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FTA发展现状
FTA和FTZ的区别以及对我国

FTZ(Free Trade Zone),
源于WCO有关“自由区”的规定,世界海关组织制定的《京都公约》中指出:
“FTZ是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而言,通
常视为关境之外。”其特点是一个关境内的一小块区域,是单个主权国家 (地区)的行为,一般需要进行围网隔离,且对境外入区货物的关税实施免 税或保税,而不是降低关税。
FTA和FTZ的区别
FTA和FTZ按其字面意思均被广泛译为“自由贸易区”引起了概念混淆,根本原 因在于对“自由”的理解不当。这两个概念中,FTA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一 种特别约定,而FTZ是国家内部区域的一种制度安排。 2008年5月我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专门就此问题发文,建议将FTA统一译为 “自由贸易区”,将FTZ译为“自由贸易园区”。
我国FTZ的发展特征
1.对外投资方面 2.进出口贸易方面 3.平均关税水平大幅度降低
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
1.无论是FTZ还是FTA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促进了资金,货 物,贸易的自由流动和发展。 2.FTZ容易形成扩散优势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良性的影响,对周边的地 域形成扩散效应,从真实的身边例子中也可以看出,比如,人们常说,上海 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城市区的发展,使周边地域经济更发达了,而北京的发展 并没有带动周边城市群的发展,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海从一个开埠100 多年的小渔村发展到现在的根本是依靠上海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贸易港口, 通过进出口和便利的交通和天然发展国际贸易和货运对周围地域产生辐射, 这个利用FTZ的原理来发展一国经济,诸如早期的改革开发也是借鉴了FTZ的 形式,(画了一个圈)给予让一个区域的税收和土地进出口的优惠政策,让 一个区域优先发展起来来带动附近区域的经济发展,再又东部沿海到整个中 国区域发展。
FTA和FTZ的区别以和对我国

步向全球拓展,进一步加紧贸易自由化进程。
FTA和FTZ旳区别以及对我国经济贸 易可能产生旳影响
1.FTA旳定义 2.FTZ旳定义 3.FTA和FTZ旳区别 4.对我国经济贸易可能产生旳影响
FTA(Free Trade Area)
“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经过签订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 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大部分货品旳关税和非关税壁 令,改善服务和投资旳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旳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旳 特定区域”。
2.发展期(2000-2006) 2023年公布旳“十五”规划中曾提出“主动参加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
作” 2023年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全方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旳签订 2023年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订《有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
旳安排》 2023年我国完毕与拉美国家第一种自贸协定旳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
”
世界上有关自由区在不同旳国家有着不同旳表述,例如经济特区、出口加工 区、自由港、自由仓等大约超出种旳形态或命名形式。目前在许多国家境内 单独建立旳自由港、自由贸易区都属于这种类型。如德国汉堡自由港,巴拿 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等。
但是其所体现旳“在境内关外实施特殊旳税收和进出口制度”旳基本特征确 是统一旳。
FTZ(Free Trade Zone),
源于WCO有关“自由区”旳要求,世界海关组织制定旳《京都公约》中指出: “FTZ是缔约方境内旳一部分,进入这部分旳任何货品,就进口关税而言,一 般视为关境之外。”其特点是一种关境内旳一小块区域,是单个主权国家 (地域)旳行为,一般需要进行围网隔离,且对境外入区货品旳关税实施免 税或保税,而不是降低关税。
新形势下我国FTA的特点及战略取向_姜茜

国与东盟、 巴基斯坦、 智利正在开 的 FTA 的国家和区域内双边贸易 展 服务贸 易和 投资自 由化 谈判; 量逐年提高。 由于与我国签订 FTA 的国家 与新西兰的自贸谈判取得突破性 进展;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新加 和地区以及正在与我国拟建 FTA 坡、 秘鲁、 冰岛、 澳大利亚及南部 非洲关税同盟的自贸谈判正在积 极推进中; 与印度、 挪威、 韩国等 国家正在进行区域贸易安排联合 研究。截止到 2007 年底, 与我国 已签署或正在积极筹建的 FTA 伙 伴 所 涉 及 的 国 家 和 地 区 达 到 36 个, 覆盖我国近一半的对外贸易 总额。 国际经济理论认为,贸易互 补性越强的国家, 建立自由贸易 区后贸易创造越大, 贸易转移越 小, 而且规模经济等动态效益越 高。从贸易商品构成来看, 我国 向各 FTA 伙伴国出口商品仍以劳 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包括机电、 家 电、 轻纺、 服装、 鞋业等; 进口商 品则以资源、 能源和农产品等初 级产品为主, 如我国从东盟进口 机电元器件、 矿产品, 从海合会进 口原油, 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进 的国家和地区, 绝大多数是发展 中国家, 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 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虽然区域内 贸易存在互补性, 但在第三市场 上的竞争性表现得十分突出。 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 中 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区域外主 要进出口对象均集中在美国、 欧 盟和日本, 且在产业结构上相似 度很高, 均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 主, 如: 服装、 鞋类、 家具、 纺织制 品等。由于产业、 产品结构相似 程度的指数较高, 也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彼此之间的自由贸易。
PRACTICE IN
