血石,将其作为宝玺
他不懂曲目,甚至不懂得什么是爵士乐,但是一听即会
的章料。国家邮政局日前发行的一套《鸡血 石印》特种邮票印的就是两方宝玺。
上世纪 70 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 、前外相大平正芳 来中国访问,周恩来

昌化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班级:13嵌入式系统班学号:201300207024 姓名:朱日通中国印四大名石之一。

昌化鸡血石主要是一种印章石材,是昌化石的一个品种,产地中国浙江省临安市原昌化镇玉岩山。

昌化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石种,具有亮晶如玉的光泽和艳丽鲜红如鸡血般的色彩,被誉为“国宝”而驰名中外。

从明代起,其工艺品就被英国博物馆珍藏。

毛泽东曾珍藏和使用过两方大号昌化鸡血石印章。

(注:该段落来源于百度文库)简介大红袍昌化鸡血石章昌化鸡血石牛角冻原石传说昌化鸡血石现状昌化鸡血石摆件-蝉昌化鸡血石已被开采了500多年,现在昌化玉岩山基本已被掏空。

很多矿洞几种类昌化鸡血石章一组昌化鸡血石是辰砂与高岭石、地开石、叶腊石等多种矿物共生的集合体。

辰砂是昌化鸡血石摆件-故乡春景鸡血石的鉴别方法鉴别方法有摸、刻、看和辨四种方法:摸:即通过触摸石表面来体会手的感觉,感觉石的润滑程度。

刻:即用器物对石头进行刻划来测试石的硬度及石性。

看:即用目测和镜测来鉴定石的结构和纹理。

辨:即相互对比辨别好坏和真伪。

个人观点:不管鸡血石用何种方法辨别,不过鸡血石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的,要是这么容易就辨别出来,个人觉得也就没啥意思了,我倒希望大家都很难摸清鸡血石本事,才有趣味性。

民间有这种说法:一砸石,一半富贵,一半贫穷。

就是鸡血石让人难以琢磨才是鸡血石文化,才让鸡血石一直从古代一直延续到至今。

这就是它本身的美丽所在。

品评昌化冻地鸡血石方章在评选中国国石会上,与会者评价昌化鸡血石具备了石质的“四性”:文化性——地美丽无比,百玩难舍,从中获益;奇特性——形、色既奇异又特别,十分罕见;独有性——据我国地质部门的调查和各国地质文献的记载,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均无此类矿产发现。

深入到具体实际,在品赏石材时,一是要看“鸡血”,血色的多少、鲜艳与否;二是要看质地,视透明、温润和软硬程度为评判质地档次的主要依据。

血色越多和鲜艳,质地越透明通灵、温润细腻,石料就越美观,价值评估愈高。

帝王将相珍爱与收藏-鸡血石

帝王将相珍爱与收藏-鸡血石

帝王将相珍爱与收藏-鸡血石在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产地当属浙江昌化玉岩山一带,其开发始于明朝早期,盛行于清代乾隆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在清乾隆年间编撰的《浙江通志》中有记载:“昌化县产图章石,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

”说的就是昌化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因产于浙江省昌化而得名,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名贵矿产,他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辰砂的地开石、叶蜡石等黏土矿物为主组成的天然结合体。

昌化石的美就在于色泽艳丽、红似鸡血,故称为鸡血石。

它的珍稀还在于它的独一无二、产量稀少。

在昌化,鸡血石也指蕴藏在玉岩山腰金鸡山旁一段不大的地段中,到目前为止,其他地方还都未发现。

即使在这一地段也是罕见之物。

据史料记载和实物考证,距今600多年的明代初期,人们发现了鸡血石,因其质地细腻、色彩晶莹、易于雕刻使人爱不释手。

因供于皇帝得到赞赏而名闻海内外。

清乾隆皇帝就在鸡血石上刻出“乾隆之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鸡血石同样也受到皇宫贵族的热爱,被奉为印石的珍品。

