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课程设计报告
plc综合实际课程设计

plc综合实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掌握PLC的基本组成、编程语言及指令系统;2. 学习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了解常见的PLC控制系统,掌握其设计流程和方法;3. 了解PLC与其他工业控制设备的通信与联网,理解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完成简单的控制任务;2. 能够分析实际工业控制问题,运用PLC技术设计合理的控制方案;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PLC综合实际课程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 引导学生关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认识到PLC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PLC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其解决实际工业控制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介绍PLC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重点讲解PLC的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通信接口等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PLC概述》2. PLC编程语言与指令系统:学习PLC的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列表、功能块图等),掌握基本指令(如逻辑运算、定时器、计数器等)的使用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PLC编程语言与指令系统》3. PLC控制系统设计:讲解PLC控制系统设计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根据控制需求设计合理的PLC控制系统。
教材章节:第三章《PLC控制系统设计》4. PLC通信与联网:介绍PLC与其他设备的通信方式,如串行通信、以太网通信等,以及常见的工业现场总线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PLC通信与联网》5. PLC综合实际应用:结合实际工业控制场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LC综合实际课程设计,包括控制方案设计、程序编写、调试与优化等。
plc课程设计设计报告

plc课程设计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技巧。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PLC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和常用模块。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
此外,学生还需具备阅读和分析PLC技术文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到PLC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PLC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PLC基本原理:介绍PLC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PLC编程方法:讲解PLC编程语言、编程步骤、程序结构以及常用编程技巧。
3.PLC应用案例:分析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典型应用,如生产线控制、物料搬运等。
4.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教授如何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调试和优化。
5.PLC系统维护与故障分析:介绍PLC系统的日常维护方法、故障诊断和排除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PLC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案例。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PLC技术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PLC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PLC技术参考书籍,便于学生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备PLC实验装置,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plc课程设计报告书

plc课程设计报告书PLC课程设计报告书一、引言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化设备。
本报告旨在分析PLC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原理、实施步骤以及结果与总结等。
二、设计目标本次PLC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编程控制PLC实现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
具体而言,设计要求包括:1. 实现对某个设备的开关控制;2. 实现对该设备的运行参数监控;3. 实现对该设备的故障报警功能。
三、设计原理1. PLC的基本原理PLC是一种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通过输入输出模块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编程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和监控。
