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分析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通过鼻内镜下的手术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时,不同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会对手术的临床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症状及原因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鼻泪管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泪囊区域的持续性肿胀、分泌物的堵塞、眼睑的红肿和局部的疼痛等。
慢性泪囊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泪囊及泪道的慢性感染或慢性炎症,导致泪液不能正常排出,从而造成眼部症状的出现。
目前,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在手术治疗中,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通过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技术及其优势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通过鼻内镜进入鼻腔进行操作,无需外部切口。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鼻腔内发现并清除泪囊区域的炎症组织,然后将泪囊与鼻腔相连接,并使用黏膜瓣进行吻合,从而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
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优势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小、恢复期快、术后疼痛轻等,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对于手术中使用的不同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其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三、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常见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游离黏膜瓣、泪道黏膜瓣及局部黏膜瓣。
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手术的临床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1. 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处理方式,其主要优势是操作简便,对手术器械的要求较低。
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鼻腔内取下一小片黏膜组织,并用作手术中的吻合材料。
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局部损伤,可能会造成鼻腔内的黏膜组织缺损,导致术后的愈合不良或者并发症的发生。
探讨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探讨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摘要:目的观察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131例(138眼),在泪道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下行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
术后1周冲洗泪道1次/d,之后每个月冲洗泪道1次。
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植入球头硅胶管,手术时间平均8.5 min。
术后溢泪症状立即改善,泪道冲洗均通畅。
观察8~37个月,平均15.5个月。
不流泪,冲洗泪道通畅121眼(87.68%);流泪,冲洗泪道不通17眼(12.32%)。
结论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球头硅胶管植入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泪囊鼻腔吻合术,因为手术复杂、创伤大,年老体弱患者难以耐受;又因面部留有切口瘢痕使年轻患者不易接受。
近年来开展的鼻泪道疏通置管术因创伤小、面部无瘢痕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连云港市眼科医院自2004年7月至2008年采用球头硅胶管(广州博视医疗保健研究所)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08年在本院顺利行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31例(138眼),所有患者术前泪道冲洗确诊鼻泪管阻塞引起慢性泪囊炎,鼻腔检查排除下鼻甲肥大、鼻腔息肉等疾病。
其中男9例(9眼),女122例(129眼)。
年龄32~77岁,平均54.2岁。
≤45岁38例(40眼),≥65岁14例(15眼)。
1.2 器械 7号长8 cm空心泪道探针,尼龙线制成的直径3 mm扩张绳,球头硅胶管(空心圆管,长3.5 cm、球头外径4.2 mm、导管外径2.5 mm、球头部有8 cm长环状牵引线、下方有1.5 cm长环状牵引线。
),0-3丝线,鼻腔取线钩,泪点扩张器,泪道冲洗针。
1.3 手术方法 1%的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泪道直至泪囊分泌物冲洗干净。
鼻腔滴入呋嘛滴鼻液。
用0.5%地卡因冲洗泪道行泪道粘膜表面麻醉,0.5%地卡因棉签伸入下鼻道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分析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分析作者:孙廷励张晓湄张永红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20期[摘要] 目的比较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170眼)分为三组,58眼接受泪道浚通术(泪道浚通术组),57眼接受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55眼接受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联合术组)。
所有患者随访期6~12个月,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包括泪道冲洗通畅度、泪道阻塞的症状和体征消失程度),以治愈、好转和无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有效率。
结果泪道浚通组有效率为77.58%。
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0.70%。
