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

合集下载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文言文重点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文言文重点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文言文重点1. 历史背景介绍八年级文言文主要涉及到明清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个时期被称为明清文学的鼎盛时期。

明代文学发展较为早期,在此时期出现了很多很有影响力的作家,比如杨慎、杨维桢、施肩吾等。

清代文学继承了明代文学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此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著名作品,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

2. 文言文词汇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这些词汇在文言文中频繁出现,掌握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下面是一些重点词汇:•言:指话语,表示说的意思。

•曰:指说的意思,常见于对话中。

•阖:合上、关闭的意思,常见于阖家的“阖”。

•主:指当家的人,领导的意思。

•谓:指说的内容、所说的话。

•仆:指属下、仆人的意思。

3. 典型文言文句式八年级的文言文中,有一些典型的句式。

这些句式的掌握对于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意思很有帮助。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式:•主谓结构:主谓结构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主语通常位于句首,谓语动词位于句尾。

•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构成的复句。

这种句式常用于陈述事实、列举论点等。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由连词引导的从句,用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方式等状语。

•状语副词的使用:文言文中有很多状语副词,如犹、极、尚等,它们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起到限定或者加强的作用。

4. 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在八年级的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需要我们注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通过比较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意思,使表达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夸张:通过夸大描述事物或现象,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对偶:将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结构安排在一起,形成对比或者对照,使文章更富有韵律感。

•排比:通过排列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短语或句子,来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兴:通过拟人、拟物等方式来表达某种事物的特点或者表情。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语: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

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

备:详尽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

去:离开。

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

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

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宠:荣耀。

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把:持。

临:面对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

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24)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

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以:因为。

心旷神怡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八年级上下册文言知识点

八年级上下册文言知识点

八年级上下册文言知识点八年级是中学学习阶段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在这一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词语、语法、阅读理解等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下册文言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文言文词语解析1. 常用连词在文言文中,常见的连词有:“之”、“乃”、“而”、“其”、“或”等。

这些连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语句,让文言文的表达更加清晰。

2. 常用动词文言文中常用的动词有:“行”、“至”、“处”、“闻”等。

学生需要记住这些常用的动词,以便更好的理解句子的含义。

3. 常用名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名词有:“天”、“地”、“人”、“家”等。

这些名词往往与现代汉语有相似之处,学生需要多加注意。

二、文言文语法解析1. 朝代名称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朝代名称来表示时代背景,例如:“汉”、“唐”、“宋”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朝代的名称和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语句。

2. 谓语动词文言文中的谓语动词往往出现在语句的结尾,例如:“行”、“至”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谓语动词的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3. 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往往紧跟在名词或者动词后面,例如:“严禁”、“细心”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修饰语的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语境理解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语境。

学生需要通过全文的分析,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 精读技巧在精读文言文时,学生需要借助工具书,例如《文言文常用字字典》等,帮助自己理解生僻词语,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阅读速度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需要采取适当的阅读速度,既不能过于追求速度,也不应该过于追求深度。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以上为八年级上下册文言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二的同学来说,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对于提升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初二文言文知识点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魏晋”中的“无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2、一词多义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以”是“来”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以”是“因为”的意思。

为:“或异二者之为”中“为”指心理活动;“全石以为底”中“为”是“当作”的意思。

3、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斗折蛇行”中“斗”“蛇”,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名词用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中“策”,用鞭子打。

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亲”“远”,亲近、疏远。

二、文言虚词1、之作代词,代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

作助词,“的”,如“忘路之远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补足音节,无实义,如“久之,目似瞑”。

2、其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作语气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等语气,如“其真无马邪”。

3、而表并列,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承接,如“温故而知新”。

表转折,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于表在,如“战于长勺”。

表到,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如“夫战,勇气也”。

2、省略句省略主语,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省略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3、倒装句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

四、文言文翻译1、原则信: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优美自然,富有文采。

2、方法留:保留原文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第13篇三峡(2011课标)北魏·郦道元全国视野:2018年全国考情—单篇:海南、西宁;对比:滨州。

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 (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思维导图】【中心概括】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作者采取先大后小、先总后分的写法,按照季节划分层次,起止分明,各具特色。

八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文化的特色之一。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阅读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文言文必背的知识点吧。

一、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文言文语法比现代汉语的语法要复杂一些,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下面是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1.文言文的六种基本句型文言文的基本句型有六种,分别是主谓句、主谓宾句、主系表句、倒装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这些句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我们需要熟练掌握。

2.文言文中的词性和词序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词性较为固定,常见的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和叹词。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词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其后面。

