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城市建设史PPT课件
伦敦的历史如何?

伦敦的历史如何?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其历史悠久且充满了传奇色彩。
下面将从城市建设、文化遗产、历史事件等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伦敦的历史。
一、城市建设1. 罗马时期:公元43年,罗马人入侵不列颠岛,开始了罗马统治时期。
此时,伦敦成为罗马人的重要城市,开始了城市建设。
当时的伦敦城主要是中央市场、浴场、寺庙等公共建筑。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伦敦城逐渐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当时的伦敦桥、泰晤士河畔码头等建筑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3.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时期,伦敦开始向现代化城市转型。
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建设也不断扩张。
此时期的伦敦塔桥、大英博物馆等建筑至今仍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
二、文化遗产1.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伦敦逐渐成为艺术中心。
当时的莎士比亚、伦勃朗等文化名人都居住在伦敦,并为伦敦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国王剧院等文化场所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2. 维多利亚时期:维多利亚时期是伦敦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将伦敦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城市,在伦敦建设了许多文化场馆,例如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英国博物馆等。
3. 现代:现代伦敦文化以多元化著称。
伦敦艺术节、伦敦时装周、艺术跨界展等各种文化活动不断涌现,并让伦敦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中心。
三、历史事件1. 大火:1666年的伦敦大火是伦敦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
大火造成了13万人无家可归,同时也促使了伦敦的城市重建。
2. 雾都伦敦:19世纪末,伦敦曾经被一连串的雾霾天气所笼罩,被称为雾都伦敦。
当时的雾霾非常严重,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3. 7.7爆炸: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当时的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都被炸毁。
此次爆炸事件造成了52人死亡,700多人受伤。
以上就是伦敦的历史概述。
伦敦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在不断变化中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也在不断向新时代迈进。
城市传奇英国伦敦的历史演变

城市传奇英国伦敦的历史演变伦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繁忙的城市之一。
它作为英国的首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背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在伦敦的历史演变中,它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发展阶段。
下面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简要介绍伦敦的历史演变。
1. 罗马时期(43年-410年)公元43年,罗马人征服了这片土地,建立了一座名为“伦敦尼乌姆(Londinium)”的城市。
伦敦成为了罗马在不列颠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政治、商业和文化的中心。
罗马人在伦敦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包括著名的伦敦塔。
然而,罗马在公元410年撤离不列颠后,伦敦开始经历一段不稳定的时期。
2. 中世纪时期(11世纪-16世纪)在中世纪时期,伦敦重新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英格兰最重要的城市。
威廉一世于1066年征服了英格兰,将伦敦作为政治和行政中心。
在这个时期,伦敦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城市规划和组织。
大教堂、城堡和市政厅被兴建起来,如圣保罗大教堂和伦敦桥等便是中世纪建筑的代表。
14世纪末,伦敦开始遭受黑死病的破坏,但城市很快恢复,并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伦敦金融和商业业务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富裕的城市,将伦敦建设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同时,威斯敏斯特宫的建造也使伦敦成为英国的政治中心。
3. 十七世纪的大火(1666年)1666年,伦敦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城市。
这场大火迫使人们重新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安全问题。
大火后,伦敦开始重建,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了一份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包括宽敞的街道和防火建筑。
4. 工业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伦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工厂和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伦敦成为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中心的贵族和富商伫立在笼罩着煤烟的工业区旁边。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民窟和社会不平等。
5.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成为纳粹轰炸的目标之一。
大伦敦规划ppt课件

•一座拥有愉悦体验和独特场所感的城市
•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国际领导者
•一座便利、安全和舒适的城市,每个市民都能享受就业,发展机遇和服务设施
空间发展策略
伦敦规划2009 The London Plan 2009
规划目标:
•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能源、水、交通、教育机构、文体设施、 医疗设施,生态设施;
空间发展策略
行政区划
-develop the most effective cross boundary working arrangements and groupings to address specific issues.
