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赏析及介绍演示教学
小学美术《世界名画欣赏》教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界名画的基本概念。世界名画是艺术家通过绘画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杰作。它们是人类文化瑰宝,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名画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名画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中的独特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世界名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名画的艺术价值、探讨如何在生活中欣赏和应用名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名画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鉴赏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幅名画的艺术特点和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名画模仿创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小学美术《世界名画欣赏》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世界名画欣赏》教案,本章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如下:
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欣赏

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欣赏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欣赏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世界名画欣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幼儿欣赏世界名画,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观察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如何通过世界名画欣赏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 案例一:《蒙娜丽莎》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上,老师通过展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并向幼儿讲解画中的人物形象、色彩运用等内容。
随后,老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来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蒙娜丽莎”。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还能够通过自己的绘画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案例二:《星空》在一次主题为“星空”的美术课上,老师向幼儿展示了梵高的《星空》。
在欣赏完作品后,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用彩纸、颜料等材料来制作属于自己的星空作品。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表现出对星空的独特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案例三:《向日葵》在一次以“花朵”为主题的美术课上,老师向幼儿展示了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
随后,老师带领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尝试用颜料和画笔来表现向日葵的形态和色彩。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够学会用绘画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色彩和形态的敏感度。
总结回顾:通过世界名画欣赏这种教学方法,幼儿不仅能够欣赏到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还能够通过自己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我看来,世界名画欣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美术教育方法。
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幼儿可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中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1、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2、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桌球这可是人家1807年画的,看看两百年前欧洲人的生活吧。
3、达维特--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此幅作品是达维特第一次刻画现世的英雄,此前,作者只塑造和歌颂古代和已故的英雄,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拿破仑的崇拜之情。
本画的妙处在于,远景的简约和近景的细腻,色彩的冷暖对比极为强烈,人物和战马的细节刻画非常到位。
对于这个理想化的形象,拿破仑本人也十分满意。
4、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该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
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
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5、安格尔--大宫女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抨击。
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尖锐,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
”然而安格尔的学生阿莫里·杜瓦尔则辩解说:“凯拉特里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
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6、约翰.埃.密莱--盲女两个相依为命的孩子,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一边抬头去观看天上的彩虹,一边在给盲女讲解大自然的美丽。
云际彩带当空,原野一片金黄,空气是润湿的,在远景的小道上有几头走动着的牛羊,近处有飞鸟起落。
(完整版)世界名画赏析分析

《基督受洗》恰当理解皮耶罗的作品的确不容易。
因为除了画家,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身份-数学家。
在文艺复兴时代,满怀激情地去研究古希腊的数学与几何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皮耶罗的狂热与成就却是所有人当中最突出的。
分在拓展欧里德几何学方面所作的无人能敌。
此外,他还写出了众多关于数学与几何学的学术著作,在其中一篇保留至今的文章里,他采用大量繁复的数学技巧详尽阐释了有关焦点透视的原则.无可避免地,他也把这种精神的研究、带入到自己的绘画里。
《基督受洗》是皮耶罗为家乡一座施洗者约翰教堂画的祭坛画。
由于祭坛画的特殊形制,画板的外形被分为由半圆与方形组成的两个部分。
没有能够比皮耶罗把这种自然的分割利用得更加巧妙而神奇。
读者可以注意观察画面中的那只白鸽,它被画成了下面敌视的样子,圆圆的头部正巧是半圆的圆心,而伸展的双臂又恰好与方形的上边线持平。
不仅如此,围绕圆心,观者的视线完全可以将另外的凌驾在画面内部找全,享受到一种近于神圣的圆满旅程。
透视与几何形式在皮耶罗的作品中是显著而精确的.不仅如此,他还能够运用比同时代画家更为复杂的技巧,使深度空间兼备平面空间的张力。
皮耶罗喜欢使用大面积的,然后把它们与潜在的透视法,几何形按照最完美的图式,尺寸和比例结合在一起。
比如在左侧两根树干,仅仅依靠颜色深浅的不同就可以把画面上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大的层次空间划分出来。
画面上,那些柔和而明亮的色彩总是散发着令人愉悦的光辉,其中大量的白颜色在过去的绘画传统里是被忌讳使用的,而皮耶罗却使它们具有了一种至为纯净的气息。
有迹象表明,皮耶罗从示属于哪间绘画作坊。
或许,他只是一处自由画家,一个孤独探索自己理想的人.因此,他似乎从不顾虑观者希望在他的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在那个时代,能够把《圣经》故事展现得真实而动人心魄的艺术家给世人带来的一大奇迹,这个传统从乔托开始,之后又有莱奥纳多《最后的晚餐》或者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皮耶罗民如实描绘了《圣经》的内容.画面表现圣约翰给基督受洗的情景,当圣水洒落到头顶的一刻,圣灵仿佛鸽子从天空降下,落到耶稣头上,天上有声音传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欢悦的”,圣父、圣灵、圣子在此时实现了三位一体。
100幅世界名画赏析(建议收藏)