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9.09%,联合术组与其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泪道浚通术组和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三种手术方式中,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方法,球头硅胶管植入术及泪道浚通术疗效次之,两者无显著差异。
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成本低廉,手术时间短,微创,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041-03慢性泪囊炎是较常见的眼病,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滞留的基础上发生[1]。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重建鼻内引流通道,即使阻塞的鼻泪管再通[2]。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经皮肤鼻腔泪囊吻合术,新兴的手术方式有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泪道激光成形术、泪道支架植入术、泪道浚通术等,其治疗效果不尽相同。
本研究选择2012年2月~2013年9月对在柳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70眼,分别做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简称联合术),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112例170眼,其中男15例20眼,女97例150眼;年龄22~72岁;发病1~10年。
两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分析

・90 ・ 9
论 著
两 种 术 式 治 疗 慢 性 泪 囊 炎 疗 效 分 析
曾振 东 , 陈 辉 , 陈 卓
C E iC E Z u . h it epe o i lfC eg u C eg u S h a 10 1 C i H N Hu,H N ho TeFr o lsH s t hn d , hn d ,& u n6 04 ,hn sP pao a
【 bt c】 O j t e oea a e u teeet f x r l ar cs ns m ( D R n tns no A s at r be i T vl t t ri fco et n c oy o i t y E C )adir a ed— cv u e h c av f e a d y t h o o na a l
i d ey e sii a u optl rm a u r f 0 7 t a u r f 0 9.Al p t nsw r olwe pfr3 —1 nh . - c aro y t s t rh s i ,fo J n ay o 0 oJ n a o 0 s o a 2 y 2 l ai t eefl d u o e o mo ts Re 2
t n s l n oc pc d e oy t hn s m ,E C 治 疗 慢 性 泪 囊 炎 的 疗 效 。 方 法 采 用 回顾 性 分 析 , 2 0 r a a e d so i a r c s r iot y I D R) a y o o 对 0 7年 1月 ~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长期存在的一种炎症,主要症状为泪囊部位肿胀、疼痛、分泌物增多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按摩引流、泪囊冲洗等,但是缺点是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主要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和优势。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操作方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将泪囊与鼻腔内部直接相连接,使泪液在流入鼻腔前就被引流掉,避免了泪囊炎长期存在。
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手术范围、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
手术过程中,首先是麻醉及局部加压止血,然后鼻内镜下探查泪囊,手术者用特制手术钩将泪囊顶端取出,用电凝切断鼻泪管与泪囊之间的韧带,并将其扩张开。
接下来,施行骨切术,切下鼻腔的鼻中隔骨部分及鼻泪管入口的骨缘部分,扩大鼻泪管入口,保证术后情况良好。
最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即将已取出的泪囊通过探头戳入鼻腔中,并用缝合线固定住,将鼻腔与泪囊直接连接起来。
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创伤小、无皮肤切口,不影响面容美观。
2. 减少了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时间,减少了麻醉的副作用和风险。
3. 通过鼻内镜操作,能够直接看到手术场所,可对操作部位精细处理,操作更加精准。
4. 术后恢复时间短,病人轻松舒适,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后无需住院就可以出院。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针对68例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手术疗效满意度达到了89%。
另外一项关于3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手术的疗效,并且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非常少,仅有一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达97%。
总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手术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提高了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分析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嚢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泪嚢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嚢鼻腔吻合术,观察组采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
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2年、3年时的泪道阻塞发生率分别为2.0%、6.0%、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16.0%、20.0%(P<0.05)。
结论: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嚢炎的有效方法,其吻合口位置较低、骨窗较大、术后再阻塞的发生率低。
