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P36
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热量�放出。
3�C�CO2。 4�②③④⑤�①。
5�AD 6�C 7�AD 8��1�D �2�C
9�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则要放出能
量�当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最终放出能量�
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就是热能。吸热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被用于
海带中提取碘�H2O2�2I��2H�=I2�2H2O 氧化性强弱比较� Cl2 �Br2�SO2 H2O2�I2 (1) Cl2�2NaBr=2NaCl�Br2 (2) 不反应 (3) Cl2�2NaI=2NaCl�I2 (4) 不反应
6��1�Al2O3�2NaOH=2NaAlO2�H2O (2)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 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 F2 和 O2。 9��1�HCl、CO2、H2O、CH4 中存在极性共价键�NaF、MgCl2、CaO 中存在离子 键�NaOH 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H2、Cl2 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
12�(1)Q=890×1000/22.4= KJ �2�39732×80%/�75×4.18�=126.76Kg
P44 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正极�还原�导电。 2��1�Pb+PbO2+2H2SO4�浓�=2PbSO4+2H2O �2�浓硫酸�逐渐变小�充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一): 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氧气完全化合生成2摩尔水所放出的热量(1)与在相同条件下2摩尔水完全分解为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氧气说吸收的热量在数值上相等.(2)是相同条件下1摩尔氢气和0.3摩尔氧气完全化合生成1摩尔水所放出热量的2倍(3)比在相同条件下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氧气完全化合生成2摩尔氢气(L)所放出的热量少.由此,能得出哪些结论①一个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在数值上相等;②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与的反应物质量有关;③放出/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二): 高一化学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复习题答案1、(1)化学反应(2)化学热;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1、2、42、(1)洗净、擦干(2)将铁块锉成铁屑,将硫磺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加热引发反应3、C4、C5、(1)12g碳充分燃烧生成CO2比它不充分燃烧生成CO要多放出283KJ的热能,如果煤炭不完全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生成大气污染物CO和煤炭粉尘等.(2)比较一步转化与两部转化的热效应大小6、选用不同浓度的纯碱溶液或盐酸进行试验,确定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的合适温度7、(1)负极锂是非常活泼的金属(2)锂极易与水反应(3)体积小、重量轻、电压高(4伏以上)、比能量高(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的输出能量)、寿命长(5~10年)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三): 高一化学必修二19页习题答案1.减小减弱增强 Na Na Al Cl2.B3.C4.金属性钾>钠;金属性铝>B 非金属性铝P;非金属性氯>S;非金属性O>S5.酸性 >;碱性 >;碱性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四): 高二化学(必修)课后练习答案问答题X·Y·Z三种气体都是大气污染,在工业上通常都用碱液吸收.已知X 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易造成酸雨的的主要物质;Y是一种单质,汽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易溶于水.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X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2.Y与消石灰反应3.Z溶于水x-so2,y-cl2,z-No22so2+o2=(可逆,催化剂,高温)2so3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3No2+H2O=No+2HNO3【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小节习题答案书后17页 1\ D 2\ B 3\ B 4\ B5\ 1mol= 1000m mol 1L=10ld3.61mol/L=3.61 除以(以下用 / 代替)1000mol/L=(3.61/1000)mol *180*1000mg/mol/10ld=64.98mg/dl7\ civ1=c2v2 1.0 *0.25=18v28\ 0.8/40 :0.3/24 :0.2/64 :0.01/56=0.02 :0.01 ;0.003 :0.0001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六): 新课改人教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第二章书中练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买本参考书就行~\(≥▽≤)/~啦啦啦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七):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习题答案65页1.C2.AC3.D4.A5.C6.C7.B8. D9.(1)CH4,(2)改大;天然气燃烧不充分等(3)丁烷遇冷液化,管道气流不畅10. 0.5摩尔,1摩尔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八): 鲁科版必修1 第二章本章自我评价课后习题答案啊,那个。

2019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教材习题答案

2019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教材习题答案

(2) 标准状况下,11.2 L 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设生
成氮化硅的质量为 m,则:
高温
3SiO 2 +6C+2N 2 Si 3 N 4 +6CO
140 g 6 mol

140 g 6 mol


0.5 mol
0.5 mol
m≈11.67 g。
8.答案 (1) 取适量无色晶体与 Ca( OH) 2 共热,用湿润的红色


4.答案 (1) ①H2 SO 4 ②酸雨
(2) ①N 2 NO 2
②Cu+4HNO 3( 浓) Cu( NO 3 ) 2 +2NO 2 ↑+2H2 O 属于
解析 (1) 根据 B 的性质可知 B 为 SO 2 ,则转化关系为 S
SO 2
O2
→ SO 3
H2 O
O2