01乔托《犹大之吻》Kiss of JudasGiotto1305乔托《犹大之吻》聚焦于基督和犹大之间心理交锋的瞬间。
基督坚定的目光回应犹大的注视,眼神中只有对背叛者的谦卑和同情。
在指控、欺骗和背叛的喧嚣中,基督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怜悯。
乔托首次赋予形象鲜明的人性动机,以及传统绘画欠缺的心理深度与逼真感。
02马萨乔《纳税银》The tribute moneyMasaccio1427画面描绘了《马太福音》里的故事:税吏质问耶稣是否缴纳了税。
画面中央税吏正在索要纳税银,场景延续至画面左边,彼得从鱼口中取出钱币。
右侧,彼得交给税吏纳税银。
马萨乔将三个独立场景浓缩于一幅画面之中,赋予角色人性化的感情,同时在古典主义基础上加入了技法的革新。
03扬 · 凡 · 艾克《阿尔诺芬妮夫妇像》 Arnolfini portraitJan van Eyck1434这幅谜一般的双人像,描绘阿尔诺芬尼和新妻宣誓的场景,展示出 扬 · 凡 · 艾克 卓尔不凡的传递细节和光线的能力。
夫妇的姿势和不同寻常的细节设置,都有独特涵义和象征性,镜中反射出夫妻背影和画家本人。
装饰性拉丁铭文写着:「1434年,扬 · 凡 · 艾克在此。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世风俗画和室内画的最早先例。
04保罗 乌切洛《圣罗马诺之战》Battle of san RomanoPaolo Uccello1440乌切洛名作《圣罗马诺之战》,显示出直线透视法领域的突出成就。
前景是交战双方,后面是持矛的队伍,地上横七竖八丢弃的武器盔甲。
背景经过几何式的抽象处理和透视安排,具有强烈的空间效果。
乌切洛首次在理性层面上,探索总结出「焦点透视法」,不仅使二维空间艺术在视觉上趋于科学性,而且使东西方绘画的空间经营从此分道扬镳。
05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Sandro Botticelli1482-1486希腊神话中,克罗努斯阉割了乌拉诺斯,重伤的生殖器坠入大海,孕育出美女维纳斯。
世界名画鉴赏

世界名画鉴赏1. 达芬奇自画像意大利绘画大师达.芬奇的素描精品。
他的素描作品的艺术水平已达极高的境地,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
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2.岩间圣母画为祭坛画 ,达芬奇,189.5X119.5厘米,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
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
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
这幅画是标志达.分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品。
3.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油画 1495-1498 420X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4.创造亚当《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壁画1508年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中的重要部分。
因为他在佛罗伦萨的盛名,当时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他参加制作教皇陵墓,后又中断。
幼儿园创意绘画课:世界名画赏析教育教案

标题:幼儿园创意绘画课:世界名画赏析教育教案在幼儿教育中,创意绘画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而在创意绘画课中,通过世界名画赏析教育教案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跨学科学习。
下面,我将共享一份世界名画赏析教育教案,帮助幼儿园老师们更好地开展创意绘画课。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世界名画,激发他们的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通过欣赏和模仿名画,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3. 帮助幼儿理解名画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4. 通过赏析名画,促进幼儿的情感、思维和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通过图文资料、多媒体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几幅世界著名的名画,如《蒙娜丽莎》、《星空》、《向日葵》等,让幼儿了解这些名画的作者、作品背后的故事、艺术特点等。
2. 给幼儿播放名画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仔细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模仿或创作其中的一幅名画,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绘画,也可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向幼儿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引入名画赏析的主题,并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一幅名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欣赏名画:播放名画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自由观赏,然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名画的感受和想法。
3. 创作绘画:根据幼儿的芳龄和绘画能力,选择合适的名画让他们进行模仿或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 共享成果: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共享创作的感想和经历,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肯定。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幼儿对名画的欣赏和绘画作品的展示,观察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评价他们的绘画作品。
2. 老师要注重对幼儿的情感态度、表达能力和绘画技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世界名画赏析教育教案设计,可以让幼儿在创意绘画课上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世界名画鉴赏