3.文言文的语态和时态文言文的语态和时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以及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体貌完全时等。

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所使用的语态和时态。

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上下文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和成语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其含义。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重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理解比喻、象征和衍生意义文言文中常使用比喻、象征和衍生意义等修辞手法,需要我们把握其含义。

比如“菊花萎瘁”,就是把花草萎谢比喻为人的忧虑和疲惫。

3.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关注修辞手法所表示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三、典籍的阅读与领会文言文中的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我们需要认真阅读并领会其中的思想和哲学。

像《论语》、《春秋左传》、《孟子》等经典著作,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典籍。

四、文言文的古文化与中华文化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还能让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word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归纳,文档

(word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归纳,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归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上册 ) 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 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波折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 f 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此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 ǎn优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 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种类:〔1〕音近通假;〔 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种类例句出处讲解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觉惊讶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有仙那么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那么灵?陋室铭?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纷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为亲人、以为儿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奇怪、明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惊讶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酬报中书书?坠落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闲步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观潮?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跑分合五阵之势?观潮?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变白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雪?旅居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种类: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初二小班第3次课 3月15日﹚一.导语:课标定位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2.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诗词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

南京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的课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读与节奏。

2.文言实词。

3.文言虚词。

4.文言句式。

5.文言翻译。

6.内容理解。

7.思想情感。

8.迁移理解。

诗歌鉴赏常见考点有:1.理解内涵。

2.感知形象。

3.探究情感。

4.品味语言。

5.分析技巧。

三.备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2.梳理归纳,注重迁移。

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

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第一节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文言实词:⑴通假字⑵一词多义⑶古今异义⑷词类活用⑴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

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

如“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

⑶.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古今意义有别﹙古今异义﹚。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是古今意义有别的词。

“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人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⑷.词类的活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①使动用法。

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意思是“使……感到劳累”。

②意动用法。

如“固以怪之矣”中的“怪”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③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

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思是“吃完”。

⑤名词活用做状语。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意思是“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没有明确含义,只能和实词连用的词。

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等13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要重点掌握。

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①起指代作用。

如“之”“其”;②起组合作用。

如“以”“为”;③起连接作用。

如“而”“则”;④起语气助词作用。

如“也”“焉”“乎”“矣”。

3.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⑴判断句⑵倒装句⑶省略句⑷被动句⑴判断句常见的几种形式①……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也。

例“环滁皆山也。

”③……者也。

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者……⑵倒装句①主谓倒装。

例句:如鸣佩环。

②宾语前置。

例句:会宾客大宴。

宋何罪之有。

③定语后置。

例句:马之千里者。

④状语后置。

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

⑶省略句①省略主语。

例句:﹙﹚便要还家。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省略谓语。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省略宾语。

例句: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④省略介词“于”。

例句:北饮﹙﹚大泽⑷被动句被动句就是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

例。

山峦为晴雪所洗。

帝感其诚。

附文言文译句的基本要求①一般的句子要求直译,且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

②译句要考虑到句式特点,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且加上﹙﹚,被动句翻译时要加“被”字,倒装句翻译时要让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习惯。

五.典型例题剖析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字词。

6分增其旧制增:去国怀乡国: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景:惊:2、选出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3分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对“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是进步忧愁,退步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B.这样前进也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C.这样在朝为官也忧愁,退居江湖为民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D.真是在朝为官也忧愁,不在朝为民也忧愁,然而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4、理解填空。

4分(1)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2)文中表达作者政治追求的句子是:,。

5、译句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用“/”划分下列句子节奏:前人之述备矣。

解析:1、扩大、国都、景象、曾经、日光、起2、D3、C4、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乐而乐; 5、略 6、略六.实战演练:(一)(21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4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从.流飘荡()3、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4、作者描绘水时抓住水、的特点;描绘山时紧扣高峻、多树的特征。

(2分)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6、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1分)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二)(14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从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9、补充课文所缺的语句:,,晏如也。

(2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③期.在必醉④晏如..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2分)①五柳先生的读书态度与方法是:②五柳先生的居室环境怎样:13、除本文外,你还知道本文作者哪些诗句,请写出两句。

(2分),(三)(14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弗之.怠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烨然..若神人④主人日再.食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6、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17、作者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成年后求学的艰苦体现在哪几方面?(2分)18、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试结合今天的学习环境,谈谈你的体会。

(2分)实战演练参考答案:1、水皆缥碧泠泠作响嘤嘤成韵横柯上蔽2、负:凭借戾:至经纶:筹划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清澈,湍急;高峻,多树。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1)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