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

一、《草原》

《语段一》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再用这个关联造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惊叹——()柔美——()奇丽——

()

3、解词:翠色欲流:。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白色的大花”指的是;“绣上了”指的是;“中国画”指的

是。这个比喻具体、恰当地描绘出了

的情景。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这句话是把绿色草

原上的小丘比作。“”指的是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分明的界线。

6、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在这里应该是第( )

种解释。

8、找出文中写绿色的两个成语。(2分)()()

9、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0、依照原句,用“那么……那么……”写一句话。

1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中的“一碧千里”说明,“茫茫”的意思是,“而并不茫茫”是因为。

12、本选段最后一句话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13作者在写景物的同时,不忘写自己的感受。请用“”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出来。

14、这段话主要写。

15、“惊叹”是因为:;“久立四望”是因为:

;“低吟”小诗是因为:。

16、短文写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17、“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B、数量词C、专一D、满,全

“一碧千里”的“一”应取解释;

“一模一样”的“一”应取解释;

“高歌一曲”的“一”应取解释。

18、“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19、请你尽情想象:假如和大牛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着草原上的什么呢?

《语段二》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用“”画出来。“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

2、“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3、文中画“”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4、文中画“”的句子把比作。

5、解词:

襟飘带舞:

6、“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不是草原。”这两句话说明草原

7、“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8、“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9、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10、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

三、《白杨》

《语段一》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白杨》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课文表面是在写白杨,实为写人,这种方法叫()或().,代表着所有自然灾害、无所畏惧、茁壮成长;面对自然灾害,白杨树的表现是:。

2、造句。

(1)哪儿……哪儿……

(2)不管……不管……总是

(3)那么……那么……

3、请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4、“”划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

5、从“哪儿……哪儿……”这组关联词语中体会到:;从“不管……不管……总是……”这个句式中体会到。这些句子,看是在介绍,实际上是在赞美。

6、从爸爸对白杨树的介绍中,“我”知道了白杨树有这样的特点:

8、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9、根据爸爸的表情,写一写他的内心。

微笑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肃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表白”的意思是。“也”说明。

这句话的意思是

11、爸爸在表白自己什么样的心?

《语段二》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xiàn xuàn)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fūfù)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zhèng zhēng)迎着风沙成长(zhǎng cháng)起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2、找出描写爸爸面部表情的词语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zhèng zhēng)迎着风沙成长(zhǎng cháng)起来。”这句话

中的“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几棵小树”暗指;“小树迎着风沙成长”暗示着。这句话的意思的:。

4、爸爸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为什么又陷入深思?

5、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仅仅是因为看见几棵小树在成长吗?其中还包含着什么意思?

6、读了上面的这段话,你觉得《白杨》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