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答案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大一无机化学3章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解

大一无机化学3章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解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思考题与习题2-1 何谓物质的标准状态?答:物质的标准状态是在温度为T 及标准压力Pө(Pө=100 kpa )下的状态。

2-2 计算下列各体系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时热力学能的变化(1) 吸收了2000KJ 热量,并对环境做功300KJ 。

(2) 向环境放出了12.54KJ 热量,并对环境做功31.34KJ 。

(3) 从环境吸收了7.94KJ 热量,环境对体系做功31.34KJ 。

(4) 向环境放出了24.5KJ 热量,环境对体系做功26.15KJ 。

解:(1)1700KJ 300KJ -KJ 2000==+=∆W Q U(2) -43.88KJ 31.34KJ -KJ 4.512=-=+=∆W Q U(3) KJ 8.293KJ 4.331KJ 4.97=+=+=∆W Q U(4) 1.64KJ 26.15KJ .5KJ 24=+-=+=∆W Q U2-3 某体系由状态Ⅰ沿途径A 变到状态Ⅱ时从环境吸热314.0 J ,同时对环境做功117.0 J 。

当体系由状态Ⅱ沿另一途径B 变到状态Ⅰ时体系对环境做功44.0 J ,问此时体系吸收热量为多少? 解:(1)由状态Ⅰ变到状态Ⅱ:J 0.197J 0.117J 0.3141=-=+=∆W Q U(2)由状态Ⅱ变到状态Ⅰ:122U J,0.44U W ∆-=∆-=J 0.1971222-=∆-=-=∆U W Q U J 0.1532-=Q2-4、在1标准压力下,100℃时1mol 液态水体积为18.8mL ,而1mol 水蒸气的体积为30.2ml ,水的汽化热为40.67KJ ·mol -1,计算100℃时在标准压力下由30.2g 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气时的△H 和△U 。

解:68.23KJ l 40.67KJ.mo mol 18.030.2H1-P =⨯==∆Q()63.02KJ 103738.314mol 18.030.2-68.23KJ RT n -H U 3-=⨯⨯⨯=∆∆=∆ 2-5、甲苯,CO 2和水在298K 时的标准生成焓分别为48.0KJ·mol -1、-393.5KJ·mol -1和-286.0KJ·mol -1,计算298K 和恒压下10gCH 4 (g)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3章化学热力学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3章化学热力学

第3章 化学热力学3.1 10 g 水在373K 和100 kPa 下汽化,所做的功多大?(设水蒸气为理想气体)解: 液态水的体积可忽略不计,并设水蒸气为理想气体111108.314373172318g W p V pV nRT J mol K K J g mol---====⨯⋅⋅⨯=⋅气 答: 10 g 水在373K 和100 kPa 下汽化,所做的功为1723 J 。

3.2 反应CaC 2( s ) + 2H 2O(l) = Ca(OH)2(s) + C 2H 2(g) 298 K 下的标准摩尔热力学能变量为-128.0 kJ/mol ,求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解: ∵ H =U + pV 且压强不变∴ ΔH =ΔU + Δ(p V) = ΔU + p ΔV忽略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变化则,ΔH = ΔU + pΔV 气=ΔU + pΔV 乙烯=-128.0 kJ ·mol -1 + 1.01×103 Pa ×22.4×10-3 m -3·mol -3=-125.7 kJ ·mol -1答: 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为-125.7 kJ ·mol -1评注:此题告诉我们,对于包含气体总量变化的化学反应,其焓变和热力学能变(内能变化)是不同的。

3.3人类登月使用的阿波罗火箭的第一级火箭使用了550 吨煤油在2.5 分钟内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产生巨大推力。