【关键词】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嚢炎泪道阻塞疗效传统的泪嚢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嚢炎较为有效,但不足点是皮肤存在伤口,有碍面部美观,且术后泪嚢阻塞率较高。
近来有部分研究采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嚢炎,显著降低了术后泪嚢阻塞的发生率[1]。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嚢炎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慢性泪嚢炎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术前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均无严重的鼻部疾病而不宜手术者。
全部患眼泪道冲洗不通畅,针尖可以触及骨壁,6号圆头侧孔探针经下泪小点探通鼻泪管,冲洗通畅。
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17~70岁,平均37.5±4.5岁。
病程10个月~5年,平均2.1±1.5年。
泪嚢指压阳性68例,返流物为脓性者58例,粘液者10例,将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冲洗泪道,均行泪道碘油造影,明确泪道、泪嚢情况,患侧鼻腔术前3d滴用1%麻黄素,术前中鼻道填塞1%麻黄素棉片+1%地卡因,常规消毒、铺巾、暴露泪嚢区,2%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少许行眶下神经,滑车上下神经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长期慢性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泪液流出减少、眼泪往往痛、酸,甚至局部发红、肿胀等。
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病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在眼科临床中比较常见,治疗方案也较多种多样。
现如今鼻内镜下治疗慢性泪囊炎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探索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与可行性。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在鼻内镜下采用自体粘连材料,将泪囊与鼻腔直接连接,使泪液能够直接经过泪囊汇入鼻腔,达到减轻泪囊炎症引起的肿胀与疼痛的效果。
当前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方面的效果已被广泛证明。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外科手术能够显著的改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症状。
另一项研究针对35例患者开展了长达5年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其疾病复发率也非常低。
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有以下几个优势:1.手术风险较小,对患者生理创伤较小。
2.术后正常活动受限性较低,仅需要稍加休息便可恢复正常生活。
3.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短。
4.手术效果稳定并持久,疾病复发率较低。
适用于一下病情:1.慢性泪囊炎的患者;2.传统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的患者;3.泪囊炎症较重,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一些基础疾病的干扰。
对于手术过程中的操作,需要选择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操作,尽可能的减少手术风险。
由于术后存在口鼻部局部疼痛,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
六、总结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其优越性在现如今的医疗环境下已经被证明。
在针对患者应用该项手术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以最大程度保证疾病治疗的效果。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道疾病,常由泪囊和泪道的炎症引起,临床表现为泪囊区域的疼痛、流泪和眼睛红肿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局部冷敷和按摩等,但是疗效不佳,容易复发。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研究。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原理及操作方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鼻子内部的微创切口将泪囊与鼻腔相连,从而恢复泪液的正常引流功能。
手术操作方法如下:1. 鼻内镜检查:使用鼻内镜检查泪囊和鼻腔的病变情况,确定手术部位。
2. 麻醉: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舒适。
3. 手术切口:通过鼻腔内部进行手术,选择合适的位置切开鼻腔黏膜,暴露泪囊和鼻腔。
4. 切除病变组织:利用鼻内镜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器械,切除病变的泪囊和鼻腔组织。
5. 吻合术:使用可吸收缝线将泪囊与鼻腔进行吻合,恢复泪液的引流通道。
6. 内镜检查和修复:术后使用鼻内镜对手术部位进行检查,确保手术效果,必要时进行修复。
7. 排空灌注:在手术结束后,通过鼻腔给泪道进行灌注,排空余留在泪道内的血液和组织碎片。
1. 适应症:慢性泪囊炎、泪囊肌痉挛、泪囊阻塞等引起的泪囊功能障碍。
2. 疗效评价: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总有效率达到80%以上。
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眼睛红肿、疼痛、流泪等症状消失或减轻。
并且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 优势:鼻内镜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通过鼻腔内部进行手术,无需开放性切口,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2. 局限性:鼻内镜手术对医生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术中视野受限,手术时间较长。
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鼻塞、鼻炎等并发症。
1. 术后疗效的长期随访:由于鼻内镜手术的应用较为新颖,其长期疗效和复发率尚未完全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本文对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分别施以两种手术方式:即传统鼻外切口及鼻内窥镜手术,进行对比,分析。
