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 名词解释
预应力混凝土

第一讲预应力定义:预应力混凝土是根据需要人为引入某一数值与分布的内应力,用以全部或部分抵消外荷载应力的一种加筋混凝土。
狭义定义:在混凝土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其受拉区预先施加压应力,就成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广义定义:预应力混凝土是其中已建立有内应力的混凝土,内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能够抵消给定的外加荷载所引起的应力至预期的程度。
基本概念:应力概念(预计开裂程度):预应力混凝土是由于预加应力而使混凝土从一种脆性材料转变成为一种弹性材料。
这种概念:“以无拉应力设计准则”为基础的。
特点:1主要设计阶段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2计算方法采用材料力学方法,符合胡克定律和叠加原理。
强度概念(抵抗破坏安全性):预加应力是为了使高强钢筋能够和混凝土结合,它是钢筋混凝土的扩大和改进。
特点:主要表现在提高了构件的抗裂和刚度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承载力,充分发挥了张拉对承载力的贡献。
荷载平衡概念(计算挠度):预加应力是为了实现预期的荷载平衡。
特点:使得预应力概念更深入了,给设计计算带来了大大的简化。
早期预应力实践存在的问题:使用的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强度较低,对预应力损失的认识不够。
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之间的主要区别钢筋混凝土是将钢筋和混凝土简单地结合在一起,并且任由它们自行地共同工作,而预应力混凝土则不然,它是将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材“能动”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是靠张紧钢材并将其锚固于混凝土,从而使混凝土受压来实现。
钢材是延性材料,现在用预加应力的办法使其能在高拉力下工作,混凝土在抗拉能力上是脆性材料,现在由于受到预压而有所改善,同时抗压能力并未真正受到损害。
因此预应力混凝土仍是两种现代高强度材料的一种理想结合。
为什么预应力混凝土能发挥高强钢筋的作用呢?原因在于钢材的弹性模量一般相差不大,而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普通钢筋混凝土拉应变不大,因此不能使用高强钢筋,即受到限制。
预应力混凝土是先将钢筋张拉一段应变,即先增加了应力,然后在外加荷载下还能增加一段应变,这样高强钢筋就能使用了。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材料储存
合理储存施工材料,避免材料受损或变质。
材料使用
按照规定的配合比和顺序使用施工材料,确 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维护
定期对施工材料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其质 量和可靠性。
01
预应力混凝土的工 程实例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应用 之一。通过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桥梁的跨越能力 和承载能力,同时减少结构自重和挠度。
例如,中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主 跨长度达到了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高层建筑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01
高层建筑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承载 能力,同时减轻结构自重并提高 使用空间。
02
例如,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预应 力混凝土技术,建筑高度达到了 63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
其他领域
预应力混凝土还广泛应用于水 利工程、港口工程、核电站等
特殊工程领域。
01
预应力混凝土的原 理与技 术
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以改善其受力性能的混凝土。预应力 是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锚固在混凝土结构中实现的,使得混凝土在承受外部荷载之前就具有 一定的预压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 预应力混凝土概述
01
预应力混凝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在混凝 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结 构承载能力和延性的工程技术。
特点
预应力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刚 度、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等特 点,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 大跨度结构等工程领域。
预应力混凝土分类

预应力混凝土分类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它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预应力(张拉力或压缩力),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预应力的来源和引入方式,预应力混凝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预应力张拉混凝土:通过张拉钢筋或钢束来引入预应力。
2. 预应力压缩混凝土:通过压缩混凝土来引入预应力。
3. 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混凝土构件制造过程中,通过张
拉或压缩的方式引入预应力,以增强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4.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在钢筋混凝土桩的制造过程中,通过
张拉钢筋的方式引入预应力,以提高桩的承载能力。
5. 预应力预应力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的制造过程中,通过张
拉或压缩的方式引入预应力,以增强板的强度和刚度。
预应力混凝土在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如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
不同类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根据工程需要和应力形式的不同,应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应用方式。
- 1 -。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名词解释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名词解释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是一种由预应力混凝土构成
的建筑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预先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下面将对其中涉及的主要名词进行解释。
1. 装配式:指构件在工厂中预制完成后,再进行运输和现场组装的
施工方式。
这种施工方式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缩短工期。
2. 预应力:指在混凝土施加预先设计的压力,以抵消其在使用过程
中可能产生的拉应力。