日出·印象 1873年 克劳德.莫奈 法国 48cm×63cm 布 油彩 巴黎 马蒙达博物 馆藏
• 传说芙丽涅因裸浴以渎神罪受到了法庭的传 讯。在审判时,辩护师让被告在众目睽睽之 下揭开衣服裸露躯体,并对着在场的501位 市民陪审团成员说:难道能让这样美的乳房 消失吗?最后,法庭终于宣判被告无罪。19 世纪法国画家热罗姆以此为题材画了这幅油 画《法庭上的芙丽涅》。画面上,芙丽涅处 于中心突出位置,以臂遮脸表现了刚被掀开 衣裳的一刹那。芙丽涅的通体红色在辩护师 蓝色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后景和中间的 幽暗部分的处理把女主角突现出来了。她显 得异常洁白、妩媚、完美无瑕。她的动势是 典型的希腊式,微微扭动的身子,使曲线的 韵律更加丰富。由于当众裸露,她这下意识 的遮掩动作使感情得到了升华。芙丽涅的表 情楚楚可怜,且有几分羞涩,显得格外娇媚 动人。站在一旁的辩护师的姿势和表情异常 严肃、坚定,美的高尚和不可亵渎的意志均 在他的姿势、表情中得到体现。众法官的怜 悯、领悟或者贪婪、呆滞的目光,以及坚定 的举止或失措的表情,充分显示了在美面前 的人生诸相以及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与此同 时,也体现了希腊时期所崇尚的“美”的主 题——美的纯洁、美的神圣以至美的不可战 胜的力量。
向日葵 1888年 文森特·凡高 荷兰 91×72厘 米 布 油彩 伦敦泰特画廊藏
• 《暴风雨》的主要欣赏点是:光线和色彩的 对比和互相衬托的美感力量,这是19世纪美 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作品画面里,背 景是暗的,前景是亮的;男角色彩是暗的, 女角色彩是亮的。男体力量的粗旷线条,女 体力量的柔细线条,在光线和色彩中得到了 鲜明的对比和彼此衬托。在考特之前,也有 不少取材于《达夫尼斯和克洛伊》的美术作 品,大都是歌颂爱情性爱的。而考特的作品 《暴风雨》抓住了达夫尼斯和克洛伊在暴风 雨中逃跑的一瞬间,表达了男女不同的性感 力量之美、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自由的向往, 无论是艺术境界还是艺术手段方面,与前人 作品相比,都是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名画赏析及介绍
世界名画赏析及介绍
蒙娜丽莎达.芬奇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
据记载,
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
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
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晚钟
米勒 1850年 55.5×66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
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象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象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这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纳、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伏尔加纤夫(作于1870-1873)
作者: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7-1930.9)
国别:俄国
作品尺寸:131.5cm×281cm
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藏
《伏尔加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
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
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
纤夫共11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
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九级浪
时期:1850年
创作者: I.K.艾伊瓦佐夫斯基俄国
规格:221cm×322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简介:九级浪表现的是风暴中飘泊的人们,
他们栖居在帆船的残余物上,为了生存,拼命挣扎,狂风巨浪,呼啸而来。
暴风雨中的船与人,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抗衡,表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与不可抗拒性。
画面气势逼人,色彩动人,借以烘托人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一幅关于人和自然的颂歌,使人震动,也使人动情,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狮身人面像
胡夫的圣旨: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
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
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
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
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即cobra:眼镜蛇)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
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长
米洛斯的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
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维纳斯,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
简介
作为审美观照,当人们站在这个精美的雕像面前的时候,一个裸体的女性,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这就足够人们为之倾倒的了。
在这洁白的大理石里面,是少女的青春,是生命的跃动。
人们从这里发现了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创造潜能;感受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米罗的维纳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爱与美的女神的雕像。
但她并不是唯一的,她只是古代希腊众多的阿佛洛狄忒雕像中的一个罢了。
从创作时间上说,她已经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