RE GN
AND
国际商务论坛
新形势下我国 FTA 的 特点及战略取向
姜
近年来, 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 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步履维 艰, 1999 年西雅图会议失败, 2003 年坎昆会谈破裂,2006 年六国部 长级会议无果而终。FTA 以其简 单、灵活而有效的特点越来越受 到世界各国青睐,如雨后春笋般 地在全球各地涌现,并迅速形成 了一张庞大而又交叉重叠的 FTA 网络。根据 WTO 的官方统计, 截 至 2007 年 7 月,向 GATT/WTO 通 报的区域贸易协议为 380 个左右, 正在实施的有 205 个, 几乎所有的 国家至少参加了一个自由贸易协 定, 有的国家甚至多达 20 多个。 为避免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被 边缘化, 从 2000 年开始, 我国加快 了区域经济合作和 FTA 的建设步 伐, 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加坡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国

新加坡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国作者:薛莉清来源:《领导文萃》2024年第04期据财经网站Insider Monkey最新报告,全球最富裕国家排行榜出炉。
新加坡以其2023年人均GDP+PPP估值高达157354美元(约215512新元),成为榜单上的全球最富裕国家。
全球最富裕国家新加坡到底有什么独特魅力?新加坡的经济模式有什么特点?是哪些因素促使新加坡取得今天的成就?未来新加坡又会朝什么方向和模式发展?与中国在未来的经贸领域将有哪些新的合作增长点?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江苏省历史学会东南亚研究分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成汉平教授。
《领导文萃》:谈起新加坡,有这样一组数据,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时,人均GDP是日本的60%、美国的15%。
令人惊奇的是,新加坡人均GDP 2010年超越日本,2011年超越美国,2023年更是从“亚洲四小龙”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富裕国家,并囊括了多项全球或亚洲第一。
这些数据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在问:新加坡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谈到新加坡的成就人们首先会提及它的地理位置,这是为什么?请问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究竟有何战略意义?成汉平:第一,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所处的十字路口具有“咽喉”式战略意义。
这也是世界大国垂青新加坡的重要原因。
从地图上看,新加坡是许多国际重要海上航线必经之处,因为它坐落于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交通的“十字路口”,直接扼住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之“咽喉”,是众多远洋船舶中转经停的国家;它也是泛亚铁路东盟通道的起点,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
无论从经济、贸易还是军事、政治而言,都具有亚洲联通世界之十字中心的地理位置之特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新加坡是国际运输中心的天然深水良港,这决定着新加坡早期的炼油、造船的工业形态和重心。
新加坡处于国际海上航线的中心,拥有世界最优良的港湾之一,往来船舶补充燃油、停靠修理等的需求量和市场都很大。
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成立于1967年8月。
创始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1984年1月文莱成为成员国,此6国称为“东盟老成员国”。
越南在1995年、老挝和缅甸在1997年、柬埔寨在1999年先后加入东盟,此四国称为“东盟新成员国”。
以上10国并称为东盟10国。
东盟成立之初主要是基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后来逐渐转向经济合作。
1992年1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新加坡宣言》、《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和《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CEPT)三个主要文件,标志着东盟自由贸易区(EFTA)的正式成立。
当时定的目标是:从1993年1月1日起,在15年之内即2008年之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最终降至0~5%.由于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和自身条件的逐步成熟,东盟首脑会议先是将建立AFTA的时间提前到2003年1月1日,最后又提前到2002年1月1日,同时规定新、马、泰、印尼、菲和文莱6个东盟老成员国要在2002年前把关税降到0~5%;老挝和缅甸在2005年、越南在2006年完成降低关税的目标;柬埔寨于2007年达到这一要求。
(二)发展现状从1993年AFTA进程正式启动,到2002年6个东盟老成员国初步实现区内贸易自由化,AFTA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到2003年,东盟10国实施的CEPT减税清单中99.6%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2.39%;4个新成员国CEPT减税清单中60.44%的产品关税已降至0~5%,平均关税税率降至6.22%。
1993~2001年,东盟区内贸易额从824.44亿美元增至3475.04亿美元,增长84.5%;区外贸易额从3475.04亿美元增至5356.4亿美元,增长54.1%;总贸易额从4299.48亿美元增至6877.74亿美元,约增长60%.AFTA还在促进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提升区内外直接投资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加深区内经济合作的同时,积极地向外扩大自贸区的范围。
[自贸区,发展现状]国内自贸区发展现状分析
![[自贸区,发展现状]国内自贸区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6f5cb60b1c59eef9c7b41d.png)
国内自贸区发展现状分析摘要:为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演变趋势,应对国内外压力,我国加快实施了自由贸易区战略。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FTA),我国设立的“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园区(FTZ),旨在积极探索政府职能和投资贸易管理创新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