以C 12H 26(l) 为煤油的平均分子式的燃烧热为-7513 kJ/mol ,试计算这个燃烧反应的功率 [1马力=754.7瓦(即J/s )]解: 功率 Q W P t t-==燃烧 61550101(7513)170 2.560g P kJ mol g mol s-⨯∴=⋅-⋅⋅⋅⨯ = 1.62×108千瓦=2.15×108马力答:这个燃烧反应的功率是2.15×108马力评注:1 (米制)马力(hp)=735.499瓦(W)。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缸内气体承 受的外压p外
大砖头和两块 小砖头的重量 所致的压力
一块大砖头 的重量所致 的压力
始态
大砖头和一块 小砖头的重量 所致的压力
终态
中间态
图3-1 理想气体恒温膨胀示意图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始态经不同途径恒温膨胀到终态: 一次膨胀过程 p1=405.2kPa 始态 V1=1.00L T1=273K (I) 二次膨胀过程 p1=202.6kPa V1=2.00L T1=273K
途径Ⅰ 始态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回主目录终态途径Ⅱ
恒压过程 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压力始终恒定 等压变化 p始态=p终态=p环境,而不考虑过程中的压力
恒温过程 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温度始终恒定 等温变化 T始态=T终态=T环境,而不考虑过程中的温度
恒容过程 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体积始终恒定
绝热过程 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热交换
dU = δQ + δW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例1. 设有1mol理想气体,由487.8K、20L的始态,反抗恒外压 101.325kPa迅速膨胀至101.325kPa、414.6K的状态。因膨胀迅 速,体系与环境来不及进行热交换。试计算W、Q及体系的热 力学能变△U。
解:按题意此过程可认为是绝热膨胀,故Q=0。 W =―p外△V = ―p外(V2 ― V1) V2 =nRT2 /p2 =(1 × 8.314 × 414.6)/101.325=34( L) W = ―101.325×(34 – 20)= ―1420.48( J)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热力学方法是一种宏观的研究方法。
它只研究大量微观粒子(宏观体系)的平均
行为(宏观性质),而不讨论其微观结构。 本章主要讨论平衡态的热力学,重点掌握化学 反应的热效应计算和自发进行方向的判断。

无机化学试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第一章气体填空题:1、某广场上空有一气球,假定气压在一日内基本不变,早晨气温15℃时,气球体积为25.0L;中午气温为30℃,则其体积为 26.3 L;若下午的气温为25℃,气球体积为 25.9 L。

2、某真空集气瓶的质量为134.567g。

将一温度为31℃,压力为98.0 kPa的气体充入其中,然后再称其质量为137.456g,则该气体的质量m= 2.889g。

如果集气瓶中装满31℃的水,其总质量为1067.9g(该温度下水的密度为0.997g·mL-1),集气瓶的容积为0.936 L;该气体的密度ρ= 3.09 g.·L-1,摩尔质量M=79.6g·moI-1。

3、恒定温度下,将1.0L 204kPa的氮气与2.0L 303kPa的氧气充入容积为3.0L的真空容器中,则p(N2)= 68 kPa; p(O2)= 202 kPa; 容器内的总压力p=270 kPa。

4、在温度T时,在容积为c L的真空容器中充入氮气和氩气。

容器内压力为a kPa,若p(N2)=b kPa, 则p(Ar)= a-b kPa; N2和Ar的分体积分别为 bc/aL和 (a-b)c/a L; n(N2)= bc/RT mol,n(Ar)= (a-b)c/RT mol。

5、在相同温度、压力、体积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

试比较:n1 = n2, m1> m2; Ēk,1= Ēk,2; v1< v2; ρ1>ρ2。

若体积增大,温度、压力保持不变,则ρ1, ρ2都不变。

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含有相同质量的H2,O2,N2与He的混合气体,其中分压最小的组分是………………………………………………………………( B )(A)N2 (B)O2(C)H2(D)He2、某温度下,一容器中含有2.0mol O2,3.0mol N2及1.0mol Ar。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40.6kJ ·mol -1W=-p 外△V ≈-n R T =-8.314×373.15=-3.10 kJ ·mol -1 △U = Q + W= 40.6+(-3.10)=37.5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无机化学 化学热力学基础1