此方鸡血石质地温润含蓄,红灰相间鸡血红沁入石内,其形如龙驾云端,重约465克,高约15厘米,且市场流通较少,诚为不可多得之佳品也。

为上海珍和艺术品有限公司2015年4月份收藏玉石类精品。

本公司对鸡血石的品位高下与优劣情况的品评一般情况下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按血的颜色来进行划分。

鸡血石的红色可分为鲜红、嫣红、深红、紫红,以鲜红为贵,嫣红次之,其他依次排列等级。

另外也可按照血的形态分出:块血、条血、散血、点血等。

如有两至三种血形自然地结合于一体,血色、血形俱佳,花纹奇特,可构成自然风景或图案,则倍有收藏价值。

其二,对鸡血石的品评主要依据其质地,又可称为“地子”,指的是血凝结于什么样的质地和颜色的石头之上。

地子好的鸡血石温润无杂质,色纯净柔和,能把鸡血衬托得格外艳丽。

根据地子,鸡血石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品种:白冻鸡血石、乌冻鸡血石、黄冻鸡血石、灰冻鸡血石、红冻鸡血石、绿冻鸡血石、紫冻鸡血石、彩冻鸡血石。

赌鸡血石:一块石头可赚200万

赌鸡血石:一块石头可赚200万

赌鸡血石:一块石头可赚200万作者:昌盛来源:《金点子生意》2014年第05期近年,鸡血石的价格扶摇直上,最近十年上涨了6倍,有些品种甚至最近一年就上涨一倍。

现在市面上被炒得最厉害的是浙江昌化鸡血石和内蒙古巴林鸡血石。

现场赌石的参与者武国伟(内蒙古巴林石协会副会长)半个月前买到了一块鸡血石,花费180万元。

本来他打算260万元卖掉,可是买家认为加价80万元太离谱。

武国伟坚持认为这块鸡血石能卖到260万元,于是他决定切开赌一把。

鸡血石含血量的多少是影响他成败的关键,第一刀切下去让他大失所望。

因为鸡血石的血含量比他预计的少了三分之一,这一少就意味着价格跌了50万元。

原因很简单,现场没有切出血来,血赌输了。

接着再切第二刀,武国伟赌石的思路是根据这块鸡血石的血线把它切成九方印章。

既然含血量没有超预期,现在就得千方百计躲开鸡血石上的花纹和裂痕,让印章尽可能完美无缺。

每切一刀,他的家人都会提心吊胆打电话过来询问输赢,气氛十分紧张。

当他切到第四方印章的时候,局面峰回路转。

这一个印章的售价就是50万元,因为品相好。

在切鸡血石的过程中,李健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

每切出一方印章,他都会仔细评估含血量和质地。

九方印章全部切出来之后,武国伟开价400万元,李健出价350万元,最后以380万元成交。

然而他的成本只有180万元,半个月时间纯利润200万元。

赌石以前在玉器、翡翠行业比较常见,但如今鸡血石赌石已经蔚然成风。

赌赢了一夜暴富,赌输了倾家荡产。

不过武国伟自称他赌赢的次数能达到80%,赌输的经历只有20%。

一是因为他练就了鉴定鸡血石的眼力,二是因为鸡血石的价格最近十年一直在上涨,每年上涨30%到40%。

疯狂的鸡血石鸡血石不仅仅活跃在内蒙古的一级市场,北京的拍卖市场也有它的身影。

中国嘉德最近的一次拍卖会上,19件巴林鸡血石上拍,18件成交,成交率达到95%,远远高于翡翠、瓷器和紫砂等投资品。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鸡血石行情如此火爆呢?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大阪镇,这里有鸡血石一条街,经营户一家挨着一家,一共有100多户。