PLC具有可靠性高、运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2. PLC的编程语言PLC的编程语言主要有梯形图(Ladder Diagram,LD)、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IL)、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FBD)等。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梯形图进行编程。
四、实施步骤1. 设计梯形图根据设计目标,我们首先需要设计一个梯形图。
梯形图由横向的电力线以及纵向的控制线组成,通过对这些线进行连接来实现逻辑控制。
梯形图的设计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控制要求来确定。
2. 编写PLC程序根据设计的梯形图,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PLC可以识别的程序。
PLC编程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指令和功能模块,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指令和模块进行编程。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和逻辑的合理性。
3. 下载程序到PLC编写完成后,我们需要将程序下载到PLC中。
通过PLC编程软件与PLC进行连接,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的存储器中。
下载完成后,我们可以对PLC进行调试和测试。
4. 调试和测试在调试和测试阶段,我们需要验证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实现设计目标。
通过模拟输入信号和监测输出信号,我们可以对程序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plc课程设计报告led灯

plc课程设计报告led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LED灯的控制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PLC控制LED灯的程序。
3. 学生能够解释并分析PLC控制LED灯的工作原理,理解I/O接口的功能和操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PLC编程,通过编写程序实现LED灯的点亮、熄灭和闪烁等基本控制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调试和优化PLC控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共同完成PLC控制LED灯的设计和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PLC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培养工程思维,认识到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和编程知识,具备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PLC基础知识、LED灯控制原理及编程实践展开。
具体安排如下:1. PLC基础知识:- PLC的定义、功能及应用场景- PLC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I/O接口的类型及功能2. LED灯控制原理:- LED灯的电路原理及特性- PLC控制LED灯的方法及步骤- 常见LED灯控制电路的分析3. 编程实践:-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Ladder Diagram(梯形图)的编写规则- 设计并实现LED灯的点亮、熄灭和闪烁程序- 调试和优化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大纲:第一课时:PLC基础知识及LED灯电路原理第二课时:PLC控制LED灯的方法及步骤第三课时:编程软件的使用及Ladder Diagram编写规则第四课时:设计并实现LED灯控制程序第五课时:程序调试、优化及问题解决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PLC控制技术、LED灯应用的相关章节紧密相连,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plc课程设计报告

plc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PLC课程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
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PLC系统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这种技术。
二、课程目标1.了解PLC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PLC编程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3.能够使用PLC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模拟仿真;4.具备基本的PLC故障排除和维护能力。