预应力可以通过张拉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筋或预压混凝土等方式施加。
3. 混凝土框架结构:指由混凝土构件(如柱、梁、板)组成的框架
结构。
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承载力强、刚性好、耐久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4. 承载能力: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装配
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通过预应力施加,可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的抗风、抗震能力。
5. 抗震性能: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完整性的能力。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通过预应力的施加,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程度。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
质量和施工效率,并且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地下结构等领域,为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材料—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三种概念

(—AF + —MI—c)
My —I—
(—AF -+ —MI—y)
A—F
—MI—c
(—AF - —MI—c)
预应力钢筋的重心与梁的重心重合时截面的应力分布
1. 第一种概念
a)
截面重心线
e cc
偏心预应力钢筋
b)
c)
d)
e)
(—AF -—FI—ec +—MI—c)
—FI—ey
—M—I y
(—AF -+—FI—ey +-—M— I y )
b)的内部抵抗力矩 a)钢筋混凝土梁的隔离体 b)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隔离体
2. 第二种概念
根据两者的相似性,可以将预应力钢筋与普 通钢筋作等强代换,减少用钢量,这在很多情况 下是经济可行的。
该种概念是预应力混凝土的强度理论, 表明预应力可充分发挥高强钢材和高强混 凝土,但却不能超越材料自身强度的界限。
—AF
—FI—ec
—M—I c
(—AF + —FI—ec - —MI—c)
预应力钢筋偏离混凝土截面的重心时截面应力分布
1. 第一种概念
这种概念将预应力钢筋的作用看成是改变 混凝土性能的一种手段。通过施加预应力将混 凝土作为弹性材料,采用材料力学公式及叠加 原理计算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和挠度、上拱, 计算十分方便。
a)
b)
具有弯折形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梁
3. 第三种概念
该种概念的作用将预加应力看成是 改善使用荷载作用下结构工作性能的有 效手段,指出了预加应力效应和荷载效 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分析、设计复杂 的预应力结构提供简捷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 三种概念
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张拉或其他办法建立预应力的结构。
2.混凝土的徐变: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
3.消压弯矩:由外荷载产生,使构件下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恰好被抵消为零时的弯矩。
4.双筋截面:在拉压区都配置受力钢筋的截面。
5.短暂状况:指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的状况。
6.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控制的正截面的受拉边缘可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1>λ>0。
7.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照规定的标准试件和标准试验方式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基本代表值。
(或用试验方法标准描述)8.可变作用: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9.配箍率:衡量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箍筋数量的一种指标,v sv sv bS A =ρ10.张拉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张拉结束锚固时张拉力除以力筋的面积。
有锚圈损失的要扣除。
11.换算截面:将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实际截面换算成一种拉压性能相同的假想材料组成的匀质截面。
12.剪跨比:0Vh M m =,实质是反映了梁内正应力与剪应力的相对比值。
13.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合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14.预应力混凝土: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
15.条件屈服强度:对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定义的名义屈服强度,取残余应变为0.2%时的应力作为屈服点。
16.T 梁翼缘的有效宽度:为便于计算,根据等效受力原则,把与梁肋共同工作的翼缘宽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称为翼缘的有效宽度。
17.钢筋混凝土梁的界限破坏:指受拉钢筋屈服的同时受压混凝土压碎的状态。
18.预应力度: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M 0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M s 的比值,0s M M λ=19.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我国常用的预应力钢筋有冷拉III级钢筋、 冷拉IV级钢筋、冷扎带肋钢筋、热处理钢筋、高强
后张法是先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 度后再张拉预应力钢筋的一种预加应力方法。
2、 全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 全预应力是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
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即为全截面受压。部分预 应力是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混凝土允许 出现拉 应力或开裂,即只有部分截面受压。部分 预应力又分为A、B两类:A类指在使用荷载作用下, 构件预压区混凝土正截面的拉应力不超过规定的 容许值;B类则指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预压区 混凝土正截面的拉应力允许超过规定的限值,但 当裂缝出现时其宽度不超过容许值。可见,以上 是按照构件中预加应力大小的程度划分的。
谢谢
3、有粘结预应力与无粘结预应力 有粘结预应力,是指沿预应力筋全长其
周围均与混凝土粘结、握裹在一起的预应力。 先张预应力结构及预留孔道穿筋压浆的后张预 应力结构均属此类。