→ H2 SO 4 。
··
·
6.答案 (1) H·
· N ·H O 2
··

(2)3NO 2 +H2 O 2HNO 3 +NO


3Cu+8H +2NO 3 3Cu 2+ +2NO↑+4H2 O
解析 根 据 题 意, 该 图 示 为 催 化 氧 化 法 制 HNO 3 的 过 程。
A→G依次为 NH3 、O 2 、NO、NO 2 、HNO 3 、H2 O、Cu。
解析 (1) 设该工厂每天产生 SO 2 的质量为 x,则:
S ~ SO 2
32
64
100 t ×0.64%

32
64
= ,x = 1.28 t。
100 t×0.64% x
n( SO 2 ) =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气体颜色逐渐变浅�量筒内 壁有油状液滴生成�量筒内 液面上升�量筒内有少量白 雾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水� 褪色 淡蓝色火焰� 明亮的火焰�少量的黑烟
P76 1.B 2.B 3.AD 4.CD 5.A 6.C 7.B
催化剂
8.C2H4→C2H5Br C2H4+HBr △ C2H5Br
催化剂
C2H4→C2H5OH C2H4+H2O △ C2H5OH
0.2mol�乙烯和乙烷一共 0.5mol�所以乙烷为 0.3mol�质量为 9g。 2�3 28�45 10�2mol 蔗糖水解为 2mol 葡萄糖和 2mol 果糖�因此二者的质量均为 360g。
P93 1�提示�金属单质的制取一般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 来�而非金属单质的制取一半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非金属从其化合物中氧化出 来。
输出能量�高、寿命长�可达 5~10 年�。
P64
1.C 2.A 3.D 4.A 5.C 6.C 7.B 8.D 9.(1)天然气 �2�进风口改大�如不改造将造成天然气燃烧不充分。�3�
严寒的冬季�气温降低至零下�丁烷变为液态�因此管道煤气供气量 减小�从而导致火焰变小或断续现象。 10.CO2�0.5mol H2O�1mol
2�C 3�C 4�A 5�(1)63 Li
7 3
Li�
14
(2) 6
C
14 N�(3)23 Na
7
11
24 Mg。
12
点燃
6�7�8�略 9� 4Li+O2
2Li2O
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 丁 Al 三
IIIA
点燃
�2�甲与乙 �C+O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诞生——1869年, 化学家 首制。

↓ 绘制规则——将元素按照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 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的演变(1)演变: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为____________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2)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___________。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1)含义:按照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1)编排①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________的顺序从____到____排成横行叫做 周期。

②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________的顺序由____到____排成纵行,叫做族。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周期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周期。

b .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____________相同。

c .分类:周期⎩⎪⎪⎨⎪⎪⎧ 短周期⎩⎪⎨⎪⎧ 第一周期: 种元素第二周期: 种元素第三周期: 种元素长周期⎩⎪⎨⎪⎧ 第四周期: 种元素第五周期: 种元素第六周期: 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目前只发现26种元素, 未排满②族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纵行,但只有____个族。

b .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________________。

c .分类:主族:在族序数后标A ,如周期表中第14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副族:在族序数后标B ,如周期表中第6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0族: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He 为____),其化合价定为____。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硫酸 硫酸盐(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硫酸 硫酸盐(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硫酸硫酸盐合格考达标练1.(2021山东潍坊高一期末)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H2B.H2SC.SO2D.Cl2(如SO2、Cl2等)和中性气体(如H2等),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等)和还原性气体(如H2S等)。

2.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脱水性)3.浓硫酸在使下列物质发生转化时,只表现强氧化性的是()A.Cu CuSO4B.C CO2C.FeO Fe2(SO4)3D.Fe2O3Fe2(SO4)3解析浓硫酸在反应中表现出酸性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硫元素仍以S O42-的形式存在;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时,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2H2SO4(浓)CO2↑+2SO2↑+2H2O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Fe2O3+3H2SO4Fe2(SO4)3+3H2O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浓硫酸只表现酸性;而Cu+2H2SO4(浓)CuSO4+SO2↑+2H2O和2FeO+4H2SO4Fe2(SO4)3+SO2↑+4H2O中,都是一部分硫元素化合价降低,一部分硫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浓硫酸在A、C项转化中,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强氧化性。