无机化学 化学热力学基础1

(3) H正反应= H逆反应
31
3-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
体系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 热传递 做功
在能量交换过程中,体系的内能 将发生变化。
32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
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能够从一种形
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
• 过程着重于始态和终态; 而途径着重于具体方式。
15
状态函数的特点: 当体系的状态被改变时, 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决定于体 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 的途径无关。
16
始态T1
T = T2 T1
途径I
终态T2
冷却
冷却
加热
途径II
途径II
17
状态函数的变化
殊途同归变化等, 周而复始变化零。
37
3-2 热化学
把热力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化学反应 中, 讨论和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这门科学称为热化学.
3-2-1 3-2-2 3-2-3 3-2-4 3-2-5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盖斯定律 生成热 燃烧热 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38
3-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体系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
26
5. 体积功(膨胀功) 体系反抗外压改变体积, 产生体积功。
设: 在一截面积为 S 的圆柱形筒内发生 化学反应, 体系反抗 外压 p 膨胀, 活塞从 I 位移动到 II 位。 由于体系反抗外压(p)做功(体系对环境做功), 体系失功,则
W体 = Fl = p•S•l = p•V
27
你的结论?
压强是体系的 强度性质。
13

Chap03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Chap03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图:集合化学热力学、光合 作用、电力。可作背景,也 可放在右边,看那种效果好。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3.1 基本概念
3.1.1 体系与环境 3.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3.1.3 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 3.1.4 过程和途径 3.1.5 热和功 3.1.6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3.2 热化学
S 孤 0 ,逆过程自发进行;
S 孤=0 ,达平衡状态。
自然界中孤立体系不可能自发发生熵减少的变化, 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变判据
热力学第三定律
在绝对零度时,任何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都 等于零。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 据此可计算熵值。
标准摩尔熵
1mol纯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熵称为标准摩尔熵, Sm 用符号 表示,单位J· -1· -1。附录Ⅰ列出一 K mol 些物质在298K时的标准摩尔熵。 熵的绝对值可以知道 熵的性质
ΔV = 0 ΔU = Qv
弹式量热计
定容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全部增加系统的热力学能。
3.2.2 化学反应热
定压热
ΔU = Qp - p Δ V ΔU + p Δ V = Qp 焓 H = U + PV ΔHp = Qp
定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焓的增加。
3.2.2 化学反应热
定压热和定容热的关系
例2-9 求298K、标准状态下反应
Cl2(g)+2HBr(g)=Br2(l)+2HCl(g)的 r Gm
并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书P36)

Gibbs-Helmholtz方程
G H TS
在P 及温度TK下
rGm (T ) r Hm (T ) Tr Sm (T )

无机及分析化学03.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无机及分析化学03.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Chapter Three
16
3.1.4 状态与状态函数
例如:已知一气体
物质的量 n = 1mol 温度 T = 298.15K
压力 p = 101.325kPa 体积 V = 22.414dm3
状态
函数
密度 ρ= ·· ·· ·· 用化学的术语说,该气体处于一定状态。
Chapter Three
17
Chapter Three
32
(5) ΔU 与 ΔH 的关系
Qp = H = U + pV
对于反应物、
生成物都处于固态
和液态
对于有气体参 加的定温定压反应 系统
H = U + nRT
H U
其中, = n(气体生成物)- n(气体反应物) n
Chapter Three
33
例:在 373K 和 101.325kPa下,2.0mol H2 和 1.0molO2 反应,生成 2.0mol 水蒸气, 放出 484kJ 热量,求该反应 H、U。 解: 2H2(g) + O2(g) → 2H2O(g)
Chapter Three
36
③ 热力学的标准状态
气体标准态:温度为T,分压 p = p =101.325kPa
的理想气体。
溶液的标准态:温度为T,p = p ,质量摩 尔浓度 b = b = 1mol· -1 的理想溶液。 kg
b = c = 1mol· -1,b=c L
纯液体和纯固体的标准态:温度为T,压 力为 p 下纯液体和纯固体的状态。
3.1.5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和功
(1) 定义
① 热(Q):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差
而传递的能量。 ② 功(W):除热以外,其它一切能量的 传递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J·mol-1.
计算反应
4NH3(g)
+
3O2(g)