在对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沿革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厘清我国从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到“新常态”下的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脉络,以及对我国现行四大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现状进行横向比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其发展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发挥示范作用,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关键词:自由贸易园区;境内关外;示范效应随着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呈现出新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局限性日益凸显,加之国内面对经济转型的压力,我国长期依赖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又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指出,要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1]。
目前为止,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国家和地区。
其中,已分别与澳大利亚、韩国、瑞士、冰岛、哥斯达黎加、秘鲁、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巴基斯坦和东盟(数据来源于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等国签订协议的自由贸易区(FTA)12个,正在研究的自由贸易区4个。
此外,我国于2013年9月挂牌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TZ),2015年4月在天津、广东及福建成立第二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作为我国第一批设在境内关外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和措施,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融资领域开放、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以及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法律制度保障等方面均做出规范,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2]。
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出发,考察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前身”――经济特区的纵向发展,以此为基础对国内现有的四个自由贸易园区进行横向对比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稳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望未来,随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和2010年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之后,双方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于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签署《投资协议》。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关税水平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自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三年实现目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开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但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中国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
2009年,双边贸易虽然下降,但也达到2130.1亿美元,减少7.9%,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降幅低6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3亿美元,减少7%;中国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减少8.8%。
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双方在自贸协定框架下大幅降低和取消关税为促进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7月,《协议》开始实施,中国按照规定削减了3408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进口关税由9.9%降至8.1%。
2007年1月,中国进行第二次降税,降低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关税进一步下降为5.8%。
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

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FTA)被认为是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TPP)是一个关于贸易和投资的多边协议,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增长。
本文将介绍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背景、目标以及对参与国家的影响。
背景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的前身是由新加坡、智利和新西兰于2005年推出的环太平洋合作协定。
随后,更多的国家加入并在协定内容上进行了不断的磋商。
最终,在2016年,12个亚太国家签署了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分别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加坡、新西兰、秘鲁、美国和越南。