三、教学内容1.PLC系统概述:介绍PLC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2.PLC编程语言:介绍Ladder Diagram(梯形图)编程语言,并通过实例演示其使用方法;3.PLC程序设计: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使用Ladder Diagram编写程序;4.PLC仿真:使用PLC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仿真,并分析结果;5.PLC故障排除与维护:介绍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并讲解PLC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PLC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案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PLC编程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PLC系统的使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4.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加深对PLC 系统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1.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并进行评估,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提交报告,以检测其对PLC系统的应用能力;3.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并进行评估,以检测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六、教材参考1.“PLC基础与应用”(第二版),作者:李明华;2.“PLC原理及应用”(第三版),作者:张三。
七、总结本报告详细分析了PLC课程设计中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PLC应用能力。
PLC课程设计报告

一、任务书1、课题概述卷幅式广告机是一种机电一体化装置,它适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在举行体育比赛时进行商业广告和精神文明宣传,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媒体工具,做广告宣传效果极佳。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为了简化课题设备,本次设计采用实验室的模拟实验板来代替广告机实物进行模拟运行。
实验面板布置图如下:2、控制要求⑴接通电源后,按下启动按钮SB1,正卷电动机开始运行,经30S延时电动机达额定转速,离合器1线圈由接触器KM1接通,使上卷筒作顺时针转动。
⑵当某一幅画面接近指定位置时,光电传感器GD1发出正转一幅到位信号,使反转接触器KMB1动作,制度时间约5S,画面准确停留指定位置。
⑶每幅画面在指定位置停留3分钟以展开广告内容,然后控制系统应能自动启动电动机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继续上述过程,实现画面切换。
⑷直到画面切换8次后,第9幅画面停留在指定位置5分钟。
此时自动切断电动机电源,并自动驱动反卷电动机工作,反卷过程与正卷过程相同。
如此周而复始重复上述过程。
⑸如果按下总停按钮SB2或停电,系统应能记忆当时的运行状态,保证在重新按下电动按钮时,能接续原来的状态运行3、课题设计内容及要求⑴内容:① PLC空制器的选型,正确配置系统硬件。
②写出I/O地址,并生成符号地址表。
③用梯形图方式正确编程。
④正确连接PLC与模拟实验板,检查无误后运行并调试程序。
⑤写出完整的课题设计报告。
⑵要求:①梯形图程序正确无误。
②调试时无安全事故。
③设计报告采用A4格式打印。
二、主要内容1、课题调查⑴、卷幅式广告机控制面板简图如下⑵、控制要求①、按下启动按钮SB1后,正卷电动机开始转动,30秒后正卷离合器线圈得电,合上离合器,带动画面转动。
②、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幅画面已到达指定位置时,启动反接制动装置,5秒后使画面准确停在指定位置。
③、画面在指定位置停留3分钟,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实现画面切换。
④、当切换到第9幅画面时,画面到达指定位置后,停留5分钟,随后正卷电动机电源被切断,启动反卷电动机,反卷过程与正卷过程相同。
基于PLC的机电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PLC的机电控制课程设计报告1.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机电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本设计以某机电设备为对象,通过分析其控制需求,设计了PLC控制系统,并实现了对机电设备的精准控制。
本报告包括系统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系统调试和性能评估等部分。
2. 项目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控制系统在各类机电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对PLC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针对一个实际的机电设备,设计并实现基于PLC的控制系统。
3. 系统需求分析3.1 控制对象分析本设计以一台电动机为例,对其启动、停止、正反转、速度调节等控制需求进行分析。
3.2 控制功能需求根据电动机的运行特性,本设计需实现以下功能:1. 启动与停止:通过PLC控制电路实现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
2. 正反转控制:通过PLC控制电路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
3. 速度调节:通过PLC控制电路实现电动机转速的调节。
4. 故障保护:当系统发生故障时,PLC应能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4. 系统硬件选型根据系统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PLC、输入输出模块、传感器、执行器等。
4.1 PLC选型本设计选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具备足够的输入输出点数,满足系统需求。
4.2 输入输出模块选型根据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量,选择相应的输入输出模块。
4.3 传感器选型本设计选用旋转编码器作为速度检测传感器,实现电动机转速的实时检测。
4.4 执行器选型本设计选用继电器作为执行器,实现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正反转控制。
5. 系统软件编程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对电动机的精确控制。