4.如图是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硫酸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B.该硫酸试剂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C.50 mL该H2SO4试剂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0.46 molD.常温下,2.7 g Al 与足量的该硫酸试剂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H 2 3.36 L解析A 项,该硫酸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c =1 000 mL×1.84 g ·cm -3×98%98 g ·mol -1×1 L=18.4 mol·L -1;B 项,等体积的水的质量小于浓硫酸的质量,故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C 项,由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可知,若0.05 L×18.4 mol·L -1=0.92 mol 的H 2SO 4完全参加反应,则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0.46 mol,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H 2SO 4浓度减小,变为稀硫酸时与Cu 不反应,则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小于0.46 mol;D 项,常温下,Al 遇浓硫酸钝化。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7;l;;2.C3.C4.A5.(1).;;(2).;;(3).;6.7.第 1 页( 共 1 页)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第 2 页( 共 2 页)9.(1);氧化剂;还原剂(2 )、(3)、(4)、略10.(1)(2)甲与乙:(或); 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 ;;;;2.B3.C4.(1)金属性强于(2)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非金属性强于(4)非金属性强于(5)非金属性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 3 页( 共 3 页)第三节化学键1.? ?? ? ? ?2.C3.D4.D复习题P281.(1)(2)(3)B>A>C(4) >(5) 黄(6)182.C3.A4.D5.D6.A7.D8.A9.(1):A、B、C、D、E、F、G、、依次为Na、、、、、、、、第 4 页( 共 4 页)(2):A、B、C、D、E、F、G、、依次为Na、、、、、、、、,,,。

(3)A、B、C、D、E、F、G、、依次为Na、、、、、、、、10.(1)(2)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热量;放出3.;第 5 页( 共 5 页)4. ?????,?。

5.D6.C7.AD8(1)D(2)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蛋白质 油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蛋白质 油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蛋白质油脂合格考达标练1.(原创题)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遇到浓NaOH溶液、浓硫酸能发生变性B.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一系列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C.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温度越高,其催化活性越高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a2SO4溶液、CuSO4溶液均析出沉淀,但原理不同,A正确;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B正确;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温度太高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催化活性,C错误;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a2SO4溶液、CuSO4溶液均析出沉淀,前者发生盐析,后者发生变性,D正确。

2.(2021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淀粉的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可能未水解B.氨基酸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分子变性,所以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会引起中毒D.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可以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淀粉未水解或水解不完全,A正确;氨基酸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分子变性,硫酸钡难溶于胃液,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会引起中毒,C错误;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D正确。

3.(原创题)甘氨酸和苯丙氨酸是两种重要的氨基酸,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两种氨基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天然高分子B.所含官能团均为—COOH和—NH2C.都能与NaOH溶液、稀盐酸发生反应D.都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肽或蛋白质,A错误;氨基酸所含的两种重要官能团为—COOH和—NH2,前者表现酸性,后者表现碱性,故都能与NaOH溶液、稀盐酸发生反应,B、C均正确;氨基酸含有—COOH和—NH2,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肽,进而构成蛋白质,D正确。

4.(2021浙江温州十校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淀粉、蛋白质和油脂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猪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属于油脂C.利用植物秸秆等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可以生产酒精,用作燃料D.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能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又会溶解,最终可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作为燃料使用,C正确;AgNO3是重金属盐,鸡蛋清的水溶液是蛋白质溶液,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蛋白质发生变性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不能溶解,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2 (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兀素周期表2. C3. C4. A5. ⑴.;;(2).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⑵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性减弱。

■②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9. (1);氧化剂;还原剂(2 )、 (3)、 (4)、略10. ( 1);(3).生成氢化物的稳定(2) 甲与乙:(或); 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 减小;减弱;增强;;;;2. B3. C4. (1)金属性强于(2) 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 非金属性强于(4) 非金属性强于(5) 非金属性强于。

6. 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 ① ②③④⑤ ⑥2. C3. D4. D复习题P281. (1)(2)(3 )B>A>C(4)>(5)黄(6)182. C3. A4. D5. D6. A7. D8. A9. (1) : A B、C、D E、F、G、依次为Na、、、、、、、⑵:A B C D E、F、G、依次为Na>、、、、、、、5 5,0⑶A、B、C、D E、F、G、依次为Na、、、、、、、10. (1)⑵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 热量;放出3. ;4. ②③④⑤⑥,①。

8(1)D⑵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 乙同学观点正确。

“加热”是反应条件,有些反应(例如燃烧等放热反应) 在开始前也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以加快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只有对其加热使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反应才开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其本身放出的热量能满足自身需要且有剩余,反应后不需要再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电;负;氧化;正;还原;导电2. (1)B (2)C (3)D (3)B>A>C>D3. B4. C5. D6. 一次性电池由于内部化学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不能再使用。