鸡血品种,各类各地鸡血石品种类型特点

鸡血品种,各类各地鸡血石品种类型特点

昌化石鸡血石品评昌化鸡血石的高下,在于石之质地与血色。

质地俗称“地张”。

所谓地张,就是鸡血石的硫化汞结晶在什么样的石头上,地张经藏家与品鉴家们的长期比较鉴别,皆认为以羊脂冻地张最为上乘。

白如羊脂玉,凝腻出油;乌冻地张次之,呈深灰色近黑色,半透明状;黄冻地张又次之,黄色,微透明状;灰冻地张又次之,亦称牛角冻色,淡灰色、微透明状或不透明状;蓝地和绿地为最下。

血色则为色鲜而正,血多而厚,血活而欲滴者为上,若以图章而论,全红者为上,四面红次之,对面红又次之,单面红、顶脚红、局部红为下。

现将几种鸡血红精品分述如下:羊脂地鸡血红印石亦称“白玉地鸡血红”,地张如和田羊脂玉,如白芙蓉冻石,纯净、凝灵,无丝毫杂质杂色。

鸡血红斑中又泛有更鲜之红点,如泉中之泉,向外溢出,其鲜艳夺目可想而知了,为昌化鸡血红之极品。

桃花地血红印石:在羊脂地鸡血红的地张上多了一粉红色的中间色,如桃花瓣之中有布满细细的红斑点,满撒在印石的四面及顶端,如“粉红缤纷”,血点有大有小,凝结重叠,其重叠处如血中之血,鲜艳夺目不言而喻,此为昌化鸡血红之神品。

豆青地鸡血红印石:质地近似青田之封门冻,半透明,纯净无砂,洒以红斑,红斑甚者,连成一片,成血中之血状,爽朗亮丽。

据说此鸡血红只在清光绪年间出产过一批,在此前后均未见过,四面红者甚为难得,可列为昌化之上品。

荸荠糕地鸡血红印石:此鸡血红有两种,其一为地张色如蒸熟之荸荠糕,呈微黄色,透明度如寿山之都成坑石微坚而通灵,洒以鲜红血斑,血斑活如血流,如美人之艳装,倩影飘然,为昌化难得之佳品。

清以后出产者均未此类。

其二为血瓣亦为透明色,只是血色为枣红色,由若干细小红点组成。

地张色列列浓,此类鸡血红为明代所产,品鉴家称为老性鸡血红石,并非出坑后血色变暗。

肉糕地鸡血红印石:好的肉糕地鸡血红地张为鸡油黄和栗黄中略泛茶黄色,冻地透明,其血斑色正红而鲜艳,且有大片者,产量较其他鸡血石为多,目前能见到的佳品大多为清乾隆、嘉庆年间所产。

鸡血石:一抹红云千古清音

鸡血石:一抹红云千古清音
鸡血石的血色分布没有规律,有的块石表面上有一大块红色,里面却一点红都没有;有的则恰恰相反。通常,鸡血石的升值潜力由其血色、血量、血形、血浓度四方面而定。血色可分为鲜红、大红、暗红三级,以鲜红为贵。血量是指鸡血石中血色所占百分比。古人所谓“全红为上”,即指全血方章或六面有血的方章为上品,而四面红、三面红、单面红依序次之。血形就是血的形态,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等诸多叫法,大致可分为团块状、条带状、云雾状、星点状四类,其中以团块状为贵。当各种血形自然组合时,就形成种种天然景象,如“云开日出”、“晚霞红云”等。血浓度则是指鸡血的浓凝程度,可分为浓、清、散三级,以血浓者为上乘。
鸡血石独特的血色当然不是鸡血,主要是朱砂。这是由它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地质构造、地质变化和生成机理等原因造就的。在强烈的地壳演变过程中,高温的火山熔液会将熔点低的岩层熔化,使含朱砂的火山热液与之熔合在一起,这样生成的鸡血石里外都有血色,且地子温软。朱砂含量高的话,就形成了高品质的大红袍;如果岩层的熔点高,火山热液只能熔化表皮的岩层,这样形成的鸡血石就只有皮血、面血,且地子通常较硬,但因朱砂没有被稀释,一般血色浓厚、鲜红。有些则填充在细小的裂缝中,形成了各种图案的条状血。不同的演变过程,使得鸡血石千姿百态,品类丰富。按其质地分类,鸡血石可以被分为许多品种,其中冻地鸡血石为上品,软地鸡血石次之,硬钢板地最次。冻地鸡血石又有田黄冻、刘关张、牛角冻、羊脂冻、桃花冻等多种质地色别。
鸡血石:一抹红云千古清音
鸡血石的开采始于宋代,作为印章用材则始于辽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间,以至如今,已有千年。因其血色鲜艳,质地温润,被冠以“印石皇后”之名,自古为人所珍爱。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兴盛,鸡血石亦不例外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价格飞涨,赝品充斥,几乎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昌化鸡血石巧雕的艺术价值