5.1 程序结构设计本设计将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主程序:负责整体控制流程的调度。
2. 子程序:负责实现具体的功能,如启动、停止、正反转等。
5.2 编程语言本设计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的编程语言,包括指令表和梯形图。
plc课程设计总结6篇

plc课程设计总结6篇plc课程设计总结plc课程设计总结(一):和学别的学科一样,在学完plc理论课程后我们做了课程设计,此次设计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每组有一个题目。
我们做的是机械手臂的plc控制系统。
由于平时大家都是学理论,没有过实际开发设计的经验,拿到的时候都不明白怎样做。
但透过各方面的查资料并学习。
我们基本学会了plc设计的步聚和基本方法。
分组工作的方式给了我与同学合作的机会,提高了与人合作的意识与潜力。
透过这次设计实践。
我学会了plc的基本编程方法,对pl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对理论的运用中,提高了我们的工程素质,在没有做实践设计以前,我们对明白的撑握都是思想上的,对一些细节不加重视,当我们把自己想出来的程序与到plc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不是不能运行,就是运行的结果和要求的结果不相贴合。
能过解决一个个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plc的理解得到加强,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
透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
合作潜力得到提高。
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必须的部分,同时在必须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用心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
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用心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
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
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潜力。
透过此次课设,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
有很多设计理念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彼此还是脱离不了群众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多和同学讨论。
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能够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设计和在一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 题目背景与意义 (1)2 设计题目介绍 (1)3 系统设计 (2)3.1 设计思路 (2)3.2 梯形图设计 (3)3.2.1 MFT动作梯形图设计 (3)3.2.2 吹扫过程梯形图设计 (5)3.3 Wincc flexible系统设计 (7)3.3.1 主界面与系统界面设计 (7)3.3.2 报警画面设计 (8)3.3.3 用户管理画面设计 (8)4 系统调试 (9)5 心得体会 (11)参考文献 (11)1 题目背景与意义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是燃烧器管理和燃料安全燃烧控制系统,简称FSSS(Furnace Safeguard Supervisory System)。
该系统在锅炉启动运行时,为运行人员提供炉膛吹扫判断逻辑和符合安全规范的点火模式;在锅炉正常运行时,FSSS系统对炉膛火焰、炉膛压力、送风机、引风机、汽包水位、燃料供应等涉及锅炉安全运行的工况信息进行严密监测,运行人员可在FSSS工作站直观的掌握锅炉安全运行的工况信息,一旦这些工况信息发生异常,FSSS将及时地向运行人员发出警告,必要时发出MFT跳闸指令以切断燃料,为锅炉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站、冶金、石化等行业的大型锅炉。
2 设计题目介绍本此课设题目为锅炉安全监控系统,利用西门子S7-300PLC ,组态软件Wincc Flexible,触摸屏,组成控制系统,根据项目要求,编写相关程序,完成相应的功能,组态人机界面。
具体要求如下:(1)制作画面模板,在模板画面中显示“火电厂锅炉保护模拟项目”和日期时钟。
(2)先组态两个画面,一个为主画面,一个为系统画面。
两画面之间能进行切换。
(3)在系统画面中作出锅炉保护的系统图。
(4)炉膛吹扫时间模拟量数值0~300秒进行设置。
(5)通过外围的开关及按钮信号的操作,模拟锅炉在危急锅炉安全运行的状态下,进行MFT,记录MFT发生的时间及首出的原因,编写MFT动作及MFT动作后是否满足吹扫条件,满足条件,启动炉膛吹扫,画面显示正在吹扫,并显示吹扫剩余时间,吹扫过程中,如果有吹扫条件不满足,则产生报警,并显示吹扫失败,同时显示炉膛吹扫失败原因,待吹扫条件满足后,重新启动炉膛吹扫,吹扫到设定时间后,显示吹扫完成,吹扫完成人机界面有显示,吹扫完成2秒后,复归MFT,画面显示MFT复归,重新等待下一次MFT,要求至少编出3个首出原因正(负)压越限2/3,送(引)风机全停)2/2(5秒延时,首次上电不能发出MFT动作),炉膛灭火(3/4,按一层火焰设计,要求有任一台给粉机运行验证),吹扫条件要求:任一台送风机运行,任一台引风机运行,风量>30%额定风量,炉膛灭火。
(6)吹扫时间可动画显示,并通过棒图刻度标记当前数值。
(8)组态吹扫失败的报警。
(9)组态报警画面,并能实现系统画面之间的切换。
(10)组态一个用户组“班组长”和一个用户名“user1“,“user1”属于“班组长”用户组,“user1”的密码为“000”。
“班组长”用户组的权限为操作和“输入炉膛吹扫时间设定值”。
然后在系统画面中的炉膛吹扫设定值设定安全权限。
即一般用户不能进行炉膛吹扫设定值的设定,用户“user1”可以进行设定。
(11)组态一个用户视图画面,要求该用户名作登录按钮与注销按钮,能显示当前用户名。
能与系统画面进行切换。