目标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劳工和环境标准等。
协定的签署国希望通过深化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内容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劳工、环境等。
协定中规定了贸易壁垒的逐步取消和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为参与国家提供了更为开放和公平的市场准入。
同时,协定还强调了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创新和技术转移。
此外,为了避免竞争造成劳工和环境标准的下降,协定还规定了劳工和环境的最低标准,并建立了相应的合作机制。
影响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对参与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协定的实施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推动经济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TPP的实施可能使参与国家的GDP增长0.4%至10.5%不等。
其次,协定的签署有助于吸引外国投资,提升参与国家的竞争力。
此外,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还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供应链的深化和整合。
然而,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批评者担心协定可能削弱国内劳工和环境标准,增加经济不平等。
此外,协定还涉及到一些敏感的领域,如农业和知识产权,各参与国对于这些问题有不同的利益和意见。
结论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一个跨越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协议,对参与国家的经济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sg/index签署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续) 新西兰- 新西兰 - 新加坡更紧密 2000年8月18日签署 经济伙伴协议(ANZSCEP) 2001年8月18日生效 经济伙伴协议 巴拿马-新加坡自由贸易 巴拿马 新加坡自由贸易 2006年3月1 日签署 协定(PSFTA) 协定 新加坡与拉美国家签订的第一份全面自由贸易协 定 秘鲁-新加坡自由贸易协 秘鲁 新加坡自由贸易协 2008年5月29日签署 2009年8月1 日生效 定(PeSFTA) 欧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 欧盟 新加坡自由贸易协 2002年6月26日签署 2003年1月1 日生效 定ESFTA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 2006年5月28日生效 关 系 协 定 Trans-Pacific SEP 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 美国 新加坡自由贸易协 2003年5月6日签署 2004年1月1日生效 定(USSFTA)
新 加 坡
新 加 坡
新加坡FTA发展情况
目前,新加坡已经与24个贸易伙伴签订 并实施18个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两 18 个国家已签订协议,但尚未实施;与四个国 家正在谈判。
已签署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 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 1993年1月1日生效 东盟自由贸易区 并且在1992年1月28日签署了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 定 (CEPT) 东盟-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新西兰 东盟 澳大利亚 新西兰 2009年2月27日签署 自由贸易区 (AANZFTA) 2010年1 月1日生效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 东盟 中国自由贸易区 商品贸易协议:东盟国家于2005年7月1日生效,中 (ACFTA) 国于2005年7月20日生效 服务贸易协议:2007年7月生效 投资协议:2010年2月15日生效 东盟-印度商品贸易协 2009年8月13日签署 东盟 印度商品贸易协 定(AIFTA) 2010年10月1 日生效 东盟-日本全面经济合 东盟 日本全面经济合 2008年4月14日签署 新加坡于2009年1月1 日实施 作 (AJCEP) 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 东盟 韩国自由贸易协 商品贸易部分于2007年6月生效 定(AKFTA)
已签署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 已签署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续) 新加坡-澳大利亚自由 新加坡 澳大利亚自由 2003年2月17日签署 贸易协定(SAFTA) 2003年7月28日生效 贸易协定 包含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人员流动、政府 采购和知识产权等内容的全面协议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 中国 新加坡自由贸易 2008年9月3日签署 2009年1月1日生效 协定 (CSFTA) 新加坡-约旦自由贸易 2004年4月29日签署 新加坡 约旦自由贸易 2005年8月22日生效 协定 (SJFTA) 同时签署了新加坡-约旦双边投资协议(BIT) 印度-新加坡全面经济 印度 新加坡全面经济 2005年6月29日签署 合作协定 (CECA) 日本-新加坡经济合作 日本 新加坡经济合作 2002年1月13日签署 协定(JSEPA) 2002年11月30日生效 协定 日本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 韩国-新加坡自由贸易 韩国 新加坡自由贸易 2005年8月4日签署 协定(KSFTA) 2006年3月2日生效 协定
已签署但尚未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 新加坡-哥斯达黎加自 2010年4月6日签署 新加坡 哥斯达黎加自 由贸易协定 (SCRFTA) 预计 2011年上半年生效
海湾合作委员会-新加 2008 12 15 海湾合作委员会 -新加 2008年12月15日签署 坡 自 由 贸 易 协 定 (GSFTA)
正在谈判中的自由贸易协定 加拿大 墨西哥 巴基斯坦 乌克兰 2001年10月开始谈判 2000年7月开始谈判 2005年8月开始谈判 2005 8 2007年5月8日开始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