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语文全册教案
(打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预备:1、学生预习课文,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
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预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预备:学生预习课文,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教时一、导入新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
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预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教时一、导入新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行的两幅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语第十二册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不雅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不雅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的习惯。
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的学习习惯。
教学预备:1、学生预习课,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1、按从上到下的挨次,指导不雅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不雅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仪,会想些什么?②教师小结。
⑵不雅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③教师小结。
⑶不雅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2、指导学生不雅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不雅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组织讨论,报告请示交流。
⑵不雅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
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组织讨论、交流。
⑶不雅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1、通过不雅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2、让学生按照本身的情况,谈谈预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不雅察日记。
第二教时一、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
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全册教案

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
课文解读:全诗感情充沛,真挚热烈,从祖国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景色入手,展现了四幅形象鲜明的美丽画卷——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风雪、南国春色,让读者从四幅画面中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神奇。
接着,作者选择奇山秀水——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长江黄河,用简练传神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姿、富有变化的山水画卷。
龙井茶、茅台酒、江南丝绸、景德镇陶瓷、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大草原、戈壁滩……丰富的物产、各具风情的建筑、各具特色的风光,让读者心中升腾起一种自豪之情。
最后作者由祖国悠久的历史,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用饱蘸激情的笔大声歌唱——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过程:谈话切入:1、幻灯打出中华民族的版图,老师介绍中国国土面积、东南西北各具特色的地理风貌。
2、播放《配套光盘》中配乐朗诵,导入新课。
朗读感知:1、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小组练读,交流问题,组内讨论解决一些问题。
3、各小组汇报朗读情况,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
4、全班自由练读全诗。
5、指名读、齐读全诗。
品读体味:1、“我们爱你——”是全诗的一条情感主线,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2、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炙热情怀,你有没有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情怀?自由交流。
3、再次练读,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4、进行朗读比赛。
5、老师做总结评价。
拓展探究:1、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收集祖国之最。
(如最长的河、最高的山、最长的铁路线等。
2、收集有关赞美祖国的古代、现代诗文,进行朗诵比赛。
2、暖流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对话理解“暖流”的含义,感受江泽民主席的平易近人、知识丰富、关心教育的领导风范。
课文解读:课文记叙了1994年年底,江泽民主席在天津视察期间,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使南开大学涌动着暖流。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七组 23.给家乡孩子的信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25.明天,我们毕业 习作 7 练习 7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 1.我们爱你啊,中国 2.暖流 3.海伦 凯勒 习作 1 练习 1 第二组 4.古诗两首《村居》《宿新市徐公店》 5.烟台的海 6.黄果树瀑布 7.别饿坏了那匹马 习作 2 练习 2 第三组 8.大江保卫战 9.真情的回报 10.莫泊桑拜师 11.古今贤文(志向篇)
苏教版2018-2019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长江之歌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学习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多角度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1.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江!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两个生字。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荡涤尘埃灌溉各奔东西(2)指名让学生读词:重点指导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读音的异同。
(3)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学生轻声读课文。
4.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5.各小组自由读课文再讨论。
(学生交流所学所感)三、重点字指导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哺、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写笔画较多的字要注意写紧凑些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
第二课时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二、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三、精读训练1.观看有关长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4.讨论、交流。
5.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各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主备教师:朱锦飞备课时间:2008/2/21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相关实例,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使用汉语的习惯。
教学重点: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教材插图,结合相关实例,让学生了解在实践中使用汉语的道理。
教学困难: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A部分教学过程:一、进口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阅读图片和理解内容的指南(I)观察第一页的指南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第一张图片:在天文台,老师和学生参观古老的天文仪器。
看到这种乐器,学生们一定会为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智慧感到自豪。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图:引言:碑文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片。
他们大多来自著名书法家、书法家和画家。
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1.学生可以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角色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
重点是什么?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三)学生交流:看了这些照片后,你觉得怎么样?3、教师总结4。
练习并介绍你的家乡。
自由练习2。
第三阶段前面的介绍。
教师对第二次教学点的评价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一)指导观察第一页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
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有什么意义?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三、教师小结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1、自由练习2、台前介绍3、教师评价第二教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
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1)教师简单介绍(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3)班级交流2、第二行左图(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
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3、第三行左图(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5、右下图(1)教师简介(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长江之歌教材分析 [题解]《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
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课文三、精读训练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4.交流、讨论。
5.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
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参考资料《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
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
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
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长江之歌源远流长拥抱着大地从空间上描写歌颂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怀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辉的现实功在千秋灿烂的未来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抒写表达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2、三亚落日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板书:三亚落日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⑴指名读。
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四、精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