无粘结预应力,指预应力筋伸缩、滑动 自由,不与周围混凝土粘结的预应力。这种结 构的预应力筋表面涂有防锈材料,外套防老化 的塑料管,防止与混凝土粘结。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通常与后张预应力工艺相结合。无 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具有结构自重轻、施工简便、 速度快、抗腐蚀能力强、使用性能好、防火性 能满足要求、抗震性能好、应用广泛等特点。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 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 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 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 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 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 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 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 缓或不使裂缝出现,这就叫做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名词解释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名词解释模板一: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名词解释1.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是已经施加了预先计算好的静止力的混凝土结构材料。
预应力混凝土的主要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抗弯、抗剪和抗压能力,可以减小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 预应力预应力是通过施加预先计算好的静止力,在混凝土中形成的内应力。
预应力可以通过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锚固系统等实现。
3. 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是用于传递预应力的钢筋。
它一般由高强度钢材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以在混凝土中施加预应力。
4. 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是将预应力钢筋施加预定的拉力,使其与混凝土形成预应力的过程。
预应力张拉需要通过张拉设备进行,确保预应力能够准确施加到混凝土中。
5. 预应力锚固预应力锚固是将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安全地传递到混凝土中,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预应力锚固一般使用金属锚具或锚板进行,通过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
6. 预应力系统预应力系统指的是由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锚固和张拉设备等组成的一套完整的预应力施加系统。
预应力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
7. 预应力构件预应力构件是指使用预应力混凝土制作的具有预应力的构件,如梁、柱、板等。
预应力构件比普通混凝土构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8. 应力损失应力损失是指预应力施加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蠕变、摩擦等原因导致的预应力损失。
应力损失会影响预应力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附件:- 图纸和设计文件- 施工工艺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国家颁布的用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技术标准文件。
其中包含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方法、材料要求等内容。
2.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是指国家颁布的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标准文件。
其中包含了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施工工艺、质量验收等内容。
3.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对于各类生产活动中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其中包含了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责任追究、事故处理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结构受外荷载之前,先对混凝土预加应力,人为的事先对结构造成一种应力状态,使之可以抵消由于外荷载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拉应力。
预加应力原理:
传递长度: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握裹应力的作用,力筋中的应力自外露端向内逐渐增大,到构件的某一深度达到有效预应力为止,这段长度称为传递长度。
锚固长度: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临近破坏时,力筋两端外露处的应力为0,向构件内部去逐渐增大,至构件内部某处应力增至计算强度,这段长度称为锚固长度。
绝缘:先张法构件,有时在靠近梁端一段长度内用油脂或塑料包裹力筋,以消除此处混凝土与刚进的粘结,以免传力锚固时梁上端混凝土开裂,这种做法称为绝缘
先张法:先张拉钢筋再浇混凝土的预加应力方法。
后张法: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张拉钢筋的预加应力方法。
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筋在张拉过程中,在传力锚固阶段,以及在长期的运营过程当中,由于材料的性能、张拉工艺和锚固等原因,均可能引起预加应力的逐渐缩小,此为预应力损失。
钢筋松弛:力筋中的应力是相当高的,若长期维持力筋张拉后的总长度不变,其中应力将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称为钢筋松弛。
张拉控制应力:张拉控制应力是指张拉钢筋时,张拉设备上的压力表所控制的总张拉力除以应力钢筋的面积得出的应力值
传力锚固阶段:即预加应力阶段,此阶段自开始预加应力阶段至预加应力完毕为止。
运输及安装阶段:此阶段指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工厂制造完成后,运送及安装过程中的手里情况。
正常使用阶段:此阶段指桥梁架设后,通车运行的正常使用期间
裂缝开裂阶段:在设计荷载,及预加应力的作用下,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下缘一般不允许拉应力,但是如果荷载超过了设计值较多时,梁下缘将会出现拉应力,当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极限时,材料截面即将开裂,此即为材料出现开裂阶段。
破坏阶段:预压混凝土受弯构件出现裂缝后,若继续加大载荷,混凝土的压应力或力筋中拉应力也将继续增大,当力筋和混凝土材料达到其强度极限时,则导致梁的破坏,此阶段称为破坏阶段
消压弯矩: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在混凝土上产生的,恰好与混凝土中有效预应力的作用弯矩全部抵消时所对应的特定的弯矩,称为消压弯矩。
混凝土的时效:钢筋张拉超过屈服点后,搁置一段时间,其屈服点及极限强度都有所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时效。
双控: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控制预应力筋的控制应力,一是油压表控制,二是变形控制。
有效应力:某一时刻,张拉控制应力扣除锚固后的各项预应力损失后的应力。
预应力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大小程度,预应力引起受拉边的应力除以运营荷载引起的受拉边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