空间结构
-3 Zone: •Central Activities Zone •Inner London •Outer London
通、经济发展、住房、文化、青少年发展、公共医疗和食品安全; • 大伦敦地区土地利用的发展框架,并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 大伦敦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引导其32个自治市的规划编制; • 伦敦实现可持续发展,稳健型经济和凝聚型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空间发展策略 伦敦规划2009 The London Plan 2009
案例分析:大伦敦
人口密度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of England are the
major
cities
and
metropolitan areas of
London and the South East,
South and West Yorkshire,
• 面积: 1,572平方公里
伦敦城市规划解读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建筑景观
伦敦塔桥Tower of London bridge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建筑景观
伦敦塔( Tower of London。 伦敦塔曾作 为堡垒、军 械库、国库、 铸币厂、宫 殿、天文台、 避难所和监 狱,特别关 押上层阶级 的囚犯。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历史文化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四、大 伦 敦 规 划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伦敦鸟瞰图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经 济 政 治
五、建筑景观
圣保罗大教 堂(St.Paul's Cathedral) 是世界著名 的宗教圣地, 世界第五大 教堂,英国 第二大教堂, 也是世界第 二大圆顶教 堂,位列世 界五大教堂 之列。
英国大伦敦规划00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 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绿带圈 内原有的小镇和村子要保存其特点。
外圈计划在距离伦敦中心城区40-50公里的地方建设8 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主要用于接纳从伦 敦市区疏散出来的剩余人口和工业,从中心地区疏散 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 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新城具有 较强的独立性,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 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 地解决。
伦敦地区用一系列环形和放射公路联接,根据艾伯克 罗比的理论,把过境交通和抵达伦敦城内的交通分隔 开来。共有四条环路: 第一条联系主要铁路线各火车站,保卫市中心区; 第二条环绕着原维多利亚郊区; 第三条围绕在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起来的低密度地区; 最后一条环路保卫了整个伦敦建成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区域规划实例分析
------英国大伦敦规划
英国大伦敦规划
一、历史背景 二、思想来源 三、规划内容 四、新城建设
英国大伦敦规划历史背景
1930~1945年经济大萧条使英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 地区差异,南部和中部由于新工业发展出现繁荣的景 象,北部、威尔士和苏格兰则持续萧条。 1937年,英 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 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 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 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 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 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
辖.包括了伦敦旧城地区的
伦敦城市建设史 ppt课件

四、大伦敦规划
按照巴罗报告所指出的应控制工业布局并防止人 口向大城市过度聚集的结论,1942年由艾伯克隆 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 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从1943-1947年又陆续制 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指导伦敦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文件 规划区面积 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143个 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
中外城建史期末作业 ——伦敦
1110210006
PPT课件
1
一 简介 二 城市发展历史 三 巴罗报告 四 大伦敦规划 五 新城建设
目录
简介
伦敦——英国政治、经济、 文化和交通的 中心,最大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世界十大都市 之一。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 岸,距河口88公里。伦敦市城外的12个市区,称 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称外伦敦。伦敦城加 上内外伦敦,合称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 。大伦敦人口751.24万(2006年)。人口密度 4,761人/平方公里。都会区人口827.83万。通勤 范围人口约1,200至1,400万。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 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 绿带圈与外圈 。内层其主要改造特征,是控制工
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 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 治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用地净密度每公顷不超 过125人。绿带圈为一宽约8公里的绿化地带。外 圈主要用以疏散伦敦群过剩人口与工业企业。
1பைடு நூலகம்第一代新城建设
1946年,在新城开发公司的规划和开发下,在伦 敦北部40公里处建造了第一个新城斯
戴藩(Stevenage),人口规模10万。
伦敦规划ppt

泰特英国艺术馆(Tate Britain)专门收藏英国艺术家 的作品,这里也是特纳奖(Turner Prize)入围者作品 展览的地方。