临床资料:选择慢性泪囊炎20例,分别于10例采用不同两种术式治疗。
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
讨论鼻外切口及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后者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更简便,并能同时处理鼻腔内引起鼻泪管阻塞的病变,保持术后远期效果。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传统鼻外切口手术治疗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必须施行手术治疗,我院在过去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眼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传统手术方式,其手术方法是由鼻外进路,开放泪囊与鼻腔的通道,近年来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成为眼一鼻相关外科的重要治疗手段。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随机取20名单眼慢性泪囊炎病例,其中10名做传统鼻外进路泪囊鼻腔吻合术,10名做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
术,以上病例均有长期反复泪点益泪,益脓,冲洗泪道不通,其中男
12例,女8例。
1.2 手术方法
1.2.1 鼻外切口手术治疗:以2%利多卡因5ml做患眼筛前神经,
眶下神经孔及术区浸润麻醉,距内眦角3mm处切开皮肤,切口长约15mm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内眦韧带泪前嵴,沿泪前嵴切开骨膜,分离泪囊至泪后嵴前,做一骨孔,上界达内眦韧带,前界在泪前嵴前2mm 后界在泪囊窝中部,下骨达鼻泪管口处做“工”字切开鼻粘膜,“工”字切开泪囊,分别吻合泪囊后瓣与鼻粘膜后瓣,泪囊前瓣与鼻粘膜前
瓣,放置引流条,将内眦韧带缝至原附着点,间断缝合皮下及皮肤,
单眼包扎,术后抗生素应用,每日泪道冲洗,5天折线,10天取出引
流。
1.2.2 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下: 1 %的卡因
+0.1 %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粘膜及鼻丘粘膜,并对鼻腔粘膜做表面麻醉和浸润麻醉(1 %利多卡因3ml),以平中鼻甲附着处为上界,钩突前缘为后界,切开直径为1.0cm大小的粘膜及骨膜,向后做“ C 形粘膜瓣,找到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之间骨缝后,使用吸切器的磨骨钻磨开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使之形成直径为 1.0cm大小的圆骨窗,充分暴露泪囊内壁,在鼻内镜下,纵行剖开泪囊,吸出泪囊内的积脓积液,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冲洗泪囊后,用钛夹使粘膜瓣和泪囊后部吻合,由下泪点导入腰麻管并留置固定于中鼻甲前端三个月,油
沙条填塞术腔48小时后取出,术后应用抗生素一周,鼻腔减充血剂
四周,鼻内镜下复查三个月至半年。
2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者为泪道冲洗通畅,溢泪症状消失,好转者为溢泪症状消失,冲洗时通畅;无效者为冲洗完全不通,所有病例随访时间都在一年。
3 讨论
3.1 慢性泪囊炎,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滞留并发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主要症状为泪溢,泪溢使下睑鼻侧皮肤出现慢性湿疹表现。
挤压泪囊区有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鼻侧球结膜充血。
慢性泪囊炎是眼部的感染病灶,角膜存在损伤的情况下,可导致角膜溃疡。
慢性泪囊炎对眼球构成潜在威胁,在施行内眼手术前,必须给予治疗,避免引起眼内化脓性感染。
3.2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令人苦恼的疾患,它不仅影响工作和
学习,而且在容貌方面给人带来许多不便,甚至造成精神上的折磨,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至今仍以泪囊鼻腔吻合术较为可靠、有效,它的长远效果亦可以肯定,本文收集我院20例手术病例,部分病例随访达15年以上,仍然保持良好结果,本组病例中,一次手术成功率达81%二次手术成功率则达到90.6%,而且剔除部分不愿接受再次手术。
在实践过程
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对手术方式与器械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手术时间亦由初时的4-5h,缩短到后
来的1h左右,熟练者甚至在30min之内亦可完成手术,而且成功率亦不断提咼。
3.3 鼻外切口:①传统鼻外切口影响容貌,其操作复杂,视野小。
②术中术后出血量多,是造成手术困难和影响疗效的常见原因,术后血块机化可造成通道堵塞。
③术中造骨孔的大小和位置有关,如骨孔偏上,过小,重力吸引泪液作用减弱,骨孔靠后易损伤泪肌膜和Homer 肌,造成泪点外翻,失去泪囊的抽吸作用。
④因生理解剖异常及术中出血量过多,可导致非泪囊和非鼻粘膜吻合。
⑤术后粘膜瘢痕收缩,
引起泪囊弹性降低导致溢泪。
⑥术后吻合口处大面积假膜阻塞导致手术失败。
⑦术后无法观察通道增生、粘连情况。
3.4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①患者面部无瘢痕。
②直视下手
术,方法简便,损伤小,出血少。
③可以同时处理鼻腔内引起鼻泪管阻塞的病变,如鼻息肉,筛窦炎等。
④术后鼻内镜下复查可及时、准确发现处理并发症,保证泪道通畅,维持远期疗效。
3.5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激光疗法、泪道置管、鼻内镜下泪囊造瘘术等,但从治疗效果看,泪囊鼻腔吻合术仍然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手术方法,它是通过重建一条泪囊鼻腔通道代替原已阻塞的鼻泪管引流泪液。
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需要切断内眦韧带、吻合泪囊、鼻黏膜的前、后唇,吻合口内置管引流,手术较为繁琐,手术
部位较深,操作费力费时,若遇到小泪囊则效果会受到影响,疗效难以肯定。
本组病例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荣光,许庚,郭宝煌.鼻内窥镜手术图解.北京:解放军
出版社,1998, 4:15.
[2]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203-207.
[3] 陈春霞,陈玲.泪囊鼻腔吻合术231例临床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3) : 224-225.
[4] 雷方.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体会.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
26(7) : 450-451.
[5] 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