2N2(g)
+
6H2O(g)的
Δ
r
H
O m
.
1
11.已知下列键能数据
键 N N N-C1 N-H C1-C1 C1-H H-H
EA-B ⁄ (kJ·mol-1) 945
201
389
243
431 436
(1)求反应
2 NH3(g)+3Cl2(g)= N2(g)+ 6HCl(g)
答(1)是 (2)以铜为体系:是;以铜和氧气为体系:不是
3-2 一体系由 A 态到 B 态,沿途径 I 放热 100J,对体系作功 50J。问 (1) 由 A 态沿途径 II 到 B 态,体系作功 80J,其 Q 值为多少? (2) 如体系再由 B 态沿途径 III 回到 A 态得到 50 J 的功,体系吸热还是放热?Q 值为 多少?
3.下列过程中,带点部分为系统,写出功和热的正负号。 (1)将水.和.水.蒸.气.贮于一恒容金属箱中,将其放在炉火上加热,温度、压力都升高; (2)一恒容绝热箱中,H2 和 O2 混.合.气.体.通电火花使其化合(电火花能量不计); (3)H2 和 O2 混.合.气.体.在大量水中成一气泡,通电火花使其化合(电火花能量不计)。
17.已知 2H2O(g)→2H2(g)+O2(g)
Δ
r
H
O m
= 483.6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2H2(g) +O2(g) →2H2O(g)
Δ
r
H
O m
= 483.6 kJ·mol-1;
(B) 2H2(g) + O2 (g)→2H2O(g)
Δ
r
H
O m
= -483.6 kJ·mol-1;
4FeS2(s)
+11O2(g)
=
2Fe2O3(s)
+
8SO2(g),
Δ
r
H
O m
=
-3310
kJ·mol-1。以过量空气进行燃烧生
成 SO2(g),反应后固体残渣中含 FeS2 4.0%,试计算 1000 g 矿石的恒压反应热效应。
(南开大学 邱晓航)
习题解答
3-1 下列过程是否是热力学循环过程: (1) 由氢气和氧气合成水,然后再电解成氢气和氧气。 (2) 金属铜在试管中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再通入氢气,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分别讨 论以铜为体系与以铜和氧气为体系)

Δ
r
H
O m

(2)由标准生成热判断 NCl3(g)和 NH3(g)相对稳定性。
12.已知 SmO (石墨) = 5.740 J·mol-1·K-1,Δf HmO(金刚石)=1.897 kJ·mol-1,ΔfGmO (金刚石) = 2.900
kJ·mol-1。根据计算结果说明石墨和金刚石的相对有序程度。
HCl(g)代
替 HF(g),试通过计算判定此建议可行否?
26. 制取半导体材料硅可用下列反应:
SiO2(s,石英)+ 2C(s,石墨) ═ Si(s) + 2CO(g)
(1)计算
298.15
K
上述反应的
Δ
r
H
O m