history and culture
除了静态的艺术展览外,伦敦的皇家阿尔伯 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也是许多爱 乐者经常造访的地点。
人口与交通
population and traffic
人口分析
welcome to london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 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 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 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 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 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 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 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 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 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 解就是“逆城市化”。
历史的发展与变化
history and culture
伦敦最近几十年来的大变化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 1945后 )。大战期间,伦敦遭到纳粹德 国空军的持续性猛烈轰炸,期间逾5万伦敦市民 丧生,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1950年代至1970 年代,由于伦敦的重建未经统一的规划,造成今 天建筑多样化的格局,并成为当今伦敦的独特之 处。
history and culture
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这里的名胜古迹和现代 化建筑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伦敦是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城市,很 多建筑物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遗物。市区中最高的建筑是邮政电信塔,高 189米。泰晤士河是伦敦的生命线,绵延300多公里,两岸风景秀丽。28座建 筑风格不同的桥梁把泰晤士河两岸连成一片。滑铁卢大桥是英国人为纪念威 灵顿将军击败拿破仑而命名的。最漂亮的大桥是伦敦塔桥,这座塔桥风格独 特,气势磅礴,在两个巨大的桥墩上建有5层楼的高塔。桥面是开启式的, 每当有高过桥面的船只通过时,桥面可分开吊起。连接双塔顶层的是一条高 出水面140米的行人桥,站在塔顶可观赏附近的绮丽风光。
城市建设史——伦敦

伦敦城市规划摘要:伦敦作为世界级大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可作为城市规划典例供如今探讨,本文主要简要分析伦敦城市发展状况及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的内容,影响以及问题等等。
关键词:伦敦;大伦敦;规划;交通;布局;改建;影响;伦敦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通的中心,最大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世界十大都市之一。
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
伦敦市城外的12个市区,称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称外伦敦。
伦敦城加上内外伦敦,合称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
历史上伦敦曾是罗马帝国的巡省,其建筑风格首先受到了罗马建筑风格的影响;此外,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伦敦进入现代城市的转折点;第三,伦敦是一个岛国城市,而非大陆城市,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其具有全球视野,因此它比大陆城市还要开放;第四,伦敦的建筑特色还打上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文化的烙印。
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
漫步伦敦老城区,游客很少会看到宽阔、豪华、现代化的门廊,但古典、高贵的气质却从屋檐上一处石头雕塑、窗口挂着的蕾丝窗帘、大厅里悬挂的水晶吊灯上流露出来。
一打听,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这里就是英国女王钟爱的用下午茶的最佳去处,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爵……似乎每一块砖头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无声地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
伦敦向世界大城市展示了这样一个理念:传统与现代化并不是格格不入。
我觉得这种规划理念恰恰是我们当今的城市规划所需要的。
大伦敦地区城市规划: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地区的概念。
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大伦敦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伯克龙比主持编制的大伦敦规划,吸取了霍 华德与盖迪斯等先驱规划思想家们关于以城市 周围的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在 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 市(Conurbation)的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的 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从调查研究伦敦及其周围的 详细情况,分析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提 出大伦敦规划的对策与方案。规划从伦敦密集 地区迁出工业,同时迁出人口1033000人
第二代新城建设
由于第一批新城如哈罗等,经长期经营,因人口 发展不快,缺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且就业困难 ,因而出现年轻人回流大城市的倾向。城镇开发法 的颁布使得疏解大城市人口的方式开始向对已有城 镇的改造与扩建倾斜。50年代时确立了苏格兰的 坎波诺尔德新城,61-66年间确立了利文斯通、朗 科恩、欧文等7座新城。第二代新城人口密度和规 模有所提高,规划人口在10万人左右。
哈罗新城
全城主要道路有火车站向南 经市中心分出东西两线,呈 Y形。城市中心兼为附近地 区村镇居民服务。规划特色 强调“城市性”。组织一个 有内部步行系统的,周围被 车路和停车场所包围的市中 心,内部有市场广场、市民 广场、教堂广场、影剧院广 场和步行街,南边市民广场 周围安排了全城的重点建筑 有教堂、市政府、法院。
爱琴海
2019/10/25
13
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