昌化鸡血石巧雕的艺术价值

设计·技艺文 潘汉斌昌化鸡血石巧雕的艺术价值昌化鸡血石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玉石,被誉为“中华瑰宝”而驰名中外,同时它又被称为“印石皇后”。

根据史料记载,自明朝初期,我国便开始了对鸡血石的开采,加工后的鸡血石工艺品主要用于皇家和达官贵人,作为馈赠的珍品。

特别是到清乾隆年间,鸡血石被封为“国宝”,凡是产自昌化的鸡血石都必须进贡给朝廷。

近年来,“鸡血石雕”被列入了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昌化鸡血石的雕刻实践出发,对昌化鸡血石雕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探索。

一、昌化鸡血石雕的价值首先,昌化鸡血石在我国多次国石评选活动中被列为首选国石之一。

之所以具备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是其具有四个显著的特点,即独特性、奇特性、观赏性、文化性。

据地质资料记载,在其他国家尚未发现此类矿产,故此,昌化鸡血石具备很强的独特性,且昌化鸡血石的形与色非常奇异,至于观赏性则不必多说,昌化鸡血石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昌化鸡血石的历史非常长远,在我国早已形成了属于自身的文化流派。

其次,昌化鸡血石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质地之细腻,色泽之温润,晶体之通灵,颜色之丰富,使得其他的玉石很难与之媲美。

并且,昌化鸡血石常常按照“因色取巧、按材施艺”的原则进行雕刻,因此雕刻出来的造型千变万化,栩栩如生。

再次,昌化鸡血石雕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昌化鸡血石雕除了具有欣赏的艺术价值外,也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

众多收藏家把鸡血石雕看作保值增值的收藏珍品。

二、昌化鸡血石雕的传承与创新历史上的各种艺术珍品,都必须进行传承,否则,这种艺术便会随着时间的车轮,不断地萎缩、枯干。

我国不乏众多的艺术技艺,最终因为后继无人都逐渐失传。

对于昌化鸡血石雕来说,传统上其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著名的有陈氏、钱氏、邵氏等石雕世家。

近年来,也有一些石雕艺人开始收徒传艺。

为了昌化鸡血石雕能够不断地弘扬并传承下去,政府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比如在当地的乡土教材中加入昌化鸡血石雕内容,加大培养石雕传承人的力度等。

鸡血石普遍用于印章——清乾隆昌化鸡血石苍龙教子钮宝玺鉴赏

鸡血石普遍用于印章——清乾隆昌化鸡血石苍龙教子钮宝玺鉴赏

鸡血石普遍用于印章——清乾隆昌化鸡血石苍龙教子钮宝玺鉴赏“敬胜怠”一语出自《大戴礼记·武王践阼》,所言为历史上著名的“丹书受戒、户牖置铭”的故事。

彼时,周武王初践大位,召集诸大臣,问简约而又能传之百世之道。

诸臣不能答,唯师尚父(姜太公)答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斋也”……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

’……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师尚父转述的是《丹书》之言:敬慎胜过惰怠就强盛,惰怠胜过敬慎就危亡;正义胜过贪欲就顺吉,贪欲胜过正义就凶险。