而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可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如此充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7. 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将干电池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正负极上,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偏向的一极与干电池的正极相连,另一极必然是干电池的负极。

8. 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大量毒性很强的重金属离子,随处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通过人类的食物链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

其中汞具有强烈的毒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主要造成肾损伤以及骨疾—骨质疏松、软骨症及骨折。

而废旧电池中的锌、锰、银、镍、汞、镉和铁等金属物质可以提取回收再利用,废渣还可以用来制作建筑材料,对不能利用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废旧电池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安全化的综合利用。

因此,我们要把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再处理。

9. 干电池属于化学电源中的原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

因为这种化学电源装置其电解质是一种不能流动的糊状物,所以叫做干电池。

蓄电池是电池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能把有限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合适的地方使用。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

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2. D3. BD4. 面粉在一般情况下,盛放在袋子里不会燃烧爆炸。

因为面粉厂内空气中的淀粉颗粒很多,与空气中接触面很大,如遇到明火,它就会发生燃烧甚至引起爆炸。

复习题1. (1)发生化学反应(2)(3)①②④2. (1)用水冲洗后擦干(2)将块状的铁和硫黄碾碎;加快反应速率3. C4. C5. (1)1mol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而不充分燃烧只放出的热量,还产生对环境污染的气体■(2)放出的热量相等6. 用浓度比较小的盐酸,分液漏斗逐滴加入盐酸可使反应速率减慢,产生的气流平稳,便于收集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一甲烷1.C C10.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的甲烷只有解得=,=lmol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 石油;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甲烷只有碳碳单键;烯烃;溴水或溴的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 甲烷与氯气取代时条件是光照,苯与卤素取代需铁(或者相应的卤化铁)作为催化剂;苯与氢气加成需要催化剂和加热,乙烯与卤素加成不需要催化剂,乙烯与氢气加成需高温高压催化剂;乙烯与卤化氢、水加成需催化剂加热3. ⑤;②④;①③4. B5. D6. C7. AD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 B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D 8(1).C (2).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掉剩余的硫酸•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银氨溶液并加热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B7(1)不正确,只有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2) 不正确,也有可能只含碳、氢两种元素(3) 不正确,生成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4) 正确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1.制取金属单质是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制取非金属单质,既可以将非金属元素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又可以将非金属元素从化合物中氧化出来,例如:相同点: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同点:制取金属单质,金属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制取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元素既可能发生还原反应。

又可能发生氧化反应。

2.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3. +++氧化还原反应4. (1)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适当过量(2)过滤(3)盐酸⑷5(1):(1)海水提溴的反应:(2)实验室海带提碘的反应(3)得到结论:①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②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2):海水提溴:实验室海带提碘:由此可得到结论:①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②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不反应(3)海水提溴:(4)海水提溴:实验室海带提碘:由此可得到结论:①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②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不反应6.(1)⑵⑶使熔融要高温加热,使转化为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第(4)步消耗能量最多。

7.55 %8. 采矿阶段的主要污染是噪音、粉尘和烟雾。

消除噪音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无声爆破技术或设置消音器。

对粉尘和烟雾,可用烟雾聚集器使其聚集,并回收再利用这些物质。

选矿阶段的主要污染是污染的水和固体废料。

对污染的水要先净化、消毒再排放或循环使用。

对固体废料要回收利用。

冶炼阶段的主要污染是粉尘和烟雾、有害气体和固体废料。

对有害气体要对其中的有害成分吸收转化为化工原料或燃料。

对粉尘和烟雾以及固体废料要回收利用。

9. (1)孔雀石粉末溶解,溶液呈蓝色,有气泡产生(2)加入铁粉,发生置换反应,即为湿法炼铜。

⑶以铜为电极,电解溶液,即精炼铜。

10. (1)(2);防止镁被氧化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1. B 7(1).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有机物(2) 铅是重金属,有毒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

(3)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控制工厂废气的排放;使用清洁燃料,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对工厂废气进行处理等。

复习题1. B2.3.2. (1)(2) 隔绝空气,隔绝水,抹植物油等。

(答两种即可)(3)3. (1)热能(3) 比如聚丙烯可用于制塑料等4. ①蛋白质②脂肪③可溶性化合物④有机酸⑤肥料⑥、等气体5. (1)固体物质主要是焦炭,液体是煤焦油,气体是、等。

(2) 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为和。

(3)(4)9. 漂液;将氧化为(2)纯碱;使杂质离子(、)沉淀完全又尽量减少损失⑶⑷10. (1) 丁烷(或异丁烷),(2) 因为腈纶中含氮元素,易产生污染,而棉、麻中却没有氮元素(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