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 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 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 沿着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 外扩展,形成几条长廊地 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 若干具有"反磁力吸引中 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 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 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 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 展问题。
二、城市发展历史
1、历史时间表
2、理论基础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盖迪斯的组合城市 “调查——分析——制定解决方案”科学城市规划 方法。 大伦敦计划
三、巴罗报告
1937年,英政府为研究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问题 成立了以巴罗爵士为首的“巴罗委员会”。1940年 发布《皇家委员会关于工业人口分布的报告》即巴 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 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 中心区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型的大城市弊大于利 的结论。其结论,方法及按照其建议所展开的后续 工作直接影响到英国战后的城市规划编制与规划体 系的建立。
中外城建史期末作业 ——伦敦
1110210006
2019/10/25
1
一 简介 二 城市发展历史 三 巴罗报告 四 大伦敦规划 伦敦——英国政治、经济、 文化和交通的 中心,最大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世界十大都市 之一。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 岸,距河口88公里。伦敦市城外的12个市区,称 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称外伦敦。伦敦城加 上内外伦敦,合称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 。大伦敦人口751.24万(2006年)。人口密度 4,761人/平方公里。都会区人口827.83万。通勤 范围人口约1,200至1,400万。
实例:哈罗新城
哈罗新城
哈罗新城南距伦敦37公里, 占地2560公顷,规划思想主 要是田园城市 邻里单位。河 谷、铁路和公路形成了新城 的边界。铁路在北边、火车 站居中、它的东面和西面是 两片工业用地。城市中心位 于全城几何中心偏北,以市 中心为半径分布着四个居民 区。各居住片区之间设有公 园绿地及农田,城市干道恰 好在各片区之间穿过。
1)第一代新城建设
1946年,在新城开发公司的规划和开发下,在伦 敦北部40公里处建造了第一个新城斯
戴藩(Stevenage),人口规模10万。
根据新城法,政府在1946-1950年间,确定了位 于英格兰、苏格兰及威尔士的14个新城,其中的 8个位于伦敦地区。这时期的城市较多体现了霍华 德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特点是规模较小,密度 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比较严 格;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划分明;道路网为环路 和放射路组成。
第三代新城建设
60年代中期,英国又拟建设规模20到25万人口的新 城。至此,以疏散大城市人口为目的的新城建设和 既有城镇改造扩建最终走到了一起。
思考
大伦敦计划所采取的大城市发展的思想集中体现 了自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主义”传统,但对 大城市在新兴产业条件下的优势估计不足,对巴 罗报告明显带有倾向性的结论全盘接受。另外, 带有主观决策性质的规划目标与土地私有制下的 城市开发机制之间也存在根本性矛盾。因此,大 伦敦计划在后来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外 围新城的建设非但没有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反 而吸引了伦敦地区以外的人口。
目标是实现:城镇居民到乡村去
三、新城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与1946年颁布了 “新城 法” 并组织了新城建设公司。1946年至1950年间 英国指定建设的第一批新城,较多地体现了原来 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其特点是规模比较 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 区比较严格;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划分明;道路 网为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 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 绿带圈与外圈 。内层其主要改造特征,是控制工
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 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 治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用地净密度每公顷不超 过125人。绿带圈为一宽约8公里的绿化地带。外 圈主要用以疏散伦敦群过剩人口与工业企业。
伦敦四同心圆规划示意图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 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 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 并对其作了详细城规市中划心。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 纪初期以来西方区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控制伦敦市 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 的作用。
四、大伦敦规划
按照巴罗报告所指出的应控制工业布局并防止人 口向大城市过度聚集的结论,1942年由艾伯克隆 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 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从1943-1947年又陆续制 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指导伦敦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文件 规划区面积 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143个 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