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协调发展是化解河南发展困境的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河南是经济大省,但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河南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在第五,工业经济总量排全国第五位,然而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问题突出。据资料显示,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22.6:47;30.4,2010年是14.2:57.7:28.1。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还占较大比重,说明河南农业地位比较重要,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说明河南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010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2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1位,这与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大省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相应,也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河南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目前,虽然经过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河南工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河南工业生产总体来看仍然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
河南省经济发展存在这些问题,原因很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这些是客观原因,思想保守、改革开放起步晚,这些是主观原因,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仓,要为全国粮食做出贡献,故而改革开放起步晚、发展慢,这应该是政策原因。河南省是中国的缩影,河南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不解决河南问题,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河南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这说明"三化"协调发展要成为化解河南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化"协调发展是化解河南发展困境的途径
摘要】中河南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河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河南要走出困境,"三化"协调发展是重要途径。河南"三化"协调发展要坚持一条基本思路,坚持三项基本原则,推进"五个协调"实现"三个融合",建立"三个长效机制"。
【关键词】发展困境"三化"协调
3.城乡协调发展
具体表现为: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和城乡各类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拥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机会,城乡居民和城乡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迁徙和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以"三化"协调发展化解河南经济发展困境
"三化"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顾此失彼,必须遵循其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河南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
1.坚持一条基本思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大力发展工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积累城市发展财富、技术、人才,有效带动城镇化。同时,加快城镇化必然为二、三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空间,促进产城融合,实现产城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共同带动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三化"协调发展。
2.产城协调发展
只有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有机协调,才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实现就业空间和就业部门的双重转变,从而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产城关系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城镇规模的扩大、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适应、互为依托,产业、人口、生产要素集中度明显提高,建成生态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良性互动局面。
2、河南是农业大省,但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河南有超过1亿亩耕地,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1/4以上。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河南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河南省农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抗灾减灾能力弱,农业特别是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增大。
二、"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化"是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空间依托,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
所谓"三化"协调发展,就是要以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以城镇化带动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快转移,统筹城乡发展,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内在动力;以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真正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成为良性互动、互为支撑的有机统一。"三化"协调发展可通过三个主要标志来衡量。
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具体表现为:农业方面,完成由家庭承包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工业方面,传统产业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改造得到提升,战略支撑产业逐步做大做强,战略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战略基础产业进一步稳固。服务业方面,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为方向,服务业效益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得到显著提高。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10-012-02
一、河南经济发展困境分析
(一)河南经济发展困境
1、河南是人口大省,但是城市化率较低,农村人口转移缓慢,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河南省常住人口数量94023567人,位居全国第三,是一个人口大省。但是,河南省城镇化率只有3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68%10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5位。由于城镇化水平低,人口聚集度不高,这成为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城镇化率低,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就业比重大、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劳动效率低,这成为困扰河南发展的"绊脚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