敬慎则享万世。

这就是简约而能传之百世之道。

还说了“仁”的重要,如若不然,就会当世而亡。

于是武王警惧起来,并在居住的周围以及各种用器上面,刻以儆戒自律的箴言警句。

清乾隆昌化鸡血石苍龙教子钮宝玺尺寸:11×6cm;高8.6cm 年代:清乾隆此方乾隆皇帝早期所刻的“敬胜怠”宝玺,为昌化鸡血石质,印面呈椭圆形,长11厘米、宽6厘米、高8.6厘米。

印面随形雕云龙纹,取苍龙教子之寓。

椭圆形玺面为阳文篆书,刻“敬胜怠”,左右两旁饰以左右对称的卷尾螭龙纹。

观其印文,这种具有汉印遗风的字、画结合形式,使玺面富有动感。

印面的双龙捧三字篆书的布局格式,与雍正帝所刻的“为君难”宝玺具有一脉相承之意。

此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体量,还是篆法布局都与《宝薮》中的记载相合。

据《乾隆宝薮》著录,该玺与“惟精惟一”和“乾隆宸翰”两方压脚章组成三方一套的组玺,存于同一印匣中。

标注的质地为“寿山石”,实物与著录的质地存在差异,对此后面将予以分析乾隆五年(1740年)时即有关于“敬胜怠”宝玺的使用记录,故其刻制应在乾隆即位初期。

乾隆帝所拥有的玺印数量多达1800多方,堪称清代之首。

根据《宝薮》的统计,其同样一个玺文的印章会有几十方,这是其他清代帝王几乎不存在的情况,印文的重复性是乾隆宝玺的一大特点,如“自强不息”有45方、“八征耄念”和“八征耄念之宝”有63方,而此方“敬胜怠”则只有一方,独一无二,至为珍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皇帝和鸡血石
昌化石的开采利用始于元末,兴于明清。

在清朝,使用昌化鸡血石刻制玉玺的皇帝和皇后是最多的,有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宣统、慈禧等。

同时,昌化石被列为宝玉石名品,在清代官吏服饰中,一花翎红顶为最高品级,鸡血红曾代珊瑚红、玛瑙红为顶花品饰之最高荣誉……这足见昌化鸡血石在清朝被重视的程度。

乾隆皇帝就有多枚昌化鸡血石宝玺。

其中一枚是“乾隆宸翰”此印高厘米,面厘米见方,制于清乾隆24年(1759年),是清乾隆诸多宝玺中最为精美的。

作者卫承芳,河南人,是清代雕刻名师。

作品取材于乾隆南巡时畅游西湖的迷人景致,荷花丛中双鹤漫步,池中鸳鸯交颈,水底鱼儿戏耍,花间叶面蜻蜓飞舞、青蛙、螃蟹跳跃,一派生机盎然。

荷池岸边的岩石上刻有三处边款,其中一处云:“莲塘三十里,四面起清风。

鸳鸯飞不去,只在藕花中。

己卯日过西湖,见荷花烂漫,摹之于石......”其印面刻阳文“乾隆宸翰”。

据传,此印材是当年清高宗首次南巡至西天目山,赐禅源寺御笔木刻《心经》一卷,住持感激万分,精心准备了此昌化鸡血石进贡。

高宗如获至宝,龙颜大悦,遂敕封为“国宝”。

乾隆四十九年 (1784),清高宗第六次南巡至西天目山,再赐禅源寺石刻《无量寿经》两卷,以示对寺院的谢意。

乾隆六下江南的时间表:第一次:乾隆十六年 (1751) 乾隆41岁第二次:乾隆二十二年 (1757) 乾隆47岁第三次:乾隆二十七年 (1762) 乾隆52岁第四次:乾隆三十年 (1765) 乾隆55岁第五次: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乾隆70岁第六次:乾隆四十九年 (1784) 乾隆74岁而且,他每次多是正月是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

农历四月份回京。

有诗为证:阁中帝王今何在?烟花三月下扬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