3 系统设计3.1 设计思路根据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则需先了解整个系统的流程,本系统首先要设计MFT首出的三个条件,当条件满足后,MFT动作,进行吹扫条件的检验,若吹扫条件满足,则进行吹扫,吹扫结束,MFT归复。
然后用S7–300设计一个锅炉安全监控系统的梯形图,最后组态人机界面。
其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系统流程图3.2 梯形图设计本系统MFT动作需要首出原因,首出原因为正(负)压越限2/3,送(引)风机全停)2/2(5秒延时,首次上电不能发出MFT动作),炉膛灭火(3/4,按一层火焰设计,要求有任一台给粉机运行验证)。
当MFT动作后,是否满足吹扫条件,若满足,则进行吹扫,吹扫条件为:任一台送风机运行,任一台引风机运行,风量>30%额定风量,炉膛灭火。
梯形图的I/O地址分配如下表1所示。
表1 I/O地址分配输入元件输入地址输出元件输出地址正压1按钮I0.0 正压超限Q0.0正压2按钮I0.1 送风机全停Q0.1正压3按钮I0.2 炉膛灭火Q0.2正压保护按钮I0.3 送风机运行Q0.3送风机1按钮I0.4 引风机运行Q0.4送风机2按钮I0.5 风量条件Q0.5送风机保护I0.6 MFT Q0.6炉膛1按钮I0.7 吹扫Q0.7炉膛2按钮I1.0 吹扫完成Q1.0炉膛3按钮I1.1 吹扫剩余时间MW2炉膛4按钮I1.2炉膛保护按钮I1.3引风机1按钮I1.4引风机2按钮I1.5复位H按钮I1.630%额定风量MW0风量MW13.2.1 MFT动作梯形图设计MFT首出有三个条件,分别为正压越限、送风机全停、炉膛灭火。
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使MFT动作。
正压越限是指在正压保护投入后,压力高信号三选二逻辑成立。
梯形图如图2所示。
图2 压力越限梯形图送风机全停是指送风保护投入后,送风机停信号二选二逻辑成立。
梯形图如图3所示。
图3 送风机全停梯形图炉膛灭火是指炉膛保护投入后,炉膛灭火信号四选三逻辑成立。
炉膛灭火梯形图如下图4所示。
图4 炉膛灭火梯形图当上诉三个条件有一个满足时,则MFT动作。
当吹扫完成2s后,归复MFT。
MFT动作梯形图如下图5所示。
图5 MFT动作梯形图3.2.2 吹扫过程梯形图设计当MFT动作后,如果吹扫条件满足,则开始进行吹扫。
吹扫条件为:任一台送风机运行,任一台引风机运行,风量>30%额定风量,炉膛灭火。
具体梯形图设计如下图6所示。
图6 吹扫过程梯形图3.3 Wincc flexible系统设计组态软件Wincc Flexible,触摸屏,根据项目要求,编写相关程序,完成相应的功能,组态人机界面,能够进行模拟仿真。
此次课设系统中包括四个界面,分别为主界面,系统界面,报警界面,用户管理界面。
各界面之间可互相调用。
3.3.1 主界面与系统界面设计制作画面模板,在模板画面中显示“火电厂锅炉保护模拟项目”和日期时钟。
先组态两个画面,一个为主画面,一个为系统画面。
将主画面拖进系统画面,再将系统画面拖进主画面,两画面之间能进行切换。
在系统画面中添加系统图,再添加两个文本,分别为吹扫时间的设置和吹扫剩余时间。
再添加一个I/O域和一个棒图,I/O域用来设定吹扫的时间,棒图用来显示吹扫剩余的时间。
具体设计如下图7所示。
图7 系统画面设计3.3.2 报警画面设计如果有吹扫条件不满足,则产生报警,同时显示炉膛吹扫失败原因。
添加一个画面,命名为报警画面。
点击离散量报警,添加变量及触发量,在增强对象中选择报警视图添加到报警画面中。
并添加一个开关,为刷新,开关的属性中事件选择画面中的ActivateScreen,其画面名选择报警画面。
报警画面与系统画面间可互相调用。
报警画面如下图8所示。
图8 报警画面设计3.3.3 用户管理画面设计组态一个用户组“班组长”和一个用户名“user1“,“user1”属于“班组长”用户组,“user1”的密码为“000”。
“班组长”用户组的权限为操作和“输入炉膛吹扫时间设定值”。
然后在系统画面中的炉膛吹扫设定值设定安全权限。
即一般用户不能进行炉膛吹扫设定值的设定,用户“user1”可以进行设定。
首先点击运行系统用户管理中的组,添加一个组命名为“班组长”,在权限中添加一给为“输入炉膛吹扫时间设置”。
再点击用户,添加一个用户为“User1”,密码为“000”。
添加一个画面,命名为用户管理画面。
在增强对象中选择用户视图添加到画面中。
再添加两个按钮,分别为用户登录按钮和用户注销。
用户登录按钮的属性中选择事件,选择用户管理中的ShowLogonDialog。
用户注销的属性中选择事件,选择用户管理中的Logoff。
在系统画面中,选择吹扫时间设置的I/O域,在其属性中选择安全,将权限设置为“输入炉膛吹扫时间设置”。
具体画面如下图9所示。
图9 用户管理画面设计4 系统调试设计完成后对Wincc flexible所设计的界面进行启动调试运行,各画面可以进行相互切换。
其中对报警界面和用户管理界面进行了重点的调试运行。
报警界面中,当输入错误信号后可显示报警的时间及事件,具体如下图10所示。
图10 报警画面调试运行用户管理界面当点击用户登录按钮时,出现用户名及密码输入对话框,输入正确后,在用户视图中显示用户名等信息,还可对吹扫时间进行设置。
当点击注销用户按钮时,则退出用户的登录。
具体运行下图所示。
图11 用户登录5 心得体会通过本次本此课设,将以前学习的知识与理论实际相结合,能把理论中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使自己对以前所学习的开关量以及Setp7软件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新的知识需要自己查找,此次课程设计我还自己安装并学习了新的软件系统:Wincc flexible,锻炼了自学能力。
在梯形图的设计及软件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查找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与复习,最终完成的持此课程设计。
而且我对锅炉安全监控系统的流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使我对电厂的锅炉系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参考文献[1] 王曙光.S7–300/400 PLC入门与开发实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 李江,边应秀,何国祥.火电厂开关量控制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3] 赵明,许寥.工厂电气控制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廖常初.PLC基础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陈建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