Δr SmO

(2)计算 298.15 K 上述反应的 ΔrGmO ,判断此反应在标准态、298.15 K 下可否自发进行?
(1)用
Δ
f
H
O m
数据,计算恒压反应热;
(2)在此反应中,若用去 267.0 g 铝,问能释放多少热?
7.估计 25 ℃时,下列物种的标准生成焓是大于 0,等于 0,还是小于 0:
(1)Br2(g),Br2(l);
(2)I2(g),I2(s)。 8.在 373 K 时,水的蒸发热为 40.66 kJ·mol-1。计算在 1.00×105 Pa,373 K 下,1.00 mol 水气
13.已知下列数据:
Δ
f
H
O m
/ (kJ·mol-1)
SbCl5(g) -394.3
ΔfGmO / (kJ·mol-1)
-334.3
通过计算回答反应 SbCl5(g) = SbCl3(g) + Cl2(g)
(1)在 298 K 能否自发进行?
SbCl3(g) -313.8
-301.2
(2)在 500 ℃时能否自发进行?
(1)H2(g) + 1 O2(g)→H2O(g); 2
(2)H2(g) + F2(g) → 2HF(g). 在 298 K 和标准状态下,从这两个反应中每 kg 氢气最多可取得的非体积功各是多少?在 1273 K 和标准状态下又如何? 29. 在敞口容器内加热 0.2000 mol KClO3 固体,当有催化剂 MnO2 存在,200 ℃时完全分解, 放热 8.95 kJ,计算 W 和 ΔU。 30. 黄铁矿中含 FeS2 85%及惰性物质(不参加反应的物质)15%。在给定温度下,根据反应
第 3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下列过程是否是热力学循环过程: (1)由氢气和氧气化合成水,然后再电解成氢气和氧气; (2)金属铜在试管中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再通入氢气,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分别讨论以铜 为系统与以铜和氧气为系统)。
2.一系统由 A 态到 B 态,沿途径 I 放热 100 J,对系统作功 50 J。问 (1)由 A 态沿途径 II 到 B 态,系统作功 80 J,其 Q 值为多少? (2)如系统再由 B 态沿途径 III 回到 A 态得到 50 J 的功,系统吸热还是放热?Q 值为多少?
3
(3)计算上述反应的 ΔrGmO (1000 K). 在标准态、1000 K,正反应可否自发进行?
(4)计算用上述反应制取硅时,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 27. 夏天将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门打开,室内温度有无下降的可能?为什么?请用应可用于火箭的推进:
25.电子工业中清洗硅片上的 SiO2(s)反应是
SiO2(s) + 4HF(g) = SiF4(g) + 2H2O(g)
Δr
H
O m
(298.15
K)
=
-
94.7
kJ·mol-1,
Δr
SmO
(298.15
K)
=
-75.1
J·mol-1·K-1.

Δr
H
O m

Δr
SmO
不随温度而变,试求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有人提出用
(C) H2(g)+
1 2
O2(g)

H2O(l)
Δ
r
H
O m
= -241.8 kJ·mol-1;
(D) H2O(g)→H2(g)+
1 2
O2(g)
Δ
r
H
O m
= 241.8 kJ·mol-1.
18.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
(A)
1 2
H2(g)+
1 2
I2(g) → HI(g); (B) N2(g) +2O2(g) → N2O4(g);
化过程的 ΔU、W、Q 和 ΔS(假定水蒸气为理想气体,液态水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9.阿波罗登月火箭用联氨(N2H4, l)作燃料,用 N2O4(g)作氧化剂,燃烧产物为 N2(g)
和 H2O(l)。计算燃烧 1.0 kg 联氨所放出的热量,反应在 300 K,1.00×105 Pa 下进行,
需要多少升 N2O4(g)? 已知:
14.恒温下,下列反应中熵变最大的是( )
(A) CO2 (g) → C(s) +O2(g).
(B) 2SO3 (g) →2SO2 (g)+O2(g).
(C) CaSO4·2H2O(s) → CaSO4(s)+2H2O(l).
(D) 2NH3(g)→ N2 (g)+ 3H2(g).
15.不查表,指出下列反应焓变是正值的是
4.工业上冶炼锌的第一步是焙烧锌矿石,即把硫化锌转化为氧化锌:
2ZnS(s) + 3O2(g) → 2ZnO(s) + 2SO2(g)
Δ
r
H
O m
= -879 kJ·mol-1
计算焙烧 1.00 g ZnS 放出的热量。 5.下列哪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298.15K)不等于零?
Na(s),Ne(g),CH4(g),S8(s),Hg(l),H(g),O2(g)。 6.铝热法的反应如下:8 Al(s)+ 3Fe3O4(s) → 4Al2O3 (s)+ 9Fe(s),
Fe2O3(s) + 3CO(g) → 2Fe(s) + 3CO2(g)
Δ
r1H
O m
=
-24.74
kJ⋅mol-1,
3Fe2O3(s) + CO(g) → 2Fe3O4(s) + CO2(g)
Δ r2 H
O m
=
-47.18
kJ⋅mol-1,
Fe3O4(s) + CO(g) → 3FeO(s) + CO2(g)
4
2ZnS(s) +3O2(g)→2ZnO(s) +2SO2(g)
计算焙烧 1g ZnS 放出的热量。 解:
Δr
H
O m
=
-879 kJ·mol-1
Q=
2
×
1